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海灣戰爭的許多伊軍官兵,已被美軍打怕,餘悸未消。這一次,薩達姆又是“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更令“三軍既惑且疑”。官兵們都知道這一仗肯定打不贏,硬打無異於送死,但為什麽還要打?心裏不明白。這種精神狀態,怎能迎敵?戰爭動員也沒有好好搞,也來不及搞了。打仗是要死人的,故“氣可鼓,而不可泄”。軍心動搖,肯定一擊即潰,這沒有什麽好懷疑的。看吧,剛一開戰,就有一個消息傳出來,防守巴斯拉的伊軍第五十一師集體投降。還有消息說,有的伊軍官兵為了向美軍投降,竟開槍打死前去參戰的阿拉伯誌願者。更有望風而逃,“脫下軍裝自動解散回家”的。
看過海灣戰爭,再看這次伊拉克戰爭,伊拉克軍隊的戰鬥意誌品質是比較差的,經不起打硬仗、打惡仗的折騰。過去很多人把伊軍說得如何如何,言過其實,遠不是那麽回事。
伊軍之敗(4)
伊軍的作戰思想也嚴重落後僵化。
國外有的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伊軍的作戰思想還是學的前蘇軍的那一套,已明顯落後。但這隻是外因,還有內因:恐怕與薩達姆長期專製有關,伊軍各級指揮員毫無創造性。僅舉一例,3月26日共和國衛隊曾利用沙塵暴組織了一次反突擊,選定的攻擊目標是左路孤軍突進到卡爾巴拉地區的美軍第七裝甲騎兵團。按照以往蘇軍的機械化作戰理論,反突擊作戰是防禦一方從被動中爭得主動的重要戰法之一。伊軍選擇孤軍深入的美軍第七裝甲騎兵團實施分割圍殲,應該說是抓到了一個難得的殲敵機會,本來是很想露一手的。但伊軍忘了,它照搬的是舊理論,麵對的卻是新一代戰爭。整個戰場從前沿到縱深都在美軍的“信息籠罩”之下,伊軍的一舉一動美軍都能及時發現並作出快速反應。可是,伊軍反突擊主力居然動用上千台車輛從巴格達浩浩蕩蕩向卡爾巴拉方向開去,另一路浩浩蕩蕩向庫特方向開去。在沒有任何空中掩護的情況下,這種浩浩蕩蕩分頭出擊的戰法,不是給美軍的空中打擊當活靶子嗎?結果,不但沒有吃掉敵人,兩路部隊都被美軍在半路上吃掉,很快就無聲無息、無影無蹤。同一天,伊軍還在北線發射了51枚飛彈打擊美軍空降部隊。這等於同時伸出三個拳頭打人,由此不難看出伊軍統帥部已經“抓瞎”,不知道該把防禦戰役的重心放在哪裏才好。國外的評論不說伊軍說俄軍:“伊拉克戰爭給俄軍上了一堂軍事課。”相信俄軍將領們看了也會感觸良多。
伊軍的武器裝備嚴重落後更不必說了。
伊軍原有的那點武器裝備,在海灣戰爭中已被美軍打得缺胳膊斷腿。武器裝備全麵落後的“代差”,在無情的戰場檢驗下暴露無遺。當然,伊軍手裏也不是一件先進裝備都沒有,但伊軍士兵素質低,有了先進裝備也不會用。海灣戰爭中就有這樣的笑話:伊軍士兵不會操作坦克上的雷射瞄準儀,幹脆將它.10. 030 拆掉,改用老式光學瞄準鏡。入侵科威特時,伊軍曾從科軍手裏截獲過美製“霍克”防空飛彈,但伊軍官兵圍著它轉、看,不知道怎麽操作,一點用場都沒有派上。
除了上述種種敗因,新聞宣傳的單向透明,也使伊軍在世人麵前毫無“露臉”的機會。
