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飛行員:勇敢的真實故事 作者:[美]詹姆斯·布拉德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十年前,像美國本土一樣在太平洋上建立一個補給網絡是不太可能的事,因為太平洋上連城市都沒幾個,更別說港口了。飛行員們來到那裏後改變了這個規則。但是日本人還是照著原來的劇本在表演。當他們將四周有海水防禦的島嶼視為堅不可摧的堡壘時,美國的士兵卻把這些島嶼當作他們新的出發點。廣袤的海洋在過去隻能減慢部隊的航行速度,藉助飛機提供補給更是想都不敢想。日本人奉天皇的旨意在太平洋上建立了很多分散的要塞。但美國人卻將這些點連接了起來,使本來已經非常可怕的戰爭變得血腥味兒更濃了。
第十章 黃禍,白禍
我們一邊牢記那些日本人的罪行,一邊試圖掩蓋自己的殘暴。當我們想到這些暴行就是對日本人的報復時,就原諒了自己的罪過。我們聲稱為文明而戰,但我看到的戰爭場景越多,就越不相信我們有如此聲明的權利。事實上,我並不確定我們在這方麵比日本人高尚多少。
——查爾斯·林德伯格,《查爾斯·h.林德伯格戰時日記》
美國直到1943年4月才得知那三名參加杜立特爾空襲的美國飛行員被處死的事情,那已經是事情發生的一年以後了。羅斯福得知此事後“異常震驚”,並發布一則美國國務院警告,聲稱那些“日本政府的軍官”將會因此受到懲罰,因為他們“不文明的野蠻行徑”及“殘酷罪行”違反了舉世公認的戰爭慣例。
1943年4月21日,羅斯福在廣播中宣布:“我是懷著無比震驚的心情宣布如下消息的。我相信全世界文明人類聽聞此事時都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我要宣布的是日本政府已經殘
忍地殺害了我國在戰爭中被俘虜的幾名士兵。”
兩天後,《紐約時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有關日本人的野蠻行為的報導,題目是:
日本在戰爭史上史無前例的野蠻行徑:東京公然違抗《日內瓦公約》
這篇文章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羅斯福斷言日本的“野蠻”行徑“將使美國人民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去打倒無恥的日本軍國主義”。阿諾德將軍發了一封電報給全體飛行員,電文中說道,“殘酷的軍閥”踐踏做人的尊嚴,必須“將他們徹底消滅”。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宣布美國將不與一個殺害戰俘的國家進行任何談判。美國當前隻接受日本的“無條件投降”。
《紐約時報》聯繫到了蔡斯·尼爾遜的母親,她說:“我總是在想,也許這僅僅是個宣傳而已。而且我也希望並祈禱這就隻是宣傳手段罷了。我從沒見過哪個聲稱自己是人類的人還會做出這麽殘忍和野蠻的事兒來。”另一位飛行員的母親,來自俄亥俄州萊克伍德的約翰·米德爾太太說道:“那些日本人真是太殘忍,太沒人性了。他們怎麽可以對我們的小夥子們做出這麽卑鄙瘋狂的事兒來。”
但是,日本醫院裏的那些病人和兒童也被美國士兵炸死了。對於他們的母親來說,美國士兵也是殘忍無情的。
殺人並不是件既自然又容易的事。隻要不是精神病患者,大多數人都不可能去殺人。滅絕人性的過程隻有在眾多士兵殘殺其他人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來。
美國人和日本人在身體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從文化角度來講,這兩個國家更是好像來自不同的星球。美國是一個新生的國家,總是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成長在北美洲廣袤的大地上,就好像一個小男孩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穿上一套又一套新衣服。而日本卻是一個又小又古老的國家,以她固有的形式存在著,那裏有一位被奉為神明一樣的天皇,還保留著半封建的社會結構。
有一些差異更加瑣碎。比如說,這兩個國家甚至在年份的確定上都不一致。美國人認為日本轟炸珍珠港是在1941年。可日本人卻把那一年稱為昭和十六年。“昭和”指的是裕仁天皇,珍珠港事件是在他統治時期的第十六年爆發的。(即使在今天,日本報紙頭版上的日期也是以當前皇帝的年號表示的。)同樣的,兩國書寫人名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美國的約翰·史密斯在日本就會被寫成史密斯·約翰。
