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也不說破,從袖中拿出趙二的供狀,說道:“常中丞病成這個樣子,本部堂原是不該來擾煩的了。——可這件事情卻關係到中丞大人的進退前程,本部堂如不來,又怕愧對大人。——大人看看吧。”


    曾國藩說著,很隨意地把供狀遞過去。


    常大淳皮笑肉不笑,道:“謝曾右堂錯愛。愚兄這身子骨兒,實在不堪繁劇。”


    說著話,接過供狀,自顧看起來。


    曾國藩趁這空檔,悄悄打量了一下常大淳這上房。


    這上房頗大,幾可和衙門的大堂比闊,卻被常大淳擺了個滿滿當當。南麵是書案,上麵擺放文房四寶和一本翻卷著的書。北牆一個大竹簍,裏麵胡亂裝了幾件泥牛、泥馬,想是私家秘藏。挨著大竹簍就是一排大小不一的畫缸子,上麵東倒西歪插放了四五十幅字畫,有上軸頭的,還有不上軸頭的,猜想也不會太珍貴。西麵則是一個小火炕,上麵鋪著一張山西的葦蓆子,想是撫院用來歇息的。東麵就是堆放的幾個木板箱子,雖被油漆油過,卻分辨不出色彩,大概是年代久遠磨損所致。


    第109節 出什麽事了吧


    從這上房的擺設可以想像得出,常大淳的操守還是不錯的。現在的封疆,還有哪個肯用舊木箱子裝物的?不把馬桶鍍金邊,就算廉潔了。


    常大淳這時已把供狀看完,見曾國藩眼望著一排木箱子發愣,就急忙咳了一聲,道:“滌生,讓你見笑了。——這還是我做知府時請人做的,十幾年了,一直捨不得丟開。——這可是上好的柏木做成的,再過上一百年,說不準真能值銀子呢!滌生啊,走,咱到籤押房去坐,籤押房終歸幹淨些。”


    常大淳說完,竟不用人扶,邁開步子,當先走了出去,把個趕過來的戈什哈驚得一愣一愣的。


    曾國藩跟在後邊打趣地說道:“中丞大人這病好得真快!”


    常大淳臉一紅,笑道:“昨兒老友從福建給我捎了一斤沱茶,味道頗好,愚兄這是趕著讓老弟嚐鮮呢?”


    曾國藩心中暗道:“看供狀前,開水也沒一口,如今看了供狀,倒趕著讓我喝茶了!”


    進了籤押房,常大淳一麵讓曾國藩更衣,一麵自己升了炕,一麵又讓戈什哈泡了壺濃濃的茶出來。


    常大淳親自給曾國藩斟了杯茶,道:“為兄先向老弟陪罪!——想不到趙二被前任保舉到四品頂戴,還敢做此膽大妄為之事!還把洋人拉出來嚇唬我等,真真可氣!”


    曾國藩接茶在手道:“不知中丞大人還有何見教?”


    常大淳道:“但聽吩咐,愚兄遵命就是。”


    曾國藩道:“趙二一案,須你我聯名向皇上拜折。趙二立斬,家眷充軍,家資及所吞捐銀盡數匯往山東、河南。——賑災局須另委委員接辦,盡快理清被趙二弄亂的簿子,要重新核記,不能因為一個趙二誤了勸捐大事呀!”


    常大淳道:“愚兄明日就掛牌委人去大同賑災局接篆,趙二這邊,愚兄再讓按察使衙門重新審過收監以待聖意,如何?”


    曾國藩長出一口氣道:“如此甚好!”說著拿出已擬好的參折,道:“煩中丞大人再斟酌斟酌,此折最好今天就拜發。本部堂已具名在後,隻等中丞大人具名了。”


    常大淳匆匆看過,見裏麵沒有傷及自己的話,就提筆具了名。


    十天後,聖旨下達:趙二立斬,家眷充軍黑龍江,所抄趙二家資及所吞捐銀匯往山東、河南照準。太原賑災局王雙江勸捐得力,著賞五品頂戴。大同知府現署任張同林因配合查捐大臣得力,賞四品頂戴,實授大同知府。常大淳已交吏部敘優。曾國藩挨回京後由吏部敘優。


    聖旨到後的第二天,曾國藩一行便起程返京。


    常大淳帶著首府、首縣直送到城門外十裏處方回。


    回到京師麵聖後不久,鹹豐帝也不知是聽了誰的勸告,竟忽然詔令群臣“進言薦賢”,以達到“上富國下富民之所望”。一時間,種種奏章紛至遝進宮裏,給沉悶的京師,多少注入了點兒活力。


    曾國藩也上了“應詔陳言疏”與“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二折。


    應詔陳言疏奏為應詔陳言事。


    二月初八日奉皇上諭令,九卿科道有言事之責者,於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據實直陳,封章密奏。仰見聖德謙沖,孜孜求治。臣竊維用人、行政二者,自古皆相提並論。獨至


    我朝,則凡百庶政,皆已著有成憲,既備既詳,未可輕議。今日所當講求者,惟在用人一端耳。方今人才不乏,欲作育而激揚之,端賴我皇上之妙用。大抵有轉移之道,有培養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廢一,請為我皇上陳之。


    所謂轉移之道,何也?我朝列聖為政,大抵因時俗之過而矯之,使就於中。順治之時,瘡痍初復,民誌未定,故聖祖繼之以寬。康熙之末,久安而吏弛,刑措而民偷,故世宗救之以嚴。幹隆,嘉慶之際,人尚才華,士騖高遠,故大行皇帝斂之以鎮靜,以變其浮誇之習。一時人才循循規矩準繩之中,無有敢才智自雄,鋒芒自逞者。然有守者多,而有猷有為者,漸覺其少。大率以畏葸為慎,以柔靡為恭。以臣觀之,京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外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退縮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動輒請旨,不肯任咎是也。瑣屑者,利析錙銖,不顧大體,察及秋毫,不見輿薪是也。敷衍者,裝頭蓋麵,但計目前剜肉補瘡,不問明日是也。顢頇者,外麵完全,而中已潰爛,章奏粉飾,而語無歸宿是也。有此四者,習俗相沿,但求苟安無過,不求振作有為。將來一有艱钜,國家必有乏才之患。我大行皇帝深知此中之消息,故亟思得一有用之才以力挽頹風。去年京察人員,數月之內,擢臬司者三人,擢藩司者一人。蓋亦欲破格超遷,整頓積弱之習也。無如風會所趨,勢難驟變。今若遽求振作之才,又恐躁競者因而幸進,轉不足以收實效。臣愚以為欲使有用之才,不出範圍之中,莫若使之從事於學術。漢臣諸葛亮曰:“才須學,學須識。”蓋至論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曾國藩的升遷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汪衍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汪衍振並收藏曾國藩的升遷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