新聞宣傳本身就是信息化戰爭的重要內容之一,美軍仰仗它的信息優勢,大張旗鼓地宣傳美軍的作戰行動,全力封鎖、覆蓋、淡化對美軍不利的各種消息。因此,交戰雙方的戰鬥表現在新聞報導上極不對稱。人們根本看不到伊軍頑強抗敵的正麵報導,這方麵的電視畫麵一點都沒有。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夠從大量新聞報導的字裏行間,判斷出伊軍有的部隊、有些戰鬥打得不錯。哀軍之敗,也不排除某些局部戰鬥可以出彩。伊軍打得最好的是南方戰區。烏姆蓋斯爾、巴斯拉、納西裏耶、納傑夫等地均有“激烈戰鬥”。烏姆蓋斯爾是伊拉克南方的深水港,美英聯軍攻了一個星期才攻下。巴斯拉是伊拉克南方重要門戶、全國第二大城市,伊軍堅守20餘天城池未失。尤其是納西裏耶保衛戰,打得相當不錯。納西裏耶在巴格達以南約300公裏,位於南北公路幹線和幼發拉底河交匯處,是南方通往首都巴格達的咽喉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美英聯軍發起地麵進攻後的最初十多天內,不斷有美伊雙方在納西裏耶激烈交戰的消息傳出。3月24日,納西裏耶的伊拉克守軍打了一次漂亮仗,擊毀美軍裝甲車數輛,殲敵一部。在那次戰鬥中,美軍自己通報陣亡10人、傷2人、失蹤1人,伊方通報的數字比這大得多。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即使按美軍自己通報的傷亡數,截至4月6日,伊軍在納西裏耶殲滅美軍的數量,占到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全部傷亡數的1/3。有的外電評論說:“從伊拉克軍隊在納西裏耶抵抗美軍的現實看,伊軍還是有相當戰鬥力的。”須知,在信息化戰爭中,尤其是在美伊雙方武器裝備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像納西裏耶這樣一個首都外圍戰略要點,能為滯遲敵人進攻速度爭得10餘天時間,已是難能可貴了。可惜,我們能見到的關於納西裏耶保衛戰的詳細報導太少了。
注:1但查到的這些東西都不是“武器”,媒體的這類報導也有誇大。後來,聯合國武器小組負責人布利克斯說,美英兩國為了對伊拉克開戰,故意破壞他領導的核查工作,對有關“證據”誇大其詞,甚至將偽造的“購鈾”情報作為開始“理由”,這是“非常、非常站不住腳”的。
看過海灣戰爭,再看這次伊拉克戰爭,伊拉克軍隊的戰鬥意誌品質是比較差的,經不起打硬仗、打惡仗的折騰。過去很多人把伊軍說得如何如何,言過其實,遠不是那麽回事。
伊軍之敗(4)
伊軍的作戰思想也嚴重落後僵化。
國外有的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伊軍的作戰思想還是學的前蘇軍的那一套,已明顯落後。但這隻是外因,還有內因:恐怕與薩達姆長期專製有關,伊軍各級指揮員毫無創造性。僅舉一例,3月26日共和國衛隊曾利用沙塵暴組織了一次反突擊,選定的攻擊目標是左路孤軍突進到卡爾巴拉地區的美軍第七裝甲騎兵團。按照以往蘇軍的機械化作戰理論,反突擊作戰是防禦一方從被動中爭得主動的重要戰法之一。伊軍選擇孤軍深入的美軍第七裝甲騎兵團實施分割圍殲,應該說是抓到了一個難得的殲敵機會,本來是很想露一手的。但伊軍忘了,它照搬的是舊理論,麵對的卻是新一代戰爭。整個戰場從前沿到縱深都在美軍的“信息籠罩”之下,伊軍的一舉一動美軍都能及時發現並作出快速反應。可是,伊軍反突擊主力居然動用上千台車輛從巴格達浩浩蕩蕩向卡爾巴拉方向開去,另一路浩浩蕩蕩向庫特方向開去。在沒有任何空中掩護的情況下,這種浩浩蕩蕩分頭出擊的戰法,不是給美軍的空中打擊當活靶子嗎?結果,不但沒有吃掉敵人,兩路部隊都被美軍在半路上吃掉,很快就無聲無息、無影無蹤。同一天,伊軍還在北線發射了51枚飛彈打擊美軍空降部隊。這等於同時伸出三個拳頭打人,由此不難看出伊軍統帥部已經“抓瞎”,不知道該把防禦戰役的重心放在哪裏才好。國外的評論不說伊軍說俄軍:“伊拉克戰爭給俄軍上了一堂軍事課。”相信俄軍將領們看了也會感觸良多。
