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正是清明令節,買臣挑了一擔柴草,剛剛下山,陡遇一場大雨,把柴弄濕。不能售錢,還是小事;且將全身破衣,弄得好像落湯雞的一般,未可奈何,走至一座墳墓之前,暫避風雨。豈知天總不晴,腹中又餓,委實支撐不住,方在為難時候,忽見前麵來了男女二人,挑著祭品,行的墓前,祭掃起來,買臣仔細一看,那個婦人,正是他的故妻,劈口就問他道:“君還沒有發跡麽?”買臣愧不能答,正想逃走,免遭揶揄,又被其妻一把拖住,將祭畢的酒食,分給一半與他。買臣此時也顧不得羞慚,到口就吃。總算有些誌氣,吃完之後,不去交還婦人,卻去遞與那個男子,說聲奉擾,挑了柴擔掉頭就走,那位男子,就是他故妻的後夫。單看他能夠祭掃墳墓,家境似比買臣好得多了。買臣相形見絀,自然溜之大吉。又過數年,買臣年屆知命,果是前時那個相士,順便帶他入都,詣闕上書,多日不見發落。買臣雖然待詔公車,可是無錢使用。幸遇邑人莊助,把他薦入衛青門下。衛青原是腹儉,一切文字,皆賴買臣代其捉刀,因此感激買臣,力在武帝麵前保舉。武帝召入,麵詢學術。買臣先說《春秋》,繼言《楚辭》,適合武帝意旨,遂拜為中大夫,竟與莊助同侍禁中,比那衛青僅小一級。正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朝上難容白木人。
不知買臣何時富貴還鄉,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 朱買臣訛傳潑水東方朔力辟偷桃
卻說朱買臣雖然對答稱旨,拜為中大夫,不意釋褐以後,官運仍未亨通,屢生波折,甚至坐事免官,乃在長安寄食。又閱年餘,方得召他待詔。那時武帝正在注意南方,欲平越地,遂令買臣獻策。越地乃是他的故鄉,所見所聞,自較他人為親切,於是被他取得銅章墨綬,竟作本地長官。或是老天因為買臣故妻嫌貧愛富,不念夫妻之情,特地造出這個機會,好使買臣回去氣氣他那下堂之妻。否則現在盛行的這齣《馬前潑水》之戲,便不能附會了。
話雖如此,當時買臣所獻之策,倒也切中時弊。隻因那時東南一帶地方,南越最大,次為閩越,又次為東越。閩越王無諸,受封最早,還是漢高祖所封。東越王搖,以及南越王趙佗,受封較遲,搖為惠帝時所封,趙佗為文帝時所封。他們三國子孫,代代相傳,從未絕過。自從吳王劉濞敗奔東越,被他殺死,吳太子駒,出亡閩越屢思報復父仇,輒勸閩越王進擊東越。閩越王郢,乃發兵東侵。東越抵敵不住,使人向都中求救。武帝召問群臣。武安侯田蚡首先說道:“越地遼遠,不宜勞師動眾。”莊助聽了駁之道:“小國有難,天子不救,如何能撫萬邦?”
