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戰略之父漢尼拔的軍事生涯 作者:[美]杜普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薩貢托位於一座山脈的盡頭處,座落在一長列禿岩之上,高出海岸平原三百多英尺,四周築有堅固的厚牆藩屏該城。漢尼拔的軍隊(據利維述,其人數多達十五萬。此數可能有誇大之嫌。)將城團團圍住。他把最精銳的部隊放在西麵,雖然那裏的城牆最厚,但山的坡度卻不很陡峭。這是一場曠日持久而困難重重的包圍戰。那裏的地形特徵使當時的圍城工具無用武之地。城牆內的守兵還屢次出擊,企圖搗毀圍城器械。在這樣的一次作戰中,漢尼拔腿部負重傷,致使他在一段時間以內不能親自參戰。
最後,在包圍戰開始後的第八個月,城牆終於被攻破,迦太基人沖了進去。經過頑強的垂死抵抗,該城終於陷落。大多數居民與城同亡。大量金錢、奴隸與財物落入漢尼拔手中。他把奴隸分賞給手下將士,把金錢留作軍需開支,把所有可以運走的財物送往迦太基。這樣,他不僅確保了他的部隊的支持,而且贏得了迦太基政府的感激,其中包括許多曾反對與羅馬交戰的人。
戰爭爆發
盡管羅馬曾聲稱自已是薩貢托的保護者,但是在該城受圍困期間它並沒有採取任何援救行動。然而薩貢托陷落的消息卻使羅馬人行動起來了。他們派出使者赴迦太基向迦太基政府遞交最後通牒:除非把漢尼拔和他的主要幕僚交給羅馬,否則羅馬就將宣戰。
漢尼拔之進攻薩貢托以及羅馬以此為宣戰理由,這兩個事件的是非曲直是古今歷史學家反覆爭論的一個問題。迦太基從未同意過不進攻薩貢托。但是如果該城事實上處於羅馬保護之下,那麽羅馬人可以宣稱,對薩貢托的進攻違反了第一次布匿戰爭和約中的一個條款,因為該條款規定兩國都不得進攻對方的同盟國。不管在法律上孰是孰非,攻占薩貢托的舉動確實引起了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拒絕接受羅馬人的條件,這就直接導致了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軍事行動之一——漢尼拔入侵義大利。
在羅馬宣戰的消息傳到漢尼拔耳中之前,他已住入新迦太基城中的冬居。他在那裏為他計劃已久的戰役進行準備。他知道,他的軍隊必須準備長途行軍與艱苦卓絕的戰鬥;他還必須從西班牙得到持久的補給支援;同時還必須保護迦太基以及利比亞的廣大地區,使其免遭羅馬人可能發動的襲擊之害。為此,他讓手下大部分伊比利亞將士回家過冬,以此為即將到來的戰役培養起士氣與戰鬥熱情。他安排由他的兄弟哈司德魯巴爾接替他在西班牙行使指揮權,留給哈司德魯巴爾一支龐大的艦隊,一支強大的軍隊以及二十一頭戰象。他互換了駐西班牙與駐利比亞的各種軍事單位,從而得以提高迦太基與北非的安全程度,同時也從他的軍隊以及留守西班牙的部隊中清除了一些潛在的搗亂分子。
正如漢尼拔所確知的,迦太基的艦隊根本無法與羅馬的艦隊相提並論。因而,他不考慮進行由海上將其軍隊運去義大利的嚐試。然而由陸路進發不僅必須翻越庇裏牛斯山與阿爾卑斯山,而且還要冒與沿途無數部落發生衝突的風險。除此之外,一旦他到了義大利,這些部落還可能威脅由義大利通往他西班牙基地的交通線。然而如果他能贏得他們的友誼,那將使他的行動得到更多的支援。
