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亂世浮沉一統天下的君主67
妖妃易孕體質,絕嗣男主狠狠寵 作者:漫三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場麵一時非常尷尬。
桑姬確實想殺了他們,榮令等人確實準備操控桑姬,讓她安心呆在後宮,軍國大事就全交給他們負責吧,兩方都不遮掩自己的目的,已經到了撕破臉皮的地步,但是吧……呃,李晏這不是醒了嗎?
這局勢就不一樣了啊。
有人幹巴巴地道:“想必各地能消停一陣了。”
李晏活著,那這就是李家內部的鬥爭,各地不會覺得長安空虛,進而紛紛自立,天下能安定下來了,本來他們還準備要應對天下叛亂呢,太上皇心中也能舒服不少,更加願意配合他們安撫天下人心了。
但是吧……現在是說這個的時候嗎?
桑姬草草收尾,就這麽放大家離開了,這更讓眾人相信是李晏醒過來了,否則桑姬放了他們無異放虎歸山。
所以不等桑姬開口,榮令等人就主動留了下來。
沉默,無邊的沉默,草!動刀子動早了!
榮令不愧是比桑姬多活了幾十年,在桑姬還沒想好該怎麽開場的時候,他就發揮出了老成持重、見多識廣的優勢,分外誠懇地道:“娘娘英明果決,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擔當重任,力挽狂瀾,才具卓越,於國有赫赫之功,如今陛下身體抱恙,國事繁雜,臣請娘娘為國家計,扶持帝業,輔佐陛下,治國輔政。”
至於說桑姬方才要殺他們?
榮令表示你在說什麽胡話!這完全是誣陷!
他們之間有過不愉快嗎?
當然沒有!
他們之前秉持著斬草除根,手段自然就有一點過激,現在李晏醒了,這時候再起內訌,是覺得自己活夠了嗎?
天下將安,榮令等人其實沒什麽用處了,而且就算沒有他們,李晏照樣能提槍上馬、接著打天下啊,良將難尋,但像李晏這邊的名將才是世所罕見,全靠上天恩賜!
所以大家還是握手言和吧。
桑姬麵上含笑地說了些握手言和的話,場麵和諧得仿佛大家從來沒有生出過其他心思,心中則暗罵一聲老狐狸。
榮令分明是看出了桑姬的有恃無恐,所以才示好得如此之快,否則剛剛險些送命的他,起碼也要拿一拿喬吧。
如果榮令隻是說要尊桑姬為皇後,桑姬還會晾他一陣,左右她一無家族,二來子嗣是李晏的親生子,三來她剛剛和定安互通心意,完全不擔心定安秋後算賬。
榮令等人就不同了啊,就算他們有七成把握李晏不會計較這一點點的“意外”,但這不還有三成嘛!
偏偏榮令說的是他們願意全力支持桑姬輔政,主動給了桑基插手前朝的正當理由,這有名頭和沒名頭還是不一樣的嘛,定安雖然默認此事,但是榮令等人願意支持那就是迫使定安答應了。
桑姬也隻好委屈自己,背上這一口黑鍋了,承認自己是這場宮變的主使者,雖然確實是她一手策劃,但誰規定她就一定要承認呢?
這完全就是榮令等人居心罔測,故意挾持自己,逼迫柔弱無辜、善良仁善的我做下此等惡事!
至於誰會有意見?
怎麽?史書白紙黑字寫著,定安親口認證,難道後人要覺得這是一個雙十年華、懷胎四月的柔弱婦人做的事嗎?
怎麽什麽汙水都往桑姬身上潑啊!天理何在!
當然,現在就不能這麽做了,桑姬心內惋惜了一番。
大家聯絡完感情,就要思考該怎麽處理爛攤子了,事情雖然做了,但總不能讓主公受太大的刺激吧。
比如此時符成勝就先問了一句:“派去朗郡的人到了哪裏?”
崔真沉默了一瞬,道:“想必已經到了朗郡。”
那麽還有時間,現在飛鴿送信給他們,應該能給主公留下幾個同胞手足。
眾人一口氣還沒吐完,就聽到了她補充的後半句話,“如果快的話,那應該在回京的路上了。”
這種斬草除根的事情怎麽能不快?那這不就是已經殺完了嗎!!
迎著眾人憤怒的目光,崔真幹巴巴地道:“往好處了想……嗯,如今各地天災頻繁,天下動蕩已久,國庫空虛,呃,我們這也算是為國庫減輕了負擔,畢竟少了些要供養的宗親,而且還是近支……”血脈,以後保底都是一個世襲罔替的王爵。
迎著眾人殺人的目光,崔真咽下了剩餘的話。
崔真,一個對桑姬極為忠誠、能力卓著但有時候情商比較低的人。
榮令等人抓狂,這能不為國庫減輕負擔嗎?
