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事情很有意思,方雲任命華澤民為水利部部長,周衛國為衛生部副部長等等,一幹社會黨的首腦人員,全部任命為文職官員,權力很小,或者幹脆就是不管部長,可是獨獨對社會黨的劉崎、鄧平另眼看待,任命他們為經濟部副部長。社會黨武裝部隊的5萬紅軍(包括在江西老蘇區打遊擊的紅軍部隊在內),全部被打散到各個訓練營進行培訓,考核;軍官大部分被動員復員,參加到地方建設去了。
社會黨紅軍,就像一點浪花消失在大海裏麵。
社會黨紅軍在大漢帝國視野內消逝了,讓蘇聯很吃驚。再加上大漢帝國對蘇聯的政策不是很友好,這讓蘇聯的最高統帥史達林元帥感到不舒服,他通過蘇聯駐大漢帝國的大使表示了對蘇聯在新疆和蒙古的權力的擔憂。王文賓直截了當地告訴蘇聯大使:“新疆,蒙古是大漢的地方,蘇聯在這兩地有什麽權力呢?請注意,權力與權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大漢帝國還要和貴國談談被貴國割據去的領土的問題。我記得你們偉大的列寧同誌曾經允諾過要歸還歷史上從我國割去的土地的。”
“那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了,和我們沒有什麽關係。”蘇聯大使狡辯道。
“那我們談談現實問題,貴國政府在背後支持我國外蒙鬧獨立,又是什麽意思?”王文賓語氣是咄咄逼人。
“這是謠言。我國政府歷來都承認外蒙是貴國的一部分領土。”
“是嗎,那最近外蒙搞的什麽全民公決是不管貴國的事了?”
“那是外蒙人民在爭取自己的權利,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蘇聯大使臉紅了。
“那就好。我們也希望和貴國沒有關係。畢竟,我們還是友好鄰邦嘛。”
“貴國這段時間的一係列動作,是不是要和日本帝國開戰?”
“我們和日本帝國一直都是處在戰爭狀態。光復我們的國土,是我們帝國的職責。”
“哦,我明白了。”
這樣,幾乎全世界都知道了大漢帝國與日本之間要有一場新的戰爭,隻是不知道戰爭的爆發日期而已。雙方在各自國內都加快了戰爭準備。
到了西元1934年中期,位於19區的龍騰基地已經是頗具規模。
通過瑞華商貿公司在歐洲和美國收羅的精密機械,儀器,資料和帝國自行製造的機械設備,源源不斷地向第19區匯聚,包括丹麥著名核物理科學家丹尼斯。波爾教授在內的一大批受納粹迫害的科學家,在瑞華公司的遊說和幫助下,來到了龍騰基地,和先期到達的愛因斯坦等人一道,在五十多個科學領域開展研究,培養骨幹,為大漢帝國的國防軍工事業創建了堅實的基礎。
西元1934年7月初,方雲在帝都南京召開國防軍三軍全體會議。在會議上,國防軍總司令孫仲倫元帥做了關於《加強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的報告,要“能夠製造新式的保衛自己的武器,像國防方麵的原子彈、飛彈、重型遠程戰略飛機”,“要根本上解決,就必須自己製造”。這是帝國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全體國防軍事會議上提出“兩彈”的概念。會議後,方雲主持了帝國部長全體會議,在聽取關於在中國發展飛彈技術的規劃設想的報告後,決定組建飛彈航空科學研究方麵的領導機構——大漢帝國航空工業委員會,他親自牽頭負責籌備。飛彈研究設計院,核武器研究設計院等一係列科學研究機構相繼成立,大力推動了帝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
西元1934年8月底,方雲親自領導製定大漢帝國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的十年規劃。在製定這一規劃過程中,他特別注意聽取各方麵科學家的意見,包括不同的意見。他指出,縱觀我國的歷史,國家王朝的興衰都是由農業的發展的興衰決定的,要建立起一個現代的,穩定發展的國家,必須建立起與國民經濟相適應的各種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重點加強與生產的銜接工作,把我國由一個農業大國逐步向工業大國發展和轉型。科學研究不能隻為促進科學發展而發展,應該麵向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現代化的總任務。
方雲認為,這許多不同學科中,總要有重點,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對於什麽是重點,專家們在討論中又出現重大分歧。一部分人認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是重工業,而重工業的基礎是鋼鐵,科學技術的發展應以此為重點;另一部分人認為要實現現代化的方針,重點應該放在發展現代科學技術上,以此來帶動傳統工業技術和傳統工業的改造,缺門的學科也要及時建立,以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兩種思路兩種對策,提請方雲決定。方雲認為:現代科學新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發達水平的標誌,應當選定噴氣技術,核技術,半導體,計算機,電子學和自動化為重點。按照方雲的指示,經過充分討論,最後選定了87項重要任務。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八七工程”。
對方雲來說,西元1934年盡管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仍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功。聖誕節這天,方雲對夫人林雪說:“這是我多年來最愉快的一個節日。”
西元1935年1月8日,方雲在國會發表新年演說:“今天,本人必須感謝上蒼,是上蒼的恩賜才能使我一個無名小卒,得以為我們的榮譽和國家的權利進行鬥爭。”在演說裏,方雲回顧了多年來大漢帝國麵貌的改變。他為收入較低的老百姓增加福利鋪平了道路,政府的口號使西部遍地是機會,他還建立起了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製造了價格低廉的轎車和經濟快捷的民用飛機,一般人都可以享受得起。
社會黨紅軍,就像一點浪花消失在大海裏麵。
社會黨紅軍在大漢帝國視野內消逝了,讓蘇聯很吃驚。再加上大漢帝國對蘇聯的政策不是很友好,這讓蘇聯的最高統帥史達林元帥感到不舒服,他通過蘇聯駐大漢帝國的大使表示了對蘇聯在新疆和蒙古的權力的擔憂。王文賓直截了當地告訴蘇聯大使:“新疆,蒙古是大漢的地方,蘇聯在這兩地有什麽權力呢?請注意,權力與權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大漢帝國還要和貴國談談被貴國割據去的領土的問題。我記得你們偉大的列寧同誌曾經允諾過要歸還歷史上從我國割去的土地的。”
“那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了,和我們沒有什麽關係。”蘇聯大使狡辯道。
“那我們談談現實問題,貴國政府在背後支持我國外蒙鬧獨立,又是什麽意思?”王文賓語氣是咄咄逼人。
“這是謠言。我國政府歷來都承認外蒙是貴國的一部分領土。”
“是嗎,那最近外蒙搞的什麽全民公決是不管貴國的事了?”