武帝當時以莊助之言為然,即遣他持節東行,到會稽郡調發戍兵,使救東越。
誰知會稽太守陽奉陰違,遷延不發。莊助本有符節在手,當場斬了一員司馬。太守始懼,方由海道出兵,前往救援。行至中途,閩越將官聞得漢兵將到,自行退去。
東越王屢次受創,恐怕漢兵一退,閩越仍要進擾,因請舉國內徙,得邀俞允。於是東越王以下,悉數遷入江淮之間。閩越王郢,自恃兵強器利,既得逐走東越,復欲乘勢併吞南越。休養了三四年,真的侵人南越地境。南越王胡,即趙佗之孫,一聽閩越犯邊,一麵固守勿出應戰,一麵飛報漢廷,略言兩越俱為藩臣,不應互相攻擊。
如今閩越無故侵臣,臣卻不敢還擊,惟求我皇裁奪。武帝覽奏,極口褒讚,說他知禮,不能不為他出師。當下便命大行王恢,以及大司農韓安國,二人都為將軍,一出豫章,一出會稽,兩路齊發,夾討閩越。
淮南王安上書諫阻,武帝不聽,並飭兩路人馬,飛速進攻。
閩越王郢,回軍據險,防禦漢軍。郢弟餘善,聚族與謀,暗擬殺郢謝漢,族人個個贊成。即由餘善懷刃見郢,趁郢未及防備,將郢刺斃,立刻飭人齎著郢的首級,獻到王恢軍前。王恢大喜,一麵通知韓安國毋庸進攻;一麵將郢的首級,專人送至都中,候詔定奪。武帝下詔退兵,並遣中郎將傳諭閩越,另立無諸孫繇君醜為王,使承先祀。不料餘善挾威自恣,不服繇王。繇王遣人入報。武帝以餘善誅郢有功,不如使王東越,權示羈廉,即派使冊封,並諭誡餘善,不準再與繇王相爭。餘善既得為王,總算聽命,武帝又使莊助慰諭南越。南越王胡謝恩之後,願遣太子嬰齊入都,備作宿衛。莊助遂與嬰齊同行,路經淮南,淮南王安,迎接莊助等人入都,表示殷勤。莊助本奉武帝麵囑,負有順道傳諭淮南王之使命,淮南王也知前諫錯誤,惶恐謝罪,並且厚待莊助等人。莊助不便久留,回至長安。武帝因他不辱使命,設宴賞功。偶然問及莊助家事,莊助答稱:“臣事陛下,屢荷天恩,於願已足;惟少時家貧,致為友朋富人所辱,迄今未免耿耿於心。”武帝聽了,立拜莊助為會稽太守,有意使他誇耀鄉裏,以吐當年之氣。誰知莊助蒞任以後,並無政聲。武帝正擬將他調回,適值東越王餘善屢征不朝,武帝盛怒,即欲征討。朱買臣便乘機獻策道:“東越王餘善,向居泉山,負嵎自固,一夫守險,萬夫難越。今聞他南遷大澤,去泉山已五百裏,無險可恃,倘若發兵浮海,真指泉水,陳舟列兵,席捲南趨,破東越似非難事。”武帝聽完,凝思良久,陡然笑道:“汝言是也!”遂把莊助調回,拜朱買臣為會稽太守。買臣謝恩之日,武帝笑謂道:“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汝今可謂衣錦榮歸了。”買臣聽了,免冠叩首道:“此乃陛下之賜,臣當盡忠國事,不負此行方好。”武帝又囑道:“此去到郡,亟治樓船,儲糧蓄械,待軍俱進,不得違誤。”買臣奉命而退。
不知買臣何時富貴還鄉,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 朱買臣訛傳潑水東方朔力辟偷桃
卻說朱買臣雖然對答稱旨,拜為中大夫,不意釋褐以後,官運仍未亨通,屢生波折,甚至坐事免官,乃在長安寄食。又閱年餘,方得召他待詔。那時武帝正在注意南方,欲平越地,遂令買臣獻策。越地乃是他的故鄉,所見所聞,自較他人為親切,於是被他取得銅章墨綬,竟作本地長官。或是老天因為買臣故妻嫌貧愛富,不念夫妻之情,特地造出這個機會,好使買臣回去氣氣他那下堂之妻。否則現在盛行的這齣《馬前潑水》之戲,便不能附會了。
話雖如此,當時買臣所獻之策,倒也切中時弊。隻因那時東南一帶地方,南越最大,次為閩越,又次為東越。閩越王無諸,受封最早,還是漢高祖所封。東越王搖,以及南越王趙佗,受封較遲,搖為惠帝時所封,趙佗為文帝時所封。他們三國子孫,代代相傳,從未絕過。自從吳王劉濞敗奔東越,被他殺死,吳太子駒,出亡閩越屢思報復父仇,輒勸閩越王進擊東越。閩越王郢,乃發兵東侵。東越抵敵不住,使人向都中求救。武帝召問群臣。武安侯田蚡首先說道:“越地遼遠,不宜勞師動眾。”莊助聽了駁之道:“小國有難,天子不救,如何能撫萬邦?”
