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那時夏大娘講的故事,我一個也記不得了,倒是長大以後和薩娘去看她,聽老太太說說過去的事兒,還記得清楚。老太太喜歡說,但是腦子清醒,說話很講分寸,隻說人好處,有些不能講的事情絕不會講。解放後,她給汪東興家當了二十多年保姆,可是在人麵前,關於汪家的事情所說卻是極少。
話題常常這樣展開:老太太先講,說薩娘當年家中排行第二,姐妹中綽號“孫二娘”。孫二娘是誰?《水滸》裏的“母夜叉”啊!其刁蠻可見一斑。我那姥姥又是個女中丈夫,性情剛烈,對孩子管教極嚴,孩子因惹禍挨打是常見的。薩娘雖然刁蠻卻乖巧,一闖禍馬上對著姥姥雙膝跪下,做出一副可憐相:“娘,我錯啦……”於是就很少挨打,我另一個姨就不行,不管有理沒理,先要號啕大哭一場,家裏孩子眾多,誰有工夫幫你斷案?於是挨打的次數和烈度比之薩娘,便是嚴重得多。
薩娘聽了,反過來說起老太太:幹娘當年可有意思呢!我們姐妹在家裏“藏悶悶”(就是捉迷藏),有個儲藏室很少有人去,一開門便“噌”地躥出一道黃影,嚇得孩子們驚叫。夏大娘看見,也不說什麽,點了香,拉了孩子們跪下,極誠懇地對空商量說:“孩子們不懂事,衝撞了大仙,大仙有度量,不和小孩子們計較……”
嘻嘻,封建迷信。
老太太一本正經轉過臉來,說小楊子(薩娘的小名)你懂什麽?那是黃仙,法力很大的,可不是普通的黃鼠狼,這動物長老了都會成仙。我們靜海原來有個廟,廟裏的狐狸一個在東邊大殿頂上,一個在西邊大殿頂上,把一個紅紅的丹丸你吐過來,我傳過去,那就是煉丹吶!
說到這裏,薩的想像就是一群狐狸坐在一起煉丹,滿空都是火紅的小丸子飛過來飛過去,豈不和國慶禮花一樣好看嗎?
二十年後,薩和薩弟說起來,他說也記得程姥姥講過這個故事,但是他留下的印象迥然不同:不是狐狸放禮花,而是一群狐狸把一顆仙丹當排球打。
當時薩的舅舅插嘴:哪裏有這樣的事情?
老太太就說,怎麽沒有?你沒見過的事情多了,比如你夏大伯當年就遇上過……
慈禧起名叫“夏一跳”
夏大伯經歷的怪事,是他曾經遇到一頭怪獸。
人家都說,北京人能侃,天津人能吹,實際上,依薩的看法,最能侃的當算太監,因為幾千人伺候一個皇上,太監每天想不閑在閑在:北京方言,悠閑自在。都不容易。閑則生事,在一起侃大山,就成了無聊中的一種消遣,鬼力羊車鬼力羊車:也作“鬼力亂神”,意為神仙鬼怪的故事。孔子在著述中對神仙鬼怪採取存而不問的態度,有“鬼力羊車,子不語”的典故。自然是少不了的話題。宮中本來傳說就多,太監們還有一條任務,就是取悅上頭,於是祥瑞出現、神明降臨之類的事情,太監們造得比朝臣們更為起勁,而且編得更荒誕離奇。按夏太監的說法,幾乎每季度都有關老爺下凡的報告,觀世音菩薩每月都給太監託夢。鬧義和團的時候更不得了,從太上老君到豬八戒,各路神仙每天都在宮裏川流不息,直吹到洋人打進來。張勳復辟,大部分太監已經不在宮裏了,僅存的幾個,還有匯報秦叔寶騎了十頭獅子到天津大戰段祺瑞的。這種事情當不得真,反正皇帝後妃們喜歡,編得再荒唐,也是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聽了總是比較開心。
