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開始準備爬雪山的幹糧,紅十師後勤部的人把幹糧分到三十團時已經不夠了。原來是師裏新接收了一批自願參軍的青年,沒有及時給後勤部溝通。二十八團、二十九團的幹糧已發下去了,三十團還沒有領,算下來有一個連領不到幹糧,師裏發現幹糧不夠趕緊去想辦法。
好不容易弄到一些玉米棒數量卻有限,這個連三天的幹糧每人就是六根玉米棒子,一天兩根。本來每人能領四斤幹糧,這下慘了,誰領到玉米棒子誰就挨餓。團後勤幹部急得直撓頭。
吳指導員帶九班趕來領幹糧,後勤幹部正說這事,“來了一批新入伍戰士,幹糧不夠分了,還是依靠地方黨組織發動群眾才臨時湊到這些玉米棒子,有一個連要吃點虧,不好辦哪!”
指導員當既表態道:“把玉米棒發給我們吧,咱們連都是小戰士,吃得少,把幹糧省給其它連隊吧!”在紅軍困難時期,互相謙讓的指戰員比比皆是。
“那哪行啊?他們雖說還小,但正是吃長飯的時侯啊!”後勤幹部搖搖頭不同意。
指導員把九班小戰士拉到一邊,“團裏有困難,有個連隻能領玉米棒,每天隻能吃到兩根。我們要發揚紅軍的光榮傳統,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別人,後勤幹部不同意這樣做,要是你們願意我們一起來想辦法!”他信任地望著大家。
經過一番商議,小戰士出麵了。炎林遞上一張條子,上麵寫道:“批準發給學兵連玉米棒!”條子後麵落了名,隻是名字寫得很撩草,看不清是誰的簽名。
“這是誰批的條?”發糧幹部奇怪的問道。
“首長批的!”
“哪個首長?”
“不知道!”不知是誰寫的條子,問又問不出名堂,小戰士隻說是接到條子就來領幹糧,別的什麽都不知道。
後勤幹部疑惑的把條子看了好幾遍,別人領幹糧就是登個記,這邊怎麽還遞條子啊,誰還會走這樣的後門?明擺著是吃不飽,可是上麵怎麽會同意讓一群紅小鬼來承擔困難呢?他實在是琢磨不透。
登記的後勤幹部犯難了,隻得把玉米棒發給學兵連,九班的小戰士象撿到什麽大便宜似的,高興的跑去給指導員匯報。
就要離開了,炎林和親如父母的房東大叔大嫂依依不捨的告別,大嫂從並不寬裕的家裏找出一點麵粉,合著紅苕給他煎了幾大塊香噴噴的紅苕餅,還切成小塊給他包好。
大嫂背過身抹眼淚,她傷心的說道:“娃!這餅要留在最餓時吃,大巴山上可找不到任何吃的,幾根玉米管不了多大用,我縫了個小口袋,裏麵裝了幾個大紅苕,餓了就和班裏的戰士娃分著吃吧......”她難過的說不下去。
大叔接過話茬道:“娃,大巴山上很冷啊!本地人冬天都沒人敢上山,紅軍可真是硬骨頭!娃,把這身舊衣服穿在裏麵擋擋寒。”炎林聽話的穿上衣服,大叔想了想又說道:“娃!你一定要堅持活下去!等勝利以後回家來!”大叔早已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娃。
大叔大嫂勝似親人,炎林一步一回頭灑淚離去。
一些當地青年也跟紅軍一起走了,當地黨組織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信,在黨組織的號召下,青年們毅然參加紅軍,為紅軍力量添磚加瓦。
臨走前,團裏挨家挨戶的把錢送到每一戶老鄉家,“這是幹什麽?你們也太見外了吧?”老鄉不願意了。
“老鄉,這錢一定要收下,你們幫了紅軍很大的忙,非常感謝你們的大力支持!”團後勤幹部和政委、教導員、指導員一一登門道謝。
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
紅四方麵軍在大巴山下的村莊裏休整了幾天,總部命令七十三師打前鋒為大部隊打通道路,把十師的二十九團撥給他們一起行動。
十二月中旬末,王樹聲帶領七十三師二一七團和十師二十九團作為先遣隊出發了,茫茫雪原分不出哪裏是可行的道路,先遣隊在前麵插上標識,為後麵的大部隊爬雪山帶來方便,就算是有人掉隊也不會走錯方向。
先遣隊的同誌非常辛苦,踏雪砍樹在沿途搭建了簡易草棚作為臨時救護站,為需要救護的紅軍指戰員提供方便。
前衛部隊走了兩天,大部隊也準備行動。淩晨兩點,部隊在出發前吃到一餐熱騰騰的飯,小戰士幹糧袋裏隻有幾根玉米棒子,指導員讓他們多吃點。
從半夜兩、三點開始大部隊陸續出發,夜晚的雪山下紅旗招展,每支部隊的紅旗手都站在隊伍前麵,雪山下站著黑壓壓一片整裝待發的部隊,看上去威武而雄壯。
山下有醫務人員在宣傳爬雪山的各種注意事項,以及山上被積雪掩蓋下的種種危險,指導員聽了提醒小戰士,“聽清了吧,你們千萬要注意了,後麵的人要踩著前麵的腳步走,一定不要亂走。”
寒風撲麵而來,小戰士跺著腳直喊冷。指導員見戰士們幹站著山下等待出發,越站越冷,他大喊道:“學兵連!把嗓子亮出來!”指導員這一喊,學兵連一幫戰士唱起軍歌,正在爬雪山的同誌們精神為之一振。
總部令紅十師走後衛,師裏隻有二十八團和三十團,二十九團已隨紅七十三師先頭部隊走了,為防止敵人追趕上來,師部帶領兩個團負責斷後。
好不容易弄到一些玉米棒數量卻有限,這個連三天的幹糧每人就是六根玉米棒子,一天兩根。本來每人能領四斤幹糧,這下慘了,誰領到玉米棒子誰就挨餓。團後勤幹部急得直撓頭。
吳指導員帶九班趕來領幹糧,後勤幹部正說這事,“來了一批新入伍戰士,幹糧不夠分了,還是依靠地方黨組織發動群眾才臨時湊到這些玉米棒子,有一個連要吃點虧,不好辦哪!”
