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飛行員:勇敢的真實故事 作者:[美]詹姆斯·布拉德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厄尼·派爾看到在西太平洋島嶼上的戰鬥機被帶回到珍珠港時驚訝不已,“這就像花兩個星期把一架灘頭陣地戰鬥機從義大利的安尼奧一路開回堪薩斯城一樣。”
航行距離遠是航母戰爭不同尋常的特徵之一。歐洲戰場的戰鬥中也有飛機參與作戰。但那種戰爭還是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無非就是那種摸爬滾打,冷酷無情又不可開交的戰爭。但太平洋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卻是這樣的一場戰爭:飛行員們在鋪著台布的餐桌上就餐後,馬上起飛投入戰鬥,而飛機則有可能會被突然擊落。飛機在這場戰爭中給數百萬人帶去了苦難,而飛行員們卻幾乎連敵人的模樣也沒見過。
飛行員是航母上最重要的乘客。他們可以使艦隊富有攻擊力,也能保護艦隊的安全。過去那種大型艦船之間互相開火短兵相接的戰鬥方式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飛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經過遠距離飛行後抵達戰場投入戰鬥。而這些容易受到空中打擊的艦船可以靠船上的飛機來保護自身的安全。
“我們在船上時沒有什麽事情可幹,”無線電技師喬治·弗萊施納說道。“除了在飛行中我們有事可做,其他時間就是閑著了。我們會在指定的某一天飛行三至四個小時;可我們並不是每天都有飛行任務的。我們真的感覺不到自己就是船上的一分子,反倒覺得自己就好像是一件附屬品。”
由於飛行員在戰鬥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他們在船上的住宿條件也最舒服。“和在陸地上比起來,我更願意呆在船上。”飛行員沃爾特·斯通布雷克說道。“在航母上,你住在裝有空調的營房裏,條件又好。房間雖小,但卻整潔有序。你還有一張書桌。而且吃得特別好。有人每兩天為你洗一次衣服。你還可以剪頭髮。我在島上的朋友們住的是帳篷,在泥裏排著隊用鐵盤子吃飯。我在船上過的可真是一流的日子。桌上鋪著亞麻台布,吃飯時使用的是精美的餐具,簡直就像是在五星級酒店裏。還有一點就是,船上的一切都特別幹淨。每架飛機都特別幹淨,因為它們根本就沒機會被弄髒。”
機槍手和無線電技師都是士兵,他們和飛行員們住的地方是分開的。“我們把軍官們的營房稱作‘上帝的國度’。”喬治·弗萊施納回憶道。海軍中,士兵和軍官是被嚴格劃分開來的。他們之間不可能有過多的交往,在船上,他們各過各的生活。“就連我們上船的時候,走的都是不同的踏板——士兵和軍官們各走各的。但是我們之間沒有敵對——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的。”
在航母上有一個地方是所有人都可以去的,不論是士兵還是軍官,他們都可以去“準備室”呆著。“準備室就像我們這些離家在外的人的又一個家。那兒既是辦公室,又是教室,還可以是電影院,或者是客廳。牆上有公告牌、圖表、地圖、海報,還有簡報指南。”準備室相當於一個“控製中心”,所有人都在那裏接受任務,進行戰後匯報,有的時候還可以閑呆在那裏。“我們在那兒看書、玩鬧、打牌、玩多米諾骨牌、下跳棋、熨衣服、休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文斯·卡納紮說道。“準備室每天都24小時開放,”弗萊施納補充道。“軍官們坐在前麵,我們坐在後麵。我們不和他們打交道,甚至不和他們一起玩牌。”比爾·黑茲爾赫斯特解釋說,“盡管我們和那些士兵們共用一個準備室,但等級製度還是很明顯的。我們是軍官,他們是飛行員。”
“準備室裏非常舒服,”文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把安樂椅,就像你們現在用的那種一樣,就是不像現在這麽軟。每把椅子下麵都有一個小小的存物櫃,休息室後麵還有更衣室,我們的飛行服、降落傘背帶、手槍、小刀都鎖在那兒的櫃子裏。”飛行員們都知道這些櫃子對他們來講是多麽重要。“我們在準備室裏就是不停地講話,我們整天坐在那兒就是不停地聊天兒。有時候我常常在想,我們那個時候都聊些什麽啊?”羅迪·道爾回憶道。
“準備室外麵是一間小廚房,”無線電技師拉爾夫·森奇沃爾特說,“我們隨時都有東西吃。那些沒去飛行的人總會為那些外出飛行的夥伴們準備一些吃的東西。那兒有三明治、咖啡、牛奶和果汁。”“我們常吃的一種快餐就是把罐裝鹹牛肉和醃菜攪和在一起,然後夾到肉糜糕裏,放在盤子上就著三明治或者餅幹一起吃。”
但這些隻是我們在準備室裏吃到的東西。士兵們的一日三餐通常是在食堂裏吃的。“我們吃脫水雞蛋拌番茄醬,”文斯回憶說,“我們常吃斯帕姆午餐肉,加上菠蘿、番茄和捲心菜;吃煮牛肉、牛肉幹,新鮮土豆泥或者脫水土豆泥,罐裝蔬菜,還有一種用牛肉餅和臘腸做的肉末。”
喬治·弗萊施納說道:“我記得特別清楚的就是,我們吃不到任何紅顏色的果醬,隻有橘子醬。我總是在想,是不是哪個橘子醬生產商賄賂好了船上的什麽人,他把我們的果醬都給壟斷了。”
