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他又煞費苦心,與隆爾美鬥起了心眼。
早在7月的戰鬥中,英軍俘獲兩名德軍情報人員。
之後順藤摸瓜,破獲了德國人在開羅的間諜網“康德爾小組”。
蒙哥馬利不露聲色,讓參謀長德·甘岡利用這個秘密渠道,不斷向德軍發假情報。
諸如“英軍兵力不足”、“一旦來襲隻能勉強抵擋”雲雲。
德·甘岡還畫了個假地圖,把遍地流沙的阿拉姆山嶺前標成“硬地”,然後逼著一名被德國女間諜用美色勾引下水的少校帶著地圖開車駛 入德軍雷區。
倒黴的少校很快就在巨響中斃命,假地圖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入隆美爾之手。
隆美爾不知是計,拿著地圖連稱“英雄,英雄”。
8月中旬,他得到新補充的人員和裝備,坦克增至440輛。
又得南線德軍總司令凱塞林元帥和義大利總參謀長的保證,一定會給他1000噸汽油。
他信心倍增,決定大舉進攻。
第一個目標就是阿拉姆—哈勒法山嶺。
在慘白的月光下,德第15裝甲師和第21裝甲師的200輛坦克在據說是英軍防禦薄弱的防線南端闖入雷區。
工兵下車快速排雷。
不久發現地雷似乎無窮無盡,雷場遠比情報介紹的寬闊。
這時一枚枚照明彈升上天空,照得雷區如同白晝。
早已恭候在此的英軍的所有火器一齊開火。
德軍措手不及,死傷累累。
第2l裝甲師師長馮·俾斯麥中彈身亡。
非洲軍軍長奈寧的指揮車被炸翻,雖倖免於死,但渾身都是彈片。
這個時候,蒙哥馬利正同往日一樣呼呼大睡。
參謀長德·甘岡搖醒他報告了戰場情況,他咕噥了聲“好極了”,便又轉身酣然睡去。
次日晨,德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起出18萬枚地雷,終於穿過雷區,向北進攻阿拉姆—哈勒法山嶺。
中午時分,沙暴突起,英機無法起飛,德軍僥倖推進幾公裏。
不料在“硬地”陷入流沙之中,速度驟降。
至16時才抵阿拉姆—哈勒法山嶺西端的132高地。
據報此處僅有1個師的英軍。
其實英軍在此有3個師之眾。
英軍炮火之猛如一道火牆,德軍根本無法逾越一步。
---------------
6.非洲——沙塵與血霧共舞(3)
---------------
隆美爾發現自己進退兩難。
白天,英國大炮不停轟擊。
德國人開一炮,英兵就回敬十炮。
隆美爾也險些被彈片擊中。
入夜,英機又像幽靈般飛來,亂炸一通,不給非洲軍片刻安寧。
更糟糕的是,凱塞林和義大利人答應送來的汽油不見蹤影——開往北非的義大利油船都被擊沉了。
油料一天天減少,眼瞅著即將告罄。
隆美爾暗暗叫苦,趕緊發電給柏林,讓國內宣傳降調子,以免遭後人恥笑。
很快,他又獲悉紐西蘭旅正向德軍的後方穿插,欲關門打狗。
遂下令撤回己方戰線。
蒙哥馬利初戰獲勝,眾部下欲窮追猛打,被他拒絕。
他深知己方士兵未到巔峰狀態,而隆美爾慣於用88毫米高射炮痛打冒進的追兵,英軍已多次領教,故蒙哥馬利小追一陣就鳴金收兵。
此役史稱阿拉姆—哈勒法之役,或第一次阿拉曼之戰,雙方損失不大。
德軍損失38輛坦克,英軍為28輛。
人馬本居優勢的英軍可得及時補充,而隆美爾的坦克丟一輛就少一輛。
更重要的是,雙方士氣完全顛倒過來了。
英軍因戰勝“沙漠之狐”而信心“與日俱增”。
蒙哥馬利也樹立起自己的威望,製服了那些對他不屑一顧的老兵油子。
這一切都對以後的總決戰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正如隆美爾的作戰參謀日後寫道:這次戰鬥無疑是“沙漠戰爭的轉折點,是各條戰線一係列敗仗中的第一個,預示了德國的戰敗”。
蒙哥馬利怡然自得,坐在帳篷裏給遠在英軍的朋友寫信:“現在的比分是一比零。
這一輪是他發的球,下一次該輪到我發球了。”
他信心十足地描繪自己的進攻藍圖,以履行來北非前許下的諾言:“把德國人趕出北非!”以後的一個多月裏,兩軍均掘壕對壘。
隆美爾在戰線的己方一側構築了層層防線,埋下44萬枚地雷,由步兵、坦克和大炮把守,號稱“魔鬼樂園”。
從何處衝過“樂園”,如何對付德裝甲部隊,成為蒙哥馬利和部下們考慮的首要問題。
按當時通用的戰術,攻方在與海岸平行進攻時,通常選擇在遠離海岸,切斷守軍退路。
在選擇打擊目標時,通常從對方裝甲部隊開刀。
但蒙哥馬利別出心裁,炮製出“稀奇古怪”的戰術,準備把主攻方向放在海岸一側。
其好處是一旦突破敵陣,既可向南迂迴,也可直抵龍門,使對方難以把握自己的脈搏。
同時,他選敵非裝甲部隊為首次打擊目標,以重炮和步兵猛擊之。
早在7月的戰鬥中,英軍俘獲兩名德軍情報人員。
之後順藤摸瓜,破獲了德國人在開羅的間諜網“康德爾小組”。
蒙哥馬利不露聲色,讓參謀長德·甘岡利用這個秘密渠道,不斷向德軍發假情報。
諸如“英軍兵力不足”、“一旦來襲隻能勉強抵擋”雲雲。
德·甘岡還畫了個假地圖,把遍地流沙的阿拉姆山嶺前標成“硬地”,然後逼著一名被德國女間諜用美色勾引下水的少校帶著地圖開車駛 入德軍雷區。
倒黴的少校很快就在巨響中斃命,假地圖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入隆美爾之手。
隆美爾不知是計,拿著地圖連稱“英雄,英雄”。
8月中旬,他得到新補充的人員和裝備,坦克增至440輛。
又得南線德軍總司令凱塞林元帥和義大利總參謀長的保證,一定會給他1000噸汽油。
他信心倍增,決定大舉進攻。
第一個目標就是阿拉姆—哈勒法山嶺。
在慘白的月光下,德第15裝甲師和第21裝甲師的200輛坦克在據說是英軍防禦薄弱的防線南端闖入雷區。
工兵下車快速排雷。
不久發現地雷似乎無窮無盡,雷場遠比情報介紹的寬闊。
這時一枚枚照明彈升上天空,照得雷區如同白晝。
早已恭候在此的英軍的所有火器一齊開火。
德軍措手不及,死傷累累。
第2l裝甲師師長馮·俾斯麥中彈身亡。
非洲軍軍長奈寧的指揮車被炸翻,雖倖免於死,但渾身都是彈片。
這個時候,蒙哥馬利正同往日一樣呼呼大睡。
參謀長德·甘岡搖醒他報告了戰場情況,他咕噥了聲“好極了”,便又轉身酣然睡去。
次日晨,德軍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起出18萬枚地雷,終於穿過雷區,向北進攻阿拉姆—哈勒法山嶺。
中午時分,沙暴突起,英機無法起飛,德軍僥倖推進幾公裏。
不料在“硬地”陷入流沙之中,速度驟降。
至16時才抵阿拉姆—哈勒法山嶺西端的132高地。
據報此處僅有1個師的英軍。
其實英軍在此有3個師之眾。
英軍炮火之猛如一道火牆,德軍根本無法逾越一步。
---------------
6.非洲——沙塵與血霧共舞(3)
---------------
隆美爾發現自己進退兩難。
白天,英國大炮不停轟擊。
德國人開一炮,英兵就回敬十炮。
隆美爾也險些被彈片擊中。
入夜,英機又像幽靈般飛來,亂炸一通,不給非洲軍片刻安寧。
更糟糕的是,凱塞林和義大利人答應送來的汽油不見蹤影——開往北非的義大利油船都被擊沉了。
油料一天天減少,眼瞅著即將告罄。
隆美爾暗暗叫苦,趕緊發電給柏林,讓國內宣傳降調子,以免遭後人恥笑。
很快,他又獲悉紐西蘭旅正向德軍的後方穿插,欲關門打狗。
遂下令撤回己方戰線。
蒙哥馬利初戰獲勝,眾部下欲窮追猛打,被他拒絕。
他深知己方士兵未到巔峰狀態,而隆美爾慣於用88毫米高射炮痛打冒進的追兵,英軍已多次領教,故蒙哥馬利小追一陣就鳴金收兵。
此役史稱阿拉姆—哈勒法之役,或第一次阿拉曼之戰,雙方損失不大。
德軍損失38輛坦克,英軍為28輛。
人馬本居優勢的英軍可得及時補充,而隆美爾的坦克丟一輛就少一輛。
更重要的是,雙方士氣完全顛倒過來了。
英軍因戰勝“沙漠之狐”而信心“與日俱增”。
蒙哥馬利也樹立起自己的威望,製服了那些對他不屑一顧的老兵油子。
這一切都對以後的總決戰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正如隆美爾的作戰參謀日後寫道:這次戰鬥無疑是“沙漠戰爭的轉折點,是各條戰線一係列敗仗中的第一個,預示了德國的戰敗”。
蒙哥馬利怡然自得,坐在帳篷裏給遠在英軍的朋友寫信:“現在的比分是一比零。
這一輪是他發的球,下一次該輪到我發球了。”
他信心十足地描繪自己的進攻藍圖,以履行來北非前許下的諾言:“把德國人趕出北非!”以後的一個多月裏,兩軍均掘壕對壘。
隆美爾在戰線的己方一側構築了層層防線,埋下44萬枚地雷,由步兵、坦克和大炮把守,號稱“魔鬼樂園”。
從何處衝過“樂園”,如何對付德裝甲部隊,成為蒙哥馬利和部下們考慮的首要問題。
按當時通用的戰術,攻方在與海岸平行進攻時,通常選擇在遠離海岸,切斷守軍退路。
在選擇打擊目標時,通常從對方裝甲部隊開刀。
但蒙哥馬利別出心裁,炮製出“稀奇古怪”的戰術,準備把主攻方向放在海岸一側。
其好處是一旦突破敵陣,既可向南迂迴,也可直抵龍門,使對方難以把握自己的脈搏。
同時,他選敵非裝甲部隊為首次打擊目標,以重炮和步兵猛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