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脾氣也慢慢變得越來越暴躁,動輒殺人,馬皇後經常委婉開導。一次,朱元璋聽說參軍郭景祥的兒子不孝,竟然要殺自己的父親。朱元璋十分生氣,當下就要殺掉他。馬皇後勸道:“郭景祥就隻有這麽一個兒子,如果殺了他,郭景祥就絕後,況且這件事不一定是真的。”一探查,果然是冤枉。又一次,一個宮女惹得朱元璋非常生氣,便要親自懲處這個宮女,馬皇後也裝作非常生氣,馬上把這個宮女交給宮正司議罪。朱元璋問:“這是為什麽?”馬皇後說:“你正在氣頭上,對這個宮女可能會懲罰過重,交給宮正司,他們會秉公處理的。”
民間還有一個傳說,說的是“福”字倒貼也與馬皇後有關。一次正逢元宵,朱元璋在應天府(即南京)的街上賞花燈,看見其中一幅畫,畫中一個婦人騎在馬上,懷裏抱著大西瓜,而且赤著大腳。朱元璋勃然大怒,認為這是用來譏諷馬皇後出身寒微,沒有裹腳。竟敢汙辱母儀天下的馬皇後,一定要嚴懲。於是朱元璋吩咐侍從走到掛著這副畫的那條街,在各家各戶的門上都貼上一個倒轉的“福”字,作為標記,明天再一起算帳。朱元璋回宮後,心裏還是悶悶不樂,馬皇後見他這樣,便詢問侍從,得知明天被倒貼上“福”字的人家便會受到懲罰,而且這大禍還是由她而引起的,十分著急。馬皇後對朱元璋苦苦求情,但朱元璋怒氣未消,她隻好暗中再派侍從在全應天府各家各戶的大門上依樣貼上倒轉的“福”字。第二天,朱元璋派侍從抓人時,被全城倒轉的“福”字弄得糊塗了,不知該抓誰。朱元璋知道馬皇後的苦心,再加上過了一夜,怒氣也慢慢平息了,便不再追究此事。應天府的居民們看到自己之所以能平安無事,都是拜這個倒轉的“福”字之福,自此之後,每逢過年時,便貼上一個倒轉“福”字以祈求萬事如意、闔家安康。
大腳馬皇後(2)
雖然這個傳說難辨真假,但通過這個傳說,我們可以知道馬皇後仁德的形象深入民心。
馬皇後就是這樣兢兢業業地維持著宮廷裏、君臣間、君民間的和睦,為朱元璋減少了很多的殺戮。後來馬皇後病重,朱元璋對此寢食不安,到處求神拜佛,為皇後祈福,又徵招天下名醫為其診治。馬皇後對朱元璋說:“生死有命,祈福有什麽用呢?而藥也隻能醫治不死病,臣妾不行了,陛下千萬不要因此加罪於為我診治的禦醫。”到了彌留之際,朱元璋緊緊握著馬皇後的手,慟哭不止。馬皇後看著逐漸蒼老的丈夫,想起以前陪伴他一起征戰天下的歲月,最後對朱元璋說:“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是年馬皇後五十一歲。失去馬皇後的朱元璋,性格變得更加暴躁,馬皇後臨終所期待的君臣相安的局麵並沒有出現。明初功臣被朱元璋屠戮殆盡與馬皇後過於早逝也有關係。
仁宗張皇後(1)
張皇後像仁宗張皇後為人賢慧貞靜、有謀有守,堪稱女中豪傑,歷經洪武、永樂、洪熙、宣德、正統五朝,有多次臨朝聽政的機會,卻謹守婦道,安於內宮。而且對自己的娘家人嚴格管束,不使他們隨便幹預朝政,是一位備受稱道的賢後。
張皇後,洪武二十八年就被封為燕世子妃,她的公公就是以後舉兵趕走侄子建文帝,而自己登上皇位的燕王朱棣。張家隻是小康之家,父親是彭城伯張麒。張麒是在張氏做了皇後之後,父以女貴,才被封了彭城伯。張皇後有兩個哥哥,也都在燕王帳下效力。
