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憐憫之情,從曾國藩的心底滋生。
曾國藩重重嘆了一口氣,道:“李觀察,汶上縣的賑糧、賑銀髮放明細案底,想必已經帶來了吧?”
李延申答:“回大人話,六大本全帶在張師爺身上。——張師爺就候在門外,大人隨時可以傳喚”
曾國藩道:“呈上來吧。”
李延申答應一聲“是”,便轉身走出去。一會兒,便拎進來一大捆帳冊,雙手呈放到曾國藩的麵前,口裏說一句“請大人過目”,便退回原處,仍舊站著。
曾國藩翻開第一冊帳頁,見上麵多了許多條條點點,而他在汶上看時卻沒有,顯然是後加上去的。
曾國藩邊看邊問:“李觀察,這帳麵上的條條點點是怎麽回事啊?本部堂在汶上時是看過這簿子的,裏麵並不曾被畫過。”
李延申答道:“回大人話,上麵的條條點點是下官畫上去的。下官接印的第二天,就帶著師爺,按著明細上所記,一個都一個甲地核對,發現了許多難解之迷。
下官解不開,就畫了條條點點,想等核對完畢,到州上找洪大人請教。”
曾國藩問:“李觀察,你不要和本部堂兜圈子,有什麽話你就直說。”
李延申回答:“是,大人。下官在城關鎮找到了幾個人,按冊頁查找,該人領賑糧數與登記的是一致的,但在三豐都的十幾個甲,下官雖然看到了保長、甲長,但領的糧額和所記載的卻大相逕庭。——更有一樁怪事,下官一直不解,像十二甲有個徐老三,已是死去三年的人,帳冊上竟也領了賑糧。”
曾國藩道:“李觀察,同你去的師爺你為什麽不問問呢?這些帳冊均由師爺一手造出,筆筆數額的來源,師爺該是最清楚不過。”
李延申回答:“大人教訓的是,但原任師爺已隨洪大人去了州上,現任師爺同下官一樣在汶上是兩眼一抹黑,他是和下官同一天到任的。”
“哦,”曾國藩點了點頭,道,“李觀察,難得你這般心細!也難怪你二十年官場得不到實缺。——好!你下去吧。”
李保申急忙施禮,然後慢慢地退出去。
李延申走出去後,曾國藩這才沖門外喊一聲:“傳洪州駕!”
門上便一連聲地呼應:“傳洪州駕!”
洪財大步跨進來,見了曾國藩,仍然是謙恭地一揖到地,口稱大人。禮畢,歸座。
曾國藩用手指著帳冊道:“洪州駕,在汶上時,本部堂就對這帳冊有些疑惑,但正逢州駕卸任昇州,而本部堂也正巧癬疾發作,所以沒有及時請教。——洪州駕,這幾次的賑糧發放,你可清楚?”
洪財站起身答道:“回大人話。下官掌握全局,具體事情均由張典史和錢穀艾師爺承辦。”
曾國藩問道:“張典史和艾師爺可曾隨州駕前來?”
洪財答道:“回大人話。張典史已在一月前心瘋病發作故去,艾師爺已於下官卸任的第二天赴奉天奔父喪去了。艾師爺走時即已對下官言明,因年老體弱不再回來了。請大人明察。”
曾國藩冷笑一聲道:“照州駕的意思來看,這死的死,走的走,本部堂對這賑糧是查不成了!”
洪財道:“下官不敢,隻是查起來費些周折罷了。”
曾國藩沉吟了一下,道:“本部堂雖久歷京師,但地方的事情,有些也是知道的。你先下去吧,容本部堂好好想想。你暫在行轅寬住幾日,本部堂有不明之處請教起來也方便。州裏的事情州駕先緩辦幾天,本部堂這裏發個劄子替你告假。你到下處歇息去吧!”
洪財隻好打躬告退。
曾國藩二次又把李延申傳上來,道:“李觀察,非常時期,地方父母直接關係百姓的存亡,本部堂就不留你過夜了,帳冊案底你先帶回去,請繼續詳加核對。汶上受災較重,李觀察也不能專顧了核對賑額,對百姓的出路也該想想辦法才是。
——汶上十室九空,明年的春耕如何進行?——本部堂和文大人商量,想辦法從別省為汶上百姓借調些紅薯、桑葉,爭取把流落到外省的荒民招回來,把即將要逃荒的百姓留住。荒民外流,勢必增加外省的負擔。長此下去,勢必形成匪多民少,那如何得了!——李觀察,汶上的百姓可就全看你了。你連夜動身回署,本部堂就不送你了。”
李廷申答應一聲“是”,雙手接過帳冊案底正要告退,曾國藩忽然又道:“對了,洪州駕說,原任師爺姓艾的,已出缺離省赴奉天奔喪,你著人想辦法,務必把此人找著。此人無著落,汶上的賑額永遠都是一筆糊塗帳!——你下去吧。”
“隻要大人發話,下官回去就辦!”李延申打躬退出。
望著李延申遠去的背影,曾國藩一時感慨萬千。真難為了這個李延申,竟候補到這把年紀!還多虧了和春,給了他個七品的署任,否則,不是活活把人候死嗎?
——真不知道山東前幾任的巡撫成天都在幹什麽!
按大清官製,候補官員是沒有俸祿可拿的。說穿了,隻是具備了做官的資格,隻有放了署任或實缺,才算真正做了官。這些弊端,發展到後來,暴露得愈甚。但像李延申這樣悽慘的,還不多見。
曾國藩重重嘆了一口氣,道:“李觀察,汶上縣的賑糧、賑銀髮放明細案底,想必已經帶來了吧?”