指導員當既表態道:“把玉米棒發給我們吧,咱們連都是小戰士,吃得少,把幹糧省給其它連隊吧!”在紅軍困難時期,互相謙讓的指戰員比比皆是。
“那哪行啊?他們雖說還小,但正是吃長飯的時侯啊!”後勤幹部搖搖頭不同意。
指導員把九班小戰士拉到一邊,“團裏有困難,有個連隻能領玉米棒,每天隻能吃到兩根。我們要發揚紅軍的光榮傳統,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別人,後勤幹部不同意這樣做,要是你們願意我們一起來想辦法!”他信任地望著大家。
經過一番商議,小戰士出麵了。炎林遞上一張條子,上麵寫道:“批準發給學兵連玉米棒!”條子後麵落了名,隻是名字寫得很撩草,看不清是誰的簽名。
“這是誰批的條?”發糧幹部奇怪的問道。
“首長批的!”
“哪個首長?”
“不知道!”不知是誰寫的條子,問又問不出名堂,小戰士隻說是接到條子就來領幹糧,別的什麽都不知道。
後勤幹部疑惑的把條子看了好幾遍,別人領幹糧就是登個記,這邊怎麽還遞條子啊,誰還會走這樣的後門?明擺著是吃不飽,可是上麵怎麽會同意讓一群紅小鬼來承擔困難呢?他實在是琢磨不透。
登記的後勤幹部犯難了,隻得把玉米棒發給學兵連,九班的小戰士象撿到什麽大便宜似的,高興的跑去給指導員匯報。
就要離開了,炎林和親如父母的房東大叔大嫂依依不捨的告別,大嫂從並不寬裕的家裏找出一點麵粉,合著紅苕給他煎了幾大塊香噴噴的紅苕餅,還切成小塊給他包好。
大嫂背過身抹眼淚,她傷心的說道:“娃!這餅要留在最餓時吃,大巴山上可找不到任何吃的,幾根玉米管不了多大用,我縫了個小口袋,裏麵裝了幾個大紅苕,餓了就和班裏的戰士娃分著吃吧......”她難過的說不下去。
大叔接過話茬道:“娃,大巴山上很冷啊!本地人冬天都沒人敢上山,紅軍可真是硬骨頭!娃,把這身舊衣服穿在裏麵擋擋寒。”炎林聽話的穿上衣服,大叔想了想又說道:“娃!你一定要堅持活下去!等勝利以後回家來!”大叔早已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娃。
大叔大嫂勝似親人,炎林一步一回頭灑淚離去。
一些當地青年也跟紅軍一起走了,當地黨組織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信,在黨組織的號召下,青年們毅然參加紅軍,為紅軍力量添磚加瓦。
臨走前,團裏挨家挨戶的把錢送到每一戶老鄉家,“這是幹什麽?你們也太見外了吧?”老鄉不願意了。
“老鄉,這錢一定要收下,你們幫了紅軍很大的忙,非常感謝你們的大力支持!”團後勤幹部和政委、教導員、指導員一一登門道謝。
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
紅四方麵軍在大巴山下的村莊裏休整了幾天,總部命令七十三師打前鋒為大部隊打通道路,把十師的二十九團撥給他們一起行動。
十二月中旬末,王樹聲帶領七十三師二一七團和十師二十九團作為先遣隊出發了,茫茫雪原分不出哪裏是可行的道路,先遣隊在前麵插上標識,為後麵的大部隊爬雪山帶來方便,就算是有人掉隊也不會走錯方向。
先遣隊的同誌非常辛苦,踏雪砍樹在沿途搭建了簡易草棚作為臨時救護站,為需要救護的紅軍指戰員提供方便。
前衛部隊走了兩天,大部隊也準備行動。淩晨兩點,部隊在出發前吃到一餐熱騰騰的飯,小戰士幹糧袋裏隻有幾根玉米棒子,指導員讓他們多吃點。
從半夜兩、三點開始大部隊陸續出發,夜晚的雪山下紅旗招展,每支部隊的紅旗手都站在隊伍前麵,雪山下站著黑壓壓一片整裝待發的部隊,看上去威武而雄壯。
山下有醫務人員在宣傳爬雪山的各種注意事項,以及山上被積雪掩蓋下的種種危險,指導員聽了提醒小戰士,“聽清了吧,你們千萬要注意了,後麵的人要踩著前麵的腳步走,一定不要亂走。”
寒風撲麵而來,小戰士跺著腳直喊冷。指導員見戰士們幹站著山下等待出發,越站越冷,他大喊道:“學兵連!把嗓子亮出來!”指導員這一喊,學兵連一幫戰士唱起軍歌,正在爬雪山的同誌們精神為之一振。
總部令紅十師走後衛,師裏隻有二十八團和三十團,二十九團已隨紅七十三師先頭部隊走了,為防止敵人追趕上來,師部帶領兩個團負責斷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