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笑顏開的阿拉伯人正在光天化日之下趁火打劫,洗劫法國人的豪華別墅。
下午德軍到達弗裏阿那,占領了突尼西亞南部的兩個美軍機場。
美軍放火焚燒汽油,頓時機場上濃煙四起,爆炸聲不斷,但還是有30架飛機和大量的汽油成了德軍的戰利品。
德軍勢如破竹,卡塞林山口已成為囊中之物,特貝薩唾手可得,通往波貝的道路就要被打開了。
美國第2軍在兩天內被隆美爾打得七零八落,躲在峽穀中的軍長弗雷登道爾隻會在地下工事裏用無線電向部下們喊口號。
艾森豪束手無策,指責情報處長莫克勒—弗裏曼判斷失誤,急令在摩洛哥的巴頓將軍隻身火速前往突尼西亞救火。
整個盟軍司令部亂作一團,沒有人能阻止隆美爾一口氣衝到阿爾及爾。
就在這時,奇蹟發生了:德軍沒有傾全力向特貝薩、波貝方向進攻,而是突然將第10裝甲師調往北麵,進攻英軍防守的勒凱夫。
原來阿尼姆膽小謹慎,隻想保住突尼西亞橋頭堡,不敢下大賭注、爭取大勝利,奪回北非的主動權。
他擔心北麵的英軍會抄自己的老窩,不敢集中兵力於南線,向西北方向襲擊盟軍側後。
他見德軍初戰獲勝,就急令第10裝甲師北上進攻英軍的正麵。
隆美爾得知第10裝甲師北上,勃然大怒。
但他無權指揮阿尼姆,自己手下隻有經過2000公裏長途跋涉,精疲力竭的步兵,隻得電告遠在羅馬的上級凱塞林元帥,說阿尼姆的命令是 “駭人聽聞、不可思議的鼠目寸光之見”。
凱塞林元帥支持隆美爾,但凱塞林的直接上司、義大利總參謀長卻支持阿尼姆。
兩人爭執不下。
凱塞林最後說服義大利人,同意隆美爾使用兩個裝甲師在特貝薩和勒凱夫之間進攻。
凱塞林以為隆美爾能按自己的理解去解釋這個靈活的命令。
但隆美爾卻渾然不知,讀完命令後大失所望,沮喪之極。
他率部也向北折,在卡塞林山口又把美國人打得抱頭鼠竄,接著就遇到了英軍。
隆美爾雖然能擋住英軍,但遇到的抵抗力越來越強。
隆美爾知道自己原先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樣廝殺下去,在裝備、人員上均居劣勢的德軍將無法脫身,而背後的英將蒙哥馬利正步步逼近。
他沒有信心了,於是在2月22日下令撤退。
德軍悄然撤走,艾森豪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
在短短的一星期內,德軍損失2000人,而盟軍損失則近1萬。
3萬之眾的美國第2軍損失1/5,達6500人。
損失坦克183輛、裝甲車194輛、大炮208門,卡車和吉普車512輛。
---------------
7.大西洋海戰(6)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名將奧馬爾·布萊德雷在回憶起這次戰役時寫道:“即使經過這麽多年之後,每當我回想起那次災難性事件時,就 感到痛心不已。
在美國陸軍引以自豪的全部歷史中,這可能是最不光彩的一頁。”
盟軍在突尼西亞的虛驚過去了,北非德意軍隊窮途末路,必死無疑。
但大西洋的萬裏洋麵上,此時此刻卻險象叢生,一場關係到盟軍生死存亡的反潛戰——大西洋海戰,達到了高潮。
自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煙波浩淼的大西洋成為歐洲、美洲新紀元的搖籃,孕育出以海洋為基礎的大英帝國和迅速崛起的美利 堅合眾國。
大西洋給兩岸的兩個英語國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帶來了巨額財富,成為聯繫新舊大陸的生命線。
為了保衛這條生命線,英國歷屆政府耗費巨資,保持著一支規模龐大、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海軍,不惜以戰爭來維護海上霸主的地位。
靠著英國皇家海軍的大炮巨艦,幼年的美國躲過了歐洲列強的侵擾,發展成一個麵向兩洋、生機勃勃的龐然大物。
大西洋是英國的生命之源,是美國在歐洲發揮威力的必經之路,因此也成為兩國的歐洲敵國——德國的攻擊目標。
德國是大陸國家,直到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後,才著手建設遠洋公海艦隊,企圖有朝一日與英國海軍一決雌雄,把德意誌帝國擴展到全世界 。
結果引發了英德海軍的競爭,成為誘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水麵艦隻顯示出優越的性能,在數次海戰中給英國海軍造成很大傷亡,但未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
德國海軍龜縮在港口,隻能派軍艦到海上遊擊,襲擊協約國的商船,但效果不佳。
然而潛艇的發明,給德國海軍注入了生機。
戰前無人一顧的潛艇在二次大戰中大顯神威,一艘德國潛艇竟在半小時內連續擊沉3艘英國巡洋艦。
一籌莫展的德國海軍如見到救命稻草,抓住潛艇這個新型武器,在大西洋發起“無限製潛艇戰”,想截斷英國與外界的聯繫。
德國潛艇頻頻得手,卻惹火了奉行公海自由航行原則的美國,把美國拖入對德作戰的行列。
英國一度被潛艇弄得焦頭爛額,後來發明了對付潛艇的辦法——護航製度。
