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在突尼西亞、西西裏戰功卓著。
在西西裏的那兩次“打耳光”事件,使他成為新聞媒介的焦點,名揚四海。
“堅韌”計劃的謀劃者們利用巴頓的名氣,先讓他神秘消失了一段時間,然後在英國露麵,有意無意地讓他在英格蘭東南部,即加來地區 的正麵,招搖過市,做些完全符合巴頓愛出風頭的事情。
如視察部隊,拜訪社會名流等等,裝出一副集團軍群司令的派頭。
1944年4月,巴頓在他的司令部附近一個名為納茨福特村的“歡迎俱樂部”開幕式上發表演說。
這位喜歡誇誇其談、信口開河的將軍,講了一大堆好戰的言辭。
其中一段是:”……既然命運註定要讓英國和美國,當然還有俄國統治世界,因此,我們之間的理解越深,我們的工作就越好做。”
巴頓的講話全文登在英國主要報紙上,卻少了“俄國”二字。
倫敦、莫斯科、華盛頓頓時一片譁然。
同“打耳光”事件一樣,巴頓又成為一場旋渦的中心。
這件事給後人留下至今無法解開的謎。
艾森豪知道巴頓的毛病,嚴令禁止他公開露麵,更不得發表演講,並提醒各部門各級官員不得擅自發表有關巴頓的報導,有關電訊一 律扣發。
令人費解的是,此時已是“霸王”行動前夕。
英國的新聞檢查極為嚴格,在那次集會上有一位名為莫爾德的英國官方代表,公布講話的幾乎肯定就是這位莫爾德先生。
那麽,身為政府官員的莫爾德為什麽要公然違反禁令發表巴頓的演講,又怎麽能突破嚴格的檢查,把這樣一個肯定要影響英美同蘇聯關係 的講話捅了出去?
他顯然背後有人。
那麽,這個背後的人是誰?
其目的何在,人們至今不清楚。
不管其目的究竟何在,巴頓又成為中心人物,自然沒有逃過德國情報部門的注意。
德國無線電偵聽站發現在英國東南部有一個“美國第1集團軍群”,下轄美國第3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
英國報刊、電台經常發些無關痛癢的消息,如英格蘭東南某市某小姐與駐軍軍官訂婚等有關婚喪嫁娶之類的告示。
久而久之,德國情報分析人員有了英國東南部有個集團軍群的概念,並自然得出巴頓是這個集團軍群司令的推論。
這個集團軍由驍勇的巴頓率領,下麵有美國第3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
由於巴頓響亮的名聲和輝煌的戰績,德國人自然認為這是主攻部分,主攻地點是加來。
德國人需要驗證自己的判斷。
此時英國上空完全是盟國飛機的天下。
幾萬架飛機把英國圍得水泄不透。
為了讓德國偵察機能“驗證”情報部的分析,盟軍網開一麵,故意放進些德國飛機在指定的空域、指定的時間進行“偵察”。
---------------
14.隱蔽之下的緊鑼密鼓(5)
---------------
德國偵察機“發現”,英格蘭東部、東南部的港口、河灣有大量的艦艇和部隊集結,艦艇的煙筒冒著煙,水麵上有油跡,纜繩上有曬著的 衣服,甚至有水手。
部隊在進行演練,到處是營房、大炮、坦克、軍車、彈藥堆集所、醫院,地麵上還有履帶的痕跡。
德國還發現盟軍在多佛日夜修建巨大的輸油碼頭,整個地區塵土飛揚。
這一切都是假的。
所謂登陸艦艇都是在油桶上用木頭、管子、帆布搭起的架子;坦克是充氣的橡皮模型。
碼頭是用纖維板、舊下水道管做成的。
那些塵土是用鼓風機吹起來的。
為了進一步使德國相信盟軍的主要登陸地點是加來,盟軍飛機在為“霸王”行動做火力準備時,每向諾曼第地區投一噸炸彈,就向加來投 兩噸。
除此之外,英國還用被自己控製的德國間諜向德國發報,報告英吉利海峽東部盟軍的集結情況,讓德國情報分析人員有“多種手段”進行 分析、判斷。
英國人把所有的經驗和手段都用上了,把一切都做得惟妙惟肖,天衣無縫。
為了判斷德國人是否上了圈套,英國人通過破譯德國密碼,來核實欺騙的效果,結果發現德國人果真上當。
希特勒被英國人的這些把戲搞得無所適從,時而覺得每一地方都危險,時而覺得法國西北部最危險。
1944年3月20日,希特勒對西線德軍指揮官說:“盎格魯撒克遜人必將在西線登陸,但沒有一個人知道在何時何處登陸。
在這方麵也不能推測。
任何艦船的集結都不能被看做是什麽證據,說盟軍會從挪威到比斯開灣的哪一段登陸,或者會在地中海的某一地段。”
他知道盟軍在竭力設法分散他的兵力,覺得主攻開始前要先進行佯攻。
防守英吉利海峽對麵海灘的德軍是德國西線b集團軍群,司令就是蒙哥馬利的老對手——“沙漠之狐”隆美爾。
隆美爾在1943年3月淚別非洲軍部下,灰溜溜回到歐洲,再未與盟軍交手,心裏一直想著北非的一箭之仇,急欲尋機雪恥。
希特勒從骨子裏鄙視傳統的普魯士軍人,卻格外喜歡這位在戰火中脫穎而出的後起之秀。
