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年份子,也就是各州縣叩見巡撫時孝敬給巡撫的年例,各省均有定例。據說好的省份,僅一年一次的年例,巡撫就能有三四萬兩的進項。山東是小省,州縣的年份子定例是人頭千兩。這並不是寫進大清官製裏的東西,但卻人人曉得,個個知道。朝廷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各州縣向部院孝敬年例也是有一定程序的,還不能胡來。
各州縣是這樣向巡撫孝敬年份子的:布、按二司領頭,各州縣依次緊跟,向坐在炕上的巡撫叩頭、請安,巡撫照例欠欠屁股回聲“老州縣們辛苦”,便依次歸座。然後,中丞大人照例談幾句年景,再談幾句天氣;在中丞大人談天氣的時候,州縣們就把準備好的年份子——用紅紙包著的銀票,悄悄地放到座位上,既要讓中丞大人看見,又要不動聲色。見紅包都已拿了出來,巡撫就端起茶杯,開始送客了。雖然是私情,也要有規矩,有方有圓,絲毫不亂。
各州縣的這筆銀子從什麽地方出呢?自然出在屬下的身上。因為封印的頭一天,各州縣也要接見下屬,也要和下屬們說句“辛苦了”,下屬們也要依例遞上年份子。
好地麵的州縣,年例能收到萬兒八千兩銀子;從中分出一千兩送給巡撫,餘下的便全進了自家的腰包。
東平縣的缺份原本屬中上,衙門所設的架子也大,屬下也較其他縣多。但葉子頌從接任的那年起,就破除了年下屬員孝敬年份子的定例,認為有汙官聲。盡管師爺一再強調回省述職時也要遞年例的,葉子頌隻是不理。可在叩見和春的時候,他和其他縣一樣也包了個方方正正的紙紅包。部院接見已畢,臨走他便也將紅紙包順手塞在屁股底下,恭恭敬敬地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山東老例,裏麵包著的都是一千兩的銀票,接見五個人,和春的進帳就是五千兩。和春來任所前,就已把這項收入調查得明明白白。繁省也就是大省,巡撫接見州縣都要分開來進行,有的要進行幾天。因山東是小省,隻有十幾位州縣,就一齊進見。臨走,都把紅包留下,由師爺撿起來之後直接交到巡撫手上,然後趕緊退出。和春待師爺退出後,才笑眯眯地親手把紅包逐個拆開。折紅包的這個喜悅,他不準任何人染指,他要獨亨,和府上下都知道。
但他卻發現了一個空包!也就是說,他收到九個紅包,卻隻見到八張銀票!他當時就認準這一定是葉子頌幹的,隻有葉子頌才有這麽大的膽子。大廳上還有十幾位候補道等著接見,他卻不急著見,而是把師爺傳進籤押房,然後讓師爺指認,空包是不是葉子頌的。師爺比較了半天,仍然咬不準。和春實在是吃了個啞吧虧。他不是缺這張銀票,他做了好幾年的封疆,還從沒有遇見過這樣的事情。這簡直就是硬從他的腰包裏往外拿錢一般。
接見道台的時候,師爺就多了個心眼,讓道台們把紅包都寫上名字,並一再申明,沒有名字的紅包中丞大人拒收。
不久,濟南的官場就傳揚開“葉明府為和中丞送空紅包”這樣的話。甚至有人向葉子頌明講,“知縣大人是太過分了,像和中丞這樣的人豈能看重你送的那一千兩銀子?沒有錢,向中丞大人明說不就結了!何必出此下策呢?”公開為部院叫屈。
大年過後,各州縣都要回任,回任前,照例都來向部院大人請安,辭行。
臨要告辭的時候,葉子頌卻忽然向和春一抱拳道:“中丞大人,下官一進濟南,便聽百姓傳言,說下官年前為大人遞年份子遞的是個空包,不知可是真的?”
“什麽!”和春一愣,反問,“誰說的?——沒有的事!”
