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 作者:[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反鐵路情緒
當鐵路在許多重要方麵對經濟發展起巨大作用時,但也引起了一些問題和批評。從1866年到1873年,鐵路建設的速度異常迅猛。在那幾年裏,新鋪鐵路的英裏數(35,000英裏)是1830年到1865年鋪設鐵路的總和。第一條橫貫美洲大陸的鐵路穿過1,800英裏長的人煙稀少的平原和高低不平的群山,它的建成引起了世人的敬仰。1869年5月10日,在猶他州的普羅蒙特裏波因特,一枚連接聯合太平洋鐵路和中央太平洋鐵路的黃金道釘釘入路軌上;這是時代的象徵,人們紛紛拍照,記錄了這一事件。但是,在建設這些鐵路以及西部其它鐵路的過程中,還出現了涉及戰後鐵路的問題。在沒有人煙的危險禁區建築鐵路,需要冒巨大的風險資本,這隻能由政府提供土地和貸款。為了增加補貼,在一場鐵路鋪得越多越好的競賽中,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建築的鐵路質量很差,不久就不得不對部分線路返工重建。美國鍍金時代最大的醜聞之一——信貸公司醜聞就是由於向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提供資金而引起的。
這個聽起來異國情調很濃的公司是由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股東們組成的,是一個鋪設鐵路的建築公司。他們利用自己是一個公司——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董事的權力,把合同贈送給另外一個公司——信貸公司,而他們自己也是該公司的董事。在那個時代,這樣的事情是屢見不鮮的。這種做法減少了建築公司在鐵路建設上的財政風險。但是,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承擔更多的風險。而且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信貸公司的一些董事們免不了通過虛報建築合同來大飽私囊。
一位名叫奧克斯·艾姆斯的麻薩諸塞州眾議員——他恰好是一家向信貸公司出售建築器材的公司的老闆,也是信貸公司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董事——在相信國會對這些事情不會認真追究後,於1867年和1868年將信貸公司的股份以象徵性的價格賣給了幾個有影響的眾議員。艾姆斯私下寫道:“引誘人們去關心自己的財產是沒有什麽困難的。”他把這些股份放到“對我們最有利的地方。”1872年,紐約一家報紙披露了這些交易。公眾群情激憤,要求國會對此事進行調查。眾議員艾姆斯受到了譴責。其他幾名共和黨政治家的政治前途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從前幾乎不為人所知悉的利益衝突的概念也隨著對這一事件的反宣傳而為人們所認識。
到了1873年,鐵路受到了來自幾個方麵的攻擊。建築第二條橫貫美洲大陸的鐵路線——北太平洋鐵路線——迅速導致了一場金融恐慌,從此戰後繁榮的幻影被打破了。經濟陷入了蕭條,直到1878年才開始復甦。南北戰爭時期北部金融界的英雄傑·庫克成為1873年大恐慌的替罪羊。庫克的費城銀行在1869年接手管理北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財政。盡管該公司已經得到國會批準轉讓的大片土地和巨額貸款,但是該公司竟然仍沒有建築一英裏的鐵路。在庫克的管理下,北太平洋鐵路公司從1870年開始從德盧斯向西建築鐵路。為了使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向建設工地,庫克用累進式方法經營,吸收一切可以得到的股票和貸款。其它銀行、鐵路公司和工業企業也起而效法,拚命地擴大企業和大搞投機。1873年9月,紙製金字塔倒塌了。庫克銀行由於負債過多,成為第一家關門的公司。如同多米諾骨牌,幾百家銀行和公司相繼出現了恐慌。在全國364家鐵路公司中,有89家倒閉。兩年中,有18,000家公司垮台。到1876年,失業率增長到了14%,“艱難時世”像陰雲一般籠罩了全國。
即使在大恐慌以前,中西部的鐵路公司就已經引起了客戶的仇恨。開始時,火車受到了農民的歡迎,因為它把遠方的市場同他們聯繫起來。現在許多農民開始詛咒鐵路公司,因為它牢牢壟斷著運輸這條生命線。戰時飛漲的穀物價格現在開始下跌,這更加劇了這一形勢。從1867年到1870年,小麥價格下降了一半。玉米價格在1869年到1872年間也下降了一半。運費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絕沒有下降到一半。農民們抱怨鐵路公司把他們搞成這般悲慘。鐵路公司相信這樣一條理論,在沒有競爭的地區保持較高的價格,在有競爭的地區保持較低的價格。然而,大部分農民居住在隻有一條鐵路線提供服務的地區。鐵路公司還擁有許多穀倉。這些穀倉由於在驗收糧食、劃分等級上欺騙農民而受到了攻擊。
農民們為了在出售穀物和購買必需品上繞過中間人,組織了各種市場購銷合作協會。成立於1867年的“農業保護者協會”,又稱“格蘭其”,是許多這樣的合作組織的保護傘。但是,農民不能修建自己的鐵路。他們於是退而求其次:他們參加了政治,組織起“反壟斷”政黨,還選舉了州議員。這些議員同其他運輸行業的代表一起將“格蘭其法”在六個州裏執行。這些法律規定建立州鐵路委員會,確定最高運費和倉庫收費。鐵路公司到法庭上控告這些法律。有八個“格蘭其案”被提交到美國最高法院審理。最高法院於1877年在“孟恩訴伊利諾州案”中作了判決。法院認為,各州可以合法使用警察力量去整頓涉及“公眾利益”的企業——運輸公司、麵粉廠、客棧等等。盡管最高法院表示了支持,但是某些格蘭其法仍然很難實施。爭取實施鐵路規定的運動依然保持著很強的勢頭。
