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火的考驗:美國內戰及重建 作者:[美]詹姆斯·M·麥克弗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股思潮是“啟蒙運動”,它進一步從理性上駁斥奴役的理論根據,對奴隸製在為最大多數人創造最大利益的社會秩序中的地位提出疑問。第三股思潮是自由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自由經濟學反對封建主義和國家重商主義對自由企業和自由勞力的控製。亞當·斯密寫的《原富》 [ 譯者註:又譯《國富論》。 ] (1776)一書是闡述這一理論的最有影響的著作。在這部書裏,斯密寫道:“表麵上看來,奴隸勞力隻須養活他們就是了,實際上這是一種最昂貴的勞動。一個不可能獲得財產的人沒有別的利益,唯有盡量多吃,盡可能少幹活。”
第四股反奴隸製潮流是1775年以後使大西洋兩岸動盪了半個多世紀的一係列大革命運動。在這期間,美國馬裏蘭以北新建的各聯邦州、在法屬西印度群島 [ 註:1803年拿破崙在法國恢復了奴隸製。 ] 和擺脫西班牙而取得獨立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國家,都廢除了奴隸製。1808年,英國和美國也開始禁止其公民從事國際性的奴隸買賣。以後,英國又利用外交手段及其海軍力量不斷強迫更多的附屬國實施這一禁令。1833年,英國在其西印度群島的殖民地廢除了奴隸製。1848年,法國和丹麥也在第二次歐洲革命浪潮裏效法英國。
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成就。將近兩百萬奴隸因此獲得了自由。奴隸買賣雖然還不能說完全絕跡,但也總算受到限製。可是,美國南部、巴西和古巴的蓄奴製度不僅沒有廢除,而且還因為1800年後這些地方的棉花、咖啡和甘蔗生產的發展而更加強了。其結果是,1850年兩半球的奴隸人口比半個世紀前還多。美國人和其它國家的人參與了把奴隸販賣給巴西和古巴相當興旺的黑市貿易。有些奴隸販子在1808年以後還繼續非法地把非洲人販運到美國來。 [ 註:每年約有不到一千的非洲人被販運到美國。 ]
廢奴運動與殖民地開拓
在獨立戰爭時期取得不少成就之後,美國的反奴隸製運動就失去了一些勢頭。南部的傑斐遜主義者們作為種植園主,從蓄奴製中撈到了好處,因而為自由而奮鬥的精神就煙消雲散了。白人還擔心,黑人是下等民族,“野蠻成性”,讓許多黑人“解放出來”將構成對社會的威脅。正如托馬斯·傑斐遜在1820年所說的,南部已經“揪住狼的耳朵了”,不能鬆手讓它跑。
解決這個難題有一個頗得人心的做法,就是以“殖民地開拓”的方法逐步解放奴隸,也就是讓獲得自由的黑人回到非洲老家去定居。1816年,一些美國名人,如亨利·克萊和布希羅德·華盛頓(喬治·華盛頓的侄子)組織了一個“美國殖民協會”,設法在西非弄到了一塊土地,建立了賴比瑞亞國家,把它作為美國自由黑人的天堂,並由該協會資助,把他們運送到那裏,幫助他們定居。開始時美國殖民協會抱著很大希望,到末了並沒有解決奴隸和種族問題。雖然賴比瑞亞在1847年就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了,但殖民協會及其在各州的附屬機構到1860年才勉強送去了不到一萬名黑人,而這不過是當時美國黑人自然增長數的0.3%。
