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春,施道芬堡在突尼西亞指揮一個裝甲營撤退時,2架美國p—38閃電式戰鬥機從雲縫中鑽出,瞄準施道芬堡劈頭蓋臉地一頓掃射。
施道芬堡大難未死,但身負重傷,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施道芬堡要刺殺希特勒,並非因他使自己致殘。
除掉希特勒、推翻納粹黨的專製統治、迅速同英國和美國媾和,是德國軍隊的秘密組織——“黑色樂隊”的目標。
施道芬堡就是這個秘密組織的重要成員。
施道芬堡出生在德國一個著名的貴族家庭,族譜可以追溯到1262年。
他的父親是德皇威廉二世的樞密大臣,母親是德國總參謀部的創始人之一、陸軍元帥奧古斯都·馮·格奈森瑙伯爵的孫女。
施道芬堡年輕時曾想當大提琴演奏家,可是最後卻鬼使神差般地當了兵,進入軍官學校。
畢業後在精銳的第17班堡騎兵團任職。
1938年進入陸軍大學深造,在軍事學、歷史學和經濟學方麵顯示出才華,大有未來總參謀長之望。
然而在這時,施道芬堡對希特勒已是深惡痛絕了。
1934年6月30日,上台一年半的希特勒為了鞏固納粹專政,把屠刀砍向有君主主義傾向的德國軍官團。
在這天深夜,德國前總理庫特·馮·施萊歇將軍及夫人、施萊歇將軍的朋友馮·勃萊多夫將軍被納粹黨徒打死在自己家中,並給定上“叛 國”的罪名。
兩位將軍的死,震驚了年輕的施道芬堡,也激怒了以總參謀長路德維希·貝克上將為首的一大批德國將領,其中有德國海軍諜報局局長威 廉·弗朗茨·卡納裏斯海軍少將。
貝克上將這時54歲,被稱為那一代最能幹、最仁慈的軍人。
他從一開始就不信任希特勒,對希特勒瘋狂擴軍備戰,四處擴張的行徑更為擔憂。
1934年6月29日,即施萊歇、勃萊多夫兩位將軍被殺的前一天,貝克被任命為總參謀長。
貝克對希特勒說:他接受這個職位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支征服他國的軍隊,而是要建立能夠保衛祖國的軍隊。
希特勒反駁道:“將軍,軍隊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打仗;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就不可能建立一支有價值的軍隊。
為著和平而做準備的軍隊是不存在的。
軍隊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贏得戰爭。”
兩人不歡而散,第二天施萊歇將軍和勃萊多夫將軍就被殺了。
貝克看透了希特勒正在把德國引上戰爭之路。
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驗的貝克深知,一旦爆發戰爭,德國必敗無疑,遭受滅頂之災。
貝克決心除掉希特勒。
海軍諜報局長卡納裏斯也持同樣的觀點。
但希特勒是德國人民選舉出來的總理,德國軍隊有著不幹預政治的傳統,所以貝克覺得除掉希特勒要有充分、令人信服的理由才行。
1938年春,貝克的機會來了。
這年春天,希特勒下令製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計劃”。
德國總參謀部的軍官們知道捷克斯洛伐克雖是小國,但工業發達,軍隊訓練有素,又是法國的盟國,法國身後還有英國的支持,同這三國 開戰無疑是自殺。
貝克堅決反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4月1日,希特勒召開會議,宣布他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決心不可動搖。
貝克在會後來到總理府,要求希特勒保證不打算發動戰爭。
希特勒死死盯著這位總參謀長的臉,兩眼閃爍著輕蔑之光,冷冷說道:“我沒有這種打算。
我所要告訴將軍的是:軍隊是政治家的工具,其責任是執行政治家所交給的任務,沒有責任對自己的任務提出疑問!”貝克知道這句話的含 意,立刻直截了當地答道:“對不起,我無法執行我不贊同的意見。”
說罷,貝克起身,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總理府,他辭職了。
在辭職前,貝克想力促將軍們集體辭職,以示抗議“綠色計劃”,並讓自己的密友施圖爾納格爾將軍研究一下“以軍事手段支持集體行動 的可能性”,即軍事政變的可能性。
施圖爾納格爾將軍去試探其他將軍的意見,但得到的回答是:貝克的建議同他們所受到的訓練是背道而馳的;如果需要有人趕走希特勒, 那隻能是德國人民,因為是德國人民選舉了希特勒。
施圖爾納格爾將軍空手而歸,貝克上將隻得辭職。
在離開辦公室前,貝克對在場的將軍們說道:“如果德國發動戰爭,除了她所攻擊的國家外,其他國家也會立即參戰。
---------------
12.未遂謀殺(2)
---------------
在對付世界聯盟的戰爭中,德國必敗無疑,聽任戰勝國的擺布。”
1938年初秋,德國藉口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的德意誌族問題,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讓蘇台德區的領土要求,並發出戰爭威脅。
一時間,歐洲上空戰爭烏雲密布,戰爭一觸即發。
了解德國軍事實力的德國將軍驚恐萬狀。
在家休息的貝克抓住時機,立刻擴大了自己的隊伍,把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司令埃裏希·菲爾基貝爾、柏林軍區司令埃爾溫·馮·維 茨勒本拉入自己的密謀圈子,並製定了政變計劃。