在西西裏的那兩次“打耳光”事件,使他成為新聞媒介的焦點,名揚四海。
“堅韌”計劃的謀劃者們利用巴頓的名氣,先讓他神秘消失了一段時間,然後在英國露麵,有意無意地讓他在英格蘭東南部,即加來地區 的正麵,招搖過市,做些完全符合巴頓愛出風頭的事情。
如視察部隊,拜訪社會名流等等,裝出一副集團軍群司令的派頭。
1944年4月,巴頓在他的司令部附近一個名為納茨福特村的“歡迎俱樂部”開幕式上發表演說。
這位喜歡誇誇其談、信口開河的將軍,講了一大堆好戰的言辭。
其中一段是:”……既然命運註定要讓英國和美國,當然還有俄國統治世界,因此,我們之間的理解越深,我們的工作就越好做。”
巴頓的講話全文登在英國主要報紙上,卻少了“俄國”二字。
倫敦、莫斯科、華盛頓頓時一片譁然。
同“打耳光”事件一樣,巴頓又成為一場旋渦的中心。
這件事給後人留下至今無法解開的謎。
艾森豪知道巴頓的毛病,嚴令禁止他公開露麵,更不得發表演講,並提醒各部門各級官員不得擅自發表有關巴頓的報導,有關電訊一 律扣發。
令人費解的是,此時已是“霸王”行動前夕。
英國的新聞檢查極為嚴格,在那次集會上有一位名為莫爾德的英國官方代表,公布講話的幾乎肯定就是這位莫爾德先生。
那麽,身為政府官員的莫爾德為什麽要公然違反禁令發表巴頓的演講,又怎麽能突破嚴格的檢查,把這樣一個肯定要影響英美同蘇聯關係 的講話捅了出去?
他顯然背後有人。
那麽,這個背後的人是誰?
其目的何在,人們至今不清楚。
不管其目的究竟何在,巴頓又成為中心人物,自然沒有逃過德國情報部門的注意。
德國無線電偵聽站發現在英國東南部有一個“美國第1集團軍群”,下轄美國第3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
英國報刊、電台經常發些無關痛癢的消息,如英格蘭東南某市某小姐與駐軍軍官訂婚等有關婚喪嫁娶之類的告示。
久而久之,德國情報分析人員有了英國東南部有個集團軍群的概念,並自然得出巴頓是這個集團軍群司令的推論。
這個集團軍由驍勇的巴頓率領,下麵有美國第3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
由於巴頓響亮的名聲和輝煌的戰績,德國人自然認為這是主攻部分,主攻地點是加來。
德國人需要驗證自己的判斷。
此時英國上空完全是盟國飛機的天下。
幾萬架飛機把英國圍得水泄不透。
為了讓德國偵察機能“驗證”情報部的分析,盟軍網開一麵,故意放進些德國飛機在指定的空域、指定的時間進行“偵察”。
---------------
14.隱蔽之下的緊鑼密鼓(5)
---------------
德國偵察機“發現”,英格蘭東部、東南部的港口、河灣有大量的艦艇和部隊集結,艦艇的煙筒冒著煙,水麵上有油跡,纜繩上有曬著的 衣服,甚至有水手。
部隊在進行演練,到處是營房、大炮、坦克、軍車、彈藥堆集所、醫院,地麵上還有履帶的痕跡。
德國還發現盟軍在多佛日夜修建巨大的輸油碼頭,整個地區塵土飛揚。
這一切都是假的。
所謂登陸艦艇都是在油桶上用木頭、管子、帆布搭起的架子;坦克是充氣的橡皮模型。
碼頭是用纖維板、舊下水道管做成的。
那些塵土是用鼓風機吹起來的。
為了進一步使德國相信盟軍的主要登陸地點是加來,盟軍飛機在為“霸王”行動做火力準備時,每向諾曼第地區投一噸炸彈,就向加來投 兩噸。
除此之外,英國還用被自己控製的德國間諜向德國發報,報告英吉利海峽東部盟軍的集結情況,讓德國情報分析人員有“多種手段”進行 分析、判斷。
英國人把所有的經驗和手段都用上了,把一切都做得惟妙惟肖,天衣無縫。
為了判斷德國人是否上了圈套,英國人通過破譯德國密碼,來核實欺騙的效果,結果發現德國人果真上當。
希特勒被英國人的這些把戲搞得無所適從,時而覺得每一地方都危險,時而覺得法國西北部最危險。
1944年3月20日,希特勒對西線德軍指揮官說:“盎格魯撒克遜人必將在西線登陸,但沒有一個人知道在何時何處登陸。
在這方麵也不能推測。
任何艦船的集結都不能被看做是什麽證據,說盟軍會從挪威到比斯開灣的哪一段登陸,或者會在地中海的某一地段。”
他知道盟軍在竭力設法分散他的兵力,覺得主攻開始前要先進行佯攻。
防守英吉利海峽對麵海灘的德軍是德國西線b集團軍群,司令就是蒙哥馬利的老對手——“沙漠之狐”隆美爾。
隆美爾在1943年3月淚別非洲軍部下,灰溜溜回到歐洲,再未與盟軍交手,心裏一直想著北非的一箭之仇,急欲尋機雪恥。
希特勒從骨子裏鄙視傳統的普魯士軍人,卻格外喜歡這位在戰火中脫穎而出的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