美國殖民協會主要遭到三方麵力量的反對:下南部的蓄奴製擁護者,他們反對妨礙實施蓄奴製的任何工作,盡管那是非常溫和的工作;大多數自由黑人,尤其是北部的黑人,認為自己是美國人,不是非洲人;1830年以後的廢奴主義者,他們譴責殖民協會是種族主義者,因為它主張用把黑人趕出美國的辦法來解決種族矛盾。
激進的廢奴主義
1830年以後興起了一股激進的廢奴主義思潮,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所謂的“第二次大覺醒”的宗教運動。在北方,領導該運動的是加爾文教修正派,他們強調人人都可隨意選擇自己救世的道路;上帝的恩澤並不是賜給預先選定的人,任何改邪歸正、棄惡揚善、信仰上帝並按其意誌行事的人都可得到恩澤。這是一種積極的信念。它促發了一係列壓“邪”扶正的改良運動,如反對異教,維護安息日製度,反對娼妓、酗酒和奴役他人的行為。這運動繼承了清教的“一人之責集體承擔,一人之罪集體受懲”的教義。根據這一思想,四海之內皆兄弟,隻要還有一個美國人受奴役,全體美國人都應對此承擔罪責。
查爾斯·格蘭德遜·芬尼是“第二次大覺醒運動”中最傑出的福音派傳教士。他的追隨者有善於雄辯的演說家西奧多·韋爾德和富商兄弟阿瑟和劉易斯·塔潘。再加上威廉·加裏森,他們都成為1833年成立的“美國反奴隸製協會”的主要發起人。在此後數年裏,該組織及其在一些州和地方上的分會迅速發展,到1838年,各地已有1350個分會和25萬會員。這些分會出版小冊子和報紙,組織演講會並徵集簽名向國會請願,要求抵製奴隸製。
這一運動的規模和激烈程度都是空前的。1830年代的廢奴主義者與其溫和的、循序漸進的前輩不同。他們反對把黑人殖民到非洲去的做法,認為這是奴隸製擁護者的伎倆,是為加強這一製度而給它塗脂抹粉。他們反對同蓄奴製妥協,認為罪惡必須剷除,不能妥協。1831年1月1日,加裏森在他的著名的《解放者》報的創刊號上發表了新廢奴主義的戰鬥宣言:
我將像真理一樣無情,像正義一樣嚴正。關於這個問題,我不願溫和地去思考、去談論或去寫點什麽了。不,決不!你可以讓一個家中失火的人溫柔地呼救;讓丈夫溫文爾雅地從強姦者手中搶回他的妻子,讓母親不慌不忙地救出她掉進火海的嬰兒。但是,不能讓我溫文爾雅地對待眼前的這一鬥爭。我是認真的,我不含糊,我不悔改,我決不後退一步。我的話是一定有人聽的。
第四股反奴隸製潮流是1775年以後使大西洋兩岸動盪了半個多世紀的一係列大革命運動。在這期間,美國馬裏蘭以北新建的各聯邦州、在法屬西印度群島 [ 註:1803年拿破崙在法國恢復了奴隸製。 ] 和擺脫西班牙而取得獨立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國家,都廢除了奴隸製。1808年,英國和美國也開始禁止其公民從事國際性的奴隸買賣。以後,英國又利用外交手段及其海軍力量不斷強迫更多的附屬國實施這一禁令。1833年,英國在其西印度群島的殖民地廢除了奴隸製。1848年,法國和丹麥也在第二次歐洲革命浪潮裏效法英國。
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成就。將近兩百萬奴隸因此獲得了自由。奴隸買賣雖然還不能說完全絕跡,但也總算受到限製。可是,美國南部、巴西和古巴的蓄奴製度不僅沒有廢除,而且還因為1800年後這些地方的棉花、咖啡和甘蔗生產的發展而更加強了。其結果是,1850年兩半球的奴隸人口比半個世紀前還多。美國人和其它國家的人參與了把奴隸販賣給巴西和古巴相當興旺的黑市貿易。有些奴隸販子在1808年以後還繼續非法地把非洲人販運到美國來。 [ 註:每年約有不到一千的非洲人被販運到美國。 ]