“我們在受到襲擊時,”文斯說道,“他們就會把食堂關閉,理由是保衛食堂。他們會把水壺、藍色瓷咖啡壺,還有兩加侖的豌豆湯或蔬菜湯放好。那些咖啡壺被懸係在一根繩索上,這樣船體搖晃的時候,那些壺也跟著一起晃。”
航行距離遠是航母戰爭不同尋常的特徵之一。歐洲戰場的戰鬥中也有飛機參與作戰。但那種戰爭還是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無非就是那種摸爬滾打,冷酷無情又不可開交的戰爭。但太平洋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卻是這樣的一場戰爭:飛行員們在鋪著台布的餐桌上就餐後,馬上起飛投入戰鬥,而飛機則有可能會被突然擊落。飛機在這場戰爭中給數百萬人帶去了苦難,而飛行員們卻幾乎連敵人的模樣也沒見過。
飛行員是航母上最重要的乘客。他們可以使艦隊富有攻擊力,也能保護艦隊的安全。過去那種大型艦船之間互相開火短兵相接的戰鬥方式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飛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經過遠距離飛行後抵達戰場投入戰鬥。而這些容易受到空中打擊的艦船可以靠船上的飛機來保護自身的安全。
“我們在船上時沒有什麽事情可幹,”無線電技師喬治·弗萊施納說道。“除了在飛行中我們有事可做,其他時間就是閑著了。我們會在指定的某一天飛行三至四個小時;可我們並不是每天都有飛行任務的。我們真的感覺不到自己就是船上的一分子,反倒覺得自己就好像是一件附屬品。”
由於飛行員在戰鬥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他們在船上的住宿條件也最舒服。“和在陸地上比起來,我更願意呆在船上。”飛行員沃爾特·斯通布雷克說道。“在航母上,你住在裝有空調的營房裏,條件又好。房間雖小,但卻整潔有序。你還有一張書桌。而且吃得特別好。有人每兩天為你洗一次衣服。你還可以剪頭髮。我在島上的朋友們住的是帳篷,在泥裏排著隊用鐵盤子吃飯。我在船上過的可真是一流的日子。桌上鋪著亞麻台布,吃飯時使用的是精美的餐具,簡直就像是在五星級酒店裏。還有一點就是,船上的一切都特別幹淨。每架飛機都特別幹淨,因為它們根本就沒機會被弄髒。”
機槍手和無線電技師都是士兵,他們和飛行員們住的地方是分開的。“我們把軍官們的營房稱作‘上帝的國度’。”喬治·弗萊施納回憶道。海軍中,士兵和軍官是被嚴格劃分開來的。他們之間不可能有過多的交往,在船上,他們各過各的生活。“就連我們上船的時候,走的都是不同的踏板——士兵和軍官們各走各的。但是我們之間沒有敵對——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的。”
在航母上有一個地方是所有人都可以去的,不論是士兵還是軍官,他們都可以去“準備室”呆著。“準備室就像我們這些離家在外的人的又一個家。那兒既是辦公室,又是教室,還可以是電影院,或者是客廳。牆上有公告牌、圖表、地圖、海報,還有簡報指南。”準備室相當於一個“控製中心”,所有人都在那裏接受任務,進行戰後匯報,有的時候還可以閑呆在那裏。“我們在那兒看書、玩鬧、打牌、玩多米諾骨牌、下跳棋、熨衣服、休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文斯·卡納紮說道。“準備室每天都24小時開放,”弗萊施納補充道。“軍官們坐在前麵,我們坐在後麵。我們不和他們打交道,甚至不和他們一起玩牌。”比爾·黑茲爾赫斯特解釋說,“盡管我們和那些士兵們共用一個準備室,但等級製度還是很明顯的。我們是軍官,他們是飛行員。”
“準備室裏非常舒服,”文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把安樂椅,就像你們現在用的那種一樣,就是不像現在這麽軟。每把椅子下麵都有一個小小的存物櫃,休息室後麵還有更衣室,我們的飛行服、降落傘背帶、手槍、小刀都鎖在那兒的櫃子裏。”飛行員們都知道這些櫃子對他們來講是多麽重要。“我們在準備室裏就是不停地講話,我們整天坐在那兒就是不停地聊天兒。有時候我常常在想,我們那個時候都聊些什麽啊?”羅迪·道爾回憶道。
“準備室外麵是一間小廚房,”無線電技師拉爾夫·森奇沃爾特說,“我們隨時都有東西吃。那些沒去飛行的人總會為那些外出飛行的夥伴們準備一些吃的東西。那兒有三明治、咖啡、牛奶和果汁。”“我們常吃的一種快餐就是把罐裝鹹牛肉和醃菜攪和在一起,然後夾到肉糜糕裏,放在盤子上就著三明治或者餅幹一起吃。”
但這些隻是我們在準備室裏吃到的東西。士兵們的一日三餐通常是在食堂裏吃的。“我們吃脫水雞蛋拌番茄醬,”文斯回憶說,“我們常吃斯帕姆午餐肉,加上菠蘿、番茄和捲心菜;吃煮牛肉、牛肉幹,新鮮土豆泥或者脫水土豆泥,罐裝蔬菜,還有一種用牛肉餅和臘腸做的肉末。”
喬治·弗萊施納說道:“我記得特別清楚的就是,我們吃不到任何紅顏色的果醬,隻有橘子醬。我總是在想,是不是哪個橘子醬生產商賄賂好了船上的什麽人,他把我們的果醬都給壟斷了。”
“我們在受到襲擊時,”文斯說道,“他們就會把食堂關閉,理由是保衛食堂。他們會把水壺、藍色瓷咖啡壺,還有兩加侖的豌豆湯或蔬菜湯放好。那些咖啡壺被懸係在一根繩索上,這樣船體搖晃的時候,那些壺也跟著一起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