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裏封存的各種防空武器,隻要是能用的就被運出來了,以補充白天的損失和裝備預備役人員。不過這些措施還是無法使台灣的防空能力恢復到12日以前的水平,必竟13日的損失太慘重了。
經過一晚的休整之後,解放軍飛行員已經從疲勞中恢復了過來了,由於受到飛彈攻擊的刺激,天一亮就發動了大規模的攻擊行動。由於二炮的巡航飛彈基本完了,新式的地地飛彈軍委已下令禁止使用,因為那是給美國“朋友”準備的,所以當天投入戰鬥的隻有那些準備在“清理庫存”的老式地地飛彈。
空軍的攻擊機群首先投入戰鬥。出擊前,劉海風向飛行員下達了死命令:“把敵人的地地飛彈陣地給我找出來,然後用炸彈好好‘裝飾’一下。”飛行員們當場發誓保證完全任務。
到今天早晨,台灣空軍可以投入戰鬥的戰鬥機不到250架,比前一天減少了一半多,飛行員的損失也相當大,除了部分被俘以外,許多飛行員在棄機跳傘或空襲中受了傷,這使許多優秀的飛行員失去參戰的機會。由於飛機的損失較大,部隊的建製完全被打亂了,不得不將幾個中隊臨時組編為一個中隊,所以許多飛行員相互間都缺少了解,相互配合起來很成問題。昨天的慘重損失在飛行員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陰影,悲觀、失敗的感覺早已占據了飛行員的內心世界,正如一位飛行員對當時的回憶那樣:“大家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笑聲從我們中間消失了,晚上沒有幾個人能安心入睡,第二天早晨,當空襲警報響起時,除了拚命一戰之外,我什麽都不敢想了。”
更重要的是,台空軍的指揮係統失效了。台灣的遠程預警早已在空襲中被摧毀,現在必須依靠美國的空中預警機提供的支持,基於昨天的經驗,今天美國的空中預警機不必再經過多個環節了,而是直接將情報傳遞給台灣的指揮係統,但美軍提供僅限於預警情報的支持,而不參與台灣的空戰指揮。可此時台灣的通信指揮係統無法有效地指揮空戰了。僅有的一架空中預警機因發動機的問題,無法飛行,地麵指揮係統則在空襲中損失不小,幾個重要的指揮部和通信中心都受到了空襲,雖然沒有造成什麽重大的人員損失,但各種設備,尤其是通信設備的損失很大。這造成台灣的地麵指揮中心無法及時有效地了解空中的情況,也無法及時將信息傳遞給空中的飛行員。
解放軍的戰機一起飛,美國人就將情況通知了台灣,於是台灣各機場都響起了戰鬥警報聲,飛行員迅速登機,起飛迎戰。就在戰鬥機一架接著一架緊急起飛時,解放軍二炮部隊的地地飛彈就到了,好在都是一些老式飛彈,精度很差,沒有一枚擊中重要設備,而且數量很少,一個機場隻落下一、二枚。而這時機場上並沒有停放多少飛機,飛機都是從機庫內直接沖向起飛跑道,中間並不停留,同時人員多已進入了掩體。所以飛彈攻擊造成的損失很小,可以說是毫無戰果,可是解放軍的目的達到了,飛彈攻擊成功地製造了混亂,整個起飛過程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也給對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當解放軍的戰鬥機一過海峽中線,台軍的戰鬥機依然象以前那樣立即就迎了上去,可是與以前不同的今天迎戰的戰鬥機數量明顯少了。
空戰一開始,台軍的戰鬥機就處於明顯的劣勢,信息不靈使台灣飛行員得不到有效的地麵引導,隻能依據地麵提供簡單信息來判斷情況,談不上整機的配合。這時台灣飛行員發現原先那種強調遠程交戰的觀點並不適合實際情況。由於沒有及時可靠的情報支援,他們無法先對手起飛,搶先占據有利位置,隻能等到解放軍的機群靠近台灣海峽了,他們才能起飛迎戰,非常不利於搶先占據有利位置。對於視距外的遠程交戰來說,搶占有利的位置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可是台灣海峽太狹窄了,隻要幾分鍾雙方就會相遇,留給飛行員確認情況、判斷、決定,以及鎖定目標、發射飛彈的時間就非常的有限了。