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艦隊將包括最新式喬治五世級戰列艦2艘、重型戰鬥巡洋艦1艘、榮譽級15英寸口徑炮戰列艦3艘、大型航空母艦4艘、小型艦母10艘。
他相信這支艦隊必然超過敵人能派到孟加拉灣的任何海軍艦隊。
盟國部隊共有32萬人,其中英軍占18萬,定可勝利。
但邱吉爾的長篇大論也未具體談到實施南北夾擊的地點和日期。
此時,蔣介石發言道:今天承邱吉爾首相告知海上使用艦艇的數目,至為欣慰……
反攻緬甸勝利的關鍵,完全取決於海陸軍能否同時配合。
僅僅陸軍集中,如海軍未集中,仍無勝算把握……
敵人在緬甸使用的兵力,可達10個師團,如不能截斷其援路,則敵人力量尚可增加。
我請羅總統和丘首相注意,敵人生死關頭有三:一為緬甸,二為華北,三為東四省,可見緬戰之重要;故陸海軍同時集中,實有必要。
就實質上講,陸軍集中之日期,應視海軍集中之日期以為定。
在這次首腦會議上,中、英兩方隻是各抒己見,並未做出決定。
會後,三國幕僚又進行了多次會商,首腦們也進行了私下會談、拜訪。
其間,蔣介石堅持兩點:南北緬甸要同時發動進攻,水陸夾擊;英軍應進至緬甸中部重鎮曼德勒。
對於第一點,邱吉爾始終不肯明確表態;對於第二點,英方以運輸機不足為由,堅不接受。
中方另案要求加入美英參謀長聯合委員會(c.c.s.)。
馬歇爾傾向於在討論有關中國作戰事務時,可邀請中國代表出席,但英方拒絕。
於是蔣介石在25日下午拜訪羅斯福,提到會議進行情況。
羅斯福對於邱吉爾不願使中國成為四大國之一的態度,深表不滿。
最後,他向蔣介石做出保證,隻要緬甸北部陸上戰事開始,緬甸南部海軍必將同時採取行動。
這樣,蔣便接受了蒙巴頓方案,但又明確兩點:1庇⒐海軍在孟加拉灣取得製海權;2泵宓檳媳蓖時對日軍發動水陸兩棲進攻。
11月26日,美英參謀長聯合委員會對蒙巴頓方案正式做出決議,主要內容是:1苯郵苊砂投僭詰諞淮問啄曰嵋檣纖提方案;2苯主席關 於“1944年3月在緬甸發動水陸兩棲戰事”之意見,應予關注;3泵霞永灣,應於3月配置適當海軍力量,以便利作戰及掌握製海權……
然而,盟國之間關於緬甸作戰的爭論和決定都是徒勞的,因為在幾天以後召開的德黑蘭會議上,蘇美英三國首腦決定1944年5月實施“霸王 ”作戰計劃,而美英大量軍隊在法國西北部登陸,痛擊德寇;此外,還要在法國南部作牽製性進攻。
這樣,在美英全球戰略中,緬甸的地位就微不足道了。
所以在德黑蘭會議後,羅斯福馬上寫信給蔣介石(12月7日):“經過同史達林元帥會商後,我們將於今年晚春在歐洲有一場大戰,可望在今 年夏末結束對德戰事。
因是之故,遂使吾人不能供應足量登陸艇於孟加拉灣,實行兩棲作戰……”
---------------
10.會議桌上波詭雲譎(7)
---------------
以上就是開羅會議關於反攻緬甸的決議以及在德黑蘭會議之後對決議的否定。
開羅會議有關政治問題的會談主要是在羅斯福和蔣介石之間進行的。
如前所述,此時美國對華政策的要旨是,保持中國繼續抗戰,確立中國的大國地位,以便在戰後有一個親美的中國,在遠東可以監督日本 ,在北方可以抗衡蘇聯,在聯合國中還可以牽製英國。
所以11月23日晚上,羅斯福在宴請蔣介石夫婦之後,與蔣長談。
羅氏表示,中國應取得四大國之一的地位,平等參加四強機構,參與製定此類機構的一切決定。
對此,蔣介石欣然同意。
羅、蔣還談到中國領土,兩人一致同意,日本用武力從中國奪去的中國東北四省、台灣和澎湖列島,戰後必須歸還中國。
羅斯福還向蔣表示,希望他“在戰爭還在進行的時期與延安方麵握手,組織一個聯合政府”。
蔣介石同意,但有一個條件,即美國保證蘇聯將允諾尊重滿洲的邊界。
關於中國近鄰朝鮮、印度支那和泰國等,羅斯福認為,美中應就朝鮮、印度支那和其他殖民地以及泰國的未來地位達成一項相互諒解。
蔣表示同意,同時強調朝鮮必須獨立,泰國則應恢復其獨立地位。
對此,羅斯福表示同意。
羅、蔣還談到戰後對日本的處理問題。
羅斯福提出,在戰後對日本的軍事占領中,中國應擔任主要角色。
蔣說,中國不具備這些條件,這項重大任務應在美國領導下執行,中國可作為輔助力量參加。
在一夕長談中,羅、蔣還討論了其他問題。
開羅會議最重要的一項成果,就是美、英、中三國政府首腦發表了開羅宣言。
這個宣言是由霍普金斯起草的,經羅、丘、蔣討論並一致同意後,又被帶到德黑蘭去徵求史達林的意見。
史達林表示完全同意。
於是開羅宣言於1943年12月1日在開羅正式公布: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日)三國軍事方麵人員,關於今後對日作戰計劃 ,已獲得一致意見,我三大盟國表示決心以不鬆弛之壓力,從海陸空諸方麵加諸殘暴的敵人。
