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天譴行動:以色列針對「慕尼黑慘案」的復仇 作者:[加]喬治·喬納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輪到約瑟夫·羅曼諾了。在恐怖分子把他綁起來之前,他試圖和他的隊友大衛·馬克·伯格一起從一號公寓的窗戶裏逃走,但沒成功。羅曼諾從案台上拿起一把刀,刺進了一個恐怖分子的前額。那個阿拉伯人傷得很重,撤了下去。另外一個人從他的後麵用卡拉什尼可夫自動步槍向他近距離射擊。這位舉重運動員倒下了。第二天救援人員試圖搬動他的身體時,據說他從腰部斷成了兩截。
溫伯格仍然沒有停止戰鬥。這位摔跤運動員甦醒後沒有爬離一號公寓,而是在公寓裏摸索著前行,尋找恐怖分子。敢死隊被一個血肉模糊的跌跌撞撞的龐然大物嚇了一跳,但他們沒有立即開槍。溫伯格抓住時機,向一個人撞去,又抓起一把菜刀,砍傷了一個人的手臂。最後他被射中頭部身亡。
這時大約是淩晨五點,行動持續了大約二十五分鍾。“黑色九月”殺死了兩名以色列運動員,綁架九人,兩名運動員逃生。恐怖分子沒有找到公寓裏的另外八個以色列人。
在二十五分鍾的激戰中,奧運村的安全部門隻收到了一些諸如康諾利大街三十一號“出了點小麻煩”之類的模糊不清的報告。這也不奇怪,這個時候大多數運動員和官員都在熟睡之中。戰鬥零零星星的,喊聲和槍聲之後是一段時間的沉寂。被吵醒的人一下子也搞不清是怎麽回事。他們聽了一會什麽也沒聽見,就又睡著了。少數幾個人從床上爬起來想搞清楚是怎麽回事,卻什麽也沒看見。在奧運村,經常有焰火和歡笑聲,沒有任何慶祝活動的晚上很少。對許多睡在以色列隊員附近睏倦的人來說,恐怖活動的聲音聽起來跟慶祝活動差不多。
四點五十五分或者稍晚一點,一位赤手空拳的保安隻身來調查了。他用手指撥弄著對講機,用德語對站在康諾利大街三十一號幾個戴著頭巾的恐怖分子咕噥道:“這是怎麽回事?”被問者沒有回答,在門後消失了。
與此同時,兩位逃走的以色列人拉響了警報器——一個在南韓隊員的公寓裏,另一個在義大利人住的地方。半小時以後,當局收到了幾份恐怖分子用英語列印的條件。
敢死隊還把溫伯格的屍體扔到了大街上。
這些條件是:釋放“以色列軍方”扣押的二百三十四名犯人。他們的名字都列印在紙上,還有幾個被西德聯邦政府拘捕的人,其中有巴德爾一邁因霍夫集團的頭目烏爾裏克·邁因霍夫和安德雷斯·巴德爾。他們是在同年六月被德國警方逮捕的。敢死隊還提出,他們的這些條件滿足以後,還要三架飛機把他們送到“安全的目的地”。到那裏之後,他們才會釋放以色列運動員。公報要求當局上午九點滿足這些要求,九點以後他們就會“一次性地或者一個一個地”處決人質。
接下來照例是談判。西德高層官員提出用他們自己交換人質——作為個人來講,這是一種勇敢的行為。這些人是:聯邦政府的一個部長和巴伐利亞州的一個部長、奧林匹克村所在市的市長、一個前市長和慕尼黑市警察局局長。但是,敢死隊不接受交換人質。最後期限延長到中午。據說,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和以色列總理戈爾達·梅爾通了十分鍾的電話,直接進行了磋商。結果是預料之中的。以色列在恐怖主義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是眾所周知的。沒有交易,在任何條件下都沒有交易。
德國人並不想給以色列人施壓,但很顯然,他們認為以色列政府不夠靈活,認為沒必要那樣做,那樣做很危險。為什麽他們不願意釋放,比如說,十幾個被捕的敢死隊員?為什麽不給恐怖分子一些麵子,讓他們釋放人質,從而撤出慕尼黑?德國方麵願意把烏爾裏克·邁因霍夫和安德雷斯·巴德爾交給他們,從談判一開始他們就強調這一點。
談判在繼續。到九點的時候,期限一步一步地延遲。恐怖分子把他們的條件降低到隻要一架飛機,把他們和人質送到開羅。他們說,如果以色列政府不把關押的巴勒斯坦人還給他們,他們就處決這些運動員。這也是一個小小的讓步。因為這些恐怖分子原來威脅說,如果他們從慕尼黑起飛前,他們的同伴還沒有被釋放的話,他們就殺死這些以色列運動員。
早上八點,給恐怖分子和人質送去了一些食物。勃蘭特總理在電視上對這起事件表示悲痛,表達了圓滿解決這起事件的願望——他同時建議奧林匹克運動會不要取消。取消本次運動會是以色列政府的要求,以紀念兩位被殺的運動員。在勃蘭特總理看來,這樣做就等於恐怖分子勝利了。這當然是一種看法——象徵著手足情誼與和平的奧林匹克世界運動會繼續進行,仿佛那些運動員被殺沒有造成任何影響,也同樣容易被看作是恐怖主義的勝利。不管怎麽樣,所有參賽國的旗幟必須下半旗,一直到下午為止。後來,十個阿拉伯國家派代表抗議,德國人才被迫把他們的國旗升到旗杆頂上。
