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和60%的上限。鑑於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惠譽、標準普爾和穆迪相繼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正式拉開序幕。
隨著主權信用評級被降低,希臘政府的借貸成本大幅提高。希臘政府不得不採取緊縮措施,希臘國內舉行了一輪又一輪的罷工活動,經濟發展雪上加霜。至2012年2月,希臘仍在依靠德法等國的救援貸款度日。除希臘外,葡萄牙、愛爾蘭和西班牙等國的財政狀況也引起投資者關注,歐洲多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遭下調。
袁陽現在回想起來,怪不得那之前喬治將他們所有的投資從希臘給撤回來,如果晚幾天的話,嗯,晚幾天的話也是民眾和小企業倒黴,那些政客和大投資商就像老鼠一樣會早早的離開。
“美國人不想看到一個強大而牢固的歐盟,當歐洲的貨幣統一後,他們的經濟命脈更加牢固後,他們又會要求自己建立起聯合軍隊,那時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在歐洲的地位將會十分難看。”拉德笑道:“雖然我的產業主要在英國,現在在歐洲一些基業算是復興了一些,對於我們來說,無論事情怎樣發展,我們都有辦法賺到錢。”
如果說希臘的債務危機最高興看到的當然是美國和英國,因為英國人可不是歐盟成員。
從明麵上來看,危機的起源就要從2001年談起。當時希臘剛剛進入歐元區。根據歐洲共同體部分國家於1992年簽署的《馬斯垂克條約》規定,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準,即預算赤字。
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然而剛剛入盟的希臘就看到自己距這兩項標準相關甚遠。這對希臘和歐元區聯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在歐元剛一問世便開始貶值的時候。這時希臘便求助於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高盛為希臘設計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希臘政府掩飾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使希臘在帳麵上符合了歐元區成員國的標準。
所有說歐元一開始就受到了美國的打擊,後來希臘這傻孩子居然向美國的高盛救助,這有點自己給自己找繩索上吊的意思。
後來有人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麽當時希臘人找到了美國的會計公司,而不是歐洲會計公司,很簡單,如果是找了一家歐洲公司的話,那穿幫的時間會早早的來臨,相反美國人一直想給歐盟下個套套,所以高盛一定會為客戶保守秘密的,這也就是另外的一些歐盟成員的也會找美國公司的原因。
希臘危機爆發後,最揪心不是的希臘人,反而是德國人,為什麽?因為德國是歐盟的老大,現在小弟有事了,就像一個幫派一樣,你說是要放棄這個小弟呢還是幹什麽?如果希臘一旦被踢出了歐盟,那還會發生更大的事。
第303章 :再見毒刺
這一被高盛稱為“金融創新”的具體做法是,希臘發行一筆100億美元的十至十五年期國債,分批上市。這筆國債由高盛投資銀行負責將希臘提供的美元兌換成歐元。到這筆債務到期時,將仍然由高盛將其換回美元。如果兌換時按市場匯率計算的話,就沒有文章可做了。事實上,高盛的“創意”在於人為擬定了一個匯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臘貸出一大筆現金,而不會在希臘的公共負債率中表現出來。假如1歐元以市場匯率計算等於1。35美元的話,希臘發行100億美元可獲74億歐元。然而高盛則用了一個更為優惠的匯率,使希臘獲得84億歐元。也就是說,高盛實際上借貸給希臘10億歐元。但這筆錢卻不會出現在希臘當時的公共負債率的統計數據裏,因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後才歸還。這樣,希臘有了這筆現金收入,使國家預算赤字從帳麵上看僅為gdp的1。5%。而事實上2004年歐盟統計局重新計算後發現,希臘赤字實際上高達3。7%,超出了標準。最近透露出來的消息表明,當時希臘真正的預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遠遠超過規定的3%以下。
除了這筆借貸,高盛還為希臘設計了多種斂財卻不會使負債率上升的方法。如將國家彩票業和航空稅等未來的收入作為抵押,來換取現金。這種抵押換現方式在統計中不是負債,卻變成了出售,即銀行債權證券化。高盛的這些服務和借貸當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達3億歐元的傭金。高盛深知希臘通過這種手段進入歐元區,其經濟必然會有遠慮,最終出現支付能力不足。高盛為防止自己的投資打水漂,便向德國一家銀行購買了20年期的10億歐元cds“信用違約互換”保險,以便在債務出現支付問題時由承保方補足虧空。
希臘的這一做法並非歐盟國家中的獨創。據透露,有一批國家藉助這一方法,使得國家公共負債率得以維持在《馬斯垂克條約》規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這些國家不僅有義大利、西班牙,而且還包括德國。在高盛的這種“創造性會計手法”主要歐洲顧客名單中,義大利占據了一個重要位置。
後來為什麽隻有希臘這麽倒黴呢,這是因為希臘恰恰本身的國民經濟競爭力相對不強,經濟發展水平在歐元區國家中相對較低,經濟主要靠旅遊業支撐。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各國出遊人數大幅減少,對希臘造成很大衝擊。此外,希臘出口少進口多,在歐元區內長期存在貿易逆差,導致資金外流,從而舉債度日。
