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這樣戰死,拚出個勝負不是更好?義軍這東西,本來就是把腦袋別在腰帶上的,賭命賭多了,那也不少上那麽一兩回!
方成這次主動進攻,也是想趁早打破反賊流寇的封堵,成縣就在眼前,也沒理由這個時候被堵在眼前,與其等流寇安好營寨,兩軍再廝殺,到時候一切都遲了,畢竟反賊來的人數不少,就是幾萬頭豬羊待著等人殺,那也至少要上幾天,到時候成縣是否能守得住還能兩說,到時候一切都遲了。
所以這才幹脆的領軍前往,也是起到一個出其不意的效果。
的確,效果是出其不意的,高迎恩和黃龍壓根沒想到這次來救成縣的明軍竟然會選擇直接殺上門來兩軍混戰。
往日裏的明軍,不管是哪部,沒幾個會正麵廝殺的,大多數是背後偷襲和依靠火器之力,這倒不是明軍不敢,而是不會,因為明軍的戰法就是那樣,即使換了總兵和督撫也不會變,這也是明軍往往能以少勝多,自己又沒多少損傷的原因,但一旦明軍被偷襲了,和義軍混戰,往往就是明軍一方兵敗,因為明軍人數少,義軍人數多,一比一打不過你?我三比一成不?這就是流寇的優勢。
也是因為高迎恩和黃龍正在安營,這個時候進攻,無論對於明軍還是義軍一方都是有好處沒壞處,大的方向來說,對於義軍的好處遠比明軍來得多,畢竟,就跟現在一樣,明軍的鳥銃手大多數用處不大,零星的射擊根本死傷不了多少人,而義軍這邊卻占著從上而下的沖勢,很快就和明軍混戰成一片。
雖然明軍一出場就是三四千的披甲兵把高迎恩和黃龍嚇了個一跳,眼下看來明軍的領軍將領要麽就是極度昏聵無能,徹底的無能之輩,要麽就是早有勝算,根本毫不擔心這些落於下乘。
黃龍自然希望是前者,因為這樣他才能打贏,也就才能活著回去,而且,至少從目前來看,雙方已經絞殺混戰一塊,義軍這邊完全可以憑藉人數來獲勝,戰況也不會一直怎麽膠著著,自然應該是哪邊人多哪邊能勝。
但黃龍就在軍陣之中,根本看不清全局,在之後的高迎恩卻是看得一清二楚的,而且看得越清楚也臉色愈發難看。
因為高迎恩清楚的看得分明,對方的披甲兵顯然不是普通的披甲兵,雖然一樣看上去隻是一身棉甲而已,也一樣不是大明製式鐵甲,反而和義軍手中的披甲兵類似,不過從這看去,明顯就是自己這邊的兵卒不停的死傷,然後再有新的衝上去,對方的披甲兵卻憑藉著重盾和身上顯然是鑲有鐵甲的棉甲沒什麽太大的折損。
這個時候高迎祥隻能指望黃龍領著的兩千五百人的披甲兵能起點作用,想來隻要衝破了對方的棉甲步兵的布陣,後麵的鳥銃手應該不難對付,雖然他總覺有點不太對勁,既然有如此‘強兵’,敢於在這種地形和多出三四倍的義軍打野戰,按理說其領軍之將不該這麽無能來著。
但他也隻能希望這是事實,碰到的的確是個昏聵的武將,至少這種武將在大明要比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要好對付多了。
隻是還沒等高迎恩想明白,對麵的明軍突然迅速的向前移動,最前麵的上千人就像是一個人在走路一樣,保持著幾乎一致,連續著將混戰中的義軍大多數都到了數步之外,還沒等這些義軍回過神再殺過去。
明軍的重盾陣突然迅速後退,而沖在陣前的黃龍麵色一喜,雖然搞不懂明軍為什麽要這麽做,但少了這些躲在重盾後麵的披甲兵,那自然就是好事了,這個不趁勢殺過去那還更待何事?
黃龍剛打算發號施令,視線裏愕然冒出了更多的披甲兵,這次的披甲兵卻不是一手持重盾,一手持戚家刀的,而是數不清的拿黝黑的精鐵長矛的。
原先看人數,對方至少有三四千的披甲兵,但看的顯然並不分明,壓根沒想到明軍這些手持重盾的步卒的身後反而是這些手持長矛的披甲兵,但也一樣披甲兵,不過顯然,明軍已經放棄剛剛躲在重盾之後發起衝鋒,而是直接用長矛手衝刺,以試圖全力擊潰義軍。
呔!
