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昔日屠刀已斷
那些年,我在下麵兼職的日子 作者:亓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完之後大和尚給了趙柏義母親一串佛珠,並告訴她,這串佛珠可以暫時壓製住刀的煞氣;
但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盡快找到一位厲害的道長來處理。
趙母感激涕零,連聲道謝,回到家後,趙柏義按照大和尚的指示將佛珠掛在了刀上;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脖子後麵的痕跡瞬間就淡化了許多!
僅僅過了兩三天的時間,那道紅印子就完全消失不見了。
看到兒子恢複正常,趙母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然而,趙母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她深知這把刀的危險性,如果不徹底把它解決了,家裏肯定還得出事。
於是,她開始四處打聽哪裏有厲害的道長能夠幫助他們;
可是,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拜訪了多家道觀,卻沒有一個道長願意接手這件事。
有些道長甚至聽到他們的描述後,連連搖頭,表示無法處理這樣的情況;
就在趙母感到絕望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一位好心的道長。
這位道長或許是出於慈悲之心,不願意看到這把刀繼續害人,幫他們母子倆聯係到了老宋;
老宋得知此事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並立即帶領組員前往趙家。
老宋到達趙家後,仔細觀察了那把刀;
這把刀看起來普普通通,前端較寬後端較窄,長度約一米多一點,與抗戰時期使用的大刀相似。
等老宋把包裹大刀的紅布打開之後,才看到多少有點不一樣;
刀背特別寬,類似一把加長版的斧頭,老宋抬了抬手柄,感覺大概得有個五六十斤重。
可想而知,當劊子手揮動起來的時候這把刀產生的殺傷力是巨大的,要不說是砍頭專用呢...
老宋仔細地觀察著手中的刀,緩緩開口道:
“這刀…你父親怕是已經打磨過了。”
“要知道,劊子手是不會親自磨刀的,他們隻會用刀來殺人,而磨刀則相當於對刀的一種折磨。”
接著,他又補充道:
“還有一點,屠刀一旦開封,必然會見血光。”
“你父親磨完刀之後,就算隻是殺隻雞,也不至於遭受這樣的橫禍啊。”
趙柏義的母親連連點頭,表示認同:
“是的!早年他的確揭開過紅布,磨過這把刀。”
“他本來是擔心刀長時間不用會廢掉,沒想到竟然.....”
了解了事情的緣由,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煞氣太重導致噬主,隻要化解掉就行;
因為老宋帶來的東西較為齊全,所以立刻著手布置了一個法壇。
法壇設立完成後,老宋開始焚香、誦經,並向天地禱告;
然而,就在法事進行到一半時,突然刮起一陣狂風,風力之強讓眾人幾乎無法睜眼。
風停下來後,那把刀竟然微微閃爍著紅光,仿佛擁有了靈性;
但老宋並沒有慌亂,他繼續念動咒語,加強法力的加持。
最終,紅光逐漸消失,刀身也恢複了平靜;
老宋長舒一口氣後,神色輕鬆地告訴趙家人說:
“法事已成,此刀的煞氣已被我化解。”
隨後,他示意趙柏義跪下,並讓他雙手將刀舉過頭頂;
趙柏義照做後,老宋便開始念叨起來。
內容很長,大致意思應該是:
趙家已經放下屠刀,趙家及其後代不再從事劊子手這個行業;
而這把寶刀也兢兢業業地工作了多年,斬殺了世間諸多罪惡,因而特此封刀,希望刀上的冤魂能夠早日投胎轉世。
念完後,老宋取下了掛在刀身上的那串佛珠,佛珠瞬間散落一地;
與此同時,一股強大的煞氣伴隨著濃厚的血氣瞬間充斥著整個房間,過了許久才逐漸消散。
接著,老宋將屠刀放置在法壇上,手中拿起一支朱砂筆;
在刀身上畫了三道紅線,最後一道正好畫在了刀身的正中央。
就在眾人以為儀式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宋突然對著刀大喊了一聲:
“已斬!”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這把曾經斬殺無數人頭的斬頭刀,竟然瞬間應聲斷成了三截。
趙柏義和他的媽媽當場都驚呆了!