當時還隻是燕世子的朱高熾,十分不討燕王朱棣的喜愛。燕王起兵造反之後,親自帶兵四處征戰。朱高熾因為身體肥胖,腳又有點跛,騎不得馬,因此被留守北平。朱高熾由於留守後方,在整個靖難之役中不在朱棣身邊,他的兩個兄弟漢王、趙王時時在朱棣麵前進讒言,想取而代之。朱棣做了皇帝之後,因為漢王功大,朱棣手下的幾位大將也擁立漢王做皇太子,朱棣自己也常常搖擺不定。一日,朱棣夫婦在內苑舉行宴會,張氏親自下廚服侍。朱棣很高興,對皇後說:“新婦賢,他日吾家事多賴也。”因為張氏的能幹,很得公公的喜愛,這對於仁宗朱高熾儲位的穩固有很大的幫助。
明剔紅漆茶花紋圓盒仁宗朱高熾順利登基後,張氏也隨之被冊封為皇後,可惜沒過多久,仁宗便過世了,她的兒子宣宗即位,張氏被尊為皇太後。宣宗即位之後,十分孝順母親,每天早晚都要到母後的寢宮問安,四方朝貢的物品也都首先進獻給母親。每當遇到重大的軍政要事,總不忘向母親稟報,而張太後也隻是提出自己的意見,並不幹預朝政。宣宗和他父親統治時期,國泰民安,一派盛世景象,被史家稱為“仁宣之治”。為了給常居深宮的母親解悶,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和張太後,還有他的嬪妃們暢遊西苑。宣宗親自攙扶著母親走上萬壽山,捧上美酒敬祝母親萬壽無疆。第二年,宣宗還陪同母親去拜謁明祖父成祖朱棣和父親仁宗朱高熾的陵寢。一路上,百姓拜伏地上,高呼萬歲。張太後意味深長地告誡宣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們這樣擁戴皇帝,是因為皇帝能讓他們安居樂業,皇帝一定要時常把百姓的困苦放在心上。”有農家獻上酒食,張太後親切慰勞,詢問生計,還把酒食拿給皇帝品嚐,讓宣宗知道民間的風土人情。“仁宣之治”的形成,裏麵有張太後的很多功勞。
民間還有一個傳說,說的是“福”字倒貼也與馬皇後有關。一次正逢元宵,朱元璋在應天府(即南京)的街上賞花燈,看見其中一幅畫,畫中一個婦人騎在馬上,懷裏抱著大西瓜,而且赤著大腳。朱元璋勃然大怒,認為這是用來譏諷馬皇後出身寒微,沒有裹腳。竟敢汙辱母儀天下的馬皇後,一定要嚴懲。於是朱元璋吩咐侍從走到掛著這副畫的那條街,在各家各戶的門上都貼上一個倒轉的“福”字,作為標記,明天再一起算帳。朱元璋回宮後,心裏還是悶悶不樂,馬皇後見他這樣,便詢問侍從,得知明天被倒貼上“福”字的人家便會受到懲罰,而且這大禍還是由她而引起的,十分著急。馬皇後對朱元璋苦苦求情,但朱元璋怒氣未消,她隻好暗中再派侍從在全應天府各家各戶的大門上依樣貼上倒轉的“福”字。第二天,朱元璋派侍從抓人時,被全城倒轉的“福”字弄得糊塗了,不知該抓誰。朱元璋知道馬皇後的苦心,再加上過了一夜,怒氣也慢慢平息了,便不再追究此事。應天府的居民們看到自己之所以能平安無事,都是拜這個倒轉的“福”字之福,自此之後,每逢過年時,便貼上一個倒轉“福”字以祈求萬事如意、闔家安康。
大腳馬皇後(2)
雖然這個傳說難辨真假,但通過這個傳說,我們可以知道馬皇後仁德的形象深入民心。
