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不甘寂寞的蘇聯(2)
---------------
蘇軍的入侵行動,實際上是17日淩晨5時40分開始的。當時的波蘭軍隊在德軍的猛烈衝擊下已喪失統一的指揮,他們不知道如何對待蘇軍。 蘇軍行進中散發了大量傳單,號召波蘭軍隊:“掉轉自己的槍口,去反對地主和資本家!……每一個人都要支援紅軍部隊前進!”並說,他們是 來幫助波蘭人打德國人的。於是,部分波軍停止了戰鬥。但是,波蘭人很快發現,蘇軍攻占波蘭的城市,企圖解除波軍的武裝;於是,在維爾 紐斯、比亞威斯托克、喬爾特科和奧蘭納等地區,波軍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但畢竟力量懸殊,烏克蘭方麵軍和白俄羅斯方麵軍的7個集團軍、1 個機械化集群、8個航空兵群及1個獨立步兵軍共60餘萬人,越過蘇波邊境線,進駐波蘭東部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蘇聯的突然進攻對正在 西線鏖戰的波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9月18日晚,蘇德兩國電台播發了一份聯合公報,繼續為自己的不道德行徑辯護。公報稱:“為了防止對於蘇德各自在波蘭作戰的目的產生 種種無稽的謠言,德國政府和蘇聯政府聲明,德蘇軍隊的活動並不含有任何違反德蘇兩國利益的目的或違反德蘇兩國締造的互不侵犯條約的精 神和條文的目的。相反,德蘇軍隊的目的是要在波蘭恢復由於波蘭國家的瓦解而遭到破壞的和平與秩序,同時幫助波蘭人民創造新的政治生活 條件。”
波蘭總統莫希奇茨基獲悉紅軍越過蘇波邊界後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保護共和國的象徵和保護憲法權力的泉源”,他決定暫時離開波蘭 ,並準備在某個可以保證政府行使主權的地方建立行政中心,繼續維護本共和國的利益。並於當晚離開波蘭,進入羅馬尼亞。
蘇軍進入波蘭後,蘇德兩國就雙方的勢力範圍進行了一係列具體磋商。德國政府允諾將履行條約,但史達林對“德國統帥部屆時是否把軍 隊……撤到已經商定的一線——皮薩河、納雷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仍持懷疑態度。為了消除史達林的疑慮,19日,裏賓特洛甫通過 舒倫堡轉告史達林,由元首授權在莫斯科達成的協議“當然要予以遵守”,因為這些協議是“蘇德之間新的友好關係的奠基石”。
9月20日,蘇德軍方在比亞威斯托克舉行會議,就蘇德兩國的軍事行動作了協調。德軍表示,凡超過8月23日議定書所規定的分界線達150英 裏以上的,將立刻開始撤退到四條河流的分界線。對北段邊界的劃分,蘇聯採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因為8月23日的秘密議定書對維爾紐斯地區 沒有劃定分界線。
9月22日,蘇軍占領了比亞威斯托克和利沃夫。
9月27日,裏賓特洛甫再次飛抵莫斯科,與蘇聯政府於9月28日簽訂蘇德邊界友好條約。條約規定:蘇德“兩國政府在前波蘭國家領土上, 劃定界線,作為兩國國界”。雙方承認該界線是“兩國最後的國界”。任何第三國對此項決定不得幹涉。兩國政府將各自在自己界線以內原波 蘭領土上“實行必要的改革”。此外,該條約的秘密議定書還規定,將波蘭的盧布林省和華沙省部分地區劃歸德國。作為交換,立陶宛國家的 領土劃歸蘇聯的利益範圍。立陶宛西南方向一角之地仍留給德國。通過這一劃分,蘇聯從波蘭分得約2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人口達1300萬。
在簽訂邊界條約的同一天,蘇軍抵達蘇德分界線。越過分界線的德軍先頭部隊,奉命撤回該線以西,蘇德軍隊友好地會師了。在這場戰爭 中,約23萬波蘭官兵被蘇軍俘虜,並押送蘇聯內地;而蘇軍隻死亡737人,傷1862人。華沙的守軍於9月28日向德軍投降,波軍殘部的零星抵抗 一直堅持到10月初。
在簽訂邊界條約的同一天,蘇德政府還發表了聯合聲明,宣稱:由於波蘭國家的滅亡,“從而為東歐的持久和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聲 明號召英、法停止對德戰爭,否則,“蘇聯政府和德國政府將共同協商採取必要的措施”。
邊界劃定後,蘇聯政府即把占領區劃分為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兩大行政區,並建立了相應的臨時行政機構,南方以利沃夫,北方以比亞 威斯托克為行政中心。臨時行政機構的成員由當地擁護蘇聯的居民、紅軍軍官組成。城市成立了工人糾察隊,農村成立了村蘇維埃和保衛委員 會。10月22日,在利沃夫產生了西烏克蘭人民會議,在比亞威斯托克出現了西白俄羅斯人民會議。10月27日,西烏克蘭人民會議發表《關於建 立烏克蘭國家政權的宣言》,同時要求加入蘇聯。10月29日,西白俄羅斯人民會議也發表了類似的宣言。蘇聯最高蘇維埃第五次特別會議於11 月1—2日通過法令,批準西烏克蘭加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西白俄羅斯加入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就是在這次最高蘇維 埃會議上,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發表了蘇聯關於對外政策的長篇演說,其中包括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相互換位的錯誤 言論。提到波蘭時,他儼然以征服者的口吻說道:“波蘭統治階級曾大言不慚地宣稱,他們的國家如何‘鞏固’,他們的軍隊如何‘強大’。 然而,首先由德軍,隨之由紅軍,給了波蘭一個迅速的打擊,於是凡爾賽條約的這個怪胎便蕩然無存”。
2.不甘寂寞的蘇聯(2)
---------------
蘇軍的入侵行動,實際上是17日淩晨5時40分開始的。當時的波蘭軍隊在德軍的猛烈衝擊下已喪失統一的指揮,他們不知道如何對待蘇軍。 蘇軍行進中散發了大量傳單,號召波蘭軍隊:“掉轉自己的槍口,去反對地主和資本家!……每一個人都要支援紅軍部隊前進!”並說,他們是 來幫助波蘭人打德國人的。於是,部分波軍停止了戰鬥。但是,波蘭人很快發現,蘇軍攻占波蘭的城市,企圖解除波軍的武裝;於是,在維爾 紐斯、比亞威斯托克、喬爾特科和奧蘭納等地區,波軍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但畢竟力量懸殊,烏克蘭方麵軍和白俄羅斯方麵軍的7個集團軍、1 個機械化集群、8個航空兵群及1個獨立步兵軍共60餘萬人,越過蘇波邊境線,進駐波蘭東部的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蘇聯的突然進攻對正在 西線鏖戰的波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9月18日晚,蘇德兩國電台播發了一份聯合公報,繼續為自己的不道德行徑辯護。公報稱:“為了防止對於蘇德各自在波蘭作戰的目的產生 種種無稽的謠言,德國政府和蘇聯政府聲明,德蘇軍隊的活動並不含有任何違反德蘇兩國利益的目的或違反德蘇兩國締造的互不侵犯條約的精 神和條文的目的。相反,德蘇軍隊的目的是要在波蘭恢復由於波蘭國家的瓦解而遭到破壞的和平與秩序,同時幫助波蘭人民創造新的政治生活 條件。”
波蘭總統莫希奇茨基獲悉紅軍越過蘇波邊界後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保護共和國的象徵和保護憲法權力的泉源”,他決定暫時離開波蘭 ,並準備在某個可以保證政府行使主權的地方建立行政中心,繼續維護本共和國的利益。並於當晚離開波蘭,進入羅馬尼亞。
蘇軍進入波蘭後,蘇德兩國就雙方的勢力範圍進行了一係列具體磋商。德國政府允諾將履行條約,但史達林對“德國統帥部屆時是否把軍 隊……撤到已經商定的一線——皮薩河、納雷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仍持懷疑態度。為了消除史達林的疑慮,19日,裏賓特洛甫通過 舒倫堡轉告史達林,由元首授權在莫斯科達成的協議“當然要予以遵守”,因為這些協議是“蘇德之間新的友好關係的奠基石”。
9月20日,蘇德軍方在比亞威斯托克舉行會議,就蘇德兩國的軍事行動作了協調。德軍表示,凡超過8月23日議定書所規定的分界線達150英 裏以上的,將立刻開始撤退到四條河流的分界線。對北段邊界的劃分,蘇聯採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因為8月23日的秘密議定書對維爾紐斯地區 沒有劃定分界線。
9月22日,蘇軍占領了比亞威斯托克和利沃夫。
9月27日,裏賓特洛甫再次飛抵莫斯科,與蘇聯政府於9月28日簽訂蘇德邊界友好條約。條約規定:蘇德“兩國政府在前波蘭國家領土上, 劃定界線,作為兩國國界”。雙方承認該界線是“兩國最後的國界”。任何第三國對此項決定不得幹涉。兩國政府將各自在自己界線以內原波 蘭領土上“實行必要的改革”。此外,該條約的秘密議定書還規定,將波蘭的盧布林省和華沙省部分地區劃歸德國。作為交換,立陶宛國家的 領土劃歸蘇聯的利益範圍。立陶宛西南方向一角之地仍留給德國。通過這一劃分,蘇聯從波蘭分得約2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人口達1300萬。
在簽訂邊界條約的同一天,蘇軍抵達蘇德分界線。越過分界線的德軍先頭部隊,奉命撤回該線以西,蘇德軍隊友好地會師了。在這場戰爭 中,約23萬波蘭官兵被蘇軍俘虜,並押送蘇聯內地;而蘇軍隻死亡737人,傷1862人。華沙的守軍於9月28日向德軍投降,波軍殘部的零星抵抗 一直堅持到10月初。
在簽訂邊界條約的同一天,蘇德政府還發表了聯合聲明,宣稱:由於波蘭國家的滅亡,“從而為東歐的持久和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聲 明號召英、法停止對德戰爭,否則,“蘇聯政府和德國政府將共同協商採取必要的措施”。
邊界劃定後,蘇聯政府即把占領區劃分為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兩大行政區,並建立了相應的臨時行政機構,南方以利沃夫,北方以比亞 威斯托克為行政中心。臨時行政機構的成員由當地擁護蘇聯的居民、紅軍軍官組成。城市成立了工人糾察隊,農村成立了村蘇維埃和保衛委員 會。10月22日,在利沃夫產生了西烏克蘭人民會議,在比亞威斯托克出現了西白俄羅斯人民會議。10月27日,西烏克蘭人民會議發表《關於建 立烏克蘭國家政權的宣言》,同時要求加入蘇聯。10月29日,西白俄羅斯人民會議也發表了類似的宣言。蘇聯最高蘇維埃第五次特別會議於11 月1—2日通過法令,批準西烏克蘭加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西白俄羅斯加入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就是在這次最高蘇維 埃會議上,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發表了蘇聯關於對外政策的長篇演說,其中包括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相互換位的錯誤 言論。提到波蘭時,他儼然以征服者的口吻說道:“波蘭統治階級曾大言不慚地宣稱,他們的國家如何‘鞏固’,他們的軍隊如何‘強大’。 然而,首先由德軍,隨之由紅軍,給了波蘭一個迅速的打擊,於是凡爾賽條約的這個怪胎便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