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小說] 《月落安南》作者:manstien【完結】
第一章
2013年7月17日 北京 中央軍委擴大會議
天氣熱的不得了,氣溫直逼40度大關,隻是,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仍舊照既定行程召開,出席的有全國師級以上幹部,“各位,我們成功的收回了台灣,我們還逼退了美軍,‘天打雷批’作戰是取得了絕對的成功,也代表了我軍的‘建設一支足以打贏高科技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軍隊’方針是正確的,我認為,我們下階段建軍的重點, 仍然放在此一方針上,對現有的基礎進行強化,在已有的良好成積上,更進一步,力求在5年內讓我們的戰力再上一個階梯,不知道各位有什麽好建議,可以提出來討論一下。”armed是中央軍委的主席,當然由他開場。
事實上這次會議還沒召開就已經是鬧的滿城風雨了,2個月前剛打完台灣,蘭州軍區司令呂兆元中將跟成都軍區司令張金遠中將就合力上了一篇由他們手下參謀所研擬的報告,建議進行大規模的裁軍與整軍,
建立一支量更少但更精銳的軍隊,而廣州軍區司令李振清中將也不甘示弱,在半個月之後也提出一個內容小同大異的報告。
2篇報告同樣主張裁軍,也同樣主張建立一支更進步更具有打擊力的軍隊,隻是,他們走的路有點不同。
不同處在他們對打擊武力的重點見解不同,呂-張報告強調的是資訊戰力加強。後勤能力加強及空軍加強,主張減少二炮比重,以具備更好的彈性,而李的報告卻主張:基於攻台經驗,我們應該更加強二炮建設。
事關重大,中共中央不可能單獨作主,同時軍隊裏仍有一派將領主張強大陸軍的重要,反對繼續裁軍,armed不是毛,也不是鄧,他不可能獨力壓下這些“雜音”——即使他已經解放了台灣,也不可能——於是,“討論”以求統一思想此一共產黨的一貫法寶再次被祭了出來,armed決定召開軍委擴大會議,特別是對兩個報告的討論,以求形成共識壓倒保守陸軍派,“共識”一旦形成,那麽,推動就不易被抵製了,就是反對者也不能對“共識”進行反對,否則“不認同黨的路線”這頂帽子蓋下來,沒有人能吃的消。
armed喝了口茶,見沒人發言,於是開口繼續道:“既然現場沒有建議,那麽我們先進行口頭報告好了,請張司令員同誌先行報告。”固然在開會前的1個月,所有報告的副本已傳達到所有與會者的手中,隻不過臨場口頭再報告一次還是省不掉的手續,即使,大多數的人都會打瞌睡。
“各位同誌,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我們的建軍就以加強遠距離打擊能力為目標,江前主席曾多次訓示我們的空軍:要有當主角的準備!就是這個理念的延伸,可是這麽多年來我軍建設始終受限於軍費的不足,而不得不依靠二炮部隊來輔助空軍,以增強遠距離作戰能力,在這次解放台灣的戰役中,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戰果,可是,我們能這樣而滿足嗎?我想這是否定的,二炮部隊的使用有其局限性,彈性也比較不夠,這是專指戰役戰術飛彈而言。戰役戰術飛彈是相當便宜,可是它不能重複使用,準確度不夠,更重要的,現今戰爭中火力密度的增高,要從空中贏得戰爭,我們丟到敵人頭上的火力噸位必須足夠龐大,可是,戰役戰術飛彈並不能滿足投射大量火力到敵人頭上。縱深的要求,沒錯,他具有奇襲優勢跟深度打擊能力,隻不過巡航飛彈同樣具有。
相對的,空中攻擊武力的優點是:可以重複使用與作極精確攻擊,雖然它比較貴,但是,重複使用,功能多,且可打擊多個目標是它的優點,再進一步來說,它的彈性大,攻擊1個點目標,其效率跟巡航飛彈相當,而遠勝戰役戰術飛彈;這些優點讓我們認為加強空軍與巡航飛彈的建設較增加二炮戰役戰術飛彈建設更為重要與迫切,這可以由這次解放台灣戰役中我空軍無法進行隨機、精準的攻擊以支援我軍的表現看出來。同時,為了保障我海疆的完整,海軍的建設也必須加強。為了能夠在不影響經濟發展下取得足夠軍費,我建議作出重大裁軍措施,在未來5年內減少正規部隊40萬。輔助部隊60萬,並減少5個集團軍,可是當然,相對的這些保留的部隊會同步完成換裝,我們的建議裁減方案如下……”
即使早已公布,說到這裏這個方案引起的騷動還是很大。
armed是無所謂,反正他同意裁軍,雖然他比較喜歡李振清的“小解決辦法”——裁的部隊規模比這個案子少一半——不過,對這個案子倒也不排斥,至少,比那些頑固派不反對的多了。
張金遠結束解說時,已經中午了,會議隻有暫停,午餐後繼續。
下午,輪到李振清上台了。
“各位同誌,我認為解放台灣的戰役已經為我軍開創了一個捷徑,一個新的。前所未有的發現,那就是:用戰役戰術飛彈來打贏一場戰爭!”
