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提醒了李通,忙和銚期帶兵竟逼城下。城上那些賊兵。大驚失色,手忙腳亂,又不知怎樣才好。銚期一馬當先,闖過吊橋。猛可裏城上轟天價的響一聲,將千斤閘放下。可巧銚期正到城門,忙舉右手,將閘門托住,坐下烏騅馬,四足撐開,雙耳豎起,動也不動,李通忙領動人馬,像潮水一般直往裏擁進,城上那些賊兵,慌了手腳,真箇是軍無主將,人情洶洶,便各自去尋生路,也顧不得許多,撒手飛奔。李通忙領兵上得城頭,先將千斤閘絞起,然後和銚期收服殘卒,預備出城迎接劉秀。
再說劉奉和伯姬、岑彭又戰了五十多合,一心想走,無奈插針的工夫也沒有。
他丟去一個解數,預備動身。伯姬早已看出情形,故意將馬一拍,跳出圈子,讓他逃走。劉奉得了這個空子,忙拍馬闖出垓心,落荒而走。伯姬隨後趕去。劉奉扭轉身軀,彎弓搭箭,颼的一箭,向伯姬的右手射來,伯姬手明眼快,忙用梨花槍一撥,那支箭滴溜地直向草地上落下。劉奉見一箭未中,心中大怒,第二箭又飛了過來。
伯姬長嘯一聲,手起箭發,將來箭撥開有三丈多遠。劉奉驚得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急忙帶馬就逃,還未扭轉馬頭,伯姬的第二箭已經射中他的馬首。
那馬雙吼一聲,霍地一跳,將劉奉掀落馬下。伯姬正要下馬來殺劉奉,瞥見岑彭一馬趕到,她深怕岑彭爭功,趕著手起一槍,忽聽岑彭大叫道:“姑娘請慢動手!
我有話講。”話還未了,劉奉的喉嚨早已現出一個透明的窟窿,鮮血直噴,一縷魂靈早到閻王那裏去交帳了。岑彭道:“姑娘忒也手饞了。”
伯姬笑道:“岑將軍這話,不是奇極了麽?如果我們不是他的對手,還不是照樣被他結果了麽?”岑彭笑道:“並非這樣,我看這員賊將的能耐,著實不可多得,如果用柔軟的手段來,將他收服住,不是主公的一個大臂膀麽?”伯姬聽了這話,懊悔不迭地答話:“何不早說,何不早說!如今有什麽法子挽回呢?”說罷,翻身下馬,掣出佩劍,將劉奉的首級割下,和岑彭收兵入城,見城中的百姓,安逸如常,歡聲載道。
他二人見過劉秀,伯姬在帳前將倪宏、劉奉的兩顆首級,往地下一擲,向劉秀說道:“三哥請你仔細看看,是不是那兩個賊將的狗頭?”劉秀哈哈大笑道:“不想賢妹竟有這樣的能耐,我還不佩服麽?”鄧禹接口說道:“主公哪裏知道小姐的本領,我早就料到小姐今天一定要馬到成功了。”帳下諸將同聲贊道:“姑娘的武藝實在超凡!這兩個賊將,除了她,別一個實在有些棘手呢!”劉秀笑道:“今天要算三妹頭功,並非是我的私護。”眾將忙躬身答道:“那自然,主公不要盡管客氣罷。”鄧禹取出功勞簿,首先寫起劉伯姬的戰績,第二便是李通,其餘諸將也都按功登記。
次日,便要領兵去攻邯鄲。耿況、彭寵二人進議道:“南欒、钜鹿俱為北伐要徑。馮將軍去攻南欒未知勝負如何,如果南欒一下,邯鄲即易如反掌了。”
話猶未了,馮異的牙將進帳報導:“馮異於午牌時候,已得南欒。”劉秀大喜,耿況道:“南欒既得,須乘勝進攻邯鄲。
但是這兩處,俱為重要地方,不可疏失才好。“鄧禹對他們二人笑道:”依我的愚見,請彭將軍鎮守南欒,耿將軍留守钜鹿,那就萬無一失了。“耿況忙要回答,劉秀鼓掌附和道:”先生這話是極了,我也是這樣的設想。“彭寵忙道:”馮將軍智勇雙全,現在南欒還怕有什麽差錯呢。“鄧禹道:”彭將軍請不要推辭。馮異目下正要用他,而且鎮守的職位,非要老成持重者不可。“彭寵再三推託。劉秀道:”彭將軍莫非是見怪麽?“彭寵忙躬身說道:“既是這樣,末將不才,便去效勞是了。”
鄧禹又點五千士卒與彭寵替回馮異,一麵又留下一萬五千精兵,耿況守钜鹿。
安排停當,第六天是黃道日期,便拔寨起身。
一路秋毫無犯,浩浩蕩蕩,直向邯鄲進發。不到兩日,離邯鄲尚有三裏之遙,鄧禹便下令紮營。王郎早已得知消息,先聽說吳漢反了,已經急得走投無路。後來接二連三的探馬報個不住,又說钜鹿失守,南欒被陷,王饒等陣亡,把個王郎隻嚇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搓手頓足。竟像熱鍋上螞蟻一般,一處搔不著,整日價愁眉苦臉,短嘆長籲。劉林、趙猛等一班人,也是麵麵相覷,無計應付。
正是淚眼相看的當兒,忽見報馬飛來報導:“劉秀的大兵,已到東郊紮寨了!”
