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分歧多已解決,主要的幾個基本點上已達成一致,但具體的實施問題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主要問題是誰主動。美國人不想給人以主動求和的表現,因為那會給人以美國認輸的感覺,這對於其超級大國的形象是不利的。中國也不願意表現出主動的形象,否則政府的形象將受影響。
最終中國同意讓步,不過讓步非常有限,確切的說是利用中西方語法的不同,中國國家主席李思華於1月8日上午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一個演說,其措詞相當怪,其中引用了一些古漢語,也就是文言文,不僅令外國記者聽的糊塗,也令中國記者頭痛,以至於一位中國記者說:“這是誰給他寫的稿子?隻有文言文專家才能寫出的東西,引經據典的,是怕別人看懂嗎?”
對於西方記者來說要想將其翻譯成英文可不容易,他們之中能認全中國字的沒幾個,說幾句中國話也許可以,但要翻譯文言文可麻煩,然而不翻譯也不行,這可是重大新聞。
也許是理解錯誤,李思華的話竟被人翻譯成:“中國表現求和了!”而實際上隻是表達其希望和平的心願,不過沒關係,沒有人會聽他的解釋。因為美國總統庫比勒馬上招集記者招待會,宣稱:“太平洋對岸的傢夥,今天終於認輸了,向我們請和了,對此我很想說‘不’,然而我更不喜歡戰爭,更不喜歡美國人的血繼續流下去,因此我不會吝嗇和平,我要說:讓我們停戰吧!”
美國總統庫比勒的話等到了中國記者手中意思又被改動了一番,變成“為不讓美國人的血繼續流下去,我要求停戰!”這一翻譯也沒有被更正,因為李思華也同樣沒有給對手以機會,他令外交部長宣布,“中國將應美國的請求,與美國討論停火一事!”美國人的答覆:“對於中國的要求,我們的答覆是談判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進行!”
僅僅2天時間,中美雙方就達成進行談判的共識,問題是這僅僅是願望,而不是實際行動,實際上自從開戰,雙方政府都有謀求和平的心願,隻是光說不做。不過這次可是動真格的,當然要真正開始還要麻煩一點。這個關鍵時刻有人出麵為中美舉行談判掃清了一切障礙--由非政治組織牽頭,法、德領導人積極支持,後來俄羅斯又大力參予,現在聯合國又參加進來,最終形成聲勢浩大的半官方的民間反戰組織--國際和平大會組織。很自然的中美兩國給了國際社會一個“麵子”,1月12日,中美兩國先後表示同意參加由國際和平大會主持下的會談,然後又以形勢緊急為由,立即派出代表團前往談判地點--國際和平大會組織總部所在地瑞士日內瓦城,參加談判的不僅有中國與美國,還有其它參戰國--日本、朝鮮、韓國,英、法、德、俄等國的代表則作為協調員參加談判。
隨著外交上開始進行談判,軍人之間的戰鬥不再重要了,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已的任務,接下來的事情要由政治家們來完成。當然表麵上,戰鬥依然在激烈的進行,至少各類新聞報導之中是這樣的,實際上交戰雙方事實上已經實現有限停火,你不開火,那我決不動手,如果你敢動手,那我一定加倍奉還,也許有時這會引起惡性循環,不過規模不大,最終會被將軍們所製止。雙方交戰次數的減少,並沒等於雙方停戰了,事實上雙方正利用這個戰事赴緩的機會積極備戰,大量增援部隊與物資正源源不斷的到達,各項進攻準備正在有序的進行,隻要談判失敗,那麽戰鬥馬上繼續,而且比以前規模更大、更激烈。萬幸的是,雙方早已達成基本的共識,隻要這些共識不被破壞,那麽談判就不會失敗,可以說這場談判的目的,不過是將秘密協定變成公開協定,同時迫使自已的盟友接受,因為某些內容對於這些盟友非常不利。可是在由中美主導的談判中,其它參戰國的利益並不予優先考慮,他們隻能接受事實,而無權提出異意。
第二節
美國代表一直希望能夠與中國簽定一個停火協議,可是中國提出除非簽定停火協議的同時,美軍立即迅速從中國領土撤走,否則中國絕不簽署停火協議,僅口頭答應實行有限停火,即不主動開火!理由是擔心美軍利用停火協議在談判中採取久拖之計,長期占領中國領土。
美國人雖然沒有打算長期占領中國的任何一寸國土,但是要讓他們為了停火立即撤軍,那可不行。他們正想利用占領著部分中國領土的事實,在談判中向中國方麵施加壓力。然而不簽署正式的停火協議也不行,那讓美國人受不了。交戰雙方要結束戰爭狀態,不首先停火怎麽行?這可有違常規,那有直接簽署和平條約,後停火的?再說,不簽署正式的停火協議,僅以口頭的方式停火是無法實現真正的停火的。雙方的小規模戰鬥依然無法製止,即便是小規模戰鬥,也會傷亡的,中國軍隊中美軍所遇到的對手之中最強大的。現在美國人不希望再有什麽傷亡,戰爭馬上要結束了,已經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繼續流血,更不要說美國民眾人員對傷亡的敏感性。
不僅美國人,其它國家也紛紛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簽署正式停火協議,這可是結束戰爭的第一步。最後經過多次討價還價,中國在取得多項保證,也就是在雙方的多個基本原則上達成協議,美國又私下許諾數點之後,終於同意簽署正式停火協議,於是雙方馬上投入到停火協議的起草之中。
最終中國同意讓步,不過讓步非常有限,確切的說是利用中西方語法的不同,中國國家主席李思華於1月8日上午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一個演說,其措詞相當怪,其中引用了一些古漢語,也就是文言文,不僅令外國記者聽的糊塗,也令中國記者頭痛,以至於一位中國記者說:“這是誰給他寫的稿子?隻有文言文專家才能寫出的東西,引經據典的,是怕別人看懂嗎?”