“那是外蒙人民在爭取自己的權利,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蘇聯大使臉紅了。
“那就好。我們也希望和貴國沒有關係。畢竟,我們還是友好鄰邦嘛。”
“貴國這段時間的一係列動作,是不是要和日本帝國開戰?”
“我們和日本帝國一直都是處在戰爭狀態。光復我們的國土,是我們帝國的職責。”
“哦,我明白了。”
這樣,幾乎全世界都知道了大漢帝國與日本之間要有一場新的戰爭,隻是不知道戰爭的爆發日期而已。雙方在各自國內都加快了戰爭準備。
到了西元1934年中期,位於19區的龍騰基地已經是頗具規模。
通過瑞華商貿公司在歐洲和美國收羅的精密機械,儀器,資料和帝國自行製造的機械設備,源源不斷地向第19區匯聚,包括丹麥著名核物理科學家丹尼斯。波爾教授在內的一大批受納粹迫害的科學家,在瑞華公司的遊說和幫助下,來到了龍騰基地,和先期到達的愛因斯坦等人一道,在五十多個科學領域開展研究,培養骨幹,為大漢帝國的國防軍工事業創建了堅實的基礎。
西元1934年7月初,方雲在帝都南京召開國防軍三軍全體會議。在會議上,國防軍總司令孫仲倫元帥做了關於《加強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的報告,要“能夠製造新式的保衛自己的武器,像國防方麵的原子彈、飛彈、重型遠程戰略飛機”,“要根本上解決,就必須自己製造”。這是帝國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全體國防軍事會議上提出“兩彈”的概念。會議後,方雲主持了帝國部長全體會議,在聽取關於在中國發展飛彈技術的規劃設想的報告後,決定組建飛彈航空科學研究方麵的領導機構——大漢帝國航空工業委員會,他親自牽頭負責籌備。飛彈研究設計院,核武器研究設計院等一係列科學研究機構相繼成立,大力推動了帝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
西元1934年8月底,方雲親自領導製定大漢帝國第一個科學技術發展的十年規劃。在製定這一規劃過程中,他特別注意聽取各方麵科學家的意見,包括不同的意見。他指出,縱觀我國的歷史,國家王朝的興衰都是由農業的發展的興衰決定的,要建立起一個現代的,穩定發展的國家,必須建立起與國民經濟相適應的各種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重點加強與生產的銜接工作,把我國由一個農業大國逐步向工業大國發展和轉型。科學研究不能隻為促進科學發展而發展,應該麵向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現代化的總任務。
方雲認為,這許多不同學科中,總要有重點,沒有重點就沒有政策。對於什麽是重點,專家們在討論中又出現重大分歧。一部分人認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是重工業,而重工業的基礎是鋼鐵,科學技術的發展應以此為重點;另一部分人認為要實現現代化的方針,重點應該放在發展現代科學技術上,以此來帶動傳統工業技術和傳統工業的改造,缺門的學科也要及時建立,以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兩種思路兩種對策,提請方雲決定。方雲認為:現代科學新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發達水平的標誌,應當選定噴氣技術,核技術,半導體,計算機,電子學和自動化為重點。按照方雲的指示,經過充分討論,最後選定了87項重要任務。
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八七工程”。
對方雲來說,西元1934年盡管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仍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功。聖誕節這天,方雲對夫人林雪說:“這是我多年來最愉快的一個節日。”
西元1935年1月8日,方雲在國會發表新年演說:“今天,本人必須感謝上蒼,是上蒼的恩賜才能使我一個無名小卒,得以為我們的榮譽和國家的權利進行鬥爭。”在演說裏,方雲回顧了多年來大漢帝國麵貌的改變。他為收入較低的老百姓增加福利鋪平了道路,政府的口號使西部遍地是機會,他還建立起了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製造了價格低廉的轎車和經濟快捷的民用飛機,一般人都可以享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