他們無法理解,如此鋒利堅硬的刀,為何會因為老宋的一句話就斷成了這樣?
老宋看著地上的斷刀解釋說:
“過去的時候砍完人要這麽來上一嗓子,一方麵那是徹底把犯人嚇破膽,肌肉鬆弛。”
“另一方麵那就是讓犯人知道,自己已經一命嗚呼了,要不然容易抱起來自己的頭就跑。”
“這屠刀殺人無數,最後喊那一下的意思跟這個也差不多,也算是法術的最後一步。”
趙柏義聽完,神色複雜的撿起了地上的斷刀,又用紅布裹起來,準備找個地方放好;
但他母親不理解,疑惑道:
“這刀這麽邪門,幹嘛不扔了?”
趙柏義歎了口氣:
“我們趙家好歹也是靠著它養活了幾輩人,還是留著吧。”
屠刀害人事件,至此結束。
在對比了許多吳亦辰和老宋的行動報告後,對於行動科科長的人選,陳易心中已經隱隱有了答案;
兩人的本事其實都差不多,各有所長,但是為人方麵,老宋更世故圓滑些。
經吳亦辰手裏處理的案子,幾乎沒有托關係插隊進來的權貴;
而老宋這邊,經常有各種局的領導或家屬找到他,並且老宋會馬上幫他們處理好。
之前陳易和老宋平級時,也被他拉著去過某局領導家處理事情;
可想而知,老宋這邊這種事情是很多很多的。
就在這時,林局長打電話找他了;
於是陳易放下了手裏的東西,立即朝樓上的局長辦公室走去。
一進去,林局長就開門見山的問道:
“陳易,科長的人選,你考慮好了嗎?”
陳易想了想,還是決定如實說出心裏的想法;
“局長,我最近都在關注他們倆的行動報告,總結下來,覺得吳組長更適合。”
林局長一聽,滿意的點了點頭:
“看來你和我的想法一樣,老宋本事不錯,但為人過於圓滑了。”
“其實官場上,並不缺老宋這種圓滑的領導。”
“反而是吳亦辰這樣有棱角的,才能真正的把事情做好。”
但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盡快找到一位厲害的道長來處理。
趙母感激涕零,連聲道謝,回到家後,趙柏義按照大和尚的指示將佛珠掛在了刀上;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他脖子後麵的痕跡瞬間就淡化了許多!
僅僅過了兩三天的時間,那道紅印子就完全消失不見了。
看到兒子恢複正常,趙母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然而,趙母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她深知這把刀的危險性,如果不徹底把它解決了,家裏肯定還得出事。
於是,她開始四處打聽哪裏有厲害的道長能夠幫助他們;
可是,經過一番努力,他們拜訪了多家道觀,卻沒有一個道長願意接手這件事。
有些道長甚至聽到他們的描述後,連連搖頭,表示無法處理這樣的情況;
就在趙母感到絕望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一位好心的道長。
這位道長或許是出於慈悲之心,不願意看到這把刀繼續害人,幫他們母子倆聯係到了老宋;
老宋得知此事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並立即帶領組員前往趙家。
老宋到達趙家後,仔細觀察了那把刀;
這把刀看起來普普通通,前端較寬後端較窄,長度約一米多一點,與抗戰時期使用的大刀相似。
等老宋把包裹大刀的紅布打開之後,才看到多少有點不一樣;
刀背特別寬,類似一把加長版的斧頭,老宋抬了抬手柄,感覺大概得有個五六十斤重。
可想而知,當劊子手揮動起來的時候這把刀產生的殺傷力是巨大的,要不說是砍頭專用呢...
老宋仔細地觀察著手中的刀,緩緩開口道:
“這刀…你父親怕是已經打磨過了。”
“要知道,劊子手是不會親自磨刀的,他們隻會用刀來殺人,而磨刀則相當於對刀的一種折磨。”
接著,他又補充道:
“還有一點,屠刀一旦開封,必然會見血光。”
“你父親磨完刀之後,就算隻是殺隻雞,也不至於遭受這樣的橫禍啊。”
趙柏義的母親連連點頭,表示認同:
“是的!早年他的確揭開過紅布,磨過這把刀。”
“他本來是擔心刀長時間不用會廢掉,沒想到竟然.....”
