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萊茵河的美軍迅速占領了那座俯視大橋、高達180米的峭壁,架起高射炮,準備擊退來襲的德國飛機。
後續美軍源源不斷地開過大橋,慢慢地在擴大橋頭堡。
美軍的坦克,其中有新式m—26型“潘興”式坦克,也開到對岸。
自“7·20”事件以來,還沒有任何事像丟失雷馬根大橋這樣讓希特勒暴跳如雷。
希特勒認為這是那些“藍色貴族”(即普魯士軍人)對自己的第二次背叛。
他立刻撤了老元帥龍德施泰特的職,讓阿爾伯特·凱塞林元帥從義大利趕來擔任西線德軍總司令。
他接著命令莫德爾元帥不惜一切代價摧毀大橋。
希特勒還不放心,又把心腹斯科爾茲內找來,讓他再想辦法。
莫德爾元帥不敢怠慢,立刻組織反擊。
第二天,10架德國飛機企圖轟炸大橋,但被美軍高射炮趕跑。
德軍的坦克也被美軍擊退。
但一發德國炮彈卻擊中了一輛剛剛上橋的美軍軍火卡車。
隨著一聲巨響,大橋晃動起來。
大橋沒有斷,但嚴重受損。
希特勒見美軍仍牢牢控製著大橋,橋頭堡一天天地在擴大,接近了通往法蘭克福的高速公路,竟發瘋命令用v一2飛彈和540毫米口徑的巨炮 轟擊大橋。
12枚飛彈飛向大橋,但都落到離大橋很遠的地方。
隻有一枚落到離大橋300米的一幢房子上,炸死三名美國人。
那門540毫米口徑的巨炮名為“卡爾”,是個重達132噸的龐然大物,可發射2噸重的炮彈。
“卡爾”大炮發射了幾枚炮彈就壞了,炮彈也沒有命中。
斯科爾茲內派出蛙人企圖炸橋,但蛙人不是被擊斃就是做了俘虜。
德軍所有摧毀大橋的努力都失敗了,不過兩次爆炸已給大橋造成致命傷。
3月17日下午3時,美國工兵正在橋上焊接幾乎斷成兩半的橋拱鋼板,大橋突然斷裂,落入河中,28名美國工兵當場身亡。
為美軍立下汗馬功勞的雷馬根魯登道夫大橋,終於被滾滾的萊茵河水吞沒了。
但4個師的美軍已經到達萊茵河彼岸,7座浮橋也橫在萊茵河上。
美軍的雷馬根橋頭堡已成為指向德國心髒的利劍。
布萊德雷沒有立刻從橋頭堡出擊。
他在等待最佳時機。
布萊德雷南麵的盟軍第6集團軍群在齊格菲防線遇到麻煩。
盟軍屢攻不克,寸步難行。
為從側後迂迴齊格菲防線,巴頓指揮的美國第3集團軍沿摩澤爾河河穀向科布倫茨方向發動進攻。
巴頓所到之處,德軍望風而逃,很快便到達科布倫茨。
之後鋒芒一轉,順著萊茵河左岸,南下沖向美因茨,殺到德國g集團軍群背後,把這個德國集團軍群擠在美國軍隊之間。
德軍奪路而逃,盟軍第6集團軍群乘勝躍進至萊茵河畔。
巴頓的這一擊,不僅使齊格菲防線南段土崩瓦解,為布萊德雷提供了右翼掩護,還使德軍陣腳大亂,為偷渡萊茵河創造了條件。
布萊德雷就指望巴頓早日渡河,再次保護第12集團軍群的右翼。
布萊德雷還在等待蒙哥馬利從韋塞爾渡河。
蒙哥馬利在2月底殺到萊茵河後,就拿出當年組織阿拉曼戰役的勁頭,屯積物資,調兵遣將,周密組織,準備以登普西將軍指揮的英國第2 集團軍和辛普森將軍指揮的美國第9集團軍分別從韋塞爾北南兩側強渡萊茵河。
為了保證渡河成功,蒙哥馬利還要使用盟軍第1空降集團軍的2個師(英國第6空降師和美國第17空降師)在韋塞爾附近空降。