他相信這支艦隊必然超過敵人能派到孟加拉灣的任何海軍艦隊。
盟國部隊共有32萬人,其中英軍占18萬,定可勝利。
但邱吉爾的長篇大論也未具體談到實施南北夾擊的地點和日期。
此時,蔣介石發言道:今天承邱吉爾首相告知海上使用艦艇的數目,至為欣慰……
反攻緬甸勝利的關鍵,完全取決於海陸軍能否同時配合。
僅僅陸軍集中,如海軍未集中,仍無勝算把握……
敵人在緬甸使用的兵力,可達10個師團,如不能截斷其援路,則敵人力量尚可增加。
我請羅總統和丘首相注意,敵人生死關頭有三:一為緬甸,二為華北,三為東四省,可見緬戰之重要;故陸海軍同時集中,實有必要。
就實質上講,陸軍集中之日期,應視海軍集中之日期以為定。
在這次首腦會議上,中、英兩方隻是各抒己見,並未做出決定。
會後,三國幕僚又進行了多次會商,首腦們也進行了私下會談、拜訪。
其間,蔣介石堅持兩點:南北緬甸要同時發動進攻,水陸夾擊;英軍應進至緬甸中部重鎮曼德勒。
對於第一點,邱吉爾始終不肯明確表態;對於第二點,英方以運輸機不足為由,堅不接受。
中方另案要求加入美英參謀長聯合委員會(c.c.s.)。
馬歇爾傾向於在討論有關中國作戰事務時,可邀請中國代表出席,但英方拒絕。
於是蔣介石在25日下午拜訪羅斯福,提到會議進行情況。
羅斯福對於邱吉爾不願使中國成為四大國之一的態度,深表不滿。
最後,他向蔣介石做出保證,隻要緬甸北部陸上戰事開始,緬甸南部海軍必將同時採取行動。
這樣,蔣便接受了蒙巴頓方案,但又明確兩點:1庇⒐海軍在孟加拉灣取得製海權;2泵宓檳媳蓖時對日軍發動水陸兩棲進攻。
11月26日,美英參謀長聯合委員會對蒙巴頓方案正式做出決議,主要內容是:1苯郵苊砂投僭詰諞淮問啄曰嵋檣纖提方案;2苯主席關 於“1944年3月在緬甸發動水陸兩棲戰事”之意見,應予關注;3泵霞永灣,應於3月配置適當海軍力量,以便利作戰及掌握製海權……
然而,盟國之間關於緬甸作戰的爭論和決定都是徒勞的,因為在幾天以後召開的德黑蘭會議上,蘇美英三國首腦決定1944年5月實施“霸王 ”作戰計劃,而美英大量軍隊在法國西北部登陸,痛擊德寇;此外,還要在法國南部作牽製性進攻。
這樣,在美英全球戰略中,緬甸的地位就微不足道了。
所以在德黑蘭會議後,羅斯福馬上寫信給蔣介石(12月7日):“經過同史達林元帥會商後,我們將於今年晚春在歐洲有一場大戰,可望在今 年夏末結束對德戰事。
因是之故,遂使吾人不能供應足量登陸艇於孟加拉灣,實行兩棲作戰……”
---------------
10.會議桌上波詭雲譎(7)
---------------
以上就是開羅會議關於反攻緬甸的決議以及在德黑蘭會議之後對決議的否定。
開羅會議有關政治問題的會談主要是在羅斯福和蔣介石之間進行的。
如前所述,此時美國對華政策的要旨是,保持中國繼續抗戰,確立中國的大國地位,以便在戰後有一個親美的中國,在遠東可以監督日本 ,在北方可以抗衡蘇聯,在聯合國中還可以牽製英國。
所以11月23日晚上,羅斯福在宴請蔣介石夫婦之後,與蔣長談。
羅氏表示,中國應取得四大國之一的地位,平等參加四強機構,參與製定此類機構的一切決定。
對此,蔣介石欣然同意。
羅、蔣還談到中國領土,兩人一致同意,日本用武力從中國奪去的中國東北四省、台灣和澎湖列島,戰後必須歸還中國。
羅斯福還向蔣表示,希望他“在戰爭還在進行的時期與延安方麵握手,組織一個聯合政府”。
蔣介石同意,但有一個條件,即美國保證蘇聯將允諾尊重滿洲的邊界。
關於中國近鄰朝鮮、印度支那和泰國等,羅斯福認為,美中應就朝鮮、印度支那和其他殖民地以及泰國的未來地位達成一項相互諒解。
蔣表示同意,同時強調朝鮮必須獨立,泰國則應恢復其獨立地位。
對此,羅斯福表示同意。
羅、蔣還談到戰後對日本的處理問題。
羅斯福提出,在戰後對日本的軍事占領中,中國應擔任主要角色。
蔣說,中國不具備這些條件,這項重大任務應在美國領導下執行,中國可作為輔助力量參加。
在一夕長談中,羅、蔣還討論了其他問題。
開羅會議最重要的一項成果,就是美、英、中三國政府首腦發表了開羅宣言。
這個宣言是由霍普金斯起草的,經羅、丘、蔣討論並一致同意後,又被帶到德黑蘭去徵求史達林的意見。
史達林表示完全同意。
於是開羅宣言於1943年12月1日在開羅正式公布: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日)三國軍事方麵人員,關於今後對日作戰計劃 ,已獲得一致意見,我三大盟國表示決心以不鬆弛之壓力,從海陸空諸方麵加諸殘暴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