還有其他方麵的差異。例如在與人打招呼的時候,美國人總會與對方有眼神交流,並且握手;而日本人則不會看著對方,而是鞠躬。美國人吃飯的時候坐在椅子上,用的餐具是金屬製的;而日本人卻是坐在地板上吃飯,用的是木質的筷子。在美國吃飯時,湯總是第一道端上來;可在日本,湯總是最後上。西方人吃麵食時總會澆上醬汁,可在日本吃麵食卻是蘸著調味料吃。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美國人數數兒的時候先是將手握拳,然後邊數邊依次伸出手指頭:“一、二、三”。但日本人在數數的時候卻習慣先伸出五根手指,然後邊數邊將手指收回掌心“一、二、三”。美國人在浴缸裏洗澡。日本人卻覺得泡在漂浮著從身上洗下的髒東西的水裏非常噁心。日本人在浴盆外搓澡,把身體搓幹淨後才會進入浴盆。美國人看書的時候會從書的“前麵”開始,每頁上的文字都是從左向右讀,翻頁時是從右向左翻。可在日本,人們讀書是從書的“後麵”開始看,讀每頁的文字時是垂直地從上往下讀,而翻頁則是從左往右翻。如此等等。
第十章 黃禍,白禍
我們一邊牢記那些日本人的罪行,一邊試圖掩蓋自己的殘暴。當我們想到這些暴行就是對日本人的報復時,就原諒了自己的罪過。我們聲稱為文明而戰,但我看到的戰爭場景越多,就越不相信我們有如此聲明的權利。事實上,我並不確定我們在這方麵比日本人高尚多少。
——查爾斯·林德伯格,《查爾斯·h.林德伯格戰時日記》
美國直到1943年4月才得知那三名參加杜立特爾空襲的美國飛行員被處死的事情,那已經是事情發生的一年以後了。羅斯福得知此事後“異常震驚”,並發布一則美國國務院警告,聲稱那些“日本政府的軍官”將會因此受到懲罰,因為他們“不文明的野蠻行徑”及“殘酷罪行”違反了舉世公認的戰爭慣例。
1943年4月21日,羅斯福在廣播中宣布:“我是懷著無比震驚的心情宣布如下消息的。我相信全世界文明人類聽聞此事時都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我要宣布的是日本政府已經殘
忍地殺害了我國在戰爭中被俘虜的幾名士兵。”
兩天後,《紐約時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有關日本人的野蠻行為的報導,題目是:
日本在戰爭史上史無前例的野蠻行徑:東京公然違抗《日內瓦公約》
這篇文章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怒。羅斯福斷言日本的“野蠻”行徑“將使美國人民以更加堅定的決心去打倒無恥的日本軍國主義”。阿諾德將軍發了一封電報給全體飛行員,電文中說道,“殘酷的軍閥”踐踏做人的尊嚴,必須“將他們徹底消滅”。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宣布美國將不與一個殺害戰俘的國家進行任何談判。美國當前隻接受日本的“無條件投降”。
《紐約時報》聯繫到了蔡斯·尼爾遜的母親,她說:“我總是在想,也許這僅僅是個宣傳而已。而且我也希望並祈禱這就隻是宣傳手段罷了。我從沒見過哪個聲稱自己是人類的人還會做出這麽殘忍和野蠻的事兒來。”另一位飛行員的母親,來自俄亥俄州萊克伍德的約翰·米德爾太太說道:“那些日本人真是太殘忍,太沒人性了。他們怎麽可以對我們的小夥子們做出這麽卑鄙瘋狂的事兒來。”
但是,日本醫院裏的那些病人和兒童也被美國士兵炸死了。對於他們的母親來說,美國士兵也是殘忍無情的。
殺人並不是件既自然又容易的事。隻要不是精神病患者,大多數人都不可能去殺人。滅絕人性的過程隻有在眾多士兵殘殺其他人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來。
美國人和日本人在身體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從文化角度來講,這兩個國家更是好像來自不同的星球。美國是一個新生的國家,總是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成長在北美洲廣袤的大地上,就好像一個小男孩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穿上一套又一套新衣服。而日本卻是一個又小又古老的國家,以她固有的形式存在著,那裏有一位被奉為神明一樣的天皇,還保留著半封建的社會結構。
有一些差異更加瑣碎。比如說,這兩個國家甚至在年份的確定上都不一致。美國人認為日本轟炸珍珠港是在1941年。可日本人卻把那一年稱為昭和十六年。“昭和”指的是裕仁天皇,珍珠港事件是在他統治時期的第十六年爆發的。(即使在今天,日本報紙頭版上的日期也是以當前皇帝的年號表示的。)同樣的,兩國書寫人名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美國的約翰·史密斯在日本就會被寫成史密斯·約翰。
還有其他方麵的差異。例如在與人打招呼的時候,美國人總會與對方有眼神交流,並且握手;而日本人則不會看著對方,而是鞠躬。美國人吃飯的時候坐在椅子上,用的餐具是金屬製的;而日本人卻是坐在地板上吃飯,用的是木質的筷子。在美國吃飯時,湯總是第一道端上來;可在日本,湯總是最後上。西方人吃麵食時總會澆上醬汁,可在日本吃麵食卻是蘸著調味料吃。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美國人數數兒的時候先是將手握拳,然後邊數邊依次伸出手指頭:“一、二、三”。但日本人在數數的時候卻習慣先伸出五根手指,然後邊數邊將手指收回掌心“一、二、三”