王郎聽得這個消息,隻嚇得屁滾尿流,張口結舌,半晌說不出一句話來。翻著兩隻眼睛,朝左右說道:“如此便怎麽好?”劉林說道:“依我的主見,不如去投降劉秀,或者不失封侯之位呢。”王郎搖頭說道:“不行,不行!
這個計策,簡直是自己去討死。我想我們若去投降那劉秀,一定是不旨收納的。
到那時,隻消嘴一動,我們還想活麽?“大家正自沒有應對的法子,這時高家四將,挺身出班說道:”大王休要高長別人的誌氣,滅了自己的威風,愚兄弟四人,願帶三千兵馬出城,包將這班毛賊殺得他片甲不存。“王郎聽他這番話,忙閃目一看,隻見高駿、高騮、高驊、高駒弟兄四個,雄赳赳,氣昂昂地站在殿前。他見此情形,心中又沒了主意。向劉林問道:“在卿家意下如何?”劉林答道:“依我的話,還是投降的好!高家四將,雖有能耐,怎能和劉秀手下的大將廝殺呢?不要講別的,單說昆陽一戰,誰不聞名?他們要去,豈不是以卵擊石麽?”他還未說完,高騮哇呀呀直嚷起來,大叫道:“偏是你這狗頭,貪生怕死的要去投降劉秀,便在大王麵前,信口胡謅,我們今天偏要去拚個你死我活。”高駿颼地一聲,拔出寶劍,剔起眼睛,向劉林說道:“誰再提投降,先結果了他再說。”劉林到了這時,真箇是噤若寒蟬,一聲也不敢多響。
再說劉奉和伯姬、岑彭又戰了五十多合,一心想走,無奈插針的工夫也沒有。
他丟去一個解數,預備動身。伯姬早已看出情形,故意將馬一拍,跳出圈子,讓他逃走。劉奉得了這個空子,忙拍馬闖出垓心,落荒而走。伯姬隨後趕去。劉奉扭轉身軀,彎弓搭箭,颼的一箭,向伯姬的右手射來,伯姬手明眼快,忙用梨花槍一撥,那支箭滴溜地直向草地上落下。劉奉見一箭未中,心中大怒,第二箭又飛了過來。
伯姬長嘯一聲,手起箭發,將來箭撥開有三丈多遠。劉奉驚得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急忙帶馬就逃,還未扭轉馬頭,伯姬的第二箭已經射中他的馬首。
那馬雙吼一聲,霍地一跳,將劉奉掀落馬下。伯姬正要下馬來殺劉奉,瞥見岑彭一馬趕到,她深怕岑彭爭功,趕著手起一槍,忽聽岑彭大叫道:“姑娘請慢動手!