往往進行一輪遠程飛彈攻擊之後,就要進入近距格鬥戰,甚至遠程飛彈剛剛發射,就必須進行近距格鬥了。可對於近距格鬥戰來說,搶占有利位置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條。先行起飛的飛行員可以採取先向東飛,與對手拉開距離,然後再轉向實施攻擊,這樣可以多發射幾枚遠程飛彈,可對於最後起飛的飛行員來說,一起飛就要與對手開戰,根本沒有搶占有利位置的機會和時間。他們還發現許多在理論上可行的戰鬥方案,在實戰中並不實用。
這時解放軍雖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但情況依然並不好。解放軍也麵臨著許多問題,如理論與實施脫離的問題,平時反覆訓練的東西,在實戰中發揮不出作用。經過幾天的戰鬥,解放軍的損失也不輕,好在有大量預備隊,隨時可以補充,數量一直保持穩定,但質量明顯的下降了。近年來解放軍裝備了不少新機,可老式飛機依然占據著主力位置,許多部隊還在使用的殲-6、殲-7則是數量最多的,殲-8性能相對較好一點,但沒有質的飛躍,蘇-27、殲-10雖好,但要大量裝備部隊,還需要一些時間。老式飛機的老化問題也相當嚴重,尤其是剛剛調上來的部隊多為二流部隊,裝備的飛機都使用多年了,已經經受不了劇烈的動作。當然新調上來的部隊也有裝備新式飛機的,可是這些部隊換裝時間很短,許多飛行員剛剛掌握基本的飛行技術就上了戰場。說到人員的素質,這時也開始令人頭痛了。原來解放軍為了能盡可能的節約經費,以換裝新機,將部隊分成了重點部隊與非重點部隊,重點部隊是已經或準備裝備新式飛機或者是被擔負重要任務的部隊。隻要是屬於重點部隊,即便裝備差一點,在各方麵也可以得到優先照顧,所以這一類部隊的戰鬥力相當強。除重點部隊以外的部隊都屬於非重點部隊,這一類部隊的裝備差、人員素質低,其中不少是屬於準備裁撤的部隊。現在的問題是,原先參戰部隊的都屬於一流的,新調上來的多是二流的,相比之下,同樣的裝備,可戰鬥力就是不一樣。
經過一晚的休整之後,解放軍飛行員已經從疲勞中恢復了過來了,由於受到飛彈攻擊的刺激,天一亮就發動了大規模的攻擊行動。由於二炮的巡航飛彈基本完了,新式的地地飛彈軍委已下令禁止使用,因為那是給美國“朋友”準備的,所以當天投入戰鬥的隻有那些準備在“清理庫存”的老式地地飛彈。
空軍的攻擊機群首先投入戰鬥。出擊前,劉海風向飛行員下達了死命令:“把敵人的地地飛彈陣地給我找出來,然後用炸彈好好‘裝飾’一下。”飛行員們當場發誓保證完全任務。
到今天早晨,台灣空軍可以投入戰鬥的戰鬥機不到250架,比前一天減少了一半多,飛行員的損失也相當大,除了部分被俘以外,許多飛行員在棄機跳傘或空襲中受了傷,這使許多優秀的飛行員失去參戰的機會。由於飛機的損失較大,部隊的建製完全被打亂了,不得不將幾個中隊臨時組編為一個中隊,所以許多飛行員相互間都缺少了解,相互配合起來很成問題。昨天的慘重損失在飛行員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陰影,悲觀、失敗的感覺早已占據了飛行員的內心世界,正如一位飛行員對當時的回憶那樣:“大家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笑聲從我們中間消失了,晚上沒有幾個人能安心入睡,第二天早晨,當空襲警報響起時,除了拚命一戰之外,我什麽都不敢想了。”
更重要的是,台空軍的指揮係統失效了。台灣的遠程預警早已在空襲中被摧毀,現在必須依靠美國的空中預警機提供的支持,基於昨天的經驗,今天美國的空中預警機不必再經過多個環節了,而是直接將情報傳遞給台灣的指揮係統,但美軍提供僅限於預警情報的支持,而不參與台灣的空戰指揮。可此時台灣的通信指揮係統無法有效地指揮空戰了。僅有的一架空中預警機因發動機的問題,無法飛行,地麵指揮係統則在空襲中損失不小,幾個重要的指揮部和通信中心都受到了空襲,雖然沒有造成什麽重大的人員損失,但各種設備,尤其是通信設備的損失很大。這造成台灣的地麵指揮中心無法及時有效地了解空中的情況,也無法及時將信息傳遞給空中的飛行員。
