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城中的流寇一傳十,十傳百,既然守不住了,西城門又是開著的,那誰都往西城門那湊,誰都不想死啊,能活著自然是好事,自然就往西城門那趕。
而此時的耽羅府步卒已經大部進了城,一路衝殺,勢不可擋,流賊十萬猶如土雞瓦狗,根本毫無阻攔就被殺的陳屍無數。
看著蜂擁的往西門而去的流寇殘兵,耽羅府一方依舊在步履堅定的前進,一路毫不留情,即使有流寇士卒跪地乞降,一樣是一刀抹過去殺個幹淨,耽羅府上下都被流寇反賊的屠城引起了憤慨之心,此時即使反賊乞降那又如何,依舊毫不留情,若不然等著這些已經沒了人性的流賊四處殺人不成?
若隻是起事那還好,但這屠城就是暴民,變民,亂民,流賊,與義軍兩字根本什麽關係都沒有,妄自侮辱了義這個字眼。
至於那些逃往西門的賊寇,等他們前腳興高采烈的出了門,自以為保得小命一條,西門之外愕然出現了一支與城內的明軍打扮相同的軍隊,隻是看上去人數不多,數千人而已。
這些流寇可不知道,實際上入了城的耽羅府兵卒隻有七千不到,一開始就先後奪了成縣這座小城中的四座城門中的三座,剩下的西門城外卻是陝地難得一見的平地。
本來就是打算圍三缺一,但圍三缺一是要留一個門讓敗兵逃走的,不過方成隻是在給了流寇殘兵希望的同時又給打破了這個希望,僅此而已,對於這等已經不算是人的流寇來說,與其讓他們繼續肆虐百姓,還不如殺了拉倒,能殺多少是多少。
所以這些剛剛從西門逃出去的流寇一樣沒逃得了,在看到西門外出現的明軍時紛紛眼中皆是絕望,不過畢竟其中不少都是積年的賊寇,皆是悍勇嗜殺之輩,若不然也不會行這等屠城之事,此時逃走就在眼前,又怎麽肯就此放棄,所以紛紛舉起趁手的兵器殺奔了過去。
耽羅府這邊的鳥銃手慣性的舉起鳥銃,重盾步卒在前,長矛手將鳥銃手包圍在中間,雖然衝殺而來的流寇足夠多,但也隻是前仆後繼的送死而已。
不一會兒,西門外已經陳屍數千,死的再多也攔不住流寇反賊的衝殺,這些流寇反賊人數太多了,僅僅現如今衝出西門外的就有兩三萬殘兵,殺了區區幾千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而成縣城中還有六七萬的流寇兵丁,耽羅府一方隻有七千兵馬,原先方成是打算殺光的,但計劃沒有變化快,即使是圍三缺一給流賊殘兵留了一條後路,十萬流賊依舊殺不勝殺,成縣又是小城,如若是大城也就罷了,流賊反而會有試圖反抗的心思,逐一殺幹淨就是。
現如今成縣太小,在發現守不住城後,這些逃竄早成了習慣的流寇第一反應就是找城門逃跑,西門外雖說有明軍阻攔,但也好過在城中被殺個幹淨來得好!
