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 作者:鄧蜀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次中東戰爭在政治上是一次衝擊,打破了阿以關係的僵局。戰後雙方開始就用土地換和平的可能性舉行了談判。
它在軍事上則顯示出戰爭的飛彈—電子時代的到來。
1982年6月4日,以色列趁阿拉伯國家之間關係處於分裂不和之機,在美國的支持下,以摧毀巴解武裝力量為戰略目標,發動了對黎巴嫩大規模入侵的第五次中東戰爭,先後出動兵力達12萬人。戰爭頭二天,以軍連續空襲黎境內南部多處巴解組織目標和貝魯特機場,第三天以軍大批地麵部隊入侵黎巴嫩,在長達53公裏的戰線上的多處巴解部隊據點被以軍攻占。不久以軍推至距貝魯特24公裏處。駐黎敘軍與以軍很快也發生交火,並在貝魯特上空進行了空戰。9日,90架以軍飛機空襲貝卡穀地,敘軍的地空飛彈基地連被摧毀。經一係列戰鬥後,敘軍被迫撤至距以色列北部邊界炮火射程之外的地區,敘以雙方宣布停火,但巴解仍在戰鬥。12日在貝魯特遭到猛烈轟炸一天後,以色列和巴解組織同意開始停火。
可是以軍與敘軍和巴解遊擊隊仍發生大規模戰鬥。自7月24日以後,以軍除在被圍的貝魯特以外地區與敘軍發生個別戰鬥外,開始了對貝魯特西區巴解組織進行大規模重點進攻,巴解總部遭到空襲,巴解部隊雖然進行了頑強抗擊,但是遭受了重大損失。雙方再次同意停火後,8月21日,在聯合國部隊監護下,巴解部隊從貝魯特分散撤往8個阿拉伯國家。這次戰爭急劇惡化了中東地區局勢,同時也加速了以高技術武器為核心的軍備競賽。
通過5次大規模戰爭,以色列幾乎占有了巴勒斯坦的全部領土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部分領土,卻無力使其阿拉伯鄰國承認它在中東的永久合法地位。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阿以衝突早日和平解決。冷戰結束以來,阿以關係趨向緩和,和平進程已出現不可阻擋的勢頭。
89 韓戰
美國“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韓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之一。這場戰爭起初是一場內戰,由於以美國為首的10多個國家的軍事幹預而演變成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國際戰爭。為了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鬥爭,保衛祖國的安全,中國政府和人民派出誌願軍進入朝鮮,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最終贏得了韓戰的偉大勝利。
朝鮮是東北亞的一個半島國家,麵積22多平方公裏。
1910年,朝鮮為日本侵占,並成為其侵略中國的跳板。為了反對日本的侵略,中朝人民在各自國家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鬥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朝鮮人民的鬥爭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二戰中,美、蘇、英等國曾多次討論過戰後恢復朝鮮統一與獨立的問題。1945年8月,美國提議以北緯38°線為界,由美、蘇分別在朝鮮南、北部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蘇聯同意。8月,蘇軍和朝鮮人民軍解放了“三八線”以北地區。9月,美軍在仁川登陸,控製了“三八線”以南地區。
1945年12月,蘇、美、英莫斯科外長會議達成一項關於在朝鮮建立臨時政府的協議。由於蘇美意見對立,會後兩國圍繞建立什麽樣的臨時政府展開了尖銳鬥爭。1948年8月,南韓通過“單獨選舉”,成立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政府,並揚言以武力統一朝鮮。同月,朝鮮勞動黨領導朝鮮民主愛國力量進行民主選舉,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9月任命金日成為內閣首相。南北韓分別成立政府後,雙方鬥爭日益尖銳,僅1949年,“三八線”上的武裝衝突就超過千次。1950年6月25日,朝鮮南北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內戰。
朝鮮內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用兩個多月時間連續進行了5次進攻戰役,即漢城戰役、水原戰役、大田戰役、洛東江戰役、釜山戰役,逐步將戰線推向朝鮮南部。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朝鮮內戰爆發第三天即決定公開插手戰爭,命令麥克阿瑟使用海、空軍全力支持南韓軍隊作戰。麵對強敵,朝鮮人民軍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至第四次戰役已解放南韓五分之四以上的土地,並將美軍和南韓軍壓在麵積不足朝鮮麵積二十分之一的大丘、浦項、釜山三角地區。
第四次戰役後,美軍得到了很大加強,並完全取得了製空權和製海權。在後方供應困難,並且存在美軍於後方登陸的危險的情況下,朝鮮人民軍為奪取最終勝利,發起了第五次戰役,結果雖突破了敵部分地區的前沿防禦,但未能擴張戰果。9月10日,美軍和南韓軍轉入反攻。9月15日,美軍開始在仁川登陸,並在全線發起總攻。朝鮮人民軍主力被隔斷,腹背受敵,糧少彈缺,經頑強抵抗被迫逐步撤向“三八線”附近。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決心進一步擴大戰爭。10月1日,麥克阿瑟下令美軍和南韓軍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並企圖於感恩節(11月23日)前占領北韓全境,全殲朝鮮人民軍。至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已處於萬分危急之中。
早在1950年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就代表中國政府聲明,聯合國安理會於6月27日在美國政府指使和操縱下通過的關於要求聯合國會員國協助南韓當局的決議,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的原則,是非法的。