廢奴運動與殖民地開拓
在獨立戰爭時期取得不少成就之後,美國的反奴隸製運動就失去了一些勢頭。南部的傑斐遜主義者們作為種植園主,從蓄奴製中撈到了好處,因而為自由而奮鬥的精神就煙消雲散了。白人還擔心,黑人是下等民族,“野蠻成性”,讓許多黑人“解放出來”將構成對社會的威脅。正如托馬斯·傑斐遜在1820年所說的,南部已經“揪住狼的耳朵了”,不能鬆手讓它跑。
解決這個難題有一個頗得人心的做法,就是以“殖民地開拓”的方法逐步解放奴隸,也就是讓獲得自由的黑人回到非洲老家去定居。1816年,一些美國名人,如亨利·克萊和布希羅德·華盛頓(喬治·華盛頓的侄子)組織了一個“美國殖民協會”,設法在西非弄到了一塊土地,建立了賴比瑞亞國家,把它作為美國自由黑人的天堂,並由該協會資助,把他們運送到那裏,幫助他們定居。開始時美國殖民協會抱著很大希望,到末了並沒有解決奴隸和種族問題。雖然賴比瑞亞在1847年就成為一個獨立的共和國了,但殖民協會及其在各州的附屬機構到1860年才勉強送去了不到一萬名黑人,而這不過是當時美國黑人自然增長數的0.3%。
美國殖民協會主要遭到三方麵力量的反對:下南部的蓄奴製擁護者,他們反對妨礙實施蓄奴製的任何工作,盡管那是非常溫和的工作;大多數自由黑人,尤其是北部的黑人,認為自己是美國人,不是非洲人;1830年以後的廢奴主義者,他們譴責殖民協會是種族主義者,因為它主張用把黑人趕出美國的辦法來解決種族矛盾。
激進的廢奴主義
1830年以後興起了一股激進的廢奴主義思潮,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所謂的“第二次大覺醒”的宗教運動。在北方,領導該運動的是加爾文教修正派,他們強調人人都可隨意選擇自己救世的道路;上帝的恩澤並不是賜給預先選定的人,任何改邪歸正、棄惡揚善、信仰上帝並按其意誌行事的人都可得到恩澤。這是一種積極的信念。它促發了一係列壓“邪”扶正的改良運動,如反對異教,維護安息日製度,反對娼妓、酗酒和奴役他人的行為。這運動繼承了清教的“一人之責集體承擔,一人之罪集體受懲”的教義。根據這一思想,四海之內皆兄弟,隻要還有一個美國人受奴役,全體美國人都應對此承擔罪責。
查爾斯·格蘭德遜·芬尼是“第二次大覺醒運動”中最傑出的福音派傳教士。他的追隨者有善於雄辯的演說家西奧多·韋爾德和富商兄弟阿瑟和劉易斯·塔潘。再加上威廉·加裏森,他們都成為1833年成立的“美國反奴隸製協會”的主要發起人。在此後數年裏,該組織及其在一些州和地方上的分會迅速發展,到1838年,各地已有1350個分會和25萬會員。這些分會出版小冊子和報紙,組織演講會並徵集簽名向國會請願,要求抵製奴隸製。
這一運動的規模和激烈程度都是空前的。1830年代的廢奴主義者與其溫和的、循序漸進的前輩不同。他們反對把黑人殖民到非洲去的做法,認為這是奴隸製擁護者的伎倆,是為加強這一製度而給它塗脂抹粉。他們反對同蓄奴製妥協,認為罪惡必須剷除,不能妥協。1831年1月1日,加裏森在他的著名的《解放者》報的創刊號上發表了新廢奴主義的戰鬥宣言:
我將像真理一樣無情,像正義一樣嚴正。關於這個問題,我不願溫和地去思考、去談論或去寫點什麽了。不,決不!你可以讓一個家中失火的人溫柔地呼救;讓丈夫溫文爾雅地從強姦者手中搶回他的妻子,讓母親不慌不忙地救出她掉進火海的嬰兒。但是,不能讓我溫文爾雅地對待眼前的這一鬥爭。我是認真的,我不含糊,我不悔改,我決不後退一步。我的話是一定有人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