馬上主公把他們這些開國功臣都殺了,沒了世襲罔替的侯爺,國庫負擔更輕了,殺殺殺,都殺了吧,有一種想擺爛的錯覺!
桑姬幹咳了一聲,轉移話題道:“我已經讓人去接太上皇回宮,他的退位詔書還沒有宣告天下,所以我們要不要當做一切都沒有發生?”
之前一切程序從簡,流程走得太急,短短幾日,李晏就從皇子到秦王、太子,最後直升皇帝,這升的太快,嗯,就顯得吃相難看了嘛。
著急的時候自然顧不得體麵,可現在李晏都醒了,我們是不是要顧全點體麵?方便史官在史書上粉飾兩筆,顯得我們沒有那麽急躁?
雖然事情都已經做了呀,可人活一張臉,有機會的時候還是維持住臉麵的嘛。
粉飾了總比沒粉飾好,粉飾了的話,大家再怎麽心照不宣、後人再怎麽揣測,那也有個門麵啊,總之我們這就是正史,其他的記載,那是個什麽東西?
是朝廷記載的嗎?!
至於為什麽太上皇要在短短一天三請三讓,並且還要將皇位扔給李晏……
桑姬:“要不直接不記載?”
桑封出生世家,他更加熟悉其中的門道,道:“不行,朝廷不提這件事,那這件事的解釋權就不在我們手裏了,隻怕私下揣測更多,世家……咳,有些人會寫點自傳。”
到時候野史滿天飛,沒有當事人的經曆,全憑想象記載,那就要離譜多了,再過上幾百年,成為了旁人寫史的參照,那可要比事實離譜多了,有損大家的清譽啊。
符成勝給出了一個理由:“疫病如何?”
冬日發疫病,恰好死了李家宗親,長安城內的百姓卻沒有受到損傷……這點細節就不要抓著不放了,至於太上皇著急退位,自然是覺得疫病凶猛,覺得是自己德行淺薄,竊據皇位,所以才有了這種想法。
當然,在太上皇退位的當天,長安內的疫病就得到了控製,所以李晏自然就要主動讓出皇位了,畢竟誰人不知曉我李家最是父慈子孝、手足和睦的呢。
桑姬確實想殺了他們,榮令等人確實準備操控桑姬,讓她安心呆在後宮,軍國大事就全交給他們負責吧,兩方都不遮掩自己的目的,已經到了撕破臉皮的地步,但是吧……呃,李晏這不是醒了嗎?
這局勢就不一樣了啊。
有人幹巴巴地道:“想必各地能消停一陣了。”
李晏活著,那這就是李家內部的鬥爭,各地不會覺得長安空虛,進而紛紛自立,天下能安定下來了,本來他們還準備要應對天下叛亂呢,太上皇心中也能舒服不少,更加願意配合他們安撫天下人心了。
但是吧……現在是說這個的時候嗎?
桑姬草草收尾,就這麽放大家離開了,這更讓眾人相信是李晏醒過來了,否則桑姬放了他們無異放虎歸山。
所以不等桑姬開口,榮令等人就主動留了下來。
沉默,無邊的沉默,草!動刀子動早了!
榮令不愧是比桑姬多活了幾十年,在桑姬還沒想好該怎麽開場的時候,他就發揮出了老成持重、見多識廣的優勢,分外誠懇地道:“娘娘英明果決,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擔當重任,力挽狂瀾,才具卓越,於國有赫赫之功,如今陛下身體抱恙,國事繁雜,臣請娘娘為國家計,扶持帝業,輔佐陛下,治國輔政。”
至於說桑姬方才要殺他們?
榮令表示你在說什麽胡話!這完全是誣陷!
他們之間有過不愉快嗎?
當然沒有!
他們之前秉持著斬草除根,手段自然就有一點過激,現在李晏醒了,這時候再起內訌,是覺得自己活夠了嗎?
天下將安,榮令等人其實沒什麽用處了,而且就算沒有他們,李晏照樣能提槍上馬、接著打天下啊,良將難尋,但像李晏這邊的名將才是世所罕見,全靠上天恩賜!
