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問題,他的起落點都很精準,力量也用足了,給了他更高的高度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力量。這個慣性足以將他拋到足夠高的高度去完成一個四周。在第四次折返去做四周的動作,難度比第五次折返高,對選手前麵的表現要求很高,但凡有一點錯誤,都會影響這個動作。第五次有了更多的時間加速,反而很簡單。在飛起來之前,杭峰渾身的肌肉都繃得很緊,像是被不斷拉扯到了極致的橡皮筋,終於在蹦起的瞬間釋放所有的力量,在“嗡”的一聲中,將他送至高處。同時,在那持續傳來的扭轉力裏,他的身體蜷緊,先去抓板頭完成900的內刃轉體。一圈,二圈,再接上一個半圈。與此同時,身體還做著外刃的一個偏軸360。這是一個有著複雜變化性的空中動作,雖然在國際賽場上很常見,但它真的很難,隻有職業高水平的選手才能做到。就說現在華國單板滑雪國家隊的男生們,隻有一線的三四個隊員可以去完成這種高周數的具有變化的技巧,而且除了“一哥”孫烈,四周的成功率都很“感人”。現在國際大賽決賽的門檻,就是能不能完成具有變化性四周的技巧,如果做不到,抱歉你連決賽都沒資格。所以看起來杭峰又在做四周,做著他已經做過的動作,其他人都得做的動作,可這已經是代表了國際大賽決賽的門檻。離開這個賽場,杭峰這套動作拿出來,會讓所有人尖叫。在這裏,四周的動作不會讓人驚豔,但你卻必須要做。這一次,杭峰看起來和前麵一樣重複了,內刃轉體900接外刃偏軸的轉體360,接著在回正的同時,以一個外刃的180半周矯正最後的姿勢,等待落地。但裁判和眼尖的主持人還是一眼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看見了嗎?有抓板姿勢的變化!”“對!是的,從抓外刃的板頭換成了內刃的板頭,小細節有突破!”“非常棒的突破!”這兩位主持人對杭峰每場比賽的表現記得太清楚了,裁判也是一樣。這一個小小的抓板變化看起來沒什麽,對於裁判們來說卻是一個很驚喜的小突破。就像是……一個袋子已經裝的很滿了,似乎再多一點就要裂開,沒想到最後又塞進去了一個小盒子。杭峰完全用自己的實力和行動在告訴所有人,自己在四周上的基礎究竟有多強。他已經從容到可以完成複雜動作的時候,去“玩板”了。老實說,今天在賽場上的很多選手是做不到杭峰這個程度的。這些選手可能沒有將“池子”開拓的太寬,就急急忙忙去衝擊更高的周數,所以即便他們也可以做複雜的四周,但卻缺少“從容感”。杭峰的“踏實”讓裁判們非常喜歡。看見他換抓板姿勢,便認可地點頭。見他要去衝擊第五跳,便都不約而同地做出一個期待的姿勢,睜大了眼睛看向屏幕。杭峰來到了第五個折返區域。他向上飛出,就像一支射向天空的利箭,實在太高了!很驚人的爆發力還有準確度!比賽已經進入到第三輪,選手的狀態應該都有些下滑,是體力消耗過度,也是興奮度降低的原因,通常第三輪還有這個力量感的選手可不多。隻能說,不愧是16的少年,仿佛有永遠都用不完的精力。從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那源源不絕的力量在誕生,他的體力始終保證,他的注意力更是從頭到尾的凝聚,所以才有著這種讓人驚歎的高度。杭峰絕對是今天賽場上飛的最高的那一個。巴蒙德不如他,巴蒙德本身也不是拋飛的特別高的類型,他的特點是能“拖拉”。莫泊桑和一部分年輕人來自常規賽場,他們身上有著抹不掉的“標準感”,什麽時候翻身,什麽時候完成,什麽時候落地,標準的完成本身沒有問題,隻是看多了有點膩歪。杭峰非常明顯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樣,他喜歡在上升之前就完成動作,姿勢固定的時候,就會飛躍一截小小的拋物線,滯空感也正是這個時候出現。這一次也是一樣。他跳的很高,向上飛起的瞬間,就把自己蜷的緊緊的,好像一個風火輪一樣,瘋狂地轉動。