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 作者:[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邦聯方麵原指望氣候和地理條件能阻止住謝爾曼的軍隊。約瑟夫·約翰斯頓堅信:“一支部隊絕不可能在冬季通過這個州的南部地區。”但是北方佬卻通過了。由100名白人士兵和70名黑人拓荒者組成的拓荒營砍伐整片樹林來鋪設道路,整個部隊都放下武器,拿起鐵鍬、斧頭架設橋樑。為了避免宿營時受到洪水的侵擾,將士們有時就在樹上露宿,就連謝爾曼也是如此。盡管條件如此惡劣,軍隊中隻有2%的人生病。當聯邦軍抵達索爾基哈奇河時,邦聯將軍威廉·哈迪曾向他的上司保證:“索爾基哈奇河是不可逾越橫渡的。”可是北軍士兵們在河上架橋鋪路,沒有損失一車一炮就順利通過了它。哈迪將軍沮喪地說:“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我絕不相信這是真的!”約翰斯頓後來寫道:“當我獲悉謝爾曼的部隊一邊自己鋪路,一邊攜帶大炮、輜重,以平均每天12英裏以上的速度通過了索爾基哈奇沼澤的時候,我就深信:這是一支從凱撒以來未曾有過的軍隊。”
謝爾曼兵分兩路,一路佯攻查爾斯頓,一路佯攻奧古斯塔。邦聯軍向這兩座城市增派援軍。但是聯邦軍一直向北推進,切斷了這兩座城市之間的鐵路線之後卻不繼續向它們逼近。由於同內地的聯繫被切斷,查爾斯頓於2月18日向從海上封鎖他們近兩年之久的聯邦軍隊投降了。正式受降的軍官是一位黑人團的上校。他們是最早占領這座光榮城市的軍隊,其中有些士兵曾經是這兒的奴隸。當他們高唱《約翰·布朗之歌》開進查爾斯頓的時候,受到了當地黑人們的熱烈歡迎。占領軍的第一項任務是滅火。邦聯軍隊在撤退時放火焚燒了棉花、軍需物資和船隻,但是大火已經蔓延到城市的其他地區。
南部的重鎮,分離主義者的根基查爾斯頓的陷落,是邦聯的崩潰的最引人注目的朕兆。傑斐遜·戴維斯後來寫道:“這次挫折對我來說真是太痛苦了!”對廢奴主義者來說,這場偉大革命取得勝利的標誌是《解放者》報的編輯威廉·加裏森的兒子,第五十五麻薩諸塞黑人步兵團的喬治·湯普森·加裏森上尉來到查爾斯頓。兩個月之後,威廉·勞埃德·加裏森本人,同其他許多廢奴主義者一道,也來到這座城市,出席一次升旗儀式,而四年前的這一天,薩姆特要塞失陷時星條旗已被降了下來。
在謝爾曼向南卡羅來納進軍之前,總參謀長哈勒克曾給他打過一封電報,告訴他:“如果你奪下了查爾斯頓,我希望會有一些意外的災禍把這個地方毀掉。要是在那塊土地上撒些鹽,那就可以阻止將來州拒絕執行聯邦法令和退出聯邦的莊稼的生長。”查爾斯頓逃脫了這種命運,但是南卡羅來納的其他許多地區卻未能倖免。在北部人看來,南卡羅來納理應受到特別的懲罰,因為這個州的好戰挑起了這場戰爭。到1865年許多南部人都同意這一觀點。在謝爾曼進軍喬治亞時,喬治亞人一再對北方佬說:“你們為什麽不去南卡羅來納?你們為什麽不用這個方式去對付他們?是他們發動了這場戰爭!”北軍士兵欣然同意這種說法。謝爾曼在報告中說:“全軍燃燒著一股對南卡羅來納報仇雪恨的不可遏製的願望。我真為它的命運擔憂,但是我又想,這種對它的積壓已久的仇恨是它罪有應得的。”謝爾曼在南卡羅來納下達的命令與在喬治亞一樣:沒收所有的糧秣和一切具有軍用價值的物品,隻留下平民的私人財產。但是士兵們根本無視他的命令,比在喬治亞尤甚,而謝爾曼也沒有採取措施去製止他們。一名聯邦軍官的記錄說:“在喬治亞很少有房子被燒毀,而這裏則很少有房子倖免於難。”士兵們根本不管什麽是軍用物資,什麽是私人財物,肆意搶掠。一位家遭洗劫的婦女這樣寫道:“他們有時會停下來告訴我,他們有些對不起婦女和兒童,但是南卡羅來納必須被摧毀。南卡羅來納和它的罪惡是他們歌詞中反覆唱的疊句!”一名參與掠奪的士兵直截了當地表示:“叛亂是從這裏開始的,它也將在這裏結束!”