是不是也太瞧不起人了?好歹咱黃龍也縱橫大明腹地十幾年了,這哪種戰陣沒經歷過,幾次險死還生都活下來了,總不能就你布個衝刺的陣勢,自己這邊的幾萬大軍就能兵敗吧?
所以黃龍依舊繼續領兵衝殺,沒注意到的是,他這趟領著兩千五百的披甲兵竟然走的無比順暢,沿途自己先期派過去試探的三千兵卒竟然大多數都沒潰逃,要是擺在往日,這些個臨時抓來的壯丁最多隻能打打順風仗而已,若是沖勢一滯,非得調頭就跑不可。
黃龍沖在最前麵,難免視線過於狹隘,之後的高迎恩卻是看得一清二楚,不是那三千人不想逃,而是壓根沒逃得掉,衝上去一批就被斬殺一批,這就跟磨盤一樣,不同是一邊磨出來的是糧食,這回換成了人肉而已!
這,這等傷亡,要是換成往日,兵卒早就跑光了,可現在卻因為一對陣就死光了,然後下一列又迅速頂了上去,全都沒回過神就給消耗光了,再然後就是周而復始,也就是說,不是一開始那三千人沒跑,而是壓根沒機會跑!因為就在這沒多久的時間裏頭,三千兵馬已經死了個精光!
雖說不是自家兵馬,高迎恩還是看得眼眶欲裂,就這麽消耗下去?自己這邊三萬兵馬夠一天殺的不?這股明軍難不成是地獄來索命的不成?要說當初在滁州府被盧象升擊敗,三番五次義軍也就隻折損了幾千人,後來還是因為十三家義軍良莠不齊,難免有湊數的,這才被盧象升趁機擊敗,但大部也隻是被擊敗潰散而已,當時是眼看著幾家都逃光了,手下沒了多少兵丁,沿途倒也收攏了一些,如今從新招兵買馬了幾個月,實力雖然沒有盡復,但七七八八總歸是有的,要不然也不會這次就這幾家會盟攻打成縣,就能湊足上十萬兵馬了。
方成這次主動進攻,也是想趁早打破反賊流寇的封堵,成縣就在眼前,也沒理由這個時候被堵在眼前,與其等流寇安好營寨,兩軍再廝殺,到時候一切都遲了,畢竟反賊來的人數不少,就是幾萬頭豬羊待著等人殺,那也至少要上幾天,到時候成縣是否能守得住還能兩說,到時候一切都遲了。
所以這才幹脆的領軍前往,也是起到一個出其不意的效果。
的確,效果是出其不意的,高迎恩和黃龍壓根沒想到這次來救成縣的明軍竟然會選擇直接殺上門來兩軍混戰。
往日裏的明軍,不管是哪部,沒幾個會正麵廝殺的,大多數是背後偷襲和依靠火器之力,這倒不是明軍不敢,而是不會,因為明軍的戰法就是那樣,即使換了總兵和督撫也不會變,這也是明軍往往能以少勝多,自己又沒多少損傷的原因,但一旦明軍被偷襲了,和義軍混戰,往往就是明軍一方兵敗,因為明軍人數少,義軍人數多,一比一打不過你?我三比一成不?這就是流寇的優勢。
也是因為高迎恩和黃龍正在安營,這個時候進攻,無論對於明軍還是義軍一方都是有好處沒壞處,大的方向來說,對於義軍的好處遠比明軍來得多,畢竟,就跟現在一樣,明軍的鳥銃手大多數用處不大,零星的射擊根本死傷不了多少人,而義軍這邊卻占著從上而下的沖勢,很快就和明軍混戰成一片。
雖然明軍一出場就是三四千的披甲兵把高迎恩和黃龍嚇了個一跳,眼下看來明軍的領軍將領要麽就是極度昏聵無能,徹底的無能之輩,要麽就是早有勝算,根本毫不擔心這些落於下乘。
黃龍自然希望是前者,因為這樣他才能打贏,也就才能活著回去,而且,至少從目前來看,雙方已經絞殺混戰一塊,義軍這邊完全可以憑藉人數來獲勝,戰況也不會一直怎麽膠著著,自然應該是哪邊人多哪邊能勝。
但黃龍就在軍陣之中,根本看不清全局,在之後的高迎恩卻是看得一清二楚的,而且看得越清楚也臉色愈發難看。