武帝當時以莊助之言為然,即遣他持節東行,到會稽郡調發戍兵,使救東越。
誰知會稽太守陽奉陰違,遷延不發。莊助本有符節在手,當場斬了一員司馬。太守始懼,方由海道出兵,前往救援。行至中途,閩越將官聞得漢兵將到,自行退去。
東越王屢次受創,恐怕漢兵一退,閩越仍要進擾,因請舉國內徙,得邀俞允。於是東越王以下,悉數遷入江淮之間。閩越王郢,自恃兵強器利,既得逐走東越,復欲乘勢併吞南越。休養了三四年,真的侵人南越地境。南越王胡,即趙佗之孫,一聽閩越犯邊,一麵固守勿出應戰,一麵飛報漢廷,略言兩越俱為藩臣,不應互相攻擊。
如今閩越無故侵臣,臣卻不敢還擊,惟求我皇裁奪。武帝覽奏,極口褒讚,說他知禮,不能不為他出師。當下便命大行王恢,以及大司農韓安國,二人都為將軍,一出豫章,一出會稽,兩路齊發,夾討閩越。
淮南王安上書諫阻,武帝不聽,並飭兩路人馬,飛速進攻。
閩越王郢,回軍據險,防禦漢軍。郢弟餘善,聚族與謀,暗擬殺郢謝漢,族人個個贊成。即由餘善懷刃見郢,趁郢未及防備,將郢刺斃,立刻飭人齎著郢的首級,獻到王恢軍前。王恢大喜,一麵通知韓安國毋庸進攻;一麵將郢的首級,專人送至都中,候詔定奪。武帝下詔退兵,並遣中郎將傳諭閩越,另立無諸孫繇君醜為王,使承先祀。不料餘善挾威自恣,不服繇王。繇王遣人入報。武帝以餘善誅郢有功,不如使王東越,權示羈廉,即派使冊封,並諭誡餘善,不準再與繇王相爭。餘善既得為王,總算聽命,武帝又使莊助慰諭南越。南越王胡謝恩之後,願遣太子嬰齊入都,備作宿衛。莊助遂與嬰齊同行,路經淮南,淮南王安,迎接莊助等人入都,表示殷勤。莊助本奉武帝麵囑,負有順道傳諭淮南王之使命,淮南王也知前諫錯誤,惶恐謝罪,並且厚待莊助等人。莊助不便久留,回至長安。武帝因他不辱使命,設宴賞功。偶然問及莊助家事,莊助答稱:“臣事陛下,屢荷天恩,於願已足;惟少時家貧,致為友朋富人所辱,迄今未免耿耿於心。”武帝聽了,立拜莊助為會稽太守,有意使他誇耀鄉裏,以吐當年之氣。誰知莊助蒞任以後,並無政聲。武帝正擬將他調回,適值東越王餘善屢征不朝,武帝盛怒,即欲征討。朱買臣便乘機獻策道:“東越王餘善,向居泉山,負嵎自固,一夫守險,萬夫難越。今聞他南遷大澤,去泉山已五百裏,無險可恃,倘若發兵浮海,真指泉水,陳舟列兵,席捲南趨,破東越似非難事。”武帝聽完,凝思良久,陡然笑道:“汝言是也!”遂把莊助調回,拜朱買臣為會稽太守。買臣謝恩之日,武帝笑謂道:“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汝今可謂衣錦榮歸了。”買臣聽了,免冠叩首道:“此乃陛下之賜,臣當盡忠國事,不負此行方好。”武帝又囑道:“此去到郡,亟治樓船,儲糧蓄械,待軍俱進,不得違誤。”買臣奉命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