所以大家還是握手言和吧。
桑姬麵上含笑地說了些握手言和的話,場麵和諧得仿佛大家從來沒有生出過其他心思,心中則暗罵一聲老狐狸。
榮令分明是看出了桑姬的有恃無恐,所以才示好得如此之快,否則剛剛險些送命的他,起碼也要拿一拿喬吧。
如果榮令隻是說要尊桑姬為皇後,桑姬還會晾他一陣,左右她一無家族,二來子嗣是李晏的親生子,三來她剛剛和定安互通心意,完全不擔心定安秋後算賬。
榮令等人就不同了啊,就算他們有七成把握李晏不會計較這一點點的“意外”,但這不還有三成嘛!
偏偏榮令說的是他們願意全力支持桑姬輔政,主動給了桑基插手前朝的正當理由,這有名頭和沒名頭還是不一樣的嘛,定安雖然默認此事,但是榮令等人願意支持那就是迫使定安答應了。
桑姬也隻好委屈自己,背上這一口黑鍋了,承認自己是這場宮變的主使者,雖然確實是她一手策劃,但誰規定她就一定要承認呢?
這完全就是榮令等人居心罔測,故意挾持自己,逼迫柔弱無辜、善良仁善的我做下此等惡事!
至於誰會有意見?
怎麽?史書白紙黑字寫著,定安親口認證,難道後人要覺得這是一個雙十年華、懷胎四月的柔弱婦人做的事嗎?
怎麽什麽汙水都往桑姬身上潑啊!天理何在!
當然,現在就不能這麽做了,桑姬心內惋惜了一番。
大家聯絡完感情,就要思考該怎麽處理爛攤子了,事情雖然做了,但總不能讓主公受太大的刺激吧。
比如此時符成勝就先問了一句:“派去朗郡的人到了哪裏?”
崔真沉默了一瞬,道:“想必已經到了朗郡。”
那麽還有時間,現在飛鴿送信給他們,應該能給主公留下幾個同胞手足。
眾人一口氣還沒吐完,就聽到了她補充的後半句話,“如果快的話,那應該在回京的路上了。”
這種斬草除根的事情怎麽能不快?那這不就是已經殺完了嗎!!
迎著眾人憤怒的目光,崔真幹巴巴地道:“往好處了想……嗯,如今各地天災頻繁,天下動蕩已久,國庫空虛,呃,我們這也算是為國庫減輕了負擔,畢竟少了些要供養的宗親,而且還是近支……”血脈,以後保底都是一個世襲罔替的王爵。
迎著眾人殺人的目光,崔真咽下了剩餘的話。
崔真,一個對桑姬極為忠誠、能力卓著但有時候情商比較低的人。
榮令等人抓狂,這能不為國庫減輕負擔嗎?
馬上主公把他們這些開國功臣都殺了,沒了世襲罔替的侯爺,國庫負擔更輕了,殺殺殺,都殺了吧,有一種想擺爛的錯覺!
桑姬幹咳了一聲,轉移話題道:“我已經讓人去接太上皇回宮,他的退位詔書還沒有宣告天下,所以我們要不要當做一切都沒有發生?”
之前一切程序從簡,流程走得太急,短短幾日,李晏就從皇子到秦王、太子,最後直升皇帝,這升的太快,嗯,就顯得吃相難看了嘛。
著急的時候自然顧不得體麵,可現在李晏都醒了,我們是不是要顧全點體麵?方便史官在史書上粉飾兩筆,顯得我們沒有那麽急躁?
雖然事情都已經做了呀,可人活一張臉,有機會的時候還是維持住臉麵的嘛。
粉飾了總比沒粉飾好,粉飾了的話,大家再怎麽心照不宣、後人再怎麽揣測,那也有個門麵啊,總之我們這就是正史,其他的記載,那是個什麽東西?
是朝廷記載的嗎?!
至於為什麽太上皇要在短短一天三請三讓,並且還要將皇位扔給李晏……
桑姬:“要不直接不記載?”
桑封出生世家,他更加熟悉其中的門道,道:“不行,朝廷不提這件事,那這件事的解釋權就不在我們手裏了,隻怕私下揣測更多,世家……咳,有些人會寫點自傳。”
到時候野史滿天飛,沒有當事人的經曆,全憑想象記載,那就要離譜多了,再過上幾百年,成為了旁人寫史的參照,那可要比事實離譜多了,有損大家的清譽啊。
符成勝給出了一個理由:“疫病如何?”
冬日發疫病,恰好死了李家宗親,長安城內的百姓卻沒有受到損傷……這點細節就不要抓著不放了,至於太上皇著急退位,自然是覺得疫病凶猛,覺得是自己德行淺薄,竊據皇位,所以才有了這種想法。
當然,在太上皇退位的當天,長安內的疫病就得到了控製,所以李晏自然就要主動讓出皇位了,畢竟誰人不知曉我李家最是父慈子孝、手足和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