因為高迎恩清楚的看得分明,對方的披甲兵顯然不是普通的披甲兵,雖然一樣看上去隻是一身棉甲而已,也一樣不是大明製式鐵甲,反而和義軍手中的披甲兵類似,不過從這看去,明顯就是自己這邊的兵卒不停的死傷,然後再有新的衝上去,對方的披甲兵卻憑藉著重盾和身上顯然是鑲有鐵甲的棉甲沒什麽太大的折損。
這個時候高迎祥隻能指望黃龍領著的兩千五百人的披甲兵能起點作用,想來隻要衝破了對方的棉甲步兵的布陣,後麵的鳥銃手應該不難對付,雖然他總覺有點不太對勁,既然有如此‘強兵’,敢於在這種地形和多出三四倍的義軍打野戰,按理說其領軍之將不該這麽無能來著。
但他也隻能希望這是事實,碰到的的確是個昏聵的武將,至少這種武將在大明要比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要好對付多了。
隻是還沒等高迎恩想明白,對麵的明軍突然迅速的向前移動,最前麵的上千人就像是一個人在走路一樣,保持著幾乎一致,連續著將混戰中的義軍大多數都到了數步之外,還沒等這些義軍回過神再殺過去。
明軍的重盾陣突然迅速後退,而沖在陣前的黃龍麵色一喜,雖然搞不懂明軍為什麽要這麽做,但少了這些躲在重盾後麵的披甲兵,那自然就是好事了,這個不趁勢殺過去那還更待何事?
黃龍剛打算發號施令,視線裏愕然冒出了更多的披甲兵,這次的披甲兵卻不是一手持重盾,一手持戚家刀的,而是數不清的拿黝黑的精鐵長矛的。
原先看人數,對方至少有三四千的披甲兵,但看的顯然並不分明,壓根沒想到明軍這些手持重盾的步卒的身後反而是這些手持長矛的披甲兵,但也一樣披甲兵,不過顯然,明軍已經放棄剛剛躲在重盾之後發起衝鋒,而是直接用長矛手衝刺,以試圖全力擊潰義軍。
呔!
是不是也太瞧不起人了?好歹咱黃龍也縱橫大明腹地十幾年了,這哪種戰陣沒經歷過,幾次險死還生都活下來了,總不能就你布個衝刺的陣勢,自己這邊的幾萬大軍就能兵敗吧?
所以黃龍依舊繼續領兵衝殺,沒注意到的是,他這趟領著兩千五百的披甲兵竟然走的無比順暢,沿途自己先期派過去試探的三千兵卒竟然大多數都沒潰逃,要是擺在往日,這些個臨時抓來的壯丁最多隻能打打順風仗而已,若是沖勢一滯,非得調頭就跑不可。
黃龍沖在最前麵,難免視線過於狹隘,之後的高迎恩卻是看得一清二楚,不是那三千人不想逃,而是壓根沒逃得掉,衝上去一批就被斬殺一批,這就跟磨盤一樣,不同是一邊磨出來的是糧食,這回換成了人肉而已!
這,這等傷亡,要是換成往日,兵卒早就跑光了,可現在卻因為一對陣就死光了,然後下一列又迅速頂了上去,全都沒回過神就給消耗光了,再然後就是周而復始,也就是說,不是一開始那三千人沒跑,而是壓根沒機會跑!因為就在這沒多久的時間裏頭,三千兵馬已經死了個精光!
雖說不是自家兵馬,高迎恩還是看得眼眶欲裂,就這麽消耗下去?自己這邊三萬兵馬夠一天殺的不?這股明軍難不成是地獄來索命的不成?要說當初在滁州府被盧象升擊敗,三番五次義軍也就隻折損了幾千人,後來還是因為十三家義軍良莠不齊,難免有湊數的,這才被盧象升趁機擊敗,但大部也隻是被擊敗潰散而已,當時是眼看著幾家都逃光了,手下沒了多少兵丁,沿途倒也收攏了一些,如今從新招兵買馬了幾個月,實力雖然沒有盡復,但七七八八總歸是有的,要不然也不會這次就這幾家會盟攻打成縣,就能湊足上十萬兵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