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裝甲部隊還沒到前線就遭慘重損失,隻能躲在樹林裏等待天黑。
7日就這樣過去了。
隆美爾沒有泄氣,第二天,下令德軍3個裝甲師從貝葉至卡昂向英、加軍結合部進攻。
可距前線最近的德軍第21裝甲師還未出擊,1000架盟軍滑翔機就降落在要通過的路上。
傘兵們從機艙裏拖出反坦克炮。
一頓猛轟,德軍坦克僅剩55輛。
隆美爾又命黨衛隊第12裝甲師派出1個半團,與第21裝甲師餘部從盟軍手中奪回貝葉,結果闖入盟軍艦炮射程之內,被打得遍體鱗傷。
從勒芒趕往諾曼第的裝甲訓練師一路不斷遭空襲,油罐車幾乎全部被擊毀。
到了諾曼第必須加油,但在當地又不知去哪裏找油。
當天下午,隆美爾和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都認為,靠第7集團軍和西線裝甲集群已無法占領盟軍諾曼第灘頭,於是下令諾曼第的德軍 就地固守待援,等援兵到來後發動反攻。
盟軍“解放者”號轟炸機編隊出擊。
第一次攻擊波後,盟軍後援部隊和裝備通過海灘的雷區開赴前線。
盟軍擊退了德軍的第一次反攻,立刻鞏固灘頭陣地,把孤立的灘頭陣地聯結起來。
6月12日,美軍占領卡朗坦,把“猶他”和“奧馬哈”連結了起來。
美軍後來同英軍會合,把整個5個灘頭聯成一體,但英軍仍未占領卡昂。
美軍占領了卡朗坦,使隆美爾大為不安。
因為兩支美軍,即美國第5、第7軍會合,肯定將揮師西進,把科湯坦半島變成孤島,瑟堡就會像熟透的桃子,落入美軍之手。
隆美爾立刻命令剛從布列塔尼半島開來的黨衛隊第17裝甲師奪回卡朗坦。
德軍集中重炮猛轟美軍,之後坦克、步兵撲向美軍陣地。
美軍寸土必爭,寸步不讓。
兩軍惡戰,德軍一度突入卡朗坦城內450米,但被擊退。
美軍就勢向北進至蒙特堡。
隆美爾見黨衛隊第17裝甲師攻城未遂,知道德軍已無力將盟軍趕下海。
盟軍空軍居絕對優勢,德國裝甲部隊和大部隊白天無法行動,難以握成拳頭,給盟軍致命一擊。
隆美爾這時才覺得龍德施泰特元帥的縱深機動防禦戰略,確是深謀遠慮,便於6月19日當麵要求希特勒,將諾曼第的德軍撤離戰場,在基納 河、索姆河一線進行機動戰,同時盡早與盟國媾和。
希特勒拒絕了這個建議,說:“別把諾曼第說成是敵人的橋頭堡,而要看作是敵人在法國的最後一塊土地。
敵人過不了今年夏天!”這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下士,似乎看透了盟國的“堅韌”計劃,開始把駐守加來的第15集團軍的一部和駐布列塔 尼的部隊調往諾曼第,想把諾曼第變成第二個加利波裏,把盟軍困在灘頭。
希特勒下令德軍“不得後退一步”。
長達一個月之久的諾曼第灘頭爭奪戰開始了。
諾曼第、布列塔尼地區的地形很特別。
當地農民喜歡在自家農田四周築起土堤,土堤上栽種仙人掌或低矮的灌木叢,形成灌木籬。
經過幾百年的耕作,整個地區變成這種方方正正的樹籬農田。
從飛機上望去,尤如綠格綢緞,與大海遙相輝映,頗為壯觀。
盟軍情報和作戰部門知道諾曼第地區這種獨特的地形,卻未料及這種地形給盟軍進攻造成的巨大障礙。
---------------
15.血戰諾曼第(5)
---------------
由於整個地區長滿灌木,盟軍難以發揮海空軍優勢。
地麵上視野狹窄。
每塊由樹籬、土堤圍起的農田都如一個陣地。
坦克和裝甲車輛遇到土堤時,隻能低速爬堤,到達堤頂時,正好暴露出裝甲最薄的底部。
早在等候的德國步兵利用這一時機,立刻發射反坦克火箭。
那些僥倖爬上土堤的坦克也難以穿過厚厚的樹籬,很快又成為德國步兵的獵物。
在這種地形上,大炮、坦克毫無用武之地。
德國守軍隱蔽在灌木叢中,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盟軍坦克打成火炬。
盟軍士兵最有效的武器,隻能是衝鋒鎗、步槍、手槍,甚至刺刀、匕首和鐵鍬。
兩軍短兵相接,把諾曼第的灌木叢、果園變成了屠宰場,雙方傷亡大得駭人。
盟軍向瑟堡、聖洛和卡昂3個方向擴展灘頭登陸場。
美國第7軍軍長喬·柯林斯少將曾參加過瓜達爾卡納爾戰役,在那裏嶄露頭角,被人稱為“雷電”喬。
在經驗豐富的軍長的指揮下,美第7軍以一碼一碼的速度,在6月26日才以25萬多人的代價占領瑟堡。
德軍完全、徹底地摧毀了瑟堡港。
盟軍工兵用了3個星期時間,清除了水雷、沉船、定時炸彈,重新開放瑟堡港。
7月初,布萊德雷將軍用12個師向戰略重鎮聖洛發起猛攻,但灌木叢幾乎折斷了布萊德雷的劍。
他的12個師用了17天時間推進了7英裏,在7月18日才最終占領已成一片廢墟的古城聖洛,卻損失了4萬人,再也無力前進。