葉子頌這才道:“下官也想過,中丞大人是明白人,不要說沒有這樣的事,就算有,又豈能張揚?——傳到朝廷那裏,一但追究下來,大人又如何應答?”
和春當時就對按察使道:“煩老兄查一查,這種沒根由的話是哪個講的?查出來,一定重重辦他!——這不是汙賤本部院的清名嗎?”
按察使急忙表示:“葉明府但請回任,司裏一定還明府一個公道。”
葉子頌口裏一邊說著“謝二位大人。如無吩咐,下官即刻就回任上了”,一邊退出。
和春道:“葉明府,本部院就不送你了。——希望你好好辦事,不要亂聽人嚼舌頭。”
這兩件事在濟南最盛傳,說的有鼻子有眼兒,李保很容易便打聽到了。
劉橫聽到的卻是另外兩件事。
一件事是今年和春放轎到東平視察災情,葉子頌連陪著中丞大人喝了三頓紅薯湯,把和中丞喝得壞了七八天的肚子;另一件是和春的一個遠房親戚瞞著和春,從奉天府跑到東平縣欲行敲詐勒索之事,被葉子頌杖了八十大棒,又著人押解進濟南巡撫衙門讓和中丞辨認,給和春出了個大醜,被山東百姓傳為笑談。
李保、劉橫退出後,曾國藩一個人在臥房裏想了許多。
應該怎樣做巡撫,曾國藩的心目中也沒有尺度,但他認為和春這樣做巡撫是肯定不行的。他把李保與劉橫講述的幾件事情都記錄到本子上。
他把洪財的行賄及放賑混亂和葉子頌的廉明連同李延申的情況,寫成一份密折:因洪財是大案,曾國藩建議押赴進京來個三法司會審,擴大一下影響。葉子頌麵對災荒敢於承擔責任,變通救民,雖與大清律不太相符,但呈報在前,論罪當首推布政使(也就是藩台),次及巡撫,葉子頌當獎。提議升授葉子頌為山東賑災道。汶上現署任李延申為道光七年進士,功名較早,但因做事負責,一直不被地方官相容,現已窮困潦倒,建議放該員汶上縣知縣,以示朝廷體恤文員之意。
各州縣向部院孝敬年例也是有一定程序的,還不能胡來。
各州縣是這樣向巡撫孝敬年份子的:布、按二司領頭,各州縣依次緊跟,向坐在炕上的巡撫叩頭、請安,巡撫照例欠欠屁股回聲“老州縣們辛苦”,便依次歸座。然後,中丞大人照例談幾句年景,再談幾句天氣;在中丞大人談天氣的時候,州縣們就把準備好的年份子——用紅紙包著的銀票,悄悄地放到座位上,既要讓中丞大人看見,又要不動聲色。見紅包都已拿了出來,巡撫就端起茶杯,開始送客了。雖然是私情,也要有規矩,有方有圓,絲毫不亂。
各州縣的這筆銀子從什麽地方出呢?自然出在屬下的身上。因為封印的頭一天,各州縣也要接見下屬,也要和下屬們說句“辛苦了”,下屬們也要依例遞上年份子。
好地麵的州縣,年例能收到萬兒八千兩銀子;從中分出一千兩送給巡撫,餘下的便全進了自家的腰包。
東平縣的缺份原本屬中上,衙門所設的架子也大,屬下也較其他縣多。但葉子頌從接任的那年起,就破除了年下屬員孝敬年份子的定例,認為有汙官聲。盡管師爺一再強調回省述職時也要遞年例的,葉子頌隻是不理。可在叩見和春的時候,他和其他縣一樣也包了個方方正正的紙紅包。部院接見已畢,臨走他便也將紅紙包順手塞在屁股底下,恭恭敬敬地留在自己的座位上。山東老例,裏麵包著的都是一千兩的銀票,接見五個人,和春的進帳就是五千兩。和春來任所前,就已把這項收入調查得明明白白。繁省也就是大省,巡撫接見州縣都要分開來進行,有的要進行幾天。因山東是小省,隻有十幾位州縣,就一齊進見。臨走,都把紅包留下,由師爺撿起來之後直接交到巡撫手上,然後趕緊退出。和春待師爺退出後,才笑眯眯地親手把紅包逐個拆開。折紅包的這個喜悅,他不準任何人染指,他要獨亨,和府上下都知道。