它在軍事上則顯示出戰爭的飛彈—電子時代的到來。
1982年6月4日,以色列趁阿拉伯國家之間關係處於分裂不和之機,在美國的支持下,以摧毀巴解武裝力量為戰略目標,發動了對黎巴嫩大規模入侵的第五次中東戰爭,先後出動兵力達12萬人。戰爭頭二天,以軍連續空襲黎境內南部多處巴解組織目標和貝魯特機場,第三天以軍大批地麵部隊入侵黎巴嫩,在長達53公裏的戰線上的多處巴解部隊據點被以軍攻占。不久以軍推至距貝魯特24公裏處。駐黎敘軍與以軍很快也發生交火,並在貝魯特上空進行了空戰。9日,90架以軍飛機空襲貝卡穀地,敘軍的地空飛彈基地連被摧毀。經一係列戰鬥後,敘軍被迫撤至距以色列北部邊界炮火射程之外的地區,敘以雙方宣布停火,但巴解仍在戰鬥。12日在貝魯特遭到猛烈轟炸一天後,以色列和巴解組織同意開始停火。
可是以軍與敘軍和巴解遊擊隊仍發生大規模戰鬥。自7月24日以後,以軍除在被圍的貝魯特以外地區與敘軍發生個別戰鬥外,開始了對貝魯特西區巴解組織進行大規模重點進攻,巴解總部遭到空襲,巴解部隊雖然進行了頑強抗擊,但是遭受了重大損失。雙方再次同意停火後,8月21日,在聯合國部隊監護下,巴解部隊從貝魯特分散撤往8個阿拉伯國家。這次戰爭急劇惡化了中東地區局勢,同時也加速了以高技術武器為核心的軍備競賽。
通過5次大規模戰爭,以色列幾乎占有了巴勒斯坦的全部領土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部分領土,卻無力使其阿拉伯鄰國承認它在中東的永久合法地位。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阿以衝突早日和平解決。冷戰結束以來,阿以關係趨向緩和,和平進程已出現不可阻擋的勢頭。
89 韓戰
美國“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韓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之一。這場戰爭起初是一場內戰,由於以美國為首的10多個國家的軍事幹預而演變成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國際戰爭。為了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鬥爭,保衛祖國的安全,中國政府和人民派出誌願軍進入朝鮮,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最終贏得了韓戰的偉大勝利。
朝鮮是東北亞的一個半島國家,麵積22多平方公裏。
1910年,朝鮮為日本侵占,並成為其侵略中國的跳板。為了反對日本的侵略,中朝人民在各自國家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鬥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朝鮮人民的鬥爭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二戰中,美、蘇、英等國曾多次討論過戰後恢復朝鮮統一與獨立的問題。1945年8月,美國提議以北緯38°線為界,由美、蘇分別在朝鮮南、北部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蘇聯同意。8月,蘇軍和朝鮮人民軍解放了“三八線”以北地區。9月,美軍在仁川登陸,控製了“三八線”以南地區。
1945年12月,蘇、美、英莫斯科外長會議達成一項關於在朝鮮建立臨時政府的協議。由於蘇美意見對立,會後兩國圍繞建立什麽樣的臨時政府展開了尖銳鬥爭。1948年8月,南韓通過“單獨選舉”,成立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政府,並揚言以武力統一朝鮮。同月,朝鮮勞動黨領導朝鮮民主愛國力量進行民主選舉,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9月任命金日成為內閣首相。南北韓分別成立政府後,雙方鬥爭日益尖銳,僅1949年,“三八線”上的武裝衝突就超過千次。1950年6月25日,朝鮮南北之間終於爆發大規模內戰。
朝鮮內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用兩個多月時間連續進行了5次進攻戰役,即漢城戰役、水原戰役、大田戰役、洛東江戰役、釜山戰役,逐步將戰線推向朝鮮南部。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朝鮮內戰爆發第三天即決定公開插手戰爭,命令麥克阿瑟使用海、空軍全力支持南韓軍隊作戰。麵對強敵,朝鮮人民軍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至第四次戰役已解放南韓五分之四以上的土地,並將美軍和南韓軍壓在麵積不足朝鮮麵積二十分之一的大丘、浦項、釜山三角地區。
第四次戰役後,美軍得到了很大加強,並完全取得了製空權和製海權。在後方供應困難,並且存在美軍於後方登陸的危險的情況下,朝鮮人民軍為奪取最終勝利,發起了第五次戰役,結果雖突破了敵部分地區的前沿防禦,但未能擴張戰果。9月10日,美軍和南韓軍轉入反攻。9月15日,美軍開始在仁川登陸,並在全線發起總攻。朝鮮人民軍主力被隔斷,腹背受敵,糧少彈缺,經頑強抵抗被迫逐步撤向“三八線”附近。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決心進一步擴大戰爭。10月1日,麥克阿瑟下令美軍和南韓軍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並企圖於感恩節(11月23日)前占領北韓全境,全殲朝鮮人民軍。至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已處於萬分危急之中。
早在1950年7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就代表中國政府聲明,聯合國安理會於6月27日在美國政府指使和操縱下通過的關於要求聯合國會員國協助南韓當局的決議,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的原則,是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