解放軍的戰機一起飛,美國人就將情況通知了台灣,於是台灣各機場都響起了戰鬥警報聲,飛行員迅速登機,起飛迎戰。就在戰鬥機一架接著一架緊急起飛時,解放軍二炮部隊的地地飛彈就到了,好在都是一些老式飛彈,精度很差,沒有一枚擊中重要設備,而且數量很少,一個機場隻落下一、二枚。而這時機場上並沒有停放多少飛機,飛機都是從機庫內直接沖向起飛跑道,中間並不停留,同時人員多已進入了掩體。所以飛彈攻擊造成的損失很小,可以說是毫無戰果,可是解放軍的目的達到了,飛彈攻擊成功地製造了混亂,整個起飛過程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也給對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當解放軍的戰鬥機一過海峽中線,台軍的戰鬥機依然象以前那樣立即就迎了上去,可是與以前不同的今天迎戰的戰鬥機數量明顯少了。
空戰一開始,台軍的戰鬥機就處於明顯的劣勢,信息不靈使台灣飛行員得不到有效的地麵引導,隻能依據地麵提供簡單信息來判斷情況,談不上整機的配合。這時台灣飛行員發現原先那種強調遠程交戰的觀點並不適合實際情況。由於沒有及時可靠的情報支援,他們無法先對手起飛,搶先占據有利位置,隻能等到解放軍的機群靠近台灣海峽了,他們才能起飛迎戰,非常不利於搶先占據有利位置。對於視距外的遠程交戰來說,搶占有利的位置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可是台灣海峽太狹窄了,隻要幾分鍾雙方就會相遇,留給飛行員確認情況、判斷、決定,以及鎖定目標、發射飛彈的時間就非常的有限了。往往進行一輪遠程飛彈攻擊之後,就要進入近距格鬥戰,甚至遠程飛彈剛剛發射,就必須進行近距格鬥了。可對於近距格鬥戰來說,搶占有利位置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條。先行起飛的飛行員可以採取先向東飛,與對手拉開距離,然後再轉向實施攻擊,這樣可以多發射幾枚遠程飛彈,可對於最後起飛的飛行員來說,一起飛就要與對手開戰,根本沒有搶占有利位置的機會和時間。他們還發現許多在理論上可行的戰鬥方案,在實戰中並不實用。
這時解放軍雖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但情況依然並不好。解放軍也麵臨著許多問題,如理論與實施脫離的問題,平時反覆訓練的東西,在實戰中發揮不出作用。經過幾天的戰鬥,解放軍的損失也不輕,好在有大量預備隊,隨時可以補充,數量一直保持穩定,但質量明顯的下降了。近年來解放軍裝備了不少新機,可老式飛機依然占據著主力位置,許多部隊還在使用的殲-6、殲-7則是數量最多的,殲-8性能相對較好一點,但沒有質的飛躍,蘇-27、殲-10雖好,但要大量裝備部隊,還需要一些時間。老式飛機的老化問題也相當嚴重,尤其是剛剛調上來的部隊多為二流部隊,裝備的飛機都使用多年了,已經經受不了劇烈的動作。當然新調上來的部隊也有裝備新式飛機的,可是這些部隊換裝時間很短,許多飛行員剛剛掌握基本的飛行技術就上了戰場。說到人員的素質,這時也開始令人頭痛了。原來解放軍為了能盡可能的節約經費,以換裝新機,將部隊分成了重點部隊與非重點部隊,重點部隊是已經或準備裝備新式飛機或者是被擔負重要任務的部隊。隻要是屬於重點部隊,即便裝備差一點,在各方麵也可以得到優先照顧,所以這一類部隊的戰鬥力相當強。除重點部隊以外的部隊都屬於非重點部隊,這一類部隊的裝備差、人員素質低,其中不少是屬於準備裁撤的部隊。現在的問題是,原先參戰部隊的都屬於一流的,新調上來的多是二流的,相比之下,同樣的裝備,可戰鬥力就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