李隨即鼓起他的如簧巨舌,濤濤不絕的開始解釋這個“前所未有的發明”。
armed在主席台上忍住瞌睡,保持著儀態,努力的試著聽懂李的長篇大論,排訂給他的時間是2hr,隻不過他整整講了2hr又45min,最後他用“這個發明將使我軍在世界軍事史上永垂不朽”配著上揚的語調作為總結。
第一章
2013年7月17日 北京 中央軍委擴大會議
天氣熱的不得了,氣溫直逼40度大關,隻是,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仍舊照既定行程召開,出席的有全國師級以上幹部,“各位,我們成功的收回了台灣,我們還逼退了美軍,‘天打雷批’作戰是取得了絕對的成功,也代表了我軍的‘建設一支足以打贏高科技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軍隊’方針是正確的,我認為,我們下階段建軍的重點, 仍然放在此一方針上,對現有的基礎進行強化,在已有的良好成積上,更進一步,力求在5年內讓我們的戰力再上一個階梯,不知道各位有什麽好建議,可以提出來討論一下。”armed是中央軍委的主席,當然由他開場。
事實上這次會議還沒召開就已經是鬧的滿城風雨了,2個月前剛打完台灣,蘭州軍區司令呂兆元中將跟成都軍區司令張金遠中將就合力上了一篇由他們手下參謀所研擬的報告,建議進行大規模的裁軍與整軍,
建立一支量更少但更精銳的軍隊,而廣州軍區司令李振清中將也不甘示弱,在半個月之後也提出一個內容小同大異的報告。
2篇報告同樣主張裁軍,也同樣主張建立一支更進步更具有打擊力的軍隊,隻是,他們走的路有點不同。
不同處在他們對打擊武力的重點見解不同,呂-張報告強調的是資訊戰力加強。後勤能力加強及空軍加強,主張減少二炮比重,以具備更好的彈性,而李的報告卻主張:基於攻台經驗,我們應該更加強二炮建設。
事關重大,中共中央不可能單獨作主,同時軍隊裏仍有一派將領主張強大陸軍的重要,反對繼續裁軍,armed不是毛,也不是鄧,他不可能獨力壓下這些“雜音”——即使他已經解放了台灣,也不可能——於是,“討論”以求統一思想此一共產黨的一貫法寶再次被祭了出來,armed決定召開軍委擴大會議,特別是對兩個報告的討論,以求形成共識壓倒保守陸軍派,“共識”一旦形成,那麽,推動就不易被抵製了,就是反對者也不能對“共識”進行反對,否則“不認同黨的路線”這頂帽子蓋下來,沒有人能吃的消。
armed喝了口茶,見沒人發言,於是開口繼續道:“既然現場沒有建議,那麽我們先進行口頭報告好了,請張司令員同誌先行報告。”固然在開會前的1個月,所有報告的副本已傳達到所有與會者的手中,隻不過臨場口頭再報告一次還是省不掉的手續,即使,大多數的人都會打瞌睡。
“各位同誌,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我們的建軍就以加強遠距離打擊能力為目標,江前主席曾多次訓示我們的空軍:要有當主角的準備!就是這個理念的延伸,可是這麽多年來我軍建設始終受限於軍費的不足,而不得不依靠二炮部隊來輔助空軍,以增強遠距離作戰能力,在這次解放台灣的戰役中,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戰果,可是,我們能這樣而滿足嗎?我想這是否定的,二炮部隊的使用有其局限性,彈性也比較不夠,這是專指戰役戰術飛彈而言。戰役戰術飛彈是相當便宜,可是它不能重複使用,準確度不夠,更重要的,現今戰爭中火力密度的增高,要從空中贏得戰爭,我們丟到敵人頭上的火力噸位必須足夠龐大,可是,戰役戰術飛彈並不能滿足投射大量火力到敵人頭上。縱深的要求,沒錯,他具有奇襲優勢跟深度打擊能力,隻不過巡航飛彈同樣具有。
相對的,空中攻擊武力的優點是:可以重複使用與作極精確攻擊,雖然它比較貴,但是,重複使用,功能多,且可打擊多個目標是它的優點,再進一步來說,它的彈性大,攻擊1個點目標,其效率跟巡航飛彈相當,而遠勝戰役戰術飛彈;這些優點讓我們認為加強空軍與巡航飛彈的建設較增加二炮戰役戰術飛彈建設更為重要與迫切,這可以由這次解放台灣戰役中我空軍無法進行隨機、精準的攻擊以支援我軍的表現看出來。同時,為了保障我海疆的完整,海軍的建設也必須加強。為了能夠在不影響經濟發展下取得足夠軍費,我建議作出重大裁軍措施,在未來5年內減少正規部隊40萬。輔助部隊60萬,並減少5個集團軍,可是當然,相對的這些保留的部隊會同步完成換裝,我們的建議裁減方案如下……”
即使早已公布,說到這裏這個方案引起的騷動還是很大。
armed是無所謂,反正他同意裁軍,雖然他比較喜歡李振清的“小解決辦法”——裁的部隊規模比這個案子少一半——不過,對這個案子倒也不排斥,至少,比那些頑固派不反對的多了。
張金遠結束解說時,已經中午了,會議隻有暫停,午餐後繼續。
下午,輪到李振清上台了。
“各位同誌,我認為解放台灣的戰役已經為我軍開創了一個捷徑,一個新的。前所未有的發現,那就是:用戰役戰術飛彈來打贏一場戰爭!”
李隨即鼓起他的如簧巨舌,濤濤不絕的開始解釋這個“前所未有的發明”。
armed在主席台上忍住瞌睡,保持著儀態,努力的試著聽懂李的長篇大論,排訂給他的時間是2hr,隻不過他整整講了2hr又45min,最後他用“這個發明將使我軍在世界軍事史上永垂不朽”配著上揚的語調作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