但他卻發現了一個空包!也就是說,他收到九個紅包,卻隻見到八張銀票!他當時就認準這一定是葉子頌幹的,隻有葉子頌才有這麽大的膽子。大廳上還有十幾位候補道等著接見,他卻不急著見,而是把師爺傳進籤押房,然後讓師爺指認,空包是不是葉子頌的。師爺比較了半天,仍然咬不準。和春實在是吃了個啞吧虧。他不是缺這張銀票,他做了好幾年的封疆,還從沒有遇見過這樣的事情。這簡直就是硬從他的腰包裏往外拿錢一般。
接見道台的時候,師爺就多了個心眼,讓道台們把紅包都寫上名字,並一再申明,沒有名字的紅包中丞大人拒收。
不久,濟南的官場就傳揚開“葉明府為和中丞送空紅包”這樣的話。甚至有人向葉子頌明講,“知縣大人是太過分了,像和中丞這樣的人豈能看重你送的那一千兩銀子?沒有錢,向中丞大人明說不就結了!何必出此下策呢?”公開為部院叫屈。
大年過後,各州縣都要回任,回任前,照例都來向部院大人請安,辭行。
臨要告辭的時候,葉子頌卻忽然向和春一抱拳道:“中丞大人,下官一進濟南,便聽百姓傳言,說下官年前為大人遞年份子遞的是個空包,不知可是真的?”
“什麽!”和春一愣,反問,“誰說的?——沒有的事!”
葉子頌這才道:“下官也想過,中丞大人是明白人,不要說沒有這樣的事,就算有,又豈能張揚?——傳到朝廷那裏,一但追究下來,大人又如何應答?”
和春當時就對按察使道:“煩老兄查一查,這種沒根由的話是哪個講的?查出來,一定重重辦他!——這不是汙賤本部院的清名嗎?”
按察使急忙表示:“葉明府但請回任,司裏一定還明府一個公道。”
葉子頌口裏一邊說著“謝二位大人。如無吩咐,下官即刻就回任上了”,一邊退出。
和春道:“葉明府,本部院就不送你了。——希望你好好辦事,不要亂聽人嚼舌頭。”
這兩件事在濟南最盛傳,說的有鼻子有眼兒,李保很容易便打聽到了。
劉橫聽到的卻是另外兩件事。
一件事是今年和春放轎到東平視察災情,葉子頌連陪著中丞大人喝了三頓紅薯湯,把和中丞喝得壞了七八天的肚子;另一件是和春的一個遠房親戚瞞著和春,從奉天府跑到東平縣欲行敲詐勒索之事,被葉子頌杖了八十大棒,又著人押解進濟南巡撫衙門讓和中丞辨認,給和春出了個大醜,被山東百姓傳為笑談。
李保、劉橫退出後,曾國藩一個人在臥房裏想了許多。
應該怎樣做巡撫,曾國藩的心目中也沒有尺度,但他認為和春這樣做巡撫是肯定不行的。他把李保與劉橫講述的幾件事情都記錄到本子上。
他把洪財的行賄及放賑混亂和葉子頌的廉明連同李延申的情況,寫成一份密折:因洪財是大案,曾國藩建議押赴進京來個三法司會審,擴大一下影響。葉子頌麵對災荒敢於承擔責任,變通救民,雖與大清律不太相符,但呈報在前,論罪當首推布政使(也就是藩台),次及巡撫,葉子頌當獎。提議升授葉子頌為山東賑災道。汶上現署任李延申為道光七年進士,功名較早,但因做事負責,一直不被地方官相容,現已窮困潦倒,建議放該員汶上縣知縣,以示朝廷體恤文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