我的一個親戚是搞歷史的,對於太監亂政,他有獨到的看法,認為很多惡名昭著的太監也未必是壞人,卻也該算“忠臣”。隻不過太監的“忠”和一般意義上的“忠”不一樣:朝臣的“忠”,指的是忠於社稷,對國家負責,所以海瑞雖然罵皇帝,卻依然是忠臣;太監就不同了,他的“忠”隻對著皇帝個人,就是讓皇帝高興就行。太監沒文化,更沒有國家概念,鼠目寸光,歷朝對太監幹政都很敏感,也不允許他們有什麽政治思想。隻要皇帝開心,多吃兩碗老米飯,太監就認為“盡忠”了,至於為了皇上多吃兩碗老米飯,把洋人打進天津衛的消息封了,隻怕在太監看來還是小事——反正大多數太監連天津在哪邊都不知道。
言歸正傳,夏太監遇神獸一事,卻不在這種自欺欺人之列。那一回把他嚇病,足有半個月不能起床。
夏太監在清宮中算是有地位的大太監,出宮的時候戴了五品頂戴,有意思的是,連他的名字都是慈禧太後給起的。夏太監是光緒年間入宮,怎樣入宮,則情況不詳,隻知道他到清宮的時候還是個孩子,後來因為個頭高,有威勢,被挑去伺候珍妃的姐姐,就是人稱“胖娘娘”的瑾妃。
夏大伯回憶,雖然瑾妃和珍妃是姐妹,但性格不同,“胖娘娘”好靜不好動,白天除了喜歡寫字以外,常常在宮中一坐幾個鍾頭沒有動靜,也不像修行,也不看書,就那樣坐著,也不煩。“胖娘娘”長得不太好,另外因為她和慈禧太後、隆裕皇後的關係較好,而光緒皇帝又身體不佳,所以即便珍妃死後,對瑾妃也頗為冷落,晚上“胖娘娘”常常啼哭。
但是因為瑾妃很能忍讓,為人沒有稜角,慈禧對她還是不錯的,經常送來吃食和衣料,有的時候還會來瑾妃的住處閑話。夏太監到瑾妃處不久,就趕上慈禧來,這一見麵,就差點兒惹出麻煩。
話題常常這樣展開:老太太先講,說薩娘當年家中排行第二,姐妹中綽號“孫二娘”。孫二娘是誰?《水滸》裏的“母夜叉”啊!其刁蠻可見一斑。我那姥姥又是個女中丈夫,性情剛烈,對孩子管教極嚴,孩子因惹禍挨打是常見的。薩娘雖然刁蠻卻乖巧,一闖禍馬上對著姥姥雙膝跪下,做出一副可憐相:“娘,我錯啦……”於是就很少挨打,我另一個姨就不行,不管有理沒理,先要號啕大哭一場,家裏孩子眾多,誰有工夫幫你斷案?於是挨打的次數和烈度比之薩娘,便是嚴重得多。
薩娘聽了,反過來說起老太太:幹娘當年可有意思呢!我們姐妹在家裏“藏悶悶”(就是捉迷藏),有個儲藏室很少有人去,一開門便“噌”地躥出一道黃影,嚇得孩子們驚叫。夏大娘看見,也不說什麽,點了香,拉了孩子們跪下,極誠懇地對空商量說:“孩子們不懂事,衝撞了大仙,大仙有度量,不和小孩子們計較……”
嘻嘻,封建迷信。
老太太一本正經轉過臉來,說小楊子(薩娘的小名)你懂什麽?那是黃仙,法力很大的,可不是普通的黃鼠狼,這動物長老了都會成仙。我們靜海原來有個廟,廟裏的狐狸一個在東邊大殿頂上,一個在西邊大殿頂上,把一個紅紅的丹丸你吐過來,我傳過去,那就是煉丹吶!
說到這裏,薩的想像就是一群狐狸坐在一起煉丹,滿空都是火紅的小丸子飛過來飛過去,豈不和國慶禮花一樣好看嗎?