英國人將商船編成船隊,小的有數艘,大的有數十艘,用軍艦護航。
下午德軍到達弗裏阿那,占領了突尼西亞南部的兩個美軍機場。
美軍放火焚燒汽油,頓時機場上濃煙四起,爆炸聲不斷,但還是有30架飛機和大量的汽油成了德軍的戰利品。
德軍勢如破竹,卡塞林山口已成為囊中之物,特貝薩唾手可得,通往波貝的道路就要被打開了。
美國第2軍在兩天內被隆美爾打得七零八落,躲在峽穀中的軍長弗雷登道爾隻會在地下工事裏用無線電向部下們喊口號。
艾森豪束手無策,指責情報處長莫克勒—弗裏曼判斷失誤,急令在摩洛哥的巴頓將軍隻身火速前往突尼西亞救火。
整個盟軍司令部亂作一團,沒有人能阻止隆美爾一口氣衝到阿爾及爾。
就在這時,奇蹟發生了:德軍沒有傾全力向特貝薩、波貝方向進攻,而是突然將第10裝甲師調往北麵,進攻英軍防守的勒凱夫。
原來阿尼姆膽小謹慎,隻想保住突尼西亞橋頭堡,不敢下大賭注、爭取大勝利,奪回北非的主動權。
他擔心北麵的英軍會抄自己的老窩,不敢集中兵力於南線,向西北方向襲擊盟軍側後。
他見德軍初戰獲勝,就急令第10裝甲師北上進攻英軍的正麵。
隆美爾得知第10裝甲師北上,勃然大怒。
但他無權指揮阿尼姆,自己手下隻有經過2000公裏長途跋涉,精疲力竭的步兵,隻得電告遠在羅馬的上級凱塞林元帥,說阿尼姆的命令是 “駭人聽聞、不可思議的鼠目寸光之見”。
凱塞林元帥支持隆美爾,但凱塞林的直接上司、義大利總參謀長卻支持阿尼姆。
兩人爭執不下。
凱塞林最後說服義大利人,同意隆美爾使用兩個裝甲師在特貝薩和勒凱夫之間進攻。
凱塞林以為隆美爾能按自己的理解去解釋這個靈活的命令。
但隆美爾卻渾然不知,讀完命令後大失所望,沮喪之極。
他率部也向北折,在卡塞林山口又把美國人打得抱頭鼠竄,接著就遇到了英軍。
隆美爾雖然能擋住英軍,但遇到的抵抗力越來越強。
隆美爾知道自己原先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樣廝殺下去,在裝備、人員上均居劣勢的德軍將無法脫身,而背後的英將蒙哥馬利正步步逼近。
他沒有信心了,於是在2月22日下令撤退。
德軍悄然撤走,艾森豪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
在短短的一星期內,德軍損失2000人,而盟軍損失則近1萬。
3萬之眾的美國第2軍損失1/5,達6500人。
損失坦克183輛、裝甲車194輛、大炮208門,卡車和吉普車512輛。
---------------
7.大西洋海戰(6)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名將奧馬爾·布萊德雷在回憶起這次戰役時寫道:“即使經過這麽多年之後,每當我回想起那次災難性事件時,就 感到痛心不已。
在美國陸軍引以自豪的全部歷史中,這可能是最不光彩的一頁。”
盟軍在突尼西亞的虛驚過去了,北非德意軍隊窮途末路,必死無疑。
但大西洋的萬裏洋麵上,此時此刻卻險象叢生,一場關係到盟軍生死存亡的反潛戰——大西洋海戰,達到了高潮。
自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煙波浩淼的大西洋成為歐洲、美洲新紀元的搖籃,孕育出以海洋為基礎的大英帝國和迅速崛起的美利 堅合眾國。
大西洋給兩岸的兩個英語國家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帶來了巨額財富,成為聯繫新舊大陸的生命線。
為了保衛這條生命線,英國歷屆政府耗費巨資,保持著一支規模龐大、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海軍,不惜以戰爭來維護海上霸主的地位。
靠著英國皇家海軍的大炮巨艦,幼年的美國躲過了歐洲列強的侵擾,發展成一個麵向兩洋、生機勃勃的龐然大物。
大西洋是英國的生命之源,是美國在歐洲發揮威力的必經之路,因此也成為兩國的歐洲敵國——德國的攻擊目標。
德國是大陸國家,直到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後,才著手建設遠洋公海艦隊,企圖有朝一日與英國海軍一決雌雄,把德意誌帝國擴展到全世界 。
結果引發了英德海軍的競爭,成為誘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水麵艦隻顯示出優越的性能,在數次海戰中給英國海軍造成很大傷亡,但未能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
德國海軍龜縮在港口,隻能派軍艦到海上遊擊,襲擊協約國的商船,但效果不佳。
然而潛艇的發明,給德國海軍注入了生機。
戰前無人一顧的潛艇在二次大戰中大顯神威,一艘德國潛艇竟在半小時內連續擊沉3艘英國巡洋艦。
一籌莫展的德國海軍如見到救命稻草,抓住潛艇這個新型武器,在大西洋發起“無限製潛艇戰”,想截斷英國與外界的聯繫。
德國潛艇頻頻得手,卻惹火了奉行公海自由航行原則的美國,把美國拖入對德作戰的行列。
英國一度被潛艇弄得焦頭爛額,後來發明了對付潛艇的辦法——護航製度。
英國人將商船編成船隊,小的有數艘,大的有數十艘,用軍艦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