於是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這些流寇竟然有三萬餘人從西門逃出了城,也是因為流賊等根本毫無戰心固守城池,這才使得堵住西門外的耽羅府一個營三千步卒至少得擋住其十倍於己的兵力的沖陣。
圍三缺一是為了防止流寇在發現無處可逃後,誓死反抗,耽羅府一方隻有一萬餘人,而流寇則有十萬,用十萬守著一座小小的成縣,即使方成能勝,那也不是幾日內能做得到的,要想肅清殘敵非得花上不少時間不可,前提是承受巨大的傷亡。
所以才使用圍三缺一的方法,讓早已經兵無戰心的流寇敗兵不再試圖反抗,而是選擇逃走,這樣一來,殺進成縣城中的耽羅府兵卒就要輕鬆得多。
至於正在試圖逃走的流寇殘兵三萬餘人,眼看出了意外,自然是能攔得住就攔,攔不住那也沒辦法,總不能讓耽羅府一方的三千兵馬陪著送葬。
所以隨即方成就調整了戰略,將試圖全滅這十萬人改成真正的圍三缺一,不過流賊想從那缺口出去,非得先給斬殺一大半不可。
而與此同時,高迎祥、羅汝才、李自成等人已經花了大半天時間到了周至縣不足三十裏之處,這一陣各部幾乎就是亡命逃奔,根本對於丟棄的十萬人不管不顧,身後那支明軍可是有‘鐵浮圖’的,騎兵速度快,若要追趕想來完全可以追的上,萬萬鬆懈不寫,若是被追上了,此時的五萬餘殘兵雖說是各家精銳,但士氣已喪,也休想能勝不可,不大敗特敗就是大幸了。
直至各部跑了大半天,這才略微鬆了一口氣,此時尚未發現明軍的蹤跡,想來身後的那支明軍應當沒有追來,這也自然就好。
而周至縣就在眼前,諸部跑得快也使得進兵神速,想來周至縣的守城明軍應當還沒發現義軍已經近在咫尺,而且,義軍各部還在三十裏外,就更應無人知曉。
所以高迎祥連忙下令各部趕緊趁機休整,等著又休整了半天上下,這才使得軍容煥然一新,至少如今各部所部五萬餘人都是軍中精兵,上過沙場的老卒,不是丟在成縣城中的新拉來的壯丁,所以縱然一時間士氣低迷,如今眼看明軍並沒追擊過來也是恢復了一些,更別提周至縣就在眼前,攻進了城再行屠城就是,如此一來,原先還有幾分低迷的時期頓時恢復了大半,概是因為屠城就在眼前,攻進了周至城,還不是想幹什麽就什麽?
所以在休整片刻之後,高迎祥、羅汝才、革左五營各部就兵鋒直指周至城,不過眾人不知道的是,此時周至城外還有七千餘兵馬一樣正在休整,並且,孫傳庭比各部義軍早到了周至城一天,如今就駐紮在各部義軍的二十裏之外。
而此時的耽羅府步卒已經大部進了城,一路衝殺,勢不可擋,流賊十萬猶如土雞瓦狗,根本毫無阻攔就被殺的陳屍無數。
看著蜂擁的往西門而去的流寇殘兵,耽羅府一方依舊在步履堅定的前進,一路毫不留情,即使有流寇士卒跪地乞降,一樣是一刀抹過去殺個幹淨,耽羅府上下都被流寇反賊的屠城引起了憤慨之心,此時即使反賊乞降那又如何,依舊毫不留情,若不然等著這些已經沒了人性的流賊四處殺人不成?
若隻是起事那還好,但這屠城就是暴民,變民,亂民,流賊,與義軍兩字根本什麽關係都沒有,妄自侮辱了義這個字眼。
至於那些逃往西門的賊寇,等他們前腳興高采烈的出了門,自以為保得小命一條,西門之外愕然出現了一支與城內的明軍打扮相同的軍隊,隻是看上去人數不多,數千人而已。
這些流寇可不知道,實際上入了城的耽羅府兵卒隻有七千不到,一開始就先後奪了成縣這座小城中的四座城門中的三座,剩下的西門城外卻是陝地難得一見的平地。
本來就是打算圍三缺一,但圍三缺一是要留一個門讓敗兵逃走的,不過方成隻是在給了流寇殘兵希望的同時又給打破了這個希望,僅此而已,對於這等已經不算是人的流寇來說,與其讓他們繼續肆虐百姓,還不如殺了拉倒,能殺多少是多少。
所以這些剛剛從西門逃出去的流寇一樣沒逃得了,在看到西門外出現的明軍時紛紛眼中皆是絕望,不過畢竟其中不少都是積年的賊寇,皆是悍勇嗜殺之輩,若不然也不會行這等屠城之事,此時逃走就在眼前,又怎麽肯就此放棄,所以紛紛舉起趁手的兵器殺奔了過去。
耽羅府這邊的鳥銃手慣性的舉起鳥銃,重盾步卒在前,長矛手將鳥銃手包圍在中間,雖然衝殺而來的流寇足夠多,但也隻是前仆後繼的送死而已。
不一會兒,西門外已經陳屍數千,死的再多也攔不住流寇反賊的衝殺,這些流寇反賊人數太多了,僅僅現如今衝出西門外的就有兩三萬殘兵,殺了區區幾千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而成縣城中還有六七萬的流寇兵丁,耽羅府一方隻有七千兵馬,原先方成是打算殺光的,但計劃沒有變化快,即使是圍三缺一給流賊殘兵留了一條後路,十萬流賊依舊殺不勝殺,成縣又是小城,如若是大城也就罷了,流賊反而會有試圖反抗的心思,逐一殺幹淨就是。
現如今成縣太小,在發現守不住城後,這些逃竄早成了習慣的流寇第一反應就是找城門逃跑,西門外雖說有明軍阻攔,但也好過在城中被殺個幹淨來得好!
