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談一談改革的歷史意義。改革的重要結果是消除了國際孤立狀態,這種狀態實際上是整個蘇聯時期我國和世界上多數國家關係的特點,對我國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造成心理上的緊張。與此同時,為國際關係開拓了新的前景,產生了建立民主的國際新秩序的前提,這一新秩序的基礎是國際法的原則、在解決全人類問題時團結合作的原則。


    如果去掉詞語的外殼和意識形態的堆砌物,那麽改革就是朝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優點綜合的方向自發的、不自覺的,同時又是自覺的、目標明確的運動。改革應向社會主義學習社會公正和密布的社會保障網,再加上人道主義激情,向資本主義學習組織有效益經濟的能力和政治民主。


    這一綜合叫什麽並不重要,主要的是這一規模宏大的社會創造嚐試力求消除效率和公正之間“萬惡的”矛盾,這一嚐試的使命是展示人類歷史永無盡頭,使人類登上實施其潛能的全新高度。


    概括地說,可以指出改革過程從性質上改變了現存的蘇聯社會,使之具有新的民主的尺度。盡管左右翼不同的政治勢力不斷反抗,改革最終得以做到主要的一件事——為社會民主主義的社會模式在蘇聯的運作創造實際的前提。依我們看,這就是改革的歷史意義。


    改革是獨特的歷史功績,因為蘇聯社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從威權主義中解放出來,為許多國家和民族開拓了走向自由和民主的道路。


    改革否定了史達林的遺產,給中歐和東歐帶來自由,使後蘇聯國家有機會得到民主的發展。改革給全世界的獨裁極權政府以沉重的打擊。


    我國同胞盡管對改革的態度十分矛盾,卻高度評價改革的成果,首先是公民政治權利和自由領域的成果。70%—80%的俄國人在不同程度上認同和支持改革帶進我們生活的基本的民主價值觀。改革時期許多外交行動仍得到高度的贊同。


    改革為在和平、自由、公正理想的基礎上國際關係的轉變創造了前提。但是在世界政治中經過不長一段過渡時期後,以私利盤算、自私利益和粗暴實力為基礎的方法重又積極登場。


    在蘇聯解體後,西方各國首先是美國領導人利用業已變化的形勢來片麵加強自己的立場。例如,其結果是歐洲的心髒——巴爾幹發生流血衝突,中東保持爆炸性形勢,阿富汗及其他一些國家變成恐怖主義的溫床,生態問題加劇,愛滋病蔓延,非洲和其他地區出現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與此同時,如果說這樣的立場今天占優勢地位,也是誇大其詞。改革創造的前提和開拓的前景——不僅是“走向未來的申請書”,而且是繼續發揮作用的因素,它阻止世界滑向新的對抗,使我們想起一個永遠載入改革史冊的、現實合作解決十分複雜國際問題的範例。


    改革和當代俄羅斯


    1991年底改革結束了。如果說此前進行的是對舊製度的改革(即使是根本性的改革)的話,那麽此後列入議事日程的便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製度的創建。當代俄羅斯(其他後蘇聯國家也一樣)在一定意義上是從改革中誕生的,盡管它們不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而且互相避之唯恐不及。對於後共產主義精英來說,改革如鯁在喉,因為該如何來談它不明白,還是忘掉更好。更何況葉爾欽時代許多活動家對改革方案的毀滅都插過手。


    僅僅表麵上是新的俄羅斯繼承了改革的政策和辭藻的許多特徵。不僅如此,戈巴契夫遺產的某些特點(如與西方接近的方針)起初具有過分的、甚至荒誕的性質。其他的特點(如蓋達爾改革)又被說成是要克服蘇聯領導人猶豫不決、模稜兩可的方針。


    但是盡管改革這樣宏大的歷史現象有著慣性,在本質的、原則的方麵改革與其隨後的時代之間裂開了一道鴻溝。如果改革導致蘇聯社會民主潛力的釋放,那麽90年代和新世紀初的標誌則是閹割這一潛力並使我國同胞淪落為精英劇場裏順從的受僱的捧場者。如果改革的經濟戰略要求在保留強有力的社會保障的同時對市場“軟”進入,那麽葉爾欽—蓋達爾的“休克療法”則破壞了俄羅斯的社會和文化世界,在剎那間使千百萬俄羅斯人淪為赤貧。取代解放經濟主動精神以提高全體居民生活水平的是少數人掠奪多數居民而超級暴富。


    俄羅斯的第二位總統力圖擺脫其前任政治遺產中最令人反感的特點,但不敢(暫時?)觸犯與“野蠻資本主義”製度相關的許多東西。因此90年代開始的許多破壞進程還沒有停下來,更不用說退回去了。


    如果改革要求蘇聯通過其政治上和經濟上的非集中化來逐步轉變,但要保留統一的國家,那麽90年代初則目標明確地毀滅蘇聯,以強製手段割斷各原加盟共和國和人們之間的聯繫。這成了造成震撼整個後蘇聯空間的大規模深刻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


    80年代後5年的社會樂觀主義被後來15年的社會的、社會文化的人類退化所取代,其結果是俄羅斯史無前例的和平時期人口銳減,居民死亡數量可與國內戰爭時期相比。


    在這一負麵背景襯托下改革的意義更加突顯,不僅因為它是蘇聯歷史的最後一章,而且因為它是世界歷史未寫完的一章。改革將作為轉折點永存在記憶之中,其潛力還有待實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奔向自由:戈巴契夫改革二十年後的評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俄羅斯]戈巴契夫基金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俄羅斯]戈巴契夫基金會並收藏奔向自由:戈巴契夫改革二十年後的評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