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說,這就是歷史決定論的主要錯誤。即它的“發展規律”其實是絕對趨勢;這些趨勢和規律一樣並不依賴原始條件,並且不可抗拒地以一定方向把我們帶到未來。它們是無條件預言的根據,而不是有條件的科學預測。
有些人認識到趨勢依賴於條件併力圖發現這些條件和明確地提出這些條件。對於這些人又如何呢?我的回答是,我和他們並無爭論。恰恰相反,趨勢的存在是無可懷疑的,因此,盡量完善地解釋趨勢,是我們的艱巨任務,這就是盡可能精確地判明趨勢持續所需要的條件(見第32節)。
問題在於,這些條件容易被人忽視。例如,存在著“生產資料不斷積累的趨勢”(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然而,在人口迅速減少的情況下,我們難以設想這個趨勢會持續下去;而人口的迅速減少,又可能取決於非經濟的情況,例如由於一項偶然的發明,或者可以設想,由於工業環境造成的直接生理(或生物化學)影響。的確,可能的情況是數不盡的。我們在研究趨勢的真正條件時,為了能夠探明這些可能性,就必須隨時設想在什麽條件下該趨勢將會消失。然而這正是歷史決定論者所不能做到的。他深信他所喜愛的趨勢及使趨勢消失的那些條件對他來說是不堪設想的。我們可以說,歷史決定論的貧困是想像力的貧困。歷史決定論者不斷譴責一些人,說他們在他們的小天地裏不能想像變化,但是,歷史決定論者本人也缺乏想像力,因為他不能想像變化所依賴的條件也會發生變化。
29.方法的統一性
我在上節裏表明,那裏所分析的演繹方法是廣泛採用的和重要的——比密爾等人所想像的更廣泛更重要。為了說明自然主義和反自然主義之間的論爭,我將把這個看法作進一步闡明。在這一節裏,我要提出關於方法的統一性學說:這就是說,理論的或概括性的科學都採用這個方法,不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是如此。(我暫時把歷史科學的問題放一下,而在第31節中討論。)此外,我時歷史決定論的一些學說至今還沒有充分考察,在這一節裏將要論及,例如概括的問題;本質主義的問題;直覺悟性的作用問題;預測的不精確性問題;複雜性問題以及定量方法的應用問題。
我並不是要斷言,在理論自然科學方法和理論社會科學方法之間不存在任何區別;區別顯然是存在的,甚至在不同的自然科學之間以及不同的社會科學之間也是存在的。(例如,試比較競爭市場和傳奇文學的分析。)但是,我同孔德和密爾,以及其他許多人(例如曼格爾)一樣認為,這兩個領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雖然我的理解可能不是他們所設想的)。這些方法就是演釋的因果解釋,預測和檢驗,就象在上一節中所概述的那樣。它有時被你為假說的解釋法,或者經常地被稱為假說方法,因為它並不獲得可以驗證任何科學命題的絕對確實性,這些命題總是保詩試驗性假說的性質,盡管它們的試驗性質在經受了大量嚴格檢驗之後可能不明顯。
由於假說具有試驗的或暫時的性質,大多數方法論學者把假說視為暫時的,因為它們必然終於被已證實的理論所代替(或者至少為能被證明在某種概率演算意義上具有“高概率”的理論所代替)。我相信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而且它導致一大堆完全不必要的困難。然而,這個問題在這裏比較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在科學中我們總是致力於解釋、預測和檢驗,而檢驗假說的方法也總是一樣的(見上節)。從要加以檢驗的假說(例如一個普遍規律)結合,一些不被視為有問題的其他有關命題(例如一些原始條件),我們演釋出一些推斷。我們隻要可能就把這些推斷與實驗結果或其他觀察結果相比較。彼此符合就視為對假說的確認,但不是最終證明;顯然彼此不符合就視為反駁或證偽。
按照這個分析,在解釋、預測和檢驗之間並無多大區分。其區別不在於邏輯結構,而在於重點的不同:區別在於什麽是我們所要考慮的問題,以及什麽不是我們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問題不是發現推斷,而發現原始條件或某些普遍規律(或這二者)以便從它們推出已知的“推斷”才是我們的問題,那麽,我們就是尋求解釋(已知的“推斷”就成為我們的“被解釋項”)。如果我們把規律和原始條件視為已知的(而不是要去發現的),利用它們隻是為了演繹出推斷,從而獲得新的知識,那麽,我們就是在試圖作出預測。(在這種情況中,我們應用我們的科學成果。)如果我們認為其中一個前提(或者普遍規律或者原始條件)是有問題的,而把推斷與經驗的結果相比較,那麽我們就涉及對有問題的前提的檢驗。
檢驗的結果就是選擇經得起檢驗的假說,或者淘汰經不住檢驗的假說,並因此而拒絕接受它們。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這個觀點所得出的結論。這就是:凡檢驗都可以解釋為淘汰假理論——發現理論的弱點以便加以拒絕,如果它被檢驗所證偽的話。這個觀點有時被視為悖論;據說我們的目的是要確立理論,而不是淘汰假理論。然而,正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盡好地確立理論,我們才必須盡可能嚴格地檢驗它;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力圖發現理論的缺憾,必須力圖證偽它。如果我們盡了一切努力也不能證偽它,我們就可以說它經受了嚴格檢驗。這就是何以不去發現反駁而去發現符合理論的實例沒有多大意義之故。因為,如果我們缺乏批判的態度,我們總會發現我們所希望的事情。我們將尋求和找尋證實,我們將忽視和無視可能危及我們心愛的理論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獲得了看來是支持某個理論的重大證據是太容易了:如果我們採取批判態度的話,這個理論也許本來會被反駁。為了進行篩選保證最適者理論保存下來,就必須使各種理論為生存而激烈鬥爭。
有些人認識到趨勢依賴於條件併力圖發現這些條件和明確地提出這些條件。對於這些人又如何呢?我的回答是,我和他們並無爭論。恰恰相反,趨勢的存在是無可懷疑的,因此,盡量完善地解釋趨勢,是我們的艱巨任務,這就是盡可能精確地判明趨勢持續所需要的條件(見第32節)。
問題在於,這些條件容易被人忽視。例如,存在著“生產資料不斷積累的趨勢”(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然而,在人口迅速減少的情況下,我們難以設想這個趨勢會持續下去;而人口的迅速減少,又可能取決於非經濟的情況,例如由於一項偶然的發明,或者可以設想,由於工業環境造成的直接生理(或生物化學)影響。的確,可能的情況是數不盡的。我們在研究趨勢的真正條件時,為了能夠探明這些可能性,就必須隨時設想在什麽條件下該趨勢將會消失。然而這正是歷史決定論者所不能做到的。他深信他所喜愛的趨勢及使趨勢消失的那些條件對他來說是不堪設想的。我們可以說,歷史決定論的貧困是想像力的貧困。歷史決定論者不斷譴責一些人,說他們在他們的小天地裏不能想像變化,但是,歷史決定論者本人也缺乏想像力,因為他不能想像變化所依賴的條件也會發生變化。
29.方法的統一性
我在上節裏表明,那裏所分析的演繹方法是廣泛採用的和重要的——比密爾等人所想像的更廣泛更重要。為了說明自然主義和反自然主義之間的論爭,我將把這個看法作進一步闡明。在這一節裏,我要提出關於方法的統一性學說:這就是說,理論的或概括性的科學都採用這個方法,不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是如此。(我暫時把歷史科學的問題放一下,而在第31節中討論。)此外,我時歷史決定論的一些學說至今還沒有充分考察,在這一節裏將要論及,例如概括的問題;本質主義的問題;直覺悟性的作用問題;預測的不精確性問題;複雜性問題以及定量方法的應用問題。
我並不是要斷言,在理論自然科學方法和理論社會科學方法之間不存在任何區別;區別顯然是存在的,甚至在不同的自然科學之間以及不同的社會科學之間也是存在的。(例如,試比較競爭市場和傳奇文學的分析。)但是,我同孔德和密爾,以及其他許多人(例如曼格爾)一樣認為,這兩個領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雖然我的理解可能不是他們所設想的)。這些方法就是演釋的因果解釋,預測和檢驗,就象在上一節中所概述的那樣。它有時被你為假說的解釋法,或者經常地被稱為假說方法,因為它並不獲得可以驗證任何科學命題的絕對確實性,這些命題總是保詩試驗性假說的性質,盡管它們的試驗性質在經受了大量嚴格檢驗之後可能不明顯。
由於假說具有試驗的或暫時的性質,大多數方法論學者把假說視為暫時的,因為它們必然終於被已證實的理論所代替(或者至少為能被證明在某種概率演算意義上具有“高概率”的理論所代替)。我相信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而且它導致一大堆完全不必要的困難。然而,這個問題在這裏比較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在科學中我們總是致力於解釋、預測和檢驗,而檢驗假說的方法也總是一樣的(見上節)。從要加以檢驗的假說(例如一個普遍規律)結合,一些不被視為有問題的其他有關命題(例如一些原始條件),我們演釋出一些推斷。我們隻要可能就把這些推斷與實驗結果或其他觀察結果相比較。彼此符合就視為對假說的確認,但不是最終證明;顯然彼此不符合就視為反駁或證偽。
按照這個分析,在解釋、預測和檢驗之間並無多大區分。其區別不在於邏輯結構,而在於重點的不同:區別在於什麽是我們所要考慮的問題,以及什麽不是我們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問題不是發現推斷,而發現原始條件或某些普遍規律(或這二者)以便從它們推出已知的“推斷”才是我們的問題,那麽,我們就是尋求解釋(已知的“推斷”就成為我們的“被解釋項”)。如果我們把規律和原始條件視為已知的(而不是要去發現的),利用它們隻是為了演繹出推斷,從而獲得新的知識,那麽,我們就是在試圖作出預測。(在這種情況中,我們應用我們的科學成果。)如果我們認為其中一個前提(或者普遍規律或者原始條件)是有問題的,而把推斷與經驗的結果相比較,那麽我們就涉及對有問題的前提的檢驗。
檢驗的結果就是選擇經得起檢驗的假說,或者淘汰經不住檢驗的假說,並因此而拒絕接受它們。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這個觀點所得出的結論。這就是:凡檢驗都可以解釋為淘汰假理論——發現理論的弱點以便加以拒絕,如果它被檢驗所證偽的話。這個觀點有時被視為悖論;據說我們的目的是要確立理論,而不是淘汰假理論。然而,正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盡好地確立理論,我們才必須盡可能嚴格地檢驗它;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力圖發現理論的缺憾,必須力圖證偽它。如果我們盡了一切努力也不能證偽它,我們就可以說它經受了嚴格檢驗。這就是何以不去發現反駁而去發現符合理論的實例沒有多大意義之故。因為,如果我們缺乏批判的態度,我們總會發現我們所希望的事情。我們將尋求和找尋證實,我們將忽視和無視可能危及我們心愛的理論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獲得了看來是支持某個理論的重大證據是太容易了:如果我們採取批判態度的話,這個理論也許本來會被反駁。為了進行篩選保證最適者理論保存下來,就必須使各種理論為生存而激烈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