大約晚上十點二十分,兩架直升機在奧林匹克村附近一塊草地上起飛,飛往慕尼黑的菲爾騰費爾德布魯克機場。九名人質和八名敢死隊員乘坐“大眾”牌公共汽車到達直升機場。雖然西德當局全力配合以色列政府,已經決定不讓恐怖分子和人質一起飛往開羅,但在敢死隊向直升機轉移的時候沒遭遇任何埋伏。事後回憶起來——雖然事後總是容易看得明白一些——這也許就意味著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溫伯格仍然沒有停止戰鬥。這位摔跤運動員甦醒後沒有爬離一號公寓,而是在公寓裏摸索著前行,尋找恐怖分子。敢死隊被一個血肉模糊的跌跌撞撞的龐然大物嚇了一跳,但他們沒有立即開槍。溫伯格抓住時機,向一個人撞去,又抓起一把菜刀,砍傷了一個人的手臂。最後他被射中頭部身亡。
這時大約是淩晨五點,行動持續了大約二十五分鍾。“黑色九月”殺死了兩名以色列運動員,綁架九人,兩名運動員逃生。恐怖分子沒有找到公寓裏的另外八個以色列人。
在二十五分鍾的激戰中,奧運村的安全部門隻收到了一些諸如康諾利大街三十一號“出了點小麻煩”之類的模糊不清的報告。這也不奇怪,這個時候大多數運動員和官員都在熟睡之中。戰鬥零零星星的,喊聲和槍聲之後是一段時間的沉寂。被吵醒的人一下子也搞不清是怎麽回事。他們聽了一會什麽也沒聽見,就又睡著了。少數幾個人從床上爬起來想搞清楚是怎麽回事,卻什麽也沒看見。在奧運村,經常有焰火和歡笑聲,沒有任何慶祝活動的晚上很少。對許多睡在以色列隊員附近睏倦的人來說,恐怖活動的聲音聽起來跟慶祝活動差不多。
四點五十五分或者稍晚一點,一位赤手空拳的保安隻身來調查了。他用手指撥弄著對講機,用德語對站在康諾利大街三十一號幾個戴著頭巾的恐怖分子咕噥道:“這是怎麽回事?”被問者沒有回答,在門後消失了。
與此同時,兩位逃走的以色列人拉響了警報器——一個在南韓隊員的公寓裏,另一個在義大利人住的地方。半小時以後,當局收到了幾份恐怖分子用英語列印的條件。
敢死隊還把溫伯格的屍體扔到了大街上。
這些條件是:釋放“以色列軍方”扣押的二百三十四名犯人。他們的名字都列印在紙上,還有幾個被西德聯邦政府拘捕的人,其中有巴德爾一邁因霍夫集團的頭目烏爾裏克·邁因霍夫和安德雷斯·巴德爾。他們是在同年六月被德國警方逮捕的。敢死隊還提出,他們的這些條件滿足以後,還要三架飛機把他們送到“安全的目的地”。到那裏之後,他們才會釋放以色列運動員。公報要求當局上午九點滿足這些要求,九點以後他們就會“一次性地或者一個一個地”處決人質。
接下來照例是談判。西德高層官員提出用他們自己交換人質——作為個人來講,這是一種勇敢的行為。這些人是:聯邦政府的一個部長和巴伐利亞州的一個部長、奧林匹克村所在市的市長、一個前市長和慕尼黑市警察局局長。但是,敢死隊不接受交換人質。最後期限延長到中午。據說,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和以色列總理戈爾達·梅爾通了十分鍾的電話,直接進行了磋商。結果是預料之中的。以色列在恐怖主義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是眾所周知的。沒有交易,在任何條件下都沒有交易。
德國人並不想給以色列人施壓,但很顯然,他們認為以色列政府不夠靈活,認為沒必要那樣做,那樣做很危險。為什麽他們不願意釋放,比如說,十幾個被捕的敢死隊員?為什麽不給恐怖分子一些麵子,讓他們釋放人質,從而撤出慕尼黑?德國方麵願意把烏爾裏克·邁因霍夫和安德雷斯·巴德爾交給他們,從談判一開始他們就強調這一點。
談判在繼續。到九點的時候,期限一步一步地延遲。恐怖分子把他們的條件降低到隻要一架飛機,把他們和人質送到開羅。他們說,如果以色列政府不把關押的巴勒斯坦人還給他們,他們就處決這些運動員。這也是一個小小的讓步。因為這些恐怖分子原來威脅說,如果他們從慕尼黑起飛前,他們的同伴還沒有被釋放的話,他們就殺死這些以色列運動員。
早上八點,給恐怖分子和人質送去了一些食物。勃蘭特總理在電視上對這起事件表示悲痛,表達了圓滿解決這起事件的願望——他同時建議奧林匹克運動會不要取消。取消本次運動會是以色列政府的要求,以紀念兩位被殺的運動員。在勃蘭特總理看來,這樣做就等於恐怖分子勝利了。這當然是一種看法——象徵著手足情誼與和平的奧林匹克世界運動會繼續進行,仿佛那些運動員被殺沒有造成任何影響,也同樣容易被看作是恐怖主義的勝利。不管怎麽樣,所有參賽國的旗幟必須下半旗,一直到下午為止。後來,十個阿拉伯國家派代表抗議,德國人才被迫把他們的國旗升到旗杆頂上。
大約晚上十點二十分,兩架直升機在奧林匹克村附近一塊草地上起飛,飛往慕尼黑的菲爾騰費爾德布魯克機場。九名人質和八名敢死隊員乘坐“大眾”牌公共汽車到達直升機場。雖然西德當局全力配合以色列政府,已經決定不讓恐怖分子和人質一起飛往開羅,但在敢死隊向直升機轉移的時候沒遭遇任何埋伏。事後回憶起來——雖然事後總是容易看得明白一些——這也許就意味著失去了最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