指責謝爾曼所犯的最大暴行是火燒南卡羅來納的首府哥倫比亞。聯邦軍士兵於2月17日開進哥倫比亞,到第二天早晨,城市有一半已化為灰燼。關於誰應對此負責的爭論至今仍未停止。南部的支持者們堅持認為北軍蓄意放火焚燒了哥倫比亞,而謝爾曼和他部屬的軍官則堅持認為,邦聯軍的騎兵撤離時放火焚燒棉花,火勢蔓延釀成大禍。事實上,兩種說法似乎都有道理。甚至在謝爾曼的部隊抵達之前,哥倫比亞市內的秩序就已大亂。城裏貯存著大量的酒。邦聯的騎兵、強盜和奴隸們闖入酒窖狂飲,在大街上橫行霸道,大肆搶掠,放火燒毀棉花。2月17日,幾百名聯邦軍士兵喝得酩酊大醉,胡作非為。監獄中釋放出來的罪犯,從附近戰俘營中逃出來的聯邦軍戰俘,也加入了他們醉酒後狂暴行動。沒有喝醉的聯邦軍士兵幫助撲滅燃燒棉花引起的大火。但是當天夜幕降臨時,突然颳起了大風,火勢從人為和氣象兩方麵匯合在一起,熊熊烈焰到處蔓延。謝爾曼和他的將士們徹夜奔忙,企圖控製住火勢。但是隻是由於淩晨四點鍾風向轉變,才沒有把整座城市完全化成灰燼。沒有哪一夥人,不論是邦聯軍的騎兵、喝醉酒的北軍士兵、還是復仇的戰俘、奴隸或犯人,可以單獨承擔燒毀哥倫比亞的責任,但是他們中的任何一夥都不能完全逃脫罪責。哥倫比亞還不是這場戰爭中的唯一遭劫數者。這場戰爭給美國帶來的災難和破壞,比以往全部戰爭加起來還要大。
謝爾曼兵分兩路,一路佯攻查爾斯頓,一路佯攻奧古斯塔。邦聯軍向這兩座城市增派援軍。但是聯邦軍一直向北推進,切斷了這兩座城市之間的鐵路線之後卻不繼續向它們逼近。由於同內地的聯繫被切斷,查爾斯頓於2月18日向從海上封鎖他們近兩年之久的聯邦軍隊投降了。正式受降的軍官是一位黑人團的上校。他們是最早占領這座光榮城市的軍隊,其中有些士兵曾經是這兒的奴隸。當他們高唱《約翰·布朗之歌》開進查爾斯頓的時候,受到了當地黑人們的熱烈歡迎。占領軍的第一項任務是滅火。邦聯軍隊在撤退時放火焚燒了棉花、軍需物資和船隻,但是大火已經蔓延到城市的其他地區。
南部的重鎮,分離主義者的根基查爾斯頓的陷落,是邦聯的崩潰的最引人注目的朕兆。傑斐遜·戴維斯後來寫道:“這次挫折對我來說真是太痛苦了!”對廢奴主義者來說,這場偉大革命取得勝利的標誌是《解放者》報的編輯威廉·加裏森的兒子,第五十五麻薩諸塞黑人步兵團的喬治·湯普森·加裏森上尉來到查爾斯頓。兩個月之後,威廉·勞埃德·加裏森本人,同其他許多廢奴主義者一道,也來到這座城市,出席一次升旗儀式,而四年前的這一天,薩姆特要塞失陷時星條旗已被降了下來。