由於布萊德雷已經渡河,艾森豪將軍就改變了原來的戰略方針,決定蒙哥馬利渡河後,其英國第2集團軍向東北奧斯納布呂克、不萊梅 、漢堡方向推進;美國第9集團軍則沿利珀河兩岸向利普施塔特、帕德伯恩方向推進。
與此同時,布萊德雷的美國第1集團軍從雷馬根橋頭堡出擊,經馬爾堡向帕德伯恩、利普施塔特方向進攻,並與第9集團軍會師於這一地區 ,將德軍b集團軍群大部和h集團軍群一部合圍在魯爾地區,爾後分割殲滅。
---------------
19.百萬盟軍:前進!(2)
---------------
巴頓的第3集團軍在美茵茨和沃爾姆斯之間的奧彭海姆渡過萊茵河,爾後向卡塞爾、富爾達方向推進,掩護美國第1集團軍的右翼。
蒙哥馬利的渡河日定在3月24日淩晨。
德國人早就料到蒙哥馬利會在韋塞爾強渡萊茵河。
自從蒙哥馬利到達萊茵河,就天天發煙幕彈,弄得萊茵河兩岸霧氣騰騰。
德國人雖看不見盟軍在幹什麽,可猜也能猜出來。
但沒有一個德國人料到巴頓竟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萊茵河東岸。
巴頓是蒙哥馬利的老冤家,當年在西西裏就關係不好。
後來在諾曼第,特別是蒙哥馬利同艾森豪之間出現戰略分歧後,巴頓更是厭惡這位身材矮小、嗓音尖銳的英國人,認為他是一個極端 自私的功利主義者。
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隻有巴頓一個。
布萊雷德也一樣。
自從阿登戰役爆發後,布萊德雷對蒙哥馬利的厭惡之情有增無減,一個月來的兩件事幾乎使這種情緒到了無法克製的程度。
後續美軍源源不斷地開過大橋,慢慢地在擴大橋頭堡。
美軍的坦克,其中有新式m—26型“潘興”式坦克,也開到對岸。
自“7·20”事件以來,還沒有任何事像丟失雷馬根大橋這樣讓希特勒暴跳如雷。
希特勒認為這是那些“藍色貴族”(即普魯士軍人)對自己的第二次背叛。
他立刻撤了老元帥龍德施泰特的職,讓阿爾伯特·凱塞林元帥從義大利趕來擔任西線德軍總司令。
他接著命令莫德爾元帥不惜一切代價摧毀大橋。
希特勒還不放心,又把心腹斯科爾茲內找來,讓他再想辦法。
莫德爾元帥不敢怠慢,立刻組織反擊。
第二天,10架德國飛機企圖轟炸大橋,但被美軍高射炮趕跑。
德軍的坦克也被美軍擊退。
但一發德國炮彈卻擊中了一輛剛剛上橋的美軍軍火卡車。
隨著一聲巨響,大橋晃動起來。
大橋沒有斷,但嚴重受損。
希特勒見美軍仍牢牢控製著大橋,橋頭堡一天天地在擴大,接近了通往法蘭克福的高速公路,竟發瘋命令用v一2飛彈和540毫米口徑的巨炮 轟擊大橋。
12枚飛彈飛向大橋,但都落到離大橋很遠的地方。
隻有一枚落到離大橋300米的一幢房子上,炸死三名美國人。
那門540毫米口徑的巨炮名為“卡爾”,是個重達132噸的龐然大物,可發射2噸重的炮彈。
“卡爾”大炮發射了幾枚炮彈就壞了,炮彈也沒有命中。
斯科爾茲內派出蛙人企圖炸橋,但蛙人不是被擊斃就是做了俘虜。
德軍所有摧毀大橋的努力都失敗了,不過兩次爆炸已給大橋造成致命傷。
3月17日下午3時,美國工兵正在橋上焊接幾乎斷成兩半的橋拱鋼板,大橋突然斷裂,落入河中,28名美國工兵當場身亡。
