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天後,這些消息和吳襄私函一起到達了正在西進的吳三桂軍中。這對吳三桂的降李活動來說,不啻是當頭一棒。帶有戲劇性的是,就在吳三桂得知其父被拷夾的同時或稍早些時候,李自成也注意到吳三桂對鞏固自己政權的重要性,指示劉宗敏釋放吳襄並命吳襄寫信,勸告吳三桂投降。同時,又派降將唐通、降官王則堯、張若麒、左懋泰等人,攜帶吳襄手書和大批銀兩直至吳三桂軍中,進一步勸其投降。從時間上來說,這批招降人員到達吳三桂軍中的時間,僅比吳襄致吳三桂的私函晚到一兩日(約在三月二十九日左右),而兩封信的內容卻截然相反,這不能不使吳三桂認為李自成的招降不過是一場騙局,是想誘己進京,再行消滅。因此他立即停止西進,率部重返山海關,陳圓圓像而在致父吳襄的覆信中則表示與李自成起義軍徹底決裂。


    促使吳三桂降而復叛的還有吳三桂之妾陳圓圓被擄的問題。明末清初的不少史書都記載,甲申之變時,陳圓圓在北京被李自成的重要將領劉宗敏所占有,吳三桂得知後,盛怒之下,叛李降清。這些記載,把對一個女人的爭奪,作為吳三桂叛李降清的主要原因,顯然是失之片麵。但是,這一事件的確是觸發吳三桂叛李降清的偶然因素。明末,封建士大夫重金購置美妾,已成為一種風氣。陳圓圓既是吳三桂以千金之資所購得,而他本人又是擁兵數萬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這一特殊財產受到侵犯之時,他在感情上無論如何是不能與起義軍合作的。


    在政治上和李自成起義軍決裂,使得吳三桂處於腹背受敵的局麵。山海關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場惡戰迫在眉睫。山海關之東,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敵——強大的清兵。降李的道路既已堵塞,為圖生存,吳三桂被迫把目光轉向了雄踞東北的清朝政權。就當時形勢而論,吳三桂投向清朝雖然是勢所必然,但是將這一設想付諸實行,仍然有許多現實的困難。首先,幾十年來,明清兩個政權一直處於嚴重的軍事敵對狀態,因此,不獨那些戰敗降清的軍政要員,如洪承疇、祖大壽等為士林所不齒,就是那些主張停戰議和的大員,如楊嗣昌、陳新甲等也為此飽受唾罵,現在吳三桂卻要去步這些人的後塵,會不會因此而給李自成政權製造一個動員各階層人士討伐自己的機會呢?其次,由於兩個政權長期仇殺,吳三桂軍隊中的仇滿情緒也相當強烈的,此刻,吳三桂在政治上倒向清朝,是否會引起部隊的譁變?還有,皇太極在世時,曾多次勸吳三桂投降,但都被吳三桂拒絕,在此窮蹙無路的情況下,貿然求救,清朝會不會答應,會不會燒香引鬼而使吳三桂處於更加困難的境地?


    吳三桂與清軍入關(2)


    為此,吳三桂先在三月底和李自成起義軍決裂之後,製造了他和清兵聯合入犯的假軍情,以試探包括李自成政權在內的各階層的反應,其後,又到處散發傳單,大造復辟輿論,宣揚“周命未改,漢德可思”,“試看赤縣之歸心,仍是朱家之正統”,並煽動在京的士紳官僚為崇禎帝服喪。在他確知前者並未引起各界人士的惡感而後者卻得到了大部分亡明朝官僚士紳甚至部分儒生的同情或支持後,四月初十左右,吳三桂才開始實施他的聯清擊李計劃。


    吳三桂致多爾袞的第一封求援信,表現了他最初對聯清擊李這一重大問題的基本立場。在此信中,吳三桂屢稱明朝為“我國”、“我朝”,稱清朝為“北朝”。也就是說,吳三桂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清朝求援,請兵之目的是“滅流寇”,並使明朝得以“中興”,而不是讓清入主中原。在消滅農民起義軍之後,將以“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作為對清朝出兵的酬謝和報答。在清軍進關路線問題上,吳三桂要求清兵“直入中協、西協”,而他本人卻“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即是說,隻允許清兵從喜峰口、龍井關、牆子嶺、密雲等處進入明境。這些地方,既是以往歷次清兵進入內地之舊路,又是目前李自成大軍駐紮之處。


    按照這一規定,不但可以保護自身安全,防止清軍乘機行其假途滅虢之計,而且還可以促使清軍與李自成起義軍主力進行火併,吳三桂則可坐收漁翁之利,這就是吳三桂最初實行的聯清擊李的政策。因為當時山海關形勢雖然緊張,但李自成大軍尚未東行,吳三桂尚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對清仍心存疑懼。但是,就在吳三桂派出的使者攜帶書信剛剛出發時,李、吳軍事對峙形勢又有了新的發展。在吳三桂於四月初連敗降將唐通、白廣恩之後,李自成開始注意到山海關方麵局勢的嚴重性,便對吳三桂施加更大的軍事壓力。四月初六日,李自成增派萬人東援並運大炮出城,兩天以後,又“發數萬騎東行”。


    這些消息,當在十日前後傳至山海關。李自成大軍東來,山海關將作為主要戰場。這樣,清軍即使從中協、西協等處入境,也難以扭轉吳三桂即將覆亡的命運。在形勢的逼迫下,吳三桂被迫改變初衷,由不許清兵自山海關進關轉而迫切要求其自山海關進兵,以與即將到來的農民軍作正麵的交鋒。據《沈館錄》卷七載:吳三桂使者轉達了他的緊急請求:“賊鋒東指,列郡瓦解,唯山海關獨存,而兵弱力單,勢難抵擋。今聞大王業已出兵,若及此時促兵來救,當開山海關門以迎大王。大王一入關門,則北京指日可定,願速進兵。”清軍主帥多爾袞,接受了吳三桂的請兵,“即遣學士詹霸、來袞往錦州,諭漢軍齎紅衣炮,向山海關進發”。次日,多爾袞所率的全部軍隊也轉向山海關進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明朝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景峰/李金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景峰/李金玉並收藏正說明朝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