在謝爾曼向南卡羅來納進軍之前,總參謀長哈勒克曾給他打過一封電報,告訴他:“如果你奪下了查爾斯頓,我希望會有一些意外的災禍把這個地方毀掉。要是在那塊土地上撒些鹽,那就可以阻止將來州拒絕執行聯邦法令和退出聯邦的莊稼的生長。”查爾斯頓逃脫了這種命運,但是南卡羅來納的其他許多地區卻未能倖免。在北部人看來,南卡羅來納理應受到特別的懲罰,因為這個州的好戰挑起了這場戰爭。到1865年許多南部人都同意這一觀點。在謝爾曼進軍喬治亞時,喬治亞人一再對北方佬說:“你們為什麽不去南卡羅來納?你們為什麽不用這個方式去對付他們?是他們發動了這場戰爭!”北軍士兵欣然同意這種說法。謝爾曼在報告中說:“全軍燃燒著一股對南卡羅來納報仇雪恨的不可遏製的願望。我真為它的命運擔憂,但是我又想,這種對它的積壓已久的仇恨是它罪有應得的。”謝爾曼在南卡羅來納下達的命令與在喬治亞一樣:沒收所有的糧秣和一切具有軍用價值的物品,隻留下平民的私人財產。但是士兵們根本無視他的命令,比在喬治亞尤甚,而謝爾曼也沒有採取措施去製止他們。一名聯邦軍官的記錄說:“在喬治亞很少有房子被燒毀,而這裏則很少有房子倖免於難。”士兵們根本不管什麽是軍用物資,什麽是私人財物,肆意搶掠。一位家遭洗劫的婦女這樣寫道:“他們有時會停下來告訴我,他們有些對不起婦女和兒童,但是南卡羅來納必須被摧毀。南卡羅來納和它的罪惡是他們歌詞中反覆唱的疊句!”一名參與掠奪的士兵直截了當地表示:“叛亂是從這裏開始的,它也將在這裏結束!”
指責謝爾曼所犯的最大暴行是火燒南卡羅來納的首府哥倫比亞。聯邦軍士兵於2月17日開進哥倫比亞,到第二天早晨,城市有一半已化為灰燼。關於誰應對此負責的爭論至今仍未停止。南部的支持者們堅持認為北軍蓄意放火焚燒了哥倫比亞,而謝爾曼和他部屬的軍官則堅持認為,邦聯軍的騎兵撤離時放火焚燒棉花,火勢蔓延釀成大禍。事實上,兩種說法似乎都有道理。甚至在謝爾曼的部隊抵達之前,哥倫比亞市內的秩序就已大亂。城裏貯存著大量的酒。邦聯的騎兵、強盜和奴隸們闖入酒窖狂飲,在大街上橫行霸道,大肆搶掠,放火燒毀棉花。2月17日,幾百名聯邦軍士兵喝得酩酊大醉,胡作非為。監獄中釋放出來的罪犯,從附近戰俘營中逃出來的聯邦軍戰俘,也加入了他們醉酒後狂暴行動。沒有喝醉的聯邦軍士兵幫助撲滅燃燒棉花引起的大火。但是當天夜幕降臨時,突然颳起了大風,火勢從人為和氣象兩方麵匯合在一起,熊熊烈焰到處蔓延。謝爾曼和他的將士們徹夜奔忙,企圖控製住火勢。但是隻是由於淩晨四點鍾風向轉變,才沒有把整座城市完全化成灰燼。沒有哪一夥人,不論是邦聯軍的騎兵、喝醉酒的北軍士兵、還是復仇的戰俘、奴隸或犯人,可以單獨承擔燒毀哥倫比亞的責任,但是他們中的任何一夥都不能完全逃脫罪責。哥倫比亞還不是這場戰爭中的唯一遭劫數者。這場戰爭給美國帶來的災難和破壞,比以往全部戰爭加起來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