李延申答:“回大人話,六大本全帶在張師爺身上。——張師爺就候在門外,大人隨時可以傳喚”
曾國藩道:“呈上來吧。”
李延申答應一聲“是”,便轉身走出去。一會兒,便拎進來一大捆帳冊,雙手呈放到曾國藩的麵前,口裏說一句“請大人過目”,便退回原處,仍舊站著。
曾國藩翻開第一冊帳頁,見上麵多了許多條條點點,而他在汶上看時卻沒有,顯然是後加上去的。
曾國藩邊看邊問:“李觀察,這帳麵上的條條點點是怎麽回事啊?本部堂在汶上時是看過這簿子的,裏麵並不曾被畫過。”
李延申答道:“回大人話,上麵的條條點點是下官畫上去的。下官接印的第二天,就帶著師爺,按著明細上所記,一個都一個甲地核對,發現了許多難解之迷。
下官解不開,就畫了條條點點,想等核對完畢,到州上找洪大人請教。”
曾國藩問:“李觀察,你不要和本部堂兜圈子,有什麽話你就直說。”
李延申回答:“是,大人。下官在城關鎮找到了幾個人,按冊頁查找,該人領賑糧數與登記的是一致的,但在三豐都的十幾個甲,下官雖然看到了保長、甲長,但領的糧額和所記載的卻大相逕庭。——更有一樁怪事,下官一直不解,像十二甲有個徐老三,已是死去三年的人,帳冊上竟也領了賑糧。”
曾國藩道:“李觀察,同你去的師爺你為什麽不問問呢?這些帳冊均由師爺一手造出,筆筆數額的來源,師爺該是最清楚不過。”
李延申回答:“大人教訓的是,但原任師爺已隨洪大人去了州上,現任師爺同下官一樣在汶上是兩眼一抹黑,他是和下官同一天到任的。”
“哦,”曾國藩點了點頭,道,“李觀察,難得你這般心細!也難怪你二十年官場得不到實缺。——好!你下去吧。”
李保申急忙施禮,然後慢慢地退出去。
李延申走出去後,曾國藩這才沖門外喊一聲:“傳洪州駕!”
門上便一連聲地呼應:“傳洪州駕!”
洪財大步跨進來,見了曾國藩,仍然是謙恭地一揖到地,口稱大人。禮畢,歸座。
曾國藩用手指著帳冊道:“洪州駕,在汶上時,本部堂就對這帳冊有些疑惑,但正逢州駕卸任昇州,而本部堂也正巧癬疾發作,所以沒有及時請教。——洪州駕,這幾次的賑糧發放,你可清楚?”
洪財站起身答道:“回大人話。下官掌握全局,具體事情均由張典史和錢穀艾師爺承辦。”
曾國藩問道:“張典史和艾師爺可曾隨州駕前來?”
洪財答道:“回大人話。張典史已在一月前心瘋病發作故去,艾師爺已於下官卸任的第二天赴奉天奔父喪去了。艾師爺走時即已對下官言明,因年老體弱不再回來了。請大人明察。”
曾國藩冷笑一聲道:“照州駕的意思來看,這死的死,走的走,本部堂對這賑糧是查不成了!”
洪財道:“下官不敢,隻是查起來費些周折罷了。”
曾國藩沉吟了一下,道:“本部堂雖久歷京師,但地方的事情,有些也是知道的。你先下去吧,容本部堂好好想想。你暫在行轅寬住幾日,本部堂有不明之處請教起來也方便。州裏的事情州駕先緩辦幾天,本部堂這裏發個劄子替你告假。你到下處歇息去吧!”
洪財隻好打躬告退。
曾國藩二次又把李延申傳上來,道:“李觀察,非常時期,地方父母直接關係百姓的存亡,本部堂就不留你過夜了,帳冊案底你先帶回去,請繼續詳加核對。汶上受災較重,李觀察也不能專顧了核對賑額,對百姓的出路也該想想辦法才是。
——汶上十室九空,明年的春耕如何進行?——本部堂和文大人商量,想辦法從別省為汶上百姓借調些紅薯、桑葉,爭取把流落到外省的荒民招回來,把即將要逃荒的百姓留住。荒民外流,勢必增加外省的負擔。長此下去,勢必形成匪多民少,那如何得了!——李觀察,汶上的百姓可就全看你了。你連夜動身回署,本部堂就不送你了。”
李廷申答應一聲“是”,雙手接過帳冊案底正要告退,曾國藩忽然又道:“對了,洪州駕說,原任師爺姓艾的,已出缺離省赴奉天奔喪,你著人想辦法,務必把此人找著。此人無著落,汶上的賑額永遠都是一筆糊塗帳!——你下去吧。”
“隻要大人發話,下官回去就辦!”李延申打躬退出。
望著李延申遠去的背影,曾國藩一時感慨萬千。真難為了這個李延申,竟候補到這把年紀!還多虧了和春,給了他個七品的署任,否則,不是活活把人候死嗎?
——真不知道山東前幾任的巡撫成天都在幹什麽!
按大清官製,候補官員是沒有俸祿可拿的。說穿了,隻是具備了做官的資格,隻有放了署任或實缺,才算真正做了官。這些弊端,發展到後來,暴露得愈甚。但像李延申這樣悽慘的,還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