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沃洛夫的作戰計劃是:地麵部隊編成三個集團,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同時發起猛攻。從作戰部署看,主攻方向指向防禦較薄弱的南麵,俄軍在該方向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和四分之三的火炮。


    1790年12月22日淩晨3時,俄軍在夜幕和濃霧掩護下秘密接近城牆。5時30分,按統一號令,兵分三路同時發起622《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攻擊,多瑙河區艦隊輸送地麵部隊上陸,並以艦炮支援。8時,外城被攻破,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16時戰鬥結束。土耳其守軍陣亡2.6萬人,被俘9000人。俄軍傷亡約1萬人。伊茲梅爾一戰基本上決定了俄土戰爭的結局。


    1791年夏,蘇沃洛夫部將庫圖佐夫兩次打敗土軍地麵部隊,6月15日,在巴格達附近擊潰土軍2.3萬人。同時,烏沙科夫兩次打敗土耳其艦隊。8月11日,在卡拉克裏亞海角,趁土艦隊官兵多數在岸上度伊斯蘭教節日之際,發動突然襲擊,重創土艦隊。雙方軍事行動至此基本結束。


    1792年1月,俄土簽訂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兼併克裏米亞,宣布放棄喬治亞。至此,整個黑海北岸廣大地區劃歸俄國版圖。


    1787—1791年俄土戰爭的結束,沙俄實現了稱霸黑海的野心,為進一步向巴爾幹、地中海和中亞方向侵略擴張創造了有利態勢。俄軍取得這次戰爭的勝利,在於葉卡特琳娜二世善於把外交和軍事結合起來,形成合力。戰前進行充分的外交準備,拚湊軍事同盟,孤立敵人,避免兩線作戰。俄國麵對土耳其和瑞典兩個對手,始終把主力用在南線對付土耳其,而在次要方向的北線,隻用少量兵力進行防禦。


    這次俄土戰爭也充分展示了俄國統治集團內部軍事思想上的鬥爭。在較長時期,革新派與保守派的鬥爭一直不斷。從總體上說,保守派占優勢,18世紀後半期,以蘇沃洛夫和烏沙科夫為代表的革新勢力已嶄露頭角。他們兩人在作戰中相互配合,進一步發展了地麵和海上作戰的基本原則。蘇沃洛夫的進攻思想充分反映了沙皇政府的擴張政策對軍事的要求。這種思想,較之西歐盛行一時的避免決戰、依靠“機動”取勝的消極作戰思想略勝一籌。然而,俄國封建農奴製決定了革新派在對外戰爭中雖然打勝仗較多,但在統治集團內部鬥爭中卻往往敗北,成為宮廷陰謀的犧牲者。


    42 法國革命戰爭


    又一個皇帝人頭落地


    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歷史上一次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這場革命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封建專製製度的基礎,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歷史發展和文明進步。而1789年至1794年由法國資產階級領導的,為推翻封建統治和反對外來幹涉所進行的革命戰爭,則是法國大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法蘭西共和國的誕生鳴響了禮炮。


    18世紀下半葉法國封建專製製度極端腐朽,遭到了人民的強烈反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攻克了象徵封建專製統治的巴士底獄,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上台。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歐洲各國君主們視其為洪水猛獸,為置之於死地,結成了反法同盟,宣布支持法國路易十六的君主政體,並在法國周圍邊境地區集結兵力,做好了戰爭準備。1792年4月法國向奧、普宣戰。


    戰爭開始後,法國人民熱情很高,但在新召募的軍隊組建之前,作戰的主力仍是原法軍。部署在敦刻爾克至巴塞爾的法軍有三個軍團,約15萬人,計劃分三路進攻比利時,企圖趁奧軍尚未充分動員和展開之機,主動出擊,先發製人。但由於法軍戰備水平低,機動能力差,指揮欠協調等原因,4月28日法軍北方軍團剛越過法比邊界與敵軍遭遇,就驚慌失措,潰不成軍。前線的失敗激起了法國人民對國王和君主立憲派的強烈不滿。8月,普魯士的不倫瑞克公爵率領14萬普奧聯軍向法國東北部邊境逼近。8月10日,愛國熱情高漲的巴黎人民再次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國王和君主立憲派政體,隨後成立法蘭西共和國。這時,普奧聯軍越過法國邊境,先後占領了隆維要塞和凡爾登要塞,並迅速向巴黎推進。法國軍民英勇抗擊,新徵召的部隊源源不斷地開往前線。在迪穆裏耶和克勒曼將軍的指揮下,法軍2個軍團5萬餘人在沙隆大道上的瓦爾米附近設防。9月20日晨,普奧聯軍約4萬人繞過法軍陣地,在瓦爾米西南展開,對法軍進行炮擊。法軍搶占瓦爾米附近的小丘,實施炮火反擊,雙方展開了大規模炮戰。


    當時在場的詩人歌德寫道:這場炮擊的激烈情形是無法形容的。聯軍組織兩次衝擊都未達到擊潰法軍的目的,被迫停止進攻。中午,炮戰達到高潮,整個戰場都在發抖,雙方發射了2萬多發炮彈,但由於火炮射程有限,雙方傷亡不大。以後聯軍後勤補給困難,加之天氣不好,未再採取積極的戰鬥行動。9月30日,聯軍開始撤退,法軍展開全線出擊,將聯軍趕出了國境,隨後攻占了比利時的冉馬普、蒙斯和列日等地,把普奧聯軍趕過了萊茵河。瓦爾米會戰是革命的法國反擊歐洲反法聯盟的第一次勝利,它對挽救法國革命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1793年1月21日,革命的法國人民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這一消息傳出,使歐洲各國君主如做了一場噩夢,而法軍占領比利時並威脅荷蘭。更引起其惴惴不安。原來還在猶豫或保持中立的國家都紛紛參加普奧聯盟,結成了第一次反法聯盟。3月,反法聯盟軍再次入侵法國。共和國四麵都受到外敵的威脅:在西部阿爾卑斯山與4.5萬奧地利、撒丁聯軍作戰;在南部庇裏牛斯山區同5萬西班牙軍隊作戰;在萊茵河下遊和比利時同奧、英、荷、德的7萬軍隊作戰;在默茲河與摩澤爾河之間同3萬多奧軍作戰;在萊茵河中、下遊地區與11萬奧、普、德軍作戰。與此同時,國內王黨叛亂四起,叛軍在旺代組成3個軍團,打敗了前來鎮壓的政府軍。在這關鍵時刻,又發生了法軍將領迪穆裏耶叛變事件,使共和國處境更加惡化。迪穆裏耶本來就是個君主立憲派人物,對處死路易十六非常不滿,企圖擁兵首先征服荷蘭,把荷蘭和比利時合併為一個國家,然後率軍返回巴黎,發動政變,擁立一個新國王。因此,他不顧共和國的險惡處境,率領法軍2萬人遠征荷蘭。正當他向多爾德雷赫特發動進攻時,配合其進攻的法軍右翼在默茲河下遊遭奧軍從側後的猛攻,迫使法軍撤出荷蘭,退回比利時。3月底,奧軍占領布魯塞爾,法軍又全部退出比利時和萊茵河左岸。迪穆裏耶暗中與奧軍勾結,最後叛國投敵。法軍幾個月的戰果,轉眼喪失殆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鄧蜀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鄧蜀生並收藏影響世界的100次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