馬皇後就是這樣兢兢業業地維持著宮廷裏、君臣間、君民間的和睦,為朱元璋減少了很多的殺戮。後來馬皇後病重,朱元璋對此寢食不安,到處求神拜佛,為皇後祈福,又徵招天下名醫為其診治。馬皇後對朱元璋說:“生死有命,祈福有什麽用呢?而藥也隻能醫治不死病,臣妾不行了,陛下千萬不要因此加罪於為我診治的禦醫。”到了彌留之際,朱元璋緊緊握著馬皇後的手,慟哭不止。馬皇後看著逐漸蒼老的丈夫,想起以前陪伴他一起征戰天下的歲月,最後對朱元璋說:“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是年馬皇後五十一歲。失去馬皇後的朱元璋,性格變得更加暴躁,馬皇後臨終所期待的君臣相安的局麵並沒有出現。明初功臣被朱元璋屠戮殆盡與馬皇後過於早逝也有關係。
仁宗張皇後(1)
張皇後像仁宗張皇後為人賢慧貞靜、有謀有守,堪稱女中豪傑,歷經洪武、永樂、洪熙、宣德、正統五朝,有多次臨朝聽政的機會,卻謹守婦道,安於內宮。而且對自己的娘家人嚴格管束,不使他們隨便幹預朝政,是一位備受稱道的賢後。
張皇後,洪武二十八年就被封為燕世子妃,她的公公就是以後舉兵趕走侄子建文帝,而自己登上皇位的燕王朱棣。張家隻是小康之家,父親是彭城伯張麒。張麒是在張氏做了皇後之後,父以女貴,才被封了彭城伯。張皇後有兩個哥哥,也都在燕王帳下效力。
當時還隻是燕世子的朱高熾,十分不討燕王朱棣的喜愛。燕王起兵造反之後,親自帶兵四處征戰。朱高熾因為身體肥胖,腳又有點跛,騎不得馬,因此被留守北平。朱高熾由於留守後方,在整個靖難之役中不在朱棣身邊,他的兩個兄弟漢王、趙王時時在朱棣麵前進讒言,想取而代之。朱棣做了皇帝之後,因為漢王功大,朱棣手下的幾位大將也擁立漢王做皇太子,朱棣自己也常常搖擺不定。一日,朱棣夫婦在內苑舉行宴會,張氏親自下廚服侍。朱棣很高興,對皇後說:“新婦賢,他日吾家事多賴也。”因為張氏的能幹,很得公公的喜愛,這對於仁宗朱高熾儲位的穩固有很大的幫助。
明剔紅漆茶花紋圓盒仁宗朱高熾順利登基後,張氏也隨之被冊封為皇後,可惜沒過多久,仁宗便過世了,她的兒子宣宗即位,張氏被尊為皇太後。宣宗即位之後,十分孝順母親,每天早晚都要到母後的寢宮問安,四方朝貢的物品也都首先進獻給母親。每當遇到重大的軍政要事,總不忘向母親稟報,而張太後也隻是提出自己的意見,並不幹預朝政。宣宗和他父親統治時期,國泰民安,一派盛世景象,被史家稱為“仁宣之治”。為了給常居深宮的母親解悶,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和張太後,還有他的嬪妃們暢遊西苑。宣宗親自攙扶著母親走上萬壽山,捧上美酒敬祝母親萬壽無疆。第二年,宣宗還陪同母親去拜謁明祖父成祖朱棣和父親仁宗朱高熾的陵寢。一路上,百姓拜伏地上,高呼萬歲。張太後意味深長地告誡宣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們這樣擁戴皇帝,是因為皇帝能讓他們安居樂業,皇帝一定要時常把百姓的困苦放在心上。”有農家獻上酒食,張太後親切慰勞,詢問生計,還把酒食拿給皇帝品嚐,讓宣宗知道民間的風土人情。“仁宣之治”的形成,裏麵有張太後的很多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