於是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這些流寇竟然有三萬餘人從西門逃出了城,也是因為流賊等根本毫無戰心固守城池,這才使得堵住西門外的耽羅府一個營三千步卒至少得擋住其十倍於己的兵力的沖陣。
圍三缺一是為了防止流寇在發現無處可逃後,誓死反抗,耽羅府一方隻有一萬餘人,而流寇則有十萬,用十萬守著一座小小的成縣,即使方成能勝,那也不是幾日內能做得到的,要想肅清殘敵非得花上不少時間不可,前提是承受巨大的傷亡。
所以才使用圍三缺一的方法,讓早已經兵無戰心的流寇敗兵不再試圖反抗,而是選擇逃走,這樣一來,殺進成縣城中的耽羅府兵卒就要輕鬆得多。
至於正在試圖逃走的流寇殘兵三萬餘人,眼看出了意外,自然是能攔得住就攔,攔不住那也沒辦法,總不能讓耽羅府一方的三千兵馬陪著送葬。
所以隨即方成就調整了戰略,將試圖全滅這十萬人改成真正的圍三缺一,不過流賊想從那缺口出去,非得先給斬殺一大半不可。
而與此同時,高迎祥、羅汝才、李自成等人已經花了大半天時間到了周至縣不足三十裏之處,這一陣各部幾乎就是亡命逃奔,根本對於丟棄的十萬人不管不顧,身後那支明軍可是有‘鐵浮圖’的,騎兵速度快,若要追趕想來完全可以追的上,萬萬鬆懈不寫,若是被追上了,此時的五萬餘殘兵雖說是各家精銳,但士氣已喪,也休想能勝不可,不大敗特敗就是大幸了。
直至各部跑了大半天,這才略微鬆了一口氣,此時尚未發現明軍的蹤跡,想來身後的那支明軍應當沒有追來,這也自然就好。
而周至縣就在眼前,諸部跑得快也使得進兵神速,想來周至縣的守城明軍應當還沒發現義軍已經近在咫尺,而且,義軍各部還在三十裏外,就更應無人知曉。
所以高迎祥連忙下令各部趕緊趁機休整,等著又休整了半天上下,這才使得軍容煥然一新,至少如今各部所部五萬餘人都是軍中精兵,上過沙場的老卒,不是丟在成縣城中的新拉來的壯丁,所以縱然一時間士氣低迷,如今眼看明軍並沒追擊過來也是恢復了一些,更別提周至縣就在眼前,攻進了城再行屠城就是,如此一來,原先還有幾分低迷的時期頓時恢復了大半,概是因為屠城就在眼前,攻進了周至城,還不是想幹什麽就什麽?
所以在休整片刻之後,高迎祥、羅汝才、革左五營各部就兵鋒直指周至城,不過眾人不知道的是,此時周至城外還有七千餘兵馬一樣正在休整,並且,孫傳庭比各部義軍早到了周至城一天,如今就駐紮在各部義軍的二十裏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