二十年後,薩和薩弟說起來,他說也記得程姥姥講過這個故事,但是他留下的印象迥然不同:不是狐狸放禮花,而是一群狐狸把一顆仙丹當排球打。
當時薩的舅舅插嘴:哪裏有這樣的事情?
老太太就說,怎麽沒有?你沒見過的事情多了,比如你夏大伯當年就遇上過……
慈禧起名叫“夏一跳”
夏大伯經歷的怪事,是他曾經遇到一頭怪獸。
人家都說,北京人能侃,天津人能吹,實際上,依薩的看法,最能侃的當算太監,因為幾千人伺候一個皇上,太監每天想不閑在閑在:北京方言,悠閑自在。都不容易。閑則生事,在一起侃大山,就成了無聊中的一種消遣,鬼力羊車鬼力羊車:也作“鬼力亂神”,意為神仙鬼怪的故事。孔子在著述中對神仙鬼怪採取存而不問的態度,有“鬼力羊車,子不語”的典故。自然是少不了的話題。宮中本來傳說就多,太監們還有一條任務,就是取悅上頭,於是祥瑞出現、神明降臨之類的事情,太監們造得比朝臣們更為起勁,而且編得更荒誕離奇。按夏太監的說法,幾乎每季度都有關老爺下凡的報告,觀世音菩薩每月都給太監託夢。鬧義和團的時候更不得了,從太上老君到豬八戒,各路神仙每天都在宮裏川流不息,直吹到洋人打進來。張勳復辟,大部分太監已經不在宮裏了,僅存的幾個,還有匯報秦叔寶騎了十頭獅子到天津大戰段祺瑞的。這種事情當不得真,反正皇帝後妃們喜歡,編得再荒唐,也是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聽了總是比較開心。
我的一個親戚是搞歷史的,對於太監亂政,他有獨到的看法,認為很多惡名昭著的太監也未必是壞人,卻也該算“忠臣”。隻不過太監的“忠”和一般意義上的“忠”不一樣:朝臣的“忠”,指的是忠於社稷,對國家負責,所以海瑞雖然罵皇帝,卻依然是忠臣;太監就不同了,他的“忠”隻對著皇帝個人,就是讓皇帝高興就行。太監沒文化,更沒有國家概念,鼠目寸光,歷朝對太監幹政都很敏感,也不允許他們有什麽政治思想。隻要皇帝開心,多吃兩碗老米飯,太監就認為“盡忠”了,至於為了皇上多吃兩碗老米飯,把洋人打進天津衛的消息封了,隻怕在太監看來還是小事——反正大多數太監連天津在哪邊都不知道。
言歸正傳,夏太監遇神獸一事,卻不在這種自欺欺人之列。那一回把他嚇病,足有半個月不能起床。
夏太監在清宮中算是有地位的大太監,出宮的時候戴了五品頂戴,有意思的是,連他的名字都是慈禧太後給起的。夏太監是光緒年間入宮,怎樣入宮,則情況不詳,隻知道他到清宮的時候還是個孩子,後來因為個頭高,有威勢,被挑去伺候珍妃的姐姐,就是人稱“胖娘娘”的瑾妃。
夏大伯回憶,雖然瑾妃和珍妃是姐妹,但性格不同,“胖娘娘”好靜不好動,白天除了喜歡寫字以外,常常在宮中一坐幾個鍾頭沒有動靜,也不像修行,也不看書,就那樣坐著,也不煩。“胖娘娘”長得不太好,另外因為她和慈禧太後、隆裕皇後的關係較好,而光緒皇帝又身體不佳,所以即便珍妃死後,對瑾妃也頗為冷落,晚上“胖娘娘”常常啼哭。
但是因為瑾妃很能忍讓,為人沒有稜角,慈禧對她還是不錯的,經常送來吃食和衣料,有的時候還會來瑾妃的住處閑話。夏太監到瑾妃處不久,就趕上慈禧來,這一見麵,就差點兒惹出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