漢尼拔的第一個目標是波河流域。他計劃在那裏建立一個基地以便在義大利採取進一步行動。羅馬人僅於不久之前才剛剛降服居住在波河流域的大多數部落,同時還對阿爾卑斯山法國一側的一些部落進行了討伐。漢尼拔指望依靠這些部落對羅馬的仇視心理為他的戰役助一臂之力。在他冬居新迦太基城期間,他向各高盧族酋長派出使者以求得他們的合作並要求在大軍過山時給予協助。使者返回時報告說高盧人願意合作並切盼他早日前往。他們還匯報說翻越阿爾卑斯山盡管有困難,然而並非不可能。
公元前218年仲春,漢尼拔向他熱情高漲的部隊宣布他們即將開赴羅馬。幾星期之後,大軍開拔了。
羅馬人對漢尼拔的計劃一無所知。這一點在他們於宣戰以後所採取的行動中已表露無遺。為了弄明白他們這些行動的意義,有必要對羅馬的軍事組織作一些了解。
羅馬的軍事組織
與迦太基人不同,羅馬公民把從軍視為一種榮耀,因而公元前三世紀羅馬軍隊的大多數是從戎的公民。體格健全的步兵兵丁,其服役期為十六至二十個戰役,每個戰役定為六個月。騎兵的服役期為十個戰役。除此之外,羅馬的同盟國有義務提供規定數額的兵員。大約四千二百名步兵與三百名騎兵組成一個軍團。按常規,總是一個羅馬軍團與一個同盟國軍團組合在一起,配上一些非正規輔助部隊。兩個這樣的聯合軍團(人數自一萬八千至兩萬不等)組成通常的羅馬集團軍。
羅馬軍隊的基本單位是步兵百人隊,原先由一百名士兵組成,但是通常進入戰鬥編隊的不過六十至八十人。兩個百人隊合為一個中隊。每個羅馬主要戰術組織(即軍團)中有三十個中隊。
每個中隊在戰鬥中排成一個小方塊隊,其正麵為十四至十六人,縱深十人。但是,與希臘人與迦太基人的更為密集的傳統方陣不同的是:在傳統方陣中士兵們並肩作戰;在羅馬方塊隊中士兵與士兵之間有五英尺左右的間隔。這樣一來,每個羅馬步兵可以更自由地揮動其武器。士兵們在激戰中要保持這樣的間隔需要具有高度的訓練素質。但是這樣編隊的一個好處是一旦前排士兵力乏或負傷時,他們可以通過身後的間隔後撤,馬上就有一排生力軍上前補替他們。
最後,在包圍戰開始後的第八個月,城牆終於被攻破,迦太基人沖了進去。經過頑強的垂死抵抗,該城終於陷落。大多數居民與城同亡。大量金錢、奴隸與財物落入漢尼拔手中。他把奴隸分賞給手下將士,把金錢留作軍需開支,把所有可以運走的財物送往迦太基。這樣,他不僅確保了他的部隊的支持,而且贏得了迦太基政府的感激,其中包括許多曾反對與羅馬交戰的人。
戰爭爆發
盡管羅馬曾聲稱自已是薩貢托的保護者,但是在該城受圍困期間它並沒有採取任何援救行動。然而薩貢托陷落的消息卻使羅馬人行動起來了。他們派出使者赴迦太基向迦太基政府遞交最後通牒:除非把漢尼拔和他的主要幕僚交給羅馬,否則羅馬就將宣戰。
漢尼拔之進攻薩貢托以及羅馬以此為宣戰理由,這兩個事件的是非曲直是古今歷史學家反覆爭論的一個問題。迦太基從未同意過不進攻薩貢托。但是如果該城事實上處於羅馬保護之下,那麽羅馬人可以宣稱,對薩貢托的進攻違反了第一次布匿戰爭和約中的一個條款,因為該條款規定兩國都不得進攻對方的同盟國。不管在法律上孰是孰非,攻占薩貢托的舉動確實引起了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拒絕接受羅馬人的條件,這就直接導致了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軍事行動之一——漢尼拔入侵義大利。