我有話講。”話還未了,劉奉的喉嚨早已現出一個透明的窟窿,鮮血直噴,一縷魂靈早到閻王那裏去交帳了。岑彭道:“姑娘忒也手饞了。”
伯姬笑道:“岑將軍這話,不是奇極了麽?如果我們不是他的對手,還不是照樣被他結果了麽?”岑彭笑道:“並非這樣,我看這員賊將的能耐,著實不可多得,如果用柔軟的手段來,將他收服住,不是主公的一個大臂膀麽?”伯姬聽了這話,懊悔不迭地答話:“何不早說,何不早說!如今有什麽法子挽回呢?”說罷,翻身下馬,掣出佩劍,將劉奉的首級割下,和岑彭收兵入城,見城中的百姓,安逸如常,歡聲載道。
他二人見過劉秀,伯姬在帳前將倪宏、劉奉的兩顆首級,往地下一擲,向劉秀說道:“三哥請你仔細看看,是不是那兩個賊將的狗頭?”劉秀哈哈大笑道:“不想賢妹竟有這樣的能耐,我還不佩服麽?”鄧禹接口說道:“主公哪裏知道小姐的本領,我早就料到小姐今天一定要馬到成功了。”帳下諸將同聲贊道:“姑娘的武藝實在超凡!這兩個賊將,除了她,別一個實在有些棘手呢!”劉秀笑道:“今天要算三妹頭功,並非是我的私護。”眾將忙躬身答道:“那自然,主公不要盡管客氣罷。”鄧禹取出功勞簿,首先寫起劉伯姬的戰績,第二便是李通,其餘諸將也都按功登記。
次日,便要領兵去攻邯鄲。耿況、彭寵二人進議道:“南欒、钜鹿俱為北伐要徑。馮將軍去攻南欒未知勝負如何,如果南欒一下,邯鄲即易如反掌了。”
話猶未了,馮異的牙將進帳報導:“馮異於午牌時候,已得南欒。”劉秀大喜,耿況道:“南欒既得,須乘勝進攻邯鄲。
但是這兩處,俱為重要地方,不可疏失才好。“鄧禹對他們二人笑道:”依我的愚見,請彭將軍鎮守南欒,耿將軍留守钜鹿,那就萬無一失了。“耿況忙要回答,劉秀鼓掌附和道:”先生這話是極了,我也是這樣的設想。“彭寵忙道:”馮將軍智勇雙全,現在南欒還怕有什麽差錯呢。“鄧禹道:”彭將軍請不要推辭。馮異目下正要用他,而且鎮守的職位,非要老成持重者不可。“彭寵再三推託。劉秀道:”彭將軍莫非是見怪麽?“彭寵忙躬身說道:“既是這樣,末將不才,便去效勞是了。”
鄧禹又點五千士卒與彭寵替回馮異,一麵又留下一萬五千精兵,耿況守钜鹿。
安排停當,第六天是黃道日期,便拔寨起身。
一路秋毫無犯,浩浩蕩蕩,直向邯鄲進發。不到兩日,離邯鄲尚有三裏之遙,鄧禹便下令紮營。王郎早已得知消息,先聽說吳漢反了,已經急得走投無路。後來接二連三的探馬報個不住,又說钜鹿失守,南欒被陷,王饒等陣亡,把個王郎隻嚇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搓手頓足。竟像熱鍋上螞蟻一般,一處搔不著,整日價愁眉苦臉,短嘆長籲。劉林、趙猛等一班人,也是麵麵相覷,無計應付。
正是淚眼相看的當兒,忽見報馬飛來報導:“劉秀的大兵,已到東郊紮寨了!”
王郎聽得這個消息,隻嚇得屁滾尿流,張口結舌,半晌說不出一句話來。翻著兩隻眼睛,朝左右說道:“如此便怎麽好?”劉林說道:“依我的主見,不如去投降劉秀,或者不失封侯之位呢。”王郎搖頭說道:“不行,不行!
這個計策,簡直是自己去討死。我想我們若去投降那劉秀,一定是不旨收納的。
到那時,隻消嘴一動,我們還想活麽?“大家正自沒有應對的法子,這時高家四將,挺身出班說道:”大王休要高長別人的誌氣,滅了自己的威風,愚兄弟四人,願帶三千兵馬出城,包將這班毛賊殺得他片甲不存。“王郎聽他這番話,忙閃目一看,隻見高駿、高騮、高驊、高駒弟兄四個,雄赳赳,氣昂昂地站在殿前。他見此情形,心中又沒了主意。向劉林問道:“在卿家意下如何?”劉林答道:“依我的話,還是投降的好!高家四將,雖有能耐,怎能和劉秀手下的大將廝殺呢?不要講別的,單說昆陽一戰,誰不聞名?他們要去,豈不是以卵擊石麽?”他還未說完,高騮哇呀呀直嚷起來,大叫道:“偏是你這狗頭,貪生怕死的要去投降劉秀,便在大王麵前,信口胡謅,我們今天偏要去拚個你死我活。”高駿颼地一聲,拔出寶劍,剔起眼睛,向劉林說道:“誰再提投降,先結果了他再說。”劉林到了這時,真箇是噤若寒蟬,一聲也不敢多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