伊軍的武器裝備嚴重落後更不必說了。
伊軍原有的那點武器裝備,在海灣戰爭中已被美軍打得缺胳膊斷腿。武器裝備全麵落後的“代差”,在無情的戰場檢驗下暴露無遺。當然,伊軍手裏也不是一件先進裝備都沒有,但伊軍士兵素質低,有了先進裝備也不會用。海灣戰爭中就有這樣的笑話:伊軍士兵不會操作坦克上的雷射瞄準儀,幹脆將它.10. 030 拆掉,改用老式光學瞄準鏡。入侵科威特時,伊軍曾從科軍手裏截獲過美製“霍克”防空飛彈,但伊軍官兵圍著它轉、看,不知道怎麽操作,一點用場都沒有派上。
除了上述種種敗因,新聞宣傳的單向透明,也使伊軍在世人麵前毫無“露臉”的機會。
新聞宣傳本身就是信息化戰爭的重要內容之一,美軍仰仗它的信息優勢,大張旗鼓地宣傳美軍的作戰行動,全力封鎖、覆蓋、淡化對美軍不利的各種消息。因此,交戰雙方的戰鬥表現在新聞報導上極不對稱。人們根本看不到伊軍頑強抗敵的正麵報導,這方麵的電視畫麵一點都沒有。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能夠從大量新聞報導的字裏行間,判斷出伊軍有的部隊、有些戰鬥打得不錯。哀軍之敗,也不排除某些局部戰鬥可以出彩。伊軍打得最好的是南方戰區。烏姆蓋斯爾、巴斯拉、納西裏耶、納傑夫等地均有“激烈戰鬥”。烏姆蓋斯爾是伊拉克南方的深水港,美英聯軍攻了一個星期才攻下。巴斯拉是伊拉克南方重要門戶、全國第二大城市,伊軍堅守20餘天城池未失。尤其是納西裏耶保衛戰,打得相當不錯。納西裏耶在巴格達以南約300公裏,位於南北公路幹線和幼發拉底河交匯處,是南方通往首都巴格達的咽喉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美英聯軍發起地麵進攻後的最初十多天內,不斷有美伊雙方在納西裏耶激烈交戰的消息傳出。3月24日,納西裏耶的伊拉克守軍打了一次漂亮仗,擊毀美軍裝甲車數輛,殲敵一部。在那次戰鬥中,美軍自己通報陣亡10人、傷2人、失蹤1人,伊方通報的數字比這大得多。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即使按美軍自己通報的傷亡數,截至4月6日,伊軍在納西裏耶殲滅美軍的數量,占到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全部傷亡數的1/3。有的外電評論說:“從伊拉克軍隊在納西裏耶抵抗美軍的現實看,伊軍還是有相當戰鬥力的。”須知,在信息化戰爭中,尤其是在美伊雙方武器裝備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像納西裏耶這樣一個首都外圍戰略要點,能為滯遲敵人進攻速度爭得10餘天時間,已是難能可貴了。可惜,我們能見到的關於納西裏耶保衛戰的詳細報導太少了。
注:1但查到的這些東西都不是“武器”,媒體的這類報導也有誇大。後來,聯合國武器小組負責人布利克斯說,美英兩國為了對伊拉克開戰,故意破壞他領導的核查工作,對有關“證據”誇大其詞,甚至將偽造的“購鈾”情報作為開始“理由”,這是“非常、非常站不住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