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1639年)五月,偽降的張獻忠在穀城再度起兵,羅汝才也在房縣響應,李自成也殺出商洛山,農民起義烈火復燃。崇禎帝任命楊嗣昌為督師,賜尚方寶劍,再次進行鎮壓。他製定計劃,想先集中兵力,包圍張獻忠,然後一舉消滅。十三年二月,在瑪瑙山大敗張獻忠,張奮力突破包圍,撤入四川,楊嗣昌揮兵跟蹤追擊。張獻忠採取“以走製敵”戰術,使明軍疲於奔命,士氣渙散。明軍將領消極怠戰。楊嗣昌雖然屢次下令進剿,但是他們卻都按兵不動。使張獻忠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崇禎十四年初,休整後的張獻忠揮師沿江東進,連連打敗明軍,二月,張獻忠攻占襄陽,殺襄王朱翊銘。當時楊嗣昌在夷陵,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害怕,急忙上奏請死。不久又聽說李自成攻陷洛陽,殺福王朱常洵,更為擔憂。當年三月,死於湖北沙市(一說自殺),時年54歲。崇禎帝聞訊對朝臣嘆息說:“自楊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


    楊嗣昌死後,定國公徐允禎等上奏按照失陷城寨給他定罪。崇禎帝稱讚他“臨戎二載,屢著捷功,盡瘁殞身,勤勞難泯”,不僅沒有給他定罪,反而賜祭,並進太子太傅。


    收復台灣的鄭成功(1)


    1622年荷蘭殖民勢力侵入澎湖


    荷蘭殖民者投降圖


    鄭成功像鄭成功(1624~1662),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南安人,天啟四年(1624年)七月十四日出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川內町千裏濱,是明末閩粵沿海海商海盜集團首領鄭芝龍的長子,母親是日本女子田川氏(中國文獻稱為翁氏),七歲以前一直隨母居住日本,崇禎三年(1630年),鄭芝龍派人把他接回福建安平。


    隆武帝朱聿鍵即位後,鄭芝龍已成為定策元勛,鄭成功在父親的帶領下拜見朱聿鍵。隆武帝見他風度翩翩,一表人才,對答如流,非常賞識,深憾自己沒有女兒嫁給他,就賜他姓朱,改名成功,“以駙馬體統行事”,故人稱“國姓爺”。鄭成功自幼習文練武,研讀兵書。從清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起,他一直親履戎行,參與了許多軍事指揮活動。當時,隆武帝曾封鄭成功為忠孝伯,賜尚方劍,掛招討大將軍印,委其鎮守閩贛界上大定、大安等地。


    不久,後清軍自仙霞關長驅直下福建,殺死隆武帝,鄭成功之父鄭芝龍降清,而他卻走上了一條與父親鄭芝龍完全不同的道路。據史籍記載,鄭芝龍從安平前往福州降清時曾經派人叫鄭成功同行。1622年荷蘭殖民勢力侵入澎湖鄭成功拒不應命,回信說:“從來父教子以忠,未聞教子以貳。今吾父不聽兒言,後倘有不測,兒隻有縞素而已。”他在叔父鄭鴻逵的支持下,帶了一支數量不多的軍隊前往金門抗清。


    鄭芝龍自投羅網以後,清軍立即背信棄義地攻入安平鎮,大肆搶劫淫掠,鄭成功的母親翁氏也被姦汙,憤而自縊。鄭成功聞訊,痛不欲生,更堅定了武裝抗清的信念。鄭成功和叔父鄭鴻逵等人堅持抗清,初期他們的力量並不大,先是以南澳為基地,組織抗清武裝,後來經過同清方的反覆較量,逐漸把東南沿海地區的抗清勢力匯合成一支勁旅,勢力很快發展壯大,接連攻占了福建沿海許多地方,鄭成功也逐步嶄露頭角,成長為明清之際傑出的統帥。


    鄭成功起兵抗清十多年,曾多次進行北伐和南征,其中以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的北伐,聲勢最大。這年六月,鄭成功同張煌言率領十七萬水陸大軍,由崇明而上,破瓜州,克鎮江,進圍南京。張煌言另率一支軍隊溯江而上,進駐上遊門戶蕪湖,並分兵攻克太平、寧國等四府三州二十四縣,南京清軍幾不可守。但由於鄭成功麻痹輕敵,耽誤了戰機,最後全軍潰敗。


    鄭成功北伐失敗後,清朝統治者為對付這支抗清力量,下令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裏,禁止舟船出海,以切斷東南人民同鄭成功的聯繫,這給鄭成功造成很大困難。為了扭轉被動局麵,特別是為了堅持長期抗清鬥爭,在愛國思想支持下,鄭成功遂決意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我國的固有領土台灣,以為抗清根本。


    台灣本是我國的固有領土,自天啟四年(1624年)起,荷蘭殖民者就派兵侵占了台灣,殘酷壓迫剝削台灣人民。他們修築要塞,強迫台灣人民“耕田輸租”,還巧立名目,對七歲以上的中國人每月徵收人頭稅,對打獵的征打獵稅,捕魚的征魚稅,壟斷台灣的對外貿易,掠奪台灣的財富。為此,台灣各族人民曾多次舉行起義,反抗荷蘭殖民者的殘酷壓迫剝削。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鄭成功進攻南京失敗,退回金門、廈門後,進一步感受到台灣人民殷切盼望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的要求。這時,曾擔任荷蘭“通事”的愛國者何廷斌,向鄭成功獻了一幅台灣地圖,透露了台灣荷蘭殖民者內部的機密情況,並表示願做攻取台灣的嚮導。於是,鄭成功決定乘侵台荷蘭殖民軍兵力薄弱、求援困難之機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鄭成功從廈門移駐金門,部署軍隊,大修船隻,積極進行收復台灣的準備工作。三月二十三日,鄭成功令其子鄭經及部分將領留守金門、廈門,自己率軍隊二萬五千人、大小戰船數百艘進軍台灣。大軍由金門料羅灣出發,經一日航行抵澎湖,四月二日拂曉,在濃霧瀰漫中船隊進入台灣海麵,在熟悉水道的何廷斌的引導下,出敵不意地通過泥沙淤積的鹿耳門航道,迅速取得了登陸北線尾島和赤嵌城(台南市)西北部附近港口的勝利。台灣漢族和高山族人民聽到鄭成功軍隊到達的消息,紛紛前來迎接並協助作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明朝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景峰/李金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景峰/李金玉並收藏正說明朝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