這場戰鬥如此殘酷,一個美國軍官這樣報告:連續幾天……
7日就這樣過去了。
隆美爾沒有泄氣,第二天,下令德軍3個裝甲師從貝葉至卡昂向英、加軍結合部進攻。
可距前線最近的德軍第21裝甲師還未出擊,1000架盟軍滑翔機就降落在要通過的路上。
傘兵們從機艙裏拖出反坦克炮。
一頓猛轟,德軍坦克僅剩55輛。
隆美爾又命黨衛隊第12裝甲師派出1個半團,與第21裝甲師餘部從盟軍手中奪回貝葉,結果闖入盟軍艦炮射程之內,被打得遍體鱗傷。
從勒芒趕往諾曼第的裝甲訓練師一路不斷遭空襲,油罐車幾乎全部被擊毀。
到了諾曼第必須加油,但在當地又不知去哪裏找油。
當天下午,隆美爾和西線德軍總司令龍德施泰特都認為,靠第7集團軍和西線裝甲集群已無法占領盟軍諾曼第灘頭,於是下令諾曼第的德軍 就地固守待援,等援兵到來後發動反攻。
盟軍“解放者”號轟炸機編隊出擊。
第一次攻擊波後,盟軍後援部隊和裝備通過海灘的雷區開赴前線。
盟軍擊退了德軍的第一次反攻,立刻鞏固灘頭陣地,把孤立的灘頭陣地聯結起來。
6月12日,美軍占領卡朗坦,把“猶他”和“奧馬哈”連結了起來。
美軍後來同英軍會合,把整個5個灘頭聯成一體,但英軍仍未占領卡昂。
美軍占領了卡朗坦,使隆美爾大為不安。
因為兩支美軍,即美國第5、第7軍會合,肯定將揮師西進,把科湯坦半島變成孤島,瑟堡就會像熟透的桃子,落入美軍之手。
隆美爾立刻命令剛從布列塔尼半島開來的黨衛隊第17裝甲師奪回卡朗坦。
德軍集中重炮猛轟美軍,之後坦克、步兵撲向美軍陣地。
美軍寸土必爭,寸步不讓。
兩軍惡戰,德軍一度突入卡朗坦城內450米,但被擊退。
美軍就勢向北進至蒙特堡。
隆美爾見黨衛隊第17裝甲師攻城未遂,知道德軍已無力將盟軍趕下海。
盟軍空軍居絕對優勢,德國裝甲部隊和大部隊白天無法行動,難以握成拳頭,給盟軍致命一擊。
隆美爾這時才覺得龍德施泰特元帥的縱深機動防禦戰略,確是深謀遠慮,便於6月19日當麵要求希特勒,將諾曼第的德軍撤離戰場,在基納 河、索姆河一線進行機動戰,同時盡早與盟國媾和。
希特勒拒絕了這個建議,說:“別把諾曼第說成是敵人的橋頭堡,而要看作是敵人在法國的最後一塊土地。
敵人過不了今年夏天!”這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下士,似乎看透了盟國的“堅韌”計劃,開始把駐守加來的第15集團軍的一部和駐布列塔 尼的部隊調往諾曼第,想把諾曼第變成第二個加利波裏,把盟軍困在灘頭。
希特勒下令德軍“不得後退一步”。
長達一個月之久的諾曼第灘頭爭奪戰開始了。
諾曼第、布列塔尼地區的地形很特別。
當地農民喜歡在自家農田四周築起土堤,土堤上栽種仙人掌或低矮的灌木叢,形成灌木籬。
經過幾百年的耕作,整個地區變成這種方方正正的樹籬農田。
從飛機上望去,尤如綠格綢緞,與大海遙相輝映,頗為壯觀。
盟軍情報和作戰部門知道諾曼第地區這種獨特的地形,卻未料及這種地形給盟軍進攻造成的巨大障礙。
---------------
15.血戰諾曼第(5)
---------------
由於整個地區長滿灌木,盟軍難以發揮海空軍優勢。
地麵上視野狹窄。
每塊由樹籬、土堤圍起的農田都如一個陣地。
坦克和裝甲車輛遇到土堤時,隻能低速爬堤,到達堤頂時,正好暴露出裝甲最薄的底部。
早在等候的德國步兵利用這一時機,立刻發射反坦克火箭。
那些僥倖爬上土堤的坦克也難以穿過厚厚的樹籬,很快又成為德國步兵的獵物。
在這種地形上,大炮、坦克毫無用武之地。
德國守軍隱蔽在灌木叢中,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盟軍坦克打成火炬。
盟軍士兵最有效的武器,隻能是衝鋒鎗、步槍、手槍,甚至刺刀、匕首和鐵鍬。
兩軍短兵相接,把諾曼第的灌木叢、果園變成了屠宰場,雙方傷亡大得駭人。
盟軍向瑟堡、聖洛和卡昂3個方向擴展灘頭登陸場。
美國第7軍軍長喬·柯林斯少將曾參加過瓜達爾卡納爾戰役,在那裏嶄露頭角,被人稱為“雷電”喬。
在經驗豐富的軍長的指揮下,美第7軍以一碼一碼的速度,在6月26日才以25萬多人的代價占領瑟堡。
德軍完全、徹底地摧毀了瑟堡港。
盟軍工兵用了3個星期時間,清除了水雷、沉船、定時炸彈,重新開放瑟堡港。
7月初,布萊德雷將軍用12個師向戰略重鎮聖洛發起猛攻,但灌木叢幾乎折斷了布萊德雷的劍。
他的12個師用了17天時間推進了7英裏,在7月18日才最終占領已成一片廢墟的古城聖洛,卻損失了4萬人,再也無力前進。
這場戰鬥如此殘酷,一個美國軍官這樣報告:連續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