了解了事情的緣由,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煞氣太重導致噬主,隻要化解掉就行;
因為老宋帶來的東西較為齊全,所以立刻著手布置了一個法壇。
法壇設立完成後,老宋開始焚香、誦經,並向天地禱告;
然而,就在法事進行到一半時,突然刮起一陣狂風,風力之強讓眾人幾乎無法睜眼。
風停下來後,那把刀竟然微微閃爍著紅光,仿佛擁有了靈性;
但老宋並沒有慌亂,他繼續念動咒語,加強法力的加持。
最終,紅光逐漸消失,刀身也恢複了平靜;
老宋長舒一口氣後,神色輕鬆地告訴趙家人說:
“法事已成,此刀的煞氣已被我化解。”
隨後,他示意趙柏義跪下,並讓他雙手將刀舉過頭頂;
趙柏義照做後,老宋便開始念叨起來。
內容很長,大致意思應該是:
趙家已經放下屠刀,趙家及其後代不再從事劊子手這個行業;
而這把寶刀也兢兢業業地工作了多年,斬殺了世間諸多罪惡,因而特此封刀,希望刀上的冤魂能夠早日投胎轉世。
念完後,老宋取下了掛在刀身上的那串佛珠,佛珠瞬間散落一地;
與此同時,一股強大的煞氣伴隨著濃厚的血氣瞬間充斥著整個房間,過了許久才逐漸消散。
接著,老宋將屠刀放置在法壇上,手中拿起一支朱砂筆;
在刀身上畫了三道紅線,最後一道正好畫在了刀身的正中央。
就在眾人以為儀式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宋突然對著刀大喊了一聲:
“已斬!”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這把曾經斬殺無數人頭的斬頭刀,竟然瞬間應聲斷成了三截。
趙柏義和他的媽媽當場都驚呆了!
他們無法理解,如此鋒利堅硬的刀,為何會因為老宋的一句話就斷成了這樣?
老宋看著地上的斷刀解釋說:
“過去的時候砍完人要這麽來上一嗓子,一方麵那是徹底把犯人嚇破膽,肌肉鬆弛。”
“另一方麵那就是讓犯人知道,自己已經一命嗚呼了,要不然容易抱起來自己的頭就跑。”
“這屠刀殺人無數,最後喊那一下的意思跟這個也差不多,也算是法術的最後一步。”
趙柏義聽完,神色複雜的撿起了地上的斷刀,又用紅布裹起來,準備找個地方放好;
但他母親不理解,疑惑道:
“這刀這麽邪門,幹嘛不扔了?”
趙柏義歎了口氣:
“我們趙家好歹也是靠著它養活了幾輩人,還是留著吧。”
屠刀害人事件,至此結束。
在對比了許多吳亦辰和老宋的行動報告後,對於行動科科長的人選,陳易心中已經隱隱有了答案;
兩人的本事其實都差不多,各有所長,但是為人方麵,老宋更世故圓滑些。
經吳亦辰手裏處理的案子,幾乎沒有托關係插隊進來的權貴;
而老宋這邊,經常有各種局的領導或家屬找到他,並且老宋會馬上幫他們處理好。
之前陳易和老宋平級時,也被他拉著去過某局領導家處理事情;
可想而知,老宋這邊這種事情是很多很多的。
就在這時,林局長打電話找他了;
於是陳易放下了手裏的東西,立即朝樓上的局長辦公室走去。
一進去,林局長就開門見山的問道:
“陳易,科長的人選,你考慮好了嗎?”
陳易想了想,還是決定如實說出心裏的想法;
“局長,我最近都在關注他們倆的行動報告,總結下來,覺得吳組長更適合。”
林局長一聽,滿意的點了點頭:
“看來你和我的想法一樣,老宋本事不錯,但為人過於圓滑了。”
“其實官場上,並不缺老宋這種圓滑的領導。”
“反而是吳亦辰這樣有棱角的,才能真正的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