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天譴行動:以色列針對「慕尼黑慘案」的復仇 作者:[加]喬治·喬納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阿弗納以極大的熱情和極為認真的態度來執行各項任務。坦白地講,他從工作中找到了樂趣。當他聽說——他總是不時地聽說——另一個受訓人員在進修通訊、攝影或語言方麵的高級課程,明顯在為向高層滲透、獲得長期居留權或者收集更多複雜的情報做準備時,他甚至一點都不嫉妒。當一個人每周都能去一個不同的大城市時,誰會想去學習偽造證件或製造炸彈的高級課程呢?如果他們命令他去學習高級課程的話,他也會盡力去學的。但他最喜歡的還是一個人待著,坐在羅馬的一家咖啡館裏,或者在巴黎遞送包裹。阿弗納估算了一下,要是用他的工資的話,至少要積攢一年才夠他旅行一次的費用。而這樣的旅行他每周都有好幾次。
到現在,發票的事簡直可以說讓他發瘋了。他會發瘋的——他畢竟是個“野客”,“野客”都非常細心——他在“穆薩德”老巢遭遇這位加裏西亞人的祖宗,使他在花政府的每一分錢時都要再三核實。並不是因為那個老加裏西亞人嚇唬了他,而是因為他不想讓那個老傢夥得逞,抓住他的把柄或者對他的花銷提出疑問。阿弗納寧願花自己的錢辦公事。有時候他也是這樣做的。有一次在巴黎,他在買一杯菠蘿汁時,意外地把現金收支票據搞掉了,隻好回到阿拉伯大使館對麵的咖啡館,在擁擠的遊客的腳下尋找,“像個十足的笨蛋,”他心想,“如果敵人知道加裏西亞人怎樣管理‘穆薩德’的話,他們隻需要找到那些趴在地上尋找五法郎發票的人,就找到了以色列特工。”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另一個集體農場。他這個“野客”又置身於加裏西亞人之中了。但他並不煩惱。事實上,在“穆薩德”這個組織中,一個“野客”也許還是一筆財產呢。在集體農場,那些加裏西亞人並不真正需要他:他們靠自己就能把每件事辦得好上加好。但是在這裏,特別是在歐洲工作的一線特工中,有個古怪的“野客”並沒什麽害處。像加裏西亞人這樣聰明、勇敢的人,他們是不會消失在幕後的。由於他們特有的舉止言行和生活態度,同化不是他們的強項。這樣,語言的問題就來了。從總體上來說,以色列是個使用多種語言的國家。父母或祖父母為東歐人的年輕以色列人很少有外語說得好的人。也許是因為“野客”身上有比較多的德國人或法國人的血統,所以他們常常被誤認為這些國家的人。他們不喜歡身上穿著西服,腳下穿著跑鞋。
阿弗納總是在歐洲才有家的感覺——比在以色列更覺得像在家裏一樣。歐洲人購物、過馬路、訂餐、叫的士的方式更適合他。人們的穿著或打招呼的方式,女士們回望男人的眼神,都與他心目中人們應有的舉止行為一致。雖然他幾乎沒有學過巴黎或羅馬的藝術、建築和歷史,但他確實知道哪裏旅館幹淨、便宜,什麽東西在哪裏賣以及哪條路去機場最便捷。他也知道哪裏有咖啡館和夜總會。他是火車時刻表、郵局作息時間表和便宦紀念品方麵的專家。他喜歡的很多東西都在喧鬧、高度發達的歐洲城市裏。他喜歡這裏的氛圍。
除此之外——跟大多數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不一樣的是——阿弗納在歐洲有私人關係。他在法蘭克福上學時最親密的朋友安德雷斯就在那裏。
坦白地說,他第一次去法蘭克福時,還沒有想起安德雷斯。這不奇怪:在這之間的十一年間發生了那麽多事——集體農場、“六日戰爭”和“穆薩德”組織——但他記得外公。阿弗納一直想著法蘭克福那些著名的建築物。但在飛回特拉維夫的途中,他想起了安德雷斯。第二次去的時候,他在電話簿中找他的電話號碼。
他沒有找到安德雷斯的號碼,但找到了他父母的。他們好像不知道——或者說不想告訴阿弗納——他在哪裏。他們讓他去找另外一個朋友,那個朋友是個年輕女人。她在電話裏非常冷淡,聲稱不知道安德雷斯的任何消息。
阿弗納憑他的第六感覺回答道:“噢,也許我搞錯了。我住在假日酒店411號房間。我還要在法蘭克福待一天。”
安德雷斯給他打電話時大約是在午夜。真是令人吃驚:他們談起話來好像沒有分開過幾天。他們約好第二天在歌德廣場的戶外咖啡館見麵。阿弗納提前十分鍾到了。提前赴約已成為他的一個習慣,他得以防萬一,即使跟一個兒時的朋友見麵也是這樣。早點到,以防意外。但他遇見了一件讓他非常意外的事。
阿弗納坐在那裏,安德雷斯從拐角一出現他就認出來了,也許隻有三十碼的距離。不過,他已不像他兒時的朋友了。他認出他是照片上的一個人,要他牢牢記住的一個人。一個不太重要的德國恐怖分子。他以前是個學生,現在是巴德爾一邁因霍夫集團的一個成員。不是一個大人物,隻是一個走卒而已。
