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中都城城牆的建築。


    皇城城牆雄偉堅固,皆用大城磚砌築,已發現署有22個府70個州縣及大量衛所、字號的銘文磚。城磚質地細密,規格整齊,燒造考究。一般寬20厘米,長40厘米,厚11厘米左右,重約20公斤。為了保證牆磚的質量,他們還層層建立了責任製,要求各地生產的城牆磚燒製出府、州、縣、製磚人等5至6級責任人的名字,這在全國同類牆磚上極為罕見。其中有地方各府縣、軍隊各衛所和少量刑獄磚。磚文有隸、篆、行、楷等各類書體,以刻劃、模印、墨書等方法標於磚上。砌磚所用的灰漿是用石灰、桐油、糯米汁等材料混合而成。在城牆的關鍵部位,甚至用熔化的生鐵代替灰漿灌鑄。所以在明代的200多年中,城牆完好無損。


    中都城方圓約45裏,北達方邱湖,東抵獨山,南至老人橋,西接馬鞍山,有城門九座,已初具規模。中都城內還有皇城一座。皇城又名紫禁城,位於中都的中心,與中都城同期而建,方圓9裏,有城門樓4座。當時,中都城內有94個坊,24條街巷,3個市場,2個鬧市口,有居民及守城軍22萬多人。


    但到了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又突然改變主意,停建中都,改都南京,並將營建中都宮室的餘材,就地用於修建陵墓、寺觀和其他工程。中都城雖隻建成了大半,從歷史的角度看,中都皇城是明代南京、北京的原型,其對後世的影響至大至深,甚至於連承天門、午門、玄武門等名稱都被一一沿用。


    這座古城在明末農民起義和近代太平天國起義中,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抗日戰爭時期,日偽曾拆牆營建軍事設施。“文革”期間,大批城牆磚被轉賣到上海、蚌埠等地,使殘留的古蹟遭到徹底的破壞。昔日偌大的皇城,現在隻殘留城牆的西段和南段的一部分和城門兩座。


    世界上最大的木構建築群:故宮(1)


    明故宮是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仿照南京故宮的格局興建的,從1407年到1420年,歷時14年,徵用民工及軍工達一百二三十萬人。這組規模宏大的宮殿群是東方最大的宮殿群。


    從景山看故宮


    故宮,明代被稱為“紫禁城”。1925年以後才被稱為“故宮”。故宮為什麽被稱做“紫禁城”?學術界對此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傳說中的天帝居住在天上的“紫宮”,地上的皇帝既然為“天子”——天帝之子,皇權神授,因而他居住的地方就稱為“紫禁城”。第二種解釋是,“紫”字與“紫氣東來”同義,即以祥瑞雲氣象徵皇帝。第三種解釋是,“紫禁城”借喻紫微星垣,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紫微星垣在三垣的中央,是代表天帝的星座。皇帝作為天子,“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皇帝的居住之所自然被稱為紫禁城了。


    故宮占地70多萬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均為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麵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午門是世所罕見。它標誌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昭示著500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故宮的四周有四個門。


    正南為午門。午門是整座宮城的大門,位於紫禁城的最南麵,俗稱五鳳樓。高高的城台上,中央有一座九開間的大殿,在它的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在這殿屋兩端各有一座方形的殿堂,這種形狀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午門作為紫禁城的大門,同時又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和戰士戰後凱旋向皇帝獻俘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聖旨,頒發年曆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


    後門為玄武門,位於中軸線之北。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玄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隻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製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


    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東華門和西華門始建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以西是文華殿。東華門與西華門形製相同,平麵矩形,紅色城台,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台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基座圍以漢白玉欄杆。城樓麵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梁枋繪有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


    故宮的建築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外朝”與“內廷”以幹清門為界,幹清門以南為外朝,幹清門以北為內廷。


    外朝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即今之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軸心,文華、武英兩殿為側翼,是皇帝行使權力、登極大典和召見群臣的主要場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明朝三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景峰/李金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景峰/李金玉並收藏正說明朝三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