對於西方記者來說要想將其翻譯成英文可不容易,他們之中能認全中國字的沒幾個,說幾句中國話也許可以,但要翻譯文言文可麻煩,然而不翻譯也不行,這可是重大新聞。
也許是理解錯誤,李思華的話竟被人翻譯成:“中國表現求和了!”而實際上隻是表達其希望和平的心願,不過沒關係,沒有人會聽他的解釋。因為美國總統庫比勒馬上招集記者招待會,宣稱:“太平洋對岸的傢夥,今天終於認輸了,向我們請和了,對此我很想說‘不’,然而我更不喜歡戰爭,更不喜歡美國人的血繼續流下去,因此我不會吝嗇和平,我要說:讓我們停戰吧!”
美國總統庫比勒的話等到了中國記者手中意思又被改動了一番,變成“為不讓美國人的血繼續流下去,我要求停戰!”這一翻譯也沒有被更正,因為李思華也同樣沒有給對手以機會,他令外交部長宣布,“中國將應美國的請求,與美國討論停火一事!”美國人的答覆:“對於中國的要求,我們的答覆是談判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進行!”
僅僅2天時間,中美雙方就達成進行談判的共識,問題是這僅僅是願望,而不是實際行動,實際上自從開戰,雙方政府都有謀求和平的心願,隻是光說不做。不過這次可是動真格的,當然要真正開始還要麻煩一點。這個關鍵時刻有人出麵為中美舉行談判掃清了一切障礙--由非政治組織牽頭,法、德領導人積極支持,後來俄羅斯又大力參予,現在聯合國又參加進來,最終形成聲勢浩大的半官方的民間反戰組織--國際和平大會組織。很自然的中美兩國給了國際社會一個“麵子”,1月12日,中美兩國先後表示同意參加由國際和平大會主持下的會談,然後又以形勢緊急為由,立即派出代表團前往談判地點--國際和平大會組織總部所在地瑞士日內瓦城,參加談判的不僅有中國與美國,還有其它參戰國--日本、朝鮮、韓國,英、法、德、俄等國的代表則作為協調員參加談判。
隨著外交上開始進行談判,軍人之間的戰鬥不再重要了,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已的任務,接下來的事情要由政治家們來完成。當然表麵上,戰鬥依然在激烈的進行,至少各類新聞報導之中是這樣的,實際上交戰雙方事實上已經實現有限停火,你不開火,那我決不動手,如果你敢動手,那我一定加倍奉還,也許有時這會引起惡性循環,不過規模不大,最終會被將軍們所製止。雙方交戰次數的減少,並沒等於雙方停戰了,事實上雙方正利用這個戰事赴緩的機會積極備戰,大量增援部隊與物資正源源不斷的到達,各項進攻準備正在有序的進行,隻要談判失敗,那麽戰鬥馬上繼續,而且比以前規模更大、更激烈。萬幸的是,雙方早已達成基本的共識,隻要這些共識不被破壞,那麽談判就不會失敗,可以說這場談判的目的,不過是將秘密協定變成公開協定,同時迫使自已的盟友接受,因為某些內容對於這些盟友非常不利。可是在由中美主導的談判中,其它參戰國的利益並不予優先考慮,他們隻能接受事實,而無權提出異意。
第二節
美國代表一直希望能夠與中國簽定一個停火協議,可是中國提出除非簽定停火協議的同時,美軍立即迅速從中國領土撤走,否則中國絕不簽署停火協議,僅口頭答應實行有限停火,即不主動開火!理由是擔心美軍利用停火協議在談判中採取久拖之計,長期占領中國領土。
美國人雖然沒有打算長期占領中國的任何一寸國土,但是要讓他們為了停火立即撤軍,那可不行。他們正想利用占領著部分中國領土的事實,在談判中向中國方麵施加壓力。然而不簽署正式的停火協議也不行,那讓美國人受不了。交戰雙方要結束戰爭狀態,不首先停火怎麽行?這可有違常規,那有直接簽署和平條約,後停火的?再說,不簽署正式的停火協議,僅以口頭的方式停火是無法實現真正的停火的。雙方的小規模戰鬥依然無法製止,即便是小規模戰鬥,也會傷亡的,中國軍隊中美軍所遇到的對手之中最強大的。現在美國人不希望再有什麽傷亡,戰爭馬上要結束了,已經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繼續流血,更不要說美國民眾人員對傷亡的敏感性。
不僅美國人,其它國家也紛紛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簽署正式停火協議,這可是結束戰爭的第一步。最後經過多次討價還價,中國在取得多項保證,也就是在雙方的多個基本原則上達成協議,美國又私下許諾數點之後,終於同意簽署正式停火協議,於是雙方馬上投入到停火協議的起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