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有代表性的悲劇人物是馮玉祥將軍和他的老部下、年輕的共產黨人吉鴻昌將軍。
馮玉祥,原名基善,字煥章。
安徽省巢縣人,1882年生,父親是淮軍(後稱練軍)下級軍官,家境貧苦。
11歲母親去世後隨父住在軍營,從小受到軍事生活的薰陶。
1896年14歲時正式入伍,先後當過哨長、排長、管帶、參謀長、團長、旅長。
第一次直奉戰爭時,調任陝西、河南督軍。
第二次直奉戰爭為第3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與奉軍作戰。
由於受孫中山影響,於1924年10月回師北平,發動了北平政變,解除了總統衛隊,囚禁了曹錕,成立了中華民國國民軍,並電請孫中山北 上。
11月5日將已廢清帝溥儀驅逐出故宮,徹底清除了清室小朝廷。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全國人民掀起了反帝鬥爭高潮。
馮玉祥傾向革命,受李大釗等共產黨人的影響,派代表團赴蘇考察,又選送了30名學生到蘇留學。
蘇聯也派軍事顧問幫助馮玉祥訓練部隊。
馮玉祥反帝和追求革命的行動,引起國內外反動派的仇視,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等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組成反赤大同盟,準備聯合進攻 國民軍。
馮玉祥為了緩和局勢,於1926年1月10日宣布下野,3月20日率員赴蘇考察。
不久,國民軍在南口大戰中被直、奉軍和晉軍、直魯聯軍擊敗,殘部退向綏遠。
馮玉祥得到消息後,立即於9月16日回到綏遠五原,並於9月17日在五原誓師,響應國民革命軍北伐。
1927年5月,馮玉祥與奉軍激戰於河南,占領洛陽,6月與北伐軍會師中原。
到1928年七八月間,馮玉祥已擁有9個方麵軍、40萬人,在新軍閥中力量最大。
8月,他到南京就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
蔣介石為了削減馮玉祥和其他新軍閥的力量,於1929年1月召開編遣會議。
馮玉祥因與蔣介石意見不一,也得不到其他軍閥的支持,2月份以養病為名離開南京。
1930年5月,馮玉祥與閻錫山、李宗仁組成討蔣軍,爆發了蔣、馮、閻中原大戰。
馮進軍順利,很快占領了洛陽、鄭州、開封等戰略要地。
但在蔣介石拉攏下,張學良通電擁蔣,並率軍入關,使反蔣戰爭很快失敗,馮玉祥苦心經營了20年的軍隊陷入瓦解,殘部退入山西後被張 學良改編為第29軍,由宋哲元當軍長。
馮玉祥潛入山西汾陽峪道河隱居。
在此,他做了痛苦的思考和總結,重新與共產黨人建立了聯繫,請人講社會主義和唯物辯證法。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憂國憂民,心急如焚,為抗日到處奔走呼號,高喊“戰則生存,和則滅亡”。
10月21日發表通電,提出抗日救國13項主張。
1932年1月淞滬戰爭開始,他興奮欲狂,積極支持抗戰,並表示自己要帶領敢死隊到前方殺敵。
但因蔣介石堅決不準抗日,他懷著憤懣心情,於1932年2月到泰山隱居。
馮玉祥在泰山期間回首往事,感慨萬千,他深深地認識到,抗日必先倒蔣,隻有打倒蔣介石,才有實現抗戰的可能。
---------------
14.悲歌又一曲(3)
---------------
為此,他數次派人到廣州與胡漢民、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等接洽,進行抗日反蔣活動。
汪精衛為了拉攏他,請他擔任內政部長,他堅辭不就。
汪精衛從北京南下路過山東要與他會晤,他也不予理睬。
他離開泰山時,對國聯調查團的報告發表了堅決反對的談話,並和李烈鈞、程潛等15人通電全國指責報告書的謬誤,要求南京政府“於政 策要有堅決之轉變,放棄不抵抗主義及依賴國聯之謬想,速解人民束縛,切實與人民合作,全國動員,以抗暴日,而復失地”。
馮玉祥將軍雖然有一顆抗日心,但對蔣介石未產生任何影響。
這使他認識到,沒有實力是不行的。
這時,其部將宋哲元擔任了察哈爾省主席。
察省地處偏遠,易於開展活動,他遂於1932年10月9日到達張家口,開始進行抗戰準備工作,並決心與共產黨合作。
1933年1月,共產黨派宣俠父、張存實等來到張家口,幫助馮玉祥策劃抗日具體計劃。
當時,從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四省退下來的軍隊和察哈爾、山西的軍隊加在一起,足有20餘萬人,組織起來可以打幾個大仗,但又 苦於沒錢。
正巧,朱慶瀾在北平成立了一個東北抗日軍後援會,並在上海、北京等地募了些款子。
聽說馮玉祥將軍的抗日同盟軍萬事俱備,隻差錢糧,便派人送去十萬現洋。
這時,馮玉祥的老部下、共產黨員吉鴻昌將軍也來到察哈爾。
吉鴻昌一見到老首長,不由跪在地上大哭起來。
他為國難當頭,政府不抵抗而傷心。
他向馮玉祥表示,此次來找老首長不為別的,隻為抗日。
他願把一腔熱血灑在抗日戰場上,以死報效祖國。
馮玉祥被吉鴻昌的赤誠感動得熱淚盈眶,他拉起吉鴻昌說:“沒說的,咱們同心協力幹,你就擔任前敵總指揮吧!
馮玉祥,原名基善,字煥章。
安徽省巢縣人,1882年生,父親是淮軍(後稱練軍)下級軍官,家境貧苦。
11歲母親去世後隨父住在軍營,從小受到軍事生活的薰陶。
1896年14歲時正式入伍,先後當過哨長、排長、管帶、參謀長、團長、旅長。
第一次直奉戰爭時,調任陝西、河南督軍。
第二次直奉戰爭為第3軍總司令,出古北口與奉軍作戰。
由於受孫中山影響,於1924年10月回師北平,發動了北平政變,解除了總統衛隊,囚禁了曹錕,成立了中華民國國民軍,並電請孫中山北 上。
11月5日將已廢清帝溥儀驅逐出故宮,徹底清除了清室小朝廷。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全國人民掀起了反帝鬥爭高潮。
馮玉祥傾向革命,受李大釗等共產黨人的影響,派代表團赴蘇考察,又選送了30名學生到蘇留學。
蘇聯也派軍事顧問幫助馮玉祥訓練部隊。
馮玉祥反帝和追求革命的行動,引起國內外反動派的仇視,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等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組成反赤大同盟,準備聯合進攻 國民軍。
馮玉祥為了緩和局勢,於1926年1月10日宣布下野,3月20日率員赴蘇考察。
不久,國民軍在南口大戰中被直、奉軍和晉軍、直魯聯軍擊敗,殘部退向綏遠。
馮玉祥得到消息後,立即於9月16日回到綏遠五原,並於9月17日在五原誓師,響應國民革命軍北伐。
1927年5月,馮玉祥與奉軍激戰於河南,占領洛陽,6月與北伐軍會師中原。
到1928年七八月間,馮玉祥已擁有9個方麵軍、40萬人,在新軍閥中力量最大。
8月,他到南京就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
蔣介石為了削減馮玉祥和其他新軍閥的力量,於1929年1月召開編遣會議。
馮玉祥因與蔣介石意見不一,也得不到其他軍閥的支持,2月份以養病為名離開南京。
1930年5月,馮玉祥與閻錫山、李宗仁組成討蔣軍,爆發了蔣、馮、閻中原大戰。
馮進軍順利,很快占領了洛陽、鄭州、開封等戰略要地。
但在蔣介石拉攏下,張學良通電擁蔣,並率軍入關,使反蔣戰爭很快失敗,馮玉祥苦心經營了20年的軍隊陷入瓦解,殘部退入山西後被張 學良改編為第29軍,由宋哲元當軍長。
馮玉祥潛入山西汾陽峪道河隱居。
在此,他做了痛苦的思考和總結,重新與共產黨人建立了聯繫,請人講社會主義和唯物辯證法。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憂國憂民,心急如焚,為抗日到處奔走呼號,高喊“戰則生存,和則滅亡”。
10月21日發表通電,提出抗日救國13項主張。
1932年1月淞滬戰爭開始,他興奮欲狂,積極支持抗戰,並表示自己要帶領敢死隊到前方殺敵。
但因蔣介石堅決不準抗日,他懷著憤懣心情,於1932年2月到泰山隱居。
馮玉祥在泰山期間回首往事,感慨萬千,他深深地認識到,抗日必先倒蔣,隻有打倒蔣介石,才有實現抗戰的可能。
---------------
14.悲歌又一曲(3)
---------------
為此,他數次派人到廣州與胡漢民、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等接洽,進行抗日反蔣活動。
汪精衛為了拉攏他,請他擔任內政部長,他堅辭不就。
汪精衛從北京南下路過山東要與他會晤,他也不予理睬。
他離開泰山時,對國聯調查團的報告發表了堅決反對的談話,並和李烈鈞、程潛等15人通電全國指責報告書的謬誤,要求南京政府“於政 策要有堅決之轉變,放棄不抵抗主義及依賴國聯之謬想,速解人民束縛,切實與人民合作,全國動員,以抗暴日,而復失地”。
馮玉祥將軍雖然有一顆抗日心,但對蔣介石未產生任何影響。
這使他認識到,沒有實力是不行的。
這時,其部將宋哲元擔任了察哈爾省主席。
察省地處偏遠,易於開展活動,他遂於1932年10月9日到達張家口,開始進行抗戰準備工作,並決心與共產黨合作。
1933年1月,共產黨派宣俠父、張存實等來到張家口,幫助馮玉祥策劃抗日具體計劃。
當時,從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四省退下來的軍隊和察哈爾、山西的軍隊加在一起,足有20餘萬人,組織起來可以打幾個大仗,但又 苦於沒錢。
正巧,朱慶瀾在北平成立了一個東北抗日軍後援會,並在上海、北京等地募了些款子。
聽說馮玉祥將軍的抗日同盟軍萬事俱備,隻差錢糧,便派人送去十萬現洋。
這時,馮玉祥的老部下、共產黨員吉鴻昌將軍也來到察哈爾。
吉鴻昌一見到老首長,不由跪在地上大哭起來。
他為國難當頭,政府不抵抗而傷心。
他向馮玉祥表示,此次來找老首長不為別的,隻為抗日。
他願把一腔熱血灑在抗日戰場上,以死報效祖國。
馮玉祥被吉鴻昌的赤誠感動得熱淚盈眶,他拉起吉鴻昌說:“沒說的,咱們同心協力幹,你就擔任前敵總指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