隨著主權信用評級被降低,希臘政府的借貸成本大幅提高。希臘政府不得不採取緊縮措施,希臘國內舉行了一輪又一輪的罷工活動,經濟發展雪上加霜。至2012年2月,希臘仍在依靠德法等國的救援貸款度日。除希臘外,葡萄牙、愛爾蘭和西班牙等國的財政狀況也引起投資者關注,歐洲多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遭下調。
袁陽現在回想起來,怪不得那之前喬治將他們所有的投資從希臘給撤回來,如果晚幾天的話,嗯,晚幾天的話也是民眾和小企業倒黴,那些政客和大投資商就像老鼠一樣會早早的離開。
“美國人不想看到一個強大而牢固的歐盟,當歐洲的貨幣統一後,他們的經濟命脈更加牢固後,他們又會要求自己建立起聯合軍隊,那時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在歐洲的地位將會十分難看。”拉德笑道:“雖然我的產業主要在英國,現在在歐洲一些基業算是復興了一些,對於我們來說,無論事情怎樣發展,我們都有辦法賺到錢。”
如果說希臘的債務危機最高興看到的當然是美國和英國,因為英國人可不是歐盟成員。
從明麵上來看,危機的起源就要從2001年談起。當時希臘剛剛進入歐元區。根據歐洲共同體部分國家於1992年簽署的《馬斯垂克條約》規定,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準,即預算赤字。
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然而剛剛入盟的希臘就看到自己距這兩項標準相關甚遠。這對希臘和歐元區聯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在歐元剛一問世便開始貶值的時候。這時希臘便求助於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高盛為希臘設計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希臘政府掩飾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使希臘在帳麵上符合了歐元區成員國的標準。
所有說歐元一開始就受到了美國的打擊,後來希臘這傻孩子居然向美國的高盛救助,這有點自己給自己找繩索上吊的意思。
後來有人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麽當時希臘人找到了美國的會計公司,而不是歐洲會計公司,很簡單,如果是找了一家歐洲公司的話,那穿幫的時間會早早的來臨,相反美國人一直想給歐盟下個套套,所以高盛一定會為客戶保守秘密的,這也就是另外的一些歐盟成員的也會找美國公司的原因。
希臘危機爆發後,最揪心不是的希臘人,反而是德國人,為什麽?因為德國是歐盟的老大,現在小弟有事了,就像一個幫派一樣,你說是要放棄這個小弟呢還是幹什麽?如果希臘一旦被踢出了歐盟,那還會發生更大的事。
第303章 :再見毒刺
這一被高盛稱為“金融創新”的具體做法是,希臘發行一筆100億美元的十至十五年期國債,分批上市。這筆國債由高盛投資銀行負責將希臘提供的美元兌換成歐元。到這筆債務到期時,將仍然由高盛將其換回美元。如果兌換時按市場匯率計算的話,就沒有文章可做了。事實上,高盛的“創意”在於人為擬定了一個匯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臘貸出一大筆現金,而不會在希臘的公共負債率中表現出來。假如1歐元以市場匯率計算等於1。35美元的話,希臘發行100億美元可獲74億歐元。然而高盛則用了一個更為優惠的匯率,使希臘獲得84億歐元。也就是說,高盛實際上借貸給希臘10億歐元。但這筆錢卻不會出現在希臘當時的公共負債率的統計數據裏,因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後才歸還。這樣,希臘有了這筆現金收入,使國家預算赤字從帳麵上看僅為gdp的1。5%。而事實上2004年歐盟統計局重新計算後發現,希臘赤字實際上高達3。7%,超出了標準。最近透露出來的消息表明,當時希臘真正的預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遠遠超過規定的3%以下。
除了這筆借貸,高盛還為希臘設計了多種斂財卻不會使負債率上升的方法。如將國家彩票業和航空稅等未來的收入作為抵押,來換取現金。這種抵押換現方式在統計中不是負債,卻變成了出售,即銀行債權證券化。高盛的這些服務和借貸當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達3億歐元的傭金。高盛深知希臘通過這種手段進入歐元區,其經濟必然會有遠慮,最終出現支付能力不足。高盛為防止自己的投資打水漂,便向德國一家銀行購買了20年期的10億歐元cds“信用違約互換”保險,以便在債務出現支付問題時由承保方補足虧空。
希臘的這一做法並非歐盟國家中的獨創。據透露,有一批國家藉助這一方法,使得國家公共負債率得以維持在《馬斯垂克條約》規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這些國家不僅有義大利、西班牙,而且還包括德國。在高盛的這種“創造性會計手法”主要歐洲顧客名單中,義大利占據了一個重要位置。
後來為什麽隻有希臘這麽倒黴呢,這是因為希臘恰恰本身的國民經濟競爭力相對不強,經濟發展水平在歐元區國家中相對較低,經濟主要靠旅遊業支撐。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各國出遊人數大幅減少,對希臘造成很大衝擊。此外,希臘出口少進口多,在歐元區內長期存在貿易逆差,導致資金外流,從而舉債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