阿弗納看著安德雷斯停下來,猶豫了一下,然後開始朝咖啡館露台上的那些人望去。他又讓他看了幾秒鍾,好讓自己收回思緒。
這時安德雷斯的視線停在他身上。他離他越來越近。
“你是阿弗納嗎?”他輕輕地問道。
阿弗納打定了主意。他站起來,大笑起來,然後像以前一樣,用拳頭在他朋友的背上捶著。真是運氣好啊,隻有傻瓜才不覺得他們的重逢不是因為運氣好。
到現在,發票的事簡直可以說讓他發瘋了。他會發瘋的——他畢竟是個“野客”,“野客”都非常細心——他在“穆薩德”老巢遭遇這位加裏西亞人的祖宗,使他在花政府的每一分錢時都要再三核實。並不是因為那個老加裏西亞人嚇唬了他,而是因為他不想讓那個老傢夥得逞,抓住他的把柄或者對他的花銷提出疑問。阿弗納寧願花自己的錢辦公事。有時候他也是這樣做的。有一次在巴黎,他在買一杯菠蘿汁時,意外地把現金收支票據搞掉了,隻好回到阿拉伯大使館對麵的咖啡館,在擁擠的遊客的腳下尋找,“像個十足的笨蛋,”他心想,“如果敵人知道加裏西亞人怎樣管理‘穆薩德’的話,他們隻需要找到那些趴在地上尋找五法郎發票的人,就找到了以色列特工。”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另一個集體農場。他這個“野客”又置身於加裏西亞人之中了。但他並不煩惱。事實上,在“穆薩德”這個組織中,一個“野客”也許還是一筆財產呢。在集體農場,那些加裏西亞人並不真正需要他:他們靠自己就能把每件事辦得好上加好。但是在這裏,特別是在歐洲工作的一線特工中,有個古怪的“野客”並沒什麽害處。像加裏西亞人這樣聰明、勇敢的人,他們是不會消失在幕後的。由於他們特有的舉止言行和生活態度,同化不是他們的強項。這樣,語言的問題就來了。從總體上來說,以色列是個使用多種語言的國家。父母或祖父母為東歐人的年輕以色列人很少有外語說得好的人。也許是因為“野客”身上有比較多的德國人或法國人的血統,所以他們常常被誤認為這些國家的人。他們不喜歡身上穿著西服,腳下穿著跑鞋。
阿弗納總是在歐洲才有家的感覺——比在以色列更覺得像在家裏一樣。歐洲人購物、過馬路、訂餐、叫的士的方式更適合他。人們的穿著或打招呼的方式,女士們回望男人的眼神,都與他心目中人們應有的舉止行為一致。雖然他幾乎沒有學過巴黎或羅馬的藝術、建築和歷史,但他確實知道哪裏旅館幹淨、便宜,什麽東西在哪裏賣以及哪條路去機場最便捷。他也知道哪裏有咖啡館和夜總會。他是火車時刻表、郵局作息時間表和便宦紀念品方麵的專家。他喜歡的很多東西都在喧鬧、高度發達的歐洲城市裏。他喜歡這裏的氛圍。
除此之外——跟大多數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不一樣的是——阿弗納在歐洲有私人關係。他在法蘭克福上學時最親密的朋友安德雷斯就在那裏。
坦白地說,他第一次去法蘭克福時,還沒有想起安德雷斯。這不奇怪:在這之間的十一年間發生了那麽多事——集體農場、“六日戰爭”和“穆薩德”組織——但他記得外公。阿弗納一直想著法蘭克福那些著名的建築物。但在飛回特拉維夫的途中,他想起了安德雷斯。第二次去的時候,他在電話簿中找他的電話號碼。
他沒有找到安德雷斯的號碼,但找到了他父母的。他們好像不知道——或者說不想告訴阿弗納——他在哪裏。他們讓他去找另外一個朋友,那個朋友是個年輕女人。她在電話裏非常冷淡,聲稱不知道安德雷斯的任何消息。
阿弗納憑他的第六感覺回答道:“噢,也許我搞錯了。我住在假日酒店411號房間。我還要在法蘭克福待一天。”
安德雷斯給他打電話時大約是在午夜。真是令人吃驚:他們談起話來好像沒有分開過幾天。他們約好第二天在歌德廣場的戶外咖啡館見麵。阿弗納提前十分鍾到了。提前赴約已成為他的一個習慣,他得以防萬一,即使跟一個兒時的朋友見麵也是這樣。早點到,以防意外。但他遇見了一件讓他非常意外的事。
阿弗納坐在那裏,安德雷斯從拐角一出現他就認出來了,也許隻有三十碼的距離。不過,他已不像他兒時的朋友了。他認出他是照片上的一個人,要他牢牢記住的一個人。一個不太重要的德國恐怖分子。他以前是個學生,現在是巴德爾一邁因霍夫集團的一個成員。不是一個大人物,隻是一個走卒而已。
阿弗納看著安德雷斯停下來,猶豫了一下,然後開始朝咖啡館露台上的那些人望去。他又讓他看了幾秒鍾,好讓自己收回思緒。
這時安德雷斯的視線停在他身上。他離他越來越近。
“你是阿弗納嗎?”他輕輕地問道。
阿弗納打定了主意。他站起來,大笑起來,然後像以前一樣,用拳頭在他朋友的背上捶著。真是運氣好啊,隻有傻瓜才不覺得他們的重逢不是因為運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