當鐵路在許多重要方麵對經濟發展起巨大作用時,但也引起了一些問題和批評。從1866年到1873年,鐵路建設的速度異常迅猛。在那幾年裏,新鋪鐵路的英裏數(35,000英裏)是1830年到1865年鋪設鐵路的總和。第一條橫貫美洲大陸的鐵路穿過1,800英裏長的人煙稀少的平原和高低不平的群山,它的建成引起了世人的敬仰。1869年5月10日,在猶他州的普羅蒙特裏波因特,一枚連接聯合太平洋鐵路和中央太平洋鐵路的黃金道釘釘入路軌上;這是時代的象徵,人們紛紛拍照,記錄了這一事件。但是,在建設這些鐵路以及西部其它鐵路的過程中,還出現了涉及戰後鐵路的問題。在沒有人煙的危險禁區建築鐵路,需要冒巨大的風險資本,這隻能由政府提供土地和貸款。為了增加補貼,在一場鐵路鋪得越多越好的競賽中,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建築的鐵路質量很差,不久就不得不對部分線路返工重建。美國鍍金時代最大的醜聞之一——信貸公司醜聞就是由於向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提供資金而引起的。
這個聽起來異國情調很濃的公司是由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股東們組成的,是一個鋪設鐵路的建築公司。他們利用自己是一個公司——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董事的權力,把合同贈送給另外一個公司——信貸公司,而他們自己也是該公司的董事。在那個時代,這樣的事情是屢見不鮮的。這種做法減少了建築公司在鐵路建設上的財政風險。但是,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承擔更多的風險。而且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信貸公司的一些董事們免不了通過虛報建築合同來大飽私囊。
一位名叫奧克斯·艾姆斯的麻薩諸塞州眾議員——他恰好是一家向信貸公司出售建築器材的公司的老闆,也是信貸公司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董事——在相信國會對這些事情不會認真追究後,於1867年和1868年將信貸公司的股份以象徵性的價格賣給了幾個有影響的眾議員。艾姆斯私下寫道:“引誘人們去關心自己的財產是沒有什麽困難的。”他把這些股份放到“對我們最有利的地方。”1872年,紐約一家報紙披露了這些交易。公眾群情激憤,要求國會對此事進行調查。眾議員艾姆斯受到了譴責。其他幾名共和黨政治家的政治前途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從前幾乎不為人所知悉的利益衝突的概念也隨著對這一事件的反宣傳而為人們所認識。
到了1873年,鐵路受到了來自幾個方麵的攻擊。建築第二條橫貫美洲大陸的鐵路線——北太平洋鐵路線——迅速導致了一場金融恐慌,從此戰後繁榮的幻影被打破了。經濟陷入了蕭條,直到1878年才開始復甦。南北戰爭時期北部金融界的英雄傑·庫克成為1873年大恐慌的替罪羊。庫克的費城銀行在1869年接手管理北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財政。盡管該公司已經得到國會批準轉讓的大片土地和巨額貸款,但是該公司竟然仍沒有建築一英裏的鐵路。在庫克的管理下,北太平洋鐵路公司從1870年開始從德盧斯向西建築鐵路。為了使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向建設工地,庫克用累進式方法經營,吸收一切可以得到的股票和貸款。其它銀行、鐵路公司和工業企業也起而效法,拚命地擴大企業和大搞投機。1873年9月,紙製金字塔倒塌了。庫克銀行由於負債過多,成為第一家關門的公司。如同多米諾骨牌,幾百家銀行和公司相繼出現了恐慌。在全國364家鐵路公司中,有89家倒閉。兩年中,有18,000家公司垮台。到1876年,失業率增長到了14%,“艱難時世”像陰雲一般籠罩了全國。
即使在大恐慌以前,中西部的鐵路公司就已經引起了客戶的仇恨。開始時,火車受到了農民的歡迎,因為它把遠方的市場同他們聯繫起來。現在許多農民開始詛咒鐵路公司,因為它牢牢壟斷著運輸這條生命線。戰時飛漲的穀物價格現在開始下跌,這更加劇了這一形勢。從1867年到1870年,小麥價格下降了一半。玉米價格在1869年到1872年間也下降了一半。運費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絕沒有下降到一半。農民們抱怨鐵路公司把他們搞成這般悲慘。鐵路公司相信這樣一條理論,在沒有競爭的地區保持較高的價格,在有競爭的地區保持較低的價格。然而,大部分農民居住在隻有一條鐵路線提供服務的地區。鐵路公司還擁有許多穀倉。這些穀倉由於在驗收糧食、劃分等級上欺騙農民而受到了攻擊。
農民們為了在出售穀物和購買必需品上繞過中間人,組織了各種市場購銷合作協會。成立於1867年的“農業保護者協會”,又稱“格蘭其”,是許多這樣的合作組織的保護傘。但是,農民不能修建自己的鐵路。他們於是退而求其次:他們參加了政治,組織起“反壟斷”政黨,還選舉了州議員。這些議員同其他運輸行業的代表一起將“格蘭其法”在六個州裏執行。這些法律規定建立州鐵路委員會,確定最高運費和倉庫收費。鐵路公司到法庭上控告這些法律。有八個“格蘭其案”被提交到美國最高法院審理。最高法院於1877年在“孟恩訴伊利諾州案”中作了判決。法院認為,各州可以合法使用警察力量去整頓涉及“公眾利益”的企業——運輸公司、麵粉廠、客棧等等。盡管最高法院表示了支持,但是某些格蘭其法仍然很難實施。爭取實施鐵路規定的運動依然保持著很強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