太快了!眼前都是殘影!不是專業人士,根本無法數清他轉了多少圈。屏幕前的裁判都睜大了眼睛生怕錯過,就這樣說不定等會兒還要借助重播來打分。他們也是第一次看見速度這麽快的選手。“1、2、3、4……”在心裏快速地數出杭峰的周數,毫無疑問的四周外刃轉體,完成很幹淨。不過就這樣了嗎?沒有變化了?就算重複,也應該來一個有著變化性的四周吧?還是說自己看漏了他手上的動作?就像上一個動作那樣,有著小小的變化?然而杭峰已經抓著板尾,“懸浮”在了半空。以過去的經驗,杭峰這麽做的時候,表示他已經完成了全部的動作,滑過這個拋物線後,就剩下一個落地動作。疑惑在心裏浮現,還有種失望的情緒在滋生……就在這時,杭峰鬆開手往下落,身體已經展開到筆直,還有一米就要落在地麵的瞬間!杭峰的腰腿就像是和肩膀分離了似的,猛地一擰,雪板從反向落地,瞬間變成了正麵落地。第74章 超級u型池決賽(下)快!還是一個字。隻剩下一米的距離, 就這麽突兀地完成了一個半周轉體,有點兒像是突兀去做, 又有點像是蓄謀已久。當難以判斷時候, 就看最後的成功率。杭峰成功了!雖然在最後一刻完成這半周的動作,但對他而言似乎並沒有什麽影響,雪板穩穩落地的同時, 肩膀和頭同時轉過來。一般人會暈吧?這麽快的速度,光滑的地麵,還是從高空落下來,普通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會摔倒, 就是職業選手估計都有不低的失敗率。杭峰做的很好。雪板穩穩地定在地上,他站在雪板上,連晃一下就沒有,就以極快的速度,向著對麵的下一個挑戰點滑去。所以他是故意的還是不故意的?看在成功並且這麽穩的情況下, 就當是刻意的安排吧。杭峰確實是刻意做的安排。雖然所有人都說他可以保持自己的風格, 但是年輕人最無法壓製的就是他們的好奇心。巴蒙德喜歡在最後一刻轉圈, 很多選手也喜歡這麽做, 莫泊桑也在嚐試。這幾天的訓練和比賽, 杭峰看的多了,難免去想一想,試一試。然後發現, 這個動作很簡單, 但不適合他。巴蒙德有“拖延症”, 他的旋轉很慢,整個空中部分都在不停地轉,一直到落地前, 還會去趕個一周半周的。但杭峰走的是截然相反的“迅猛風”,他喜歡能有多早就有多早的把動作做完,隻要等著落地就好了。所以單是把技巧過程拉長,就能要了杭峰的“小命”。他差點兒就不會滑u型池了。不過在嚐試之後發現,落地前轉那半周一周的並不難,他在落地前有足夠的時間門去思考我應該怎麽做才能更穩。每次做都很容易就成功,或者說杭峰第一個做的四周半就是這麽來的。可最後無論是他,還是簡,都沒把這個動作編排進比賽了。無非就是覺得“斷截”了。好好的一個空中動作,硬生生被杭峰做成了兩個,裁判未必會接受這種風格,保險起見就決定不在比賽裏做。可杭峰的“四周池”再深,也有挖完的時候,高難度的做完,為了保證分數,也不能降級去做簡單的四周。最後杭峰就決定做這個“奇怪”的四周半。成功率非常高。賽前稍作準備,起跳的時候把扭矩力算好,幾乎是輕而易舉的完成。然而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主持人笑了。“哦!還有個半周!”“四周半,很x-games。”“他做出來很驚喜對不對?”“是的,最後那一轉太瘋狂了!”裁判也覺得挺瘋狂。以為已經結束的動作,結果臨到最後,還有個讓人驚喜的變化。不管是延綿不絕的風格,還是快如閃電的風格,都是一種獨特的展現方式,即便這個明顯被分成兩個部分的空中動作,它到底還是在一個技巧動作裏,姑且稱為“二段式”吧,不也是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技巧嗎?“非常棒!”被刺激了的裁判紛紛點頭,他們喜歡這種創新。無論是否簡單,亦或者是“動作分裂”,既然出現,並且完成,那就是它的展現方式。杭峰這一扭,不但得到了裁判和主持人的認可,觀眾也為他發出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