為美軍立下汗馬功勞的雷馬根魯登道夫大橋,終於被滾滾的萊茵河水吞沒了。
但4個師的美軍已經到達萊茵河彼岸,7座浮橋也橫在萊茵河上。
美軍的雷馬根橋頭堡已成為指向德國心髒的利劍。
布萊德雷沒有立刻從橋頭堡出擊。
他在等待最佳時機。
布萊德雷南麵的盟軍第6集團軍群在齊格菲防線遇到麻煩。
盟軍屢攻不克,寸步難行。
為從側後迂迴齊格菲防線,巴頓指揮的美國第3集團軍沿摩澤爾河河穀向科布倫茨方向發動進攻。
巴頓所到之處,德軍望風而逃,很快便到達科布倫茨。
之後鋒芒一轉,順著萊茵河左岸,南下沖向美因茨,殺到德國g集團軍群背後,把這個德國集團軍群擠在美國軍隊之間。
德軍奪路而逃,盟軍第6集團軍群乘勝躍進至萊茵河畔。
巴頓的這一擊,不僅使齊格菲防線南段土崩瓦解,為布萊德雷提供了右翼掩護,還使德軍陣腳大亂,為偷渡萊茵河創造了條件。
布萊德雷就指望巴頓早日渡河,再次保護第12集團軍群的右翼。
布萊德雷還在等待蒙哥馬利從韋塞爾渡河。
蒙哥馬利在2月底殺到萊茵河後,就拿出當年組織阿拉曼戰役的勁頭,屯積物資,調兵遣將,周密組織,準備以登普西將軍指揮的英國第2 集團軍和辛普森將軍指揮的美國第9集團軍分別從韋塞爾北南兩側強渡萊茵河。
為了保證渡河成功,蒙哥馬利還要使用盟軍第1空降集團軍的2個師(英國第6空降師和美國第17空降師)在韋塞爾附近空降。
由於布萊德雷已經渡河,艾森豪將軍就改變了原來的戰略方針,決定蒙哥馬利渡河後,其英國第2集團軍向東北奧斯納布呂克、不萊梅 、漢堡方向推進;美國第9集團軍則沿利珀河兩岸向利普施塔特、帕德伯恩方向推進。
與此同時,布萊德雷的美國第1集團軍從雷馬根橋頭堡出擊,經馬爾堡向帕德伯恩、利普施塔特方向進攻,並與第9集團軍會師於這一地區 ,將德軍b集團軍群大部和h集團軍群一部合圍在魯爾地區,爾後分割殲滅。
---------------
19.百萬盟軍:前進!(2)
---------------
巴頓的第3集團軍在美茵茨和沃爾姆斯之間的奧彭海姆渡過萊茵河,爾後向卡塞爾、富爾達方向推進,掩護美國第1集團軍的右翼。
蒙哥馬利的渡河日定在3月24日淩晨。
德國人早就料到蒙哥馬利會在韋塞爾強渡萊茵河。
自從蒙哥馬利到達萊茵河,就天天發煙幕彈,弄得萊茵河兩岸霧氣騰騰。
德國人雖看不見盟軍在幹什麽,可猜也能猜出來。
但沒有一個德國人料到巴頓竟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萊茵河東岸。
巴頓是蒙哥馬利的老冤家,當年在西西裏就關係不好。
後來在諾曼第,特別是蒙哥馬利同艾森豪之間出現戰略分歧後,巴頓更是厭惡這位身材矮小、嗓音尖銳的英國人,認為他是一個極端 自私的功利主義者。
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隻有巴頓一個。
布萊雷德也一樣。
自從阿登戰役爆發後,布萊德雷對蒙哥馬利的厭惡之情有增無減,一個月來的兩件事幾乎使這種情緒到了無法克製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