施道芬堡大難未死,但身負重傷,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施道芬堡要刺殺希特勒,並非因他使自己致殘。
除掉希特勒、推翻納粹黨的專製統治、迅速同英國和美國媾和,是德國軍隊的秘密組織——“黑色樂隊”的目標。
施道芬堡就是這個秘密組織的重要成員。
施道芬堡出生在德國一個著名的貴族家庭,族譜可以追溯到1262年。
他的父親是德皇威廉二世的樞密大臣,母親是德國總參謀部的創始人之一、陸軍元帥奧古斯都·馮·格奈森瑙伯爵的孫女。
施道芬堡年輕時曾想當大提琴演奏家,可是最後卻鬼使神差般地當了兵,進入軍官學校。
畢業後在精銳的第17班堡騎兵團任職。
1938年進入陸軍大學深造,在軍事學、歷史學和經濟學方麵顯示出才華,大有未來總參謀長之望。
然而在這時,施道芬堡對希特勒已是深惡痛絕了。
1934年6月30日,上台一年半的希特勒為了鞏固納粹專政,把屠刀砍向有君主主義傾向的德國軍官團。
在這天深夜,德國前總理庫特·馮·施萊歇將軍及夫人、施萊歇將軍的朋友馮·勃萊多夫將軍被納粹黨徒打死在自己家中,並給定上“叛 國”的罪名。
兩位將軍的死,震驚了年輕的施道芬堡,也激怒了以總參謀長路德維希·貝克上將為首的一大批德國將領,其中有德國海軍諜報局局長威 廉·弗朗茨·卡納裏斯海軍少將。
貝克上將這時54歲,被稱為那一代最能幹、最仁慈的軍人。
他從一開始就不信任希特勒,對希特勒瘋狂擴軍備戰,四處擴張的行徑更為擔憂。
1934年6月29日,即施萊歇、勃萊多夫兩位將軍被殺的前一天,貝克被任命為總參謀長。
貝克對希特勒說:他接受這個職位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支征服他國的軍隊,而是要建立能夠保衛祖國的軍隊。
希特勒反駁道:“將軍,軍隊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打仗;如果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就不可能建立一支有價值的軍隊。
為著和平而做準備的軍隊是不存在的。
軍隊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贏得戰爭。”
兩人不歡而散,第二天施萊歇將軍和勃萊多夫將軍就被殺了。
貝克看透了希特勒正在把德國引上戰爭之路。
有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驗的貝克深知,一旦爆發戰爭,德國必敗無疑,遭受滅頂之災。
貝克決心除掉希特勒。
海軍諜報局長卡納裏斯也持同樣的觀點。
但希特勒是德國人民選舉出來的總理,德國軍隊有著不幹預政治的傳統,所以貝克覺得除掉希特勒要有充分、令人信服的理由才行。
1938年春,貝克的機會來了。
這年春天,希特勒下令製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計劃”。
德國總參謀部的軍官們知道捷克斯洛伐克雖是小國,但工業發達,軍隊訓練有素,又是法國的盟國,法國身後還有英國的支持,同這三國 開戰無疑是自殺。
貝克堅決反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4月1日,希特勒召開會議,宣布他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決心不可動搖。
貝克在會後來到總理府,要求希特勒保證不打算發動戰爭。
希特勒死死盯著這位總參謀長的臉,兩眼閃爍著輕蔑之光,冷冷說道:“我沒有這種打算。
我所要告訴將軍的是:軍隊是政治家的工具,其責任是執行政治家所交給的任務,沒有責任對自己的任務提出疑問!”貝克知道這句話的含 意,立刻直截了當地答道:“對不起,我無法執行我不贊同的意見。”
說罷,貝克起身,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總理府,他辭職了。
在辭職前,貝克想力促將軍們集體辭職,以示抗議“綠色計劃”,並讓自己的密友施圖爾納格爾將軍研究一下“以軍事手段支持集體行動 的可能性”,即軍事政變的可能性。
施圖爾納格爾將軍去試探其他將軍的意見,但得到的回答是:貝克的建議同他們所受到的訓練是背道而馳的;如果需要有人趕走希特勒, 那隻能是德國人民,因為是德國人民選舉了希特勒。
施圖爾納格爾將軍空手而歸,貝克上將隻得辭職。
在離開辦公室前,貝克對在場的將軍們說道:“如果德國發動戰爭,除了她所攻擊的國家外,其他國家也會立即參戰。
---------------
12.未遂謀殺(2)
---------------
在對付世界聯盟的戰爭中,德國必敗無疑,聽任戰勝國的擺布。”
1938年初秋,德國藉口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的德意誌族問題,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讓蘇台德區的領土要求,並發出戰爭威脅。
一時間,歐洲上空戰爭烏雲密布,戰爭一觸即發。
了解德國軍事實力的德國將軍驚恐萬狀。
在家休息的貝克抓住時機,立刻擴大了自己的隊伍,把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司令埃裏希·菲爾基貝爾、柏林軍區司令埃爾溫·馮·維 茨勒本拉入自己的密謀圈子,並製定了政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