在羅馬宣戰的消息傳到漢尼拔耳中之前,他已住入新迦太基城中的冬居。他在那裏為他計劃已久的戰役進行準備。他知道,他的軍隊必須準備長途行軍與艱苦卓絕的戰鬥;他還必須從西班牙得到持久的補給支援;同時還必須保護迦太基以及利比亞的廣大地區,使其免遭羅馬人可能發動的襲擊之害。為此,他讓手下大部分伊比利亞將士回家過冬,以此為即將到來的戰役培養起士氣與戰鬥熱情。他安排由他的兄弟哈司德魯巴爾接替他在西班牙行使指揮權,留給哈司德魯巴爾一支龐大的艦隊,一支強大的軍隊以及二十一頭戰象。他互換了駐西班牙與駐利比亞的各種軍事單位,從而得以提高迦太基與北非的安全程度,同時也從他的軍隊以及留守西班牙的部隊中清除了一些潛在的搗亂分子。
正如漢尼拔所確知的,迦太基的艦隊根本無法與羅馬的艦隊相提並論。因而,他不考慮進行由海上將其軍隊運去義大利的嚐試。然而由陸路進發不僅必須翻越庇裏牛斯山與阿爾卑斯山,而且還要冒與沿途無數部落發生衝突的風險。除此之外,一旦他到了義大利,這些部落還可能威脅由義大利通往他西班牙基地的交通線。然而如果他能贏得他們的友誼,那將使他的行動得到更多的支援。
漢尼拔的第一個目標是波河流域。他計劃在那裏建立一個基地以便在義大利採取進一步行動。羅馬人僅於不久之前才剛剛降服居住在波河流域的大多數部落,同時還對阿爾卑斯山法國一側的一些部落進行了討伐。漢尼拔指望依靠這些部落對羅馬的仇視心理為他的戰役助一臂之力。在他冬居新迦太基城期間,他向各高盧族酋長派出使者以求得他們的合作並要求在大軍過山時給予協助。使者返回時報告說高盧人願意合作並切盼他早日前往。他們還匯報說翻越阿爾卑斯山盡管有困難,然而並非不可能。
公元前218年仲春,漢尼拔向他熱情高漲的部隊宣布他們即將開赴羅馬。幾星期之後,大軍開拔了。
羅馬人對漢尼拔的計劃一無所知。這一點在他們於宣戰以後所採取的行動中已表露無遺。為了弄明白他們這些行動的意義,有必要對羅馬的軍事組織作一些了解。
羅馬的軍事組織
與迦太基人不同,羅馬公民把從軍視為一種榮耀,因而公元前三世紀羅馬軍隊的大多數是從戎的公民。體格健全的步兵兵丁,其服役期為十六至二十個戰役,每個戰役定為六個月。騎兵的服役期為十個戰役。除此之外,羅馬的同盟國有義務提供規定數額的兵員。大約四千二百名步兵與三百名騎兵組成一個軍團。按常規,總是一個羅馬軍團與一個同盟國軍團組合在一起,配上一些非正規輔助部隊。兩個這樣的聯合軍團(人數自一萬八千至兩萬不等)組成通常的羅馬集團軍。
羅馬軍隊的基本單位是步兵百人隊,原先由一百名士兵組成,但是通常進入戰鬥編隊的不過六十至八十人。兩個百人隊合為一個中隊。每個羅馬主要戰術組織(即軍團)中有三十個中隊。
每個中隊在戰鬥中排成一個小方塊隊,其正麵為十四至十六人,縱深十人。但是,與希臘人與迦太基人的更為密集的傳統方陣不同的是:在傳統方陣中士兵們並肩作戰;在羅馬方塊隊中士兵與士兵之間有五英尺左右的間隔。這樣一來,每個羅馬步兵可以更自由地揮動其武器。士兵們在激戰中要保持這樣的間隔需要具有高度的訓練素質。但是這樣編隊的一個好處是一旦前排士兵力乏或負傷時,他們可以通過身後的間隔後撤,馬上就有一排生力軍上前補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