英國賣給蔣介石幾架飛機,但拒絕同時提供槍枝。澳大利亞拒絕使用一架被派往美國的波音飛機同中國進行聯絡,英國人和美國人不捲入中國事件的決心如此之大,以至於麵對日本人不尋常的挑釁行為他們也無動於衷。


    一艘英國輪船被日軍炸彈擊沉,這艘“瓢蟲”號是被岸上的炮火擊中的。後來又出現了臭名昭著的“帕內事件”,一艘美國炮艇“帕內號”在12月4日被日本空軍擊沉。日本飛機低空飛行,用機關槍掃射企圖乘劃艇逃走的倖存者,結果死3人,傷17人。


    德國人的態度模稜兩可。1936年11月,德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但德國軍事教練團仍在蔣介石的部隊裏任職。


    1937年11月底、日本人同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接洽,請他把日本結束戰爭的條件轉交蔣介石。12月3日,蔣介石在南京接見陶德曼大使。他絲毫也不相信日本的條件,但還是一言不發地聽著。日本要求承認“滿洲國”;建立非軍事化地區;中國同反共產國際集團合作;簽訂中、日和“滿洲國”之間的經濟協議;改變關稅壁壘;中國對日本進行“必要的賠償”等。蔣介石說明他對這些條件不感興趣。


    不管怎樣,當日軍逼近南京時,德國人撤走了,那時他們以為不久就能強加給中國一個強製性的和平。


    隻有一個大國能在中國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那就是蘇聯。


    8月21日的互不侵犯條約事實上和國共之間的第二次合作一樣,為蘇聯援助中國鋪平了道路。


    史達林並不比西方列強的首腦們更願意捲入中國的衝突,但他充分認識到日本有對蘇聯遠東地區進攻的計劃,因而想讓,蔣介石盡可能地損耗日本的兵力。蔣介石通過中國駐莫斯科大使楊傑將軍了解到史達林的意圖,就派他的密友、前教育部長陳立夫到莫斯科商談一樁武器交易。


    1938年初,蘇俄向中國貸款1億美元。此後不久,蘇聯的武器和裝備通過中亞從陸路運往蔣介石的部隊。在規定的期限內,中國相應地把鎢、羊毛和茶葉運往蘇聯作為償還。1939年7月,蘇聯又一次向中國貸款1.5億美元。蘇聯還派出五架蘇聯飛機,並配備駕駛員,以加強中國的防空力量。


    德國大使陶德曼調停的努力失敗以後,德國軍事教練團撤走了,也有一些人以個人名義自願留了下來。


    大批的蘇聯軍事代表團成員來到中國——大約有500人,其中有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名聲大震的將軍:朱可夫和霍可夫。


    那時蘇聯國內的“肅反”正在全麵展開。


    12月底,史達林慷慨地向蔣介石傳授他當時的經驗,他召見中國大使楊傑將軍,請他把實現國家團結的秘訣轉達給蔣介石:


    “告訴你們委員長,在戰爭過程中,如果他希望人民不背叛他,就應該準備殺掉四百五十萬人,否則,我想他不會使抗日戰爭贏得勝利。”


    他解釋到:在蘇聯,任何嫌疑分子都會立即被逮捕,送到內務部。一旦進了內務部,就隻有兩條路可走:不是西伯利亞就是地獄。


    盡管蔣介石偶而也表現得毫無憐憫心,但他決不是一個嗜血成性的人。


    然而不久,他就對懲罰感興趣了,他發現迅速處決是一種令人生畏的懲治辦法。


    山東軍閥韓復榘由於不遵守委員長的命令,率領所部撤出山東,把山東讓給了日本人。委員長下令逮捕他,送交法庭判決,並於1月24日將其處決。同月,還有另外九名軍官被槍斃,三十名軍官因有背叛嫌疑而被革職。


    但是其他軍閥卻受到重用,在戰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包括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和白崇禧,白崇禧還擔任了總參謀長。特別是馮玉祥,他從韓復榘的死中撈到好處,把韓的侄女納為妾——後來馮玉祥夫人把她從家裏趕了出來。


    南京陷落以後,蔣介石放棄了他所有的行政職務,他辭去行政院長之職,讓孔祥熙繼任。


    從那時起,至少在一段時間裏,他曾決定集中精力進行一些軍事戰役。


    其中一部分戰役取得勝利。例如,在山東南邊的八莊,日軍在現代意義上的直接戰爭中受到第一次沉重打擊,損失4.2萬人。在鄭州會戰中,國民黨用炸藥炸開黃河大堤,致使河水泛濫,幾幹名日軍被淹死,洪水還吞沒了日軍許多大炮和其他裝備。


    但很多無辜的百姓也在洪水中喪生——到底死了多少人已無從知道。蔣介石人為地製造的洪災淹沒11個城市和4,000個村莊,共計兩千萬農民被迫離開家園。


    正是諸如此類的事件使得千百萬默默無聞的農民不斷地遠離國民黨的統治,轉而熱烈地歡迎中國共產黨。


    雖然蔣介石已經辭去了日常行政職務,但他希望他的最高領導地位得到確認。1938年3月29日至4月2日,國民黨在漢口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適時地授予他這種權力。他當選為黨的領袖(總裁),對所有國民黨的決定擁有最後裁決的權力。


    他需要一位副總裁,於是毫不猶豫地選中了他的對手汪精衛,汪很有才能,也很不可靠,但是,讓其擔任公職,接受領導比讓其逍遙自在和密謀策劃更為安全。


    漢口時期一直到1938年10月告一段落,身臨其境的外國觀察員報導了這個國民黨歷史上最輝煌的階段。麵對死亡的危脅和強敵入侵的壓力,在混亂中達到了一致的和諧與統一,一些作家和記者以及有才能的專家來到這個臨時作為首都的工業城市,為抗戰盡他們的一份力。國共兩黨攜手工作,在內政和軍事計劃上進行合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介石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布賴恩·克羅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布賴恩·克羅澤並收藏蔣介石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