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出院手續時,我剛要轉身回家,忽然看到大門口有一個熟悉的身影。
一身黑色西裝打扮的小鬍子,帶著標誌性的咧嘴笑容,正候著我。
“老朋友,別來無恙?”我笑笑地迎了上去。
“空尼奇瓦,”小鬍子說了一句日語,然後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說道:“叩齒庵,渡邊雲子,叫你的,去。”
“什麽?叩齒庵?你叫我去那麽?”我頓時起了疑惑。
“對,叩齒庵。”說完這句,小鬍子轉身離去,很快就不見蹤影。
盡管不知道此意為何,我還是慢慢朝城南的叩齒庵走去,一路腦海裏回憶著關於這座古庵的一些傳說……
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皇帝,被貶到潮州任刺使。到達州治那天,下屬官吏、全城百姓夾道歡迎。韓愈看到百姓如此熱情,十分激動,突然前麵一個和尚朝他馬前走來。
韓愈定睛一看,此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臉方額闊,遠看還一表人才,可近前時卻叫人害怕:原來他有兩個暴出的大牙,驟看如寺廟裏猙獰的羅漢!
韓愈頓生不悅,隻是僚吏既無阻攔,身為刺史如果呼叱發作就會有失身份,於是隻好忍著,心想此人一定是個惡僧,他若有愚惑百姓之舉,定把他兩個大牙拔掉。
到了太守府,韓愈盤問和尚何來,知其為濟生庵得道高增大顛,功德圓滿且法力高強。次日,韓愈剛升堂辦理州務,跟班便呈上一小包東西,說是大顛和尚差人送來的。韓愈打開一看,原來是兩個大門牙,另外是一紙倡話,字體渾厚端莊,書“儒以仁為本,佛亦濟眾生。道異旨自同,會我海嶼邊。”
據說,大顛和尚這舉動使韓愈內疚無比,覺得自己單憑相貌輕率地對一個人下結論,枉曲了好人,實不應該。於是當堂揮筆寫了“叩齒庵”三個大字,命人送道到濟生庵,這便是“叩齒庵”的來歷。
不知不覺,我已經來到叩齒庵門前。時至今日,叩齒庵已經掩映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之中,可依然香火繚繞,信眾如雲。究竟渡邊雲子叫我來這的意圖是什麽,我暫時不得而知,但我還是走進了這座古庵之內。
一跨過高高的門檻,我就被這座精緻的建築所深深吸引了:寺院坐北朝南,分三進,首進為金剛殿,二進為大雄寶殿,三進為藏經樓,結構都十分恢弘嚴謹。古庵院內廣植花木,飄香之處叫人醒腦提神,尤其當我看到大雄寶殿階前兩株百年古榕騎石縫而生、矗立南天時,讚嘆之情油然而生。
走走停停間,我已來到為古庵配套而建的東院。這裏是平日僧人飲食起居之處,香客稀少,清淨得很。我正欲離去時,忽然看到院中涼亭中有一道風仙骨的老僧正在品工夫茶,一副怡然自得的情景。
我走了半天,此時口中正幹渴難耐,於是走了過去,想討杯茶水解渴止乏。
“老神仙你好,”我做了個揖,恭恭敬敬地說,“小生碰巧路過,欲借您的茗茶一飲,請問意下如何?”
誰知我保持了這禮數半天,老僧眼皮抬都沒抬,旁若無人地舉起茶盅,自斟自飲,搞得我尷尬無比,喝又不是,走又不是。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老僧突然說出這麽一句,讓我愣了一愣。
第六十一章 對詩飲茶
我心知,老僧突然飆出的這句話,其實是一句詩詞來的。
記得以前爺爺在世的時候,也是茶道中人。他不僅酷愛品茶,也喜好詩歌,每每揮毫之間,大多與茶事有關。小的時候我耳濡目染,倒是背得不少茶經。我記得這句出自唐朝皎然的《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當下不敢怠慢,回答道:“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老僧依舊頭都沒抬,兀自又添上一盅,置在嘴邊吹了吹,一飲而盡後,才又說出一句:“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這句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嚐茶》中的上闋,我稍加追憶,邊做對答:“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老僧這才抬頭望了我一眼,眼睛深邃過人,讓人但覺此人高不可測。
老僧放下茶盅,若有所思地說了一字:“茶……”
聽到這字,我脫口而出:“香葉,嫩芽。”
老僧眼中精光咋泄,接口道:“慕詩客,愛僧家……”
見此狀,我也毫不含糊地回答:“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老僧這句中已包含些讚許之意。
我也有些沾沾自喜地應對:“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將知醉後其堪誇!”老僧說完這最後一句,然後就是仰天一笑,爽朗無比,而又中氣十足。
“坐。”老僧止住笑聲,揚手示意我坐在他身邊。
我畢恭畢敬地坐下,心裏卻暗道:這年頭,喝口茶都要大費周章,著實不易!
老僧擺出另外一茶盅,又滿上茶水,示意我喝茶。就在這過程,我已經看出,老僧的茶具雖然老舊,可實為紫砂中的上品,古樸蒼拙,極耐把玩。
我不由得正襟嚴坐,小心翼翼地捧來口徑隻有銀元大小的茶盅。
一身黑色西裝打扮的小鬍子,帶著標誌性的咧嘴笑容,正候著我。
“老朋友,別來無恙?”我笑笑地迎了上去。
“空尼奇瓦,”小鬍子說了一句日語,然後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說道:“叩齒庵,渡邊雲子,叫你的,去。”
“什麽?叩齒庵?你叫我去那麽?”我頓時起了疑惑。
“對,叩齒庵。”說完這句,小鬍子轉身離去,很快就不見蹤影。
盡管不知道此意為何,我還是慢慢朝城南的叩齒庵走去,一路腦海裏回憶著關於這座古庵的一些傳說……
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韓愈因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皇帝,被貶到潮州任刺使。到達州治那天,下屬官吏、全城百姓夾道歡迎。韓愈看到百姓如此熱情,十分激動,突然前麵一個和尚朝他馬前走來。
韓愈定睛一看,此和尚本也英俊魁梧、且臉方額闊,遠看還一表人才,可近前時卻叫人害怕:原來他有兩個暴出的大牙,驟看如寺廟裏猙獰的羅漢!
韓愈頓生不悅,隻是僚吏既無阻攔,身為刺史如果呼叱發作就會有失身份,於是隻好忍著,心想此人一定是個惡僧,他若有愚惑百姓之舉,定把他兩個大牙拔掉。
到了太守府,韓愈盤問和尚何來,知其為濟生庵得道高增大顛,功德圓滿且法力高強。次日,韓愈剛升堂辦理州務,跟班便呈上一小包東西,說是大顛和尚差人送來的。韓愈打開一看,原來是兩個大門牙,另外是一紙倡話,字體渾厚端莊,書“儒以仁為本,佛亦濟眾生。道異旨自同,會我海嶼邊。”
據說,大顛和尚這舉動使韓愈內疚無比,覺得自己單憑相貌輕率地對一個人下結論,枉曲了好人,實不應該。於是當堂揮筆寫了“叩齒庵”三個大字,命人送道到濟生庵,這便是“叩齒庵”的來歷。
不知不覺,我已經來到叩齒庵門前。時至今日,叩齒庵已經掩映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之中,可依然香火繚繞,信眾如雲。究竟渡邊雲子叫我來這的意圖是什麽,我暫時不得而知,但我還是走進了這座古庵之內。
一跨過高高的門檻,我就被這座精緻的建築所深深吸引了:寺院坐北朝南,分三進,首進為金剛殿,二進為大雄寶殿,三進為藏經樓,結構都十分恢弘嚴謹。古庵院內廣植花木,飄香之處叫人醒腦提神,尤其當我看到大雄寶殿階前兩株百年古榕騎石縫而生、矗立南天時,讚嘆之情油然而生。
走走停停間,我已來到為古庵配套而建的東院。這裏是平日僧人飲食起居之處,香客稀少,清淨得很。我正欲離去時,忽然看到院中涼亭中有一道風仙骨的老僧正在品工夫茶,一副怡然自得的情景。
我走了半天,此時口中正幹渴難耐,於是走了過去,想討杯茶水解渴止乏。
“老神仙你好,”我做了個揖,恭恭敬敬地說,“小生碰巧路過,欲借您的茗茶一飲,請問意下如何?”
誰知我保持了這禮數半天,老僧眼皮抬都沒抬,旁若無人地舉起茶盅,自斟自飲,搞得我尷尬無比,喝又不是,走又不是。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老僧突然說出這麽一句,讓我愣了一愣。
第六十一章 對詩飲茶
我心知,老僧突然飆出的這句話,其實是一句詩詞來的。
記得以前爺爺在世的時候,也是茶道中人。他不僅酷愛品茶,也喜好詩歌,每每揮毫之間,大多與茶事有關。小的時候我耳濡目染,倒是背得不少茶經。我記得這句出自唐朝皎然的《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當下不敢怠慢,回答道:“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老僧依舊頭都沒抬,兀自又添上一盅,置在嘴邊吹了吹,一飲而盡後,才又說出一句:“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這句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嚐茶》中的上闋,我稍加追憶,邊做對答:“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老僧這才抬頭望了我一眼,眼睛深邃過人,讓人但覺此人高不可測。
老僧放下茶盅,若有所思地說了一字:“茶……”
聽到這字,我脫口而出:“香葉,嫩芽。”
老僧眼中精光咋泄,接口道:“慕詩客,愛僧家……”
見此狀,我也毫不含糊地回答:“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老僧這句中已包含些讚許之意。
我也有些沾沾自喜地應對:“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 將知醉後其堪誇!”老僧說完這最後一句,然後就是仰天一笑,爽朗無比,而又中氣十足。
“坐。”老僧止住笑聲,揚手示意我坐在他身邊。
我畢恭畢敬地坐下,心裏卻暗道:這年頭,喝口茶都要大費周章,著實不易!
老僧擺出另外一茶盅,又滿上茶水,示意我喝茶。就在這過程,我已經看出,老僧的茶具雖然老舊,可實為紫砂中的上品,古樸蒼拙,極耐把玩。
我不由得正襟嚴坐,小心翼翼地捧來口徑隻有銀元大小的茶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