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納粹黨已由一個地方小黨變成一個席捲全國的組織。
隨著納粹運動的發展,希特勒在納粹黨內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開始,他隻是一個負責宣傳工作的一般委員,但因他活動能力強,實際影響很快超過了其他領導人。
1921年7月,希特勒前往柏林同北德的其他民族主義組織聯繫合作事宜。
黨內其他領導成員因對希特勒的專斷作風早有不滿,遂乘機謀劃使納粹黨同巴伐利亞另一右派組織合併,企圖藉此削弱希特勒在黨內的影 響。
希特勒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立即返回慕尼黑粉碎了這次黨內政變企圖。
他以退黨要挾其他領導成員放棄合併計劃,並同意讓他擔任擁有指揮一切權力的黨主席職務。
其他領導成員深知希特勒是關係納粹黨生死存亡的關鍵人物,為了納粹黨的生存發展,他們隻得同意希特勒的條件。
7月29日,納粹黨以543票對1票的絕對多數選舉希特勒為該黨黨魁,並決定取消選舉製度,實行領袖原則,從而正式確立了希特勒在納粹黨 內的領導地位。
後來納粹黨內又崛起了一位新的領袖人物,一度對希特勒的地位構成嚴重威脅。
此人名叫格雷戈·施特拉塞,是北德地區納粹運動的奠基人。
他不僅在對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政策上同希特勒意見相左,而且風度翩翩,精力過人,有著廣泛的社會聯繫,在黨內外的影響也不亞於 希特勒。
---------------
3.初露鋒芒的希特勒(6)
---------------
為防被人取代,希特勒一再施展陰謀詭計對施特拉塞進行打擊。
最後於1932年12月8日迫使施特拉塞辭去黨內一切職務,前往義大利療養。
至此,希特勒進一步鞏固了他在納粹黨內的至高無上的領袖地位,無人再敢向他說個“不”字。
希特勒大搞納粹運動的目的是奪取國家政權,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
1923年,他曾發動了一場所謂“啤酒館政變”,進行了一次奪權嚐試。
促使他下此決心的原因主要有三條:納粹黨徒已發展到五六萬人,在社會上特別是在慕尼黑地區已形成一定氣候。
希特勒對此又做了過高估計。
二是1923年德國經濟困難,政治混亂,巴伐利亞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的矛盾激化,希特勒認為有機可乘。
三是墨索裏尼在一年前通過進軍羅馬奪取了義大利政權,這對希特勒既是一個啟發,也是一個鼓舞。
為了壯大政變聲勢,希特勒決定挾持巴伐利亞軍政頭目同他一起發難。
11月8日晚上,巴伐利亞的政要們全都前往市啤酒館參加集會。
正當州長卡爾向三幹名聽眾發表演說時,希特勒率領一批衝鋒隊員突然破門而入,衝進會場。
聽眾們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希特勒拔出手槍朝天花板開了一槍,才使大廳安靜下來。
希特勒在赫斯和格拉夫等簇擁下奔向講台時,卡爾州長嚇得麵如土色,乖乖地從講台上退下來。
希特勒隨即占據卡爾的位置,並大聲宣布:“全國革命已經開始!
這個地方已由600名武裝人員包圍。
任何人不許離開大廳。
大家必須保持肅靜,否則就在樓廳上架起機關槍。
巴伐利亞政府和柏林政府已被推翻,臨時全國政府已經成立。
國防軍營房和警察營房已被占領。
軍隊和警察正在巫製煜孿蚴心諭進。”
實際上納粹衝鋒隊員隻是在羅姆率領下占領了當地的陸軍司令部,連火車站、電報局和政府大廈都沒有控製。
希特勒講完,便命令州長卡爾和巴伐利亞駐軍司令洛索夫將軍、州警察局長賽塞爾上校到後台一個房間,要求他們三人入夥,並答應在新 政府中給他們高級職位。
然而,這三個人卻不肯就範,希特勒拔槍威脅也無濟於事。
後來希特勒把赫赫有名的原德軍副總參謀長魯登道夫請來幫忙,卡爾三人才表示願意合作。
散會之後,希特勒趕去處理衝鋒隊與正規軍之間的衝突,把政變之事交魯登道夫處理。
卡爾和洛索夫等三人根本無意履行他們被迫許下的諾言,遂乘機先後溜走。
洛索夫回到第9師師部之後立即向柏林的中央政府報告了情況,並按柏林的命令嚮慕尼黑調集軍隊,準備鎮壓這次政變。
卡爾也發表聲明,宣布取締納粹黨,嚴懲政變首犯。
在此情況下,希特勒仍不甘心失敗,還想進行最後掙紮。
他同魯登道夫商量後決定,要率領衝鋒隊員嚮慕尼黑市內進發,以期喚起民眾支持。
9日中午,希特勒和魯登道夫率領3千名衝鋒隊員開始向市中心進發。
開始進展還算順利,曾製服了一小隊警察的阻攔,並有部分民眾加入遊行隊伍。
但當接近陸軍部大樓時,遭到警察開槍鎮壓,十幾名衝鋒隊員當場斃命,多人受傷。
希特勒聽到槍響慌忙臥倒在地,槍聲停止後趕緊爬起來,拋下死傷同伴,登上停在附近的一輛汽車逃往鄉間。
與此同時,攻占陸軍司令部的納粹黨徒也被軍方驅散。
兩天之後,希特勒在其藏匿處被捕。
隨著納粹運動的發展,希特勒在納粹黨內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開始,他隻是一個負責宣傳工作的一般委員,但因他活動能力強,實際影響很快超過了其他領導人。
1921年7月,希特勒前往柏林同北德的其他民族主義組織聯繫合作事宜。
黨內其他領導成員因對希特勒的專斷作風早有不滿,遂乘機謀劃使納粹黨同巴伐利亞另一右派組織合併,企圖藉此削弱希特勒在黨內的影 響。
希特勒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立即返回慕尼黑粉碎了這次黨內政變企圖。
他以退黨要挾其他領導成員放棄合併計劃,並同意讓他擔任擁有指揮一切權力的黨主席職務。
其他領導成員深知希特勒是關係納粹黨生死存亡的關鍵人物,為了納粹黨的生存發展,他們隻得同意希特勒的條件。
7月29日,納粹黨以543票對1票的絕對多數選舉希特勒為該黨黨魁,並決定取消選舉製度,實行領袖原則,從而正式確立了希特勒在納粹黨 內的領導地位。
後來納粹黨內又崛起了一位新的領袖人物,一度對希特勒的地位構成嚴重威脅。
此人名叫格雷戈·施特拉塞,是北德地區納粹運動的奠基人。
他不僅在對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政策上同希特勒意見相左,而且風度翩翩,精力過人,有著廣泛的社會聯繫,在黨內外的影響也不亞於 希特勒。
---------------
3.初露鋒芒的希特勒(6)
---------------
為防被人取代,希特勒一再施展陰謀詭計對施特拉塞進行打擊。
最後於1932年12月8日迫使施特拉塞辭去黨內一切職務,前往義大利療養。
至此,希特勒進一步鞏固了他在納粹黨內的至高無上的領袖地位,無人再敢向他說個“不”字。
希特勒大搞納粹運動的目的是奪取國家政權,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
1923年,他曾發動了一場所謂“啤酒館政變”,進行了一次奪權嚐試。
促使他下此決心的原因主要有三條:納粹黨徒已發展到五六萬人,在社會上特別是在慕尼黑地區已形成一定氣候。
希特勒對此又做了過高估計。
二是1923年德國經濟困難,政治混亂,巴伐利亞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的矛盾激化,希特勒認為有機可乘。
三是墨索裏尼在一年前通過進軍羅馬奪取了義大利政權,這對希特勒既是一個啟發,也是一個鼓舞。
為了壯大政變聲勢,希特勒決定挾持巴伐利亞軍政頭目同他一起發難。
11月8日晚上,巴伐利亞的政要們全都前往市啤酒館參加集會。
正當州長卡爾向三幹名聽眾發表演說時,希特勒率領一批衝鋒隊員突然破門而入,衝進會場。
聽眾們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希特勒拔出手槍朝天花板開了一槍,才使大廳安靜下來。
希特勒在赫斯和格拉夫等簇擁下奔向講台時,卡爾州長嚇得麵如土色,乖乖地從講台上退下來。
希特勒隨即占據卡爾的位置,並大聲宣布:“全國革命已經開始!
這個地方已由600名武裝人員包圍。
任何人不許離開大廳。
大家必須保持肅靜,否則就在樓廳上架起機關槍。
巴伐利亞政府和柏林政府已被推翻,臨時全國政府已經成立。
國防軍營房和警察營房已被占領。
軍隊和警察正在巫製煜孿蚴心諭進。”
實際上納粹衝鋒隊員隻是在羅姆率領下占領了當地的陸軍司令部,連火車站、電報局和政府大廈都沒有控製。
希特勒講完,便命令州長卡爾和巴伐利亞駐軍司令洛索夫將軍、州警察局長賽塞爾上校到後台一個房間,要求他們三人入夥,並答應在新 政府中給他們高級職位。
然而,這三個人卻不肯就範,希特勒拔槍威脅也無濟於事。
後來希特勒把赫赫有名的原德軍副總參謀長魯登道夫請來幫忙,卡爾三人才表示願意合作。
散會之後,希特勒趕去處理衝鋒隊與正規軍之間的衝突,把政變之事交魯登道夫處理。
卡爾和洛索夫等三人根本無意履行他們被迫許下的諾言,遂乘機先後溜走。
洛索夫回到第9師師部之後立即向柏林的中央政府報告了情況,並按柏林的命令嚮慕尼黑調集軍隊,準備鎮壓這次政變。
卡爾也發表聲明,宣布取締納粹黨,嚴懲政變首犯。
在此情況下,希特勒仍不甘心失敗,還想進行最後掙紮。
他同魯登道夫商量後決定,要率領衝鋒隊員嚮慕尼黑市內進發,以期喚起民眾支持。
9日中午,希特勒和魯登道夫率領3千名衝鋒隊員開始向市中心進發。
開始進展還算順利,曾製服了一小隊警察的阻攔,並有部分民眾加入遊行隊伍。
但當接近陸軍部大樓時,遭到警察開槍鎮壓,十幾名衝鋒隊員當場斃命,多人受傷。
希特勒聽到槍響慌忙臥倒在地,槍聲停止後趕緊爬起來,拋下死傷同伴,登上停在附近的一輛汽車逃往鄉間。
與此同時,攻占陸軍司令部的納粹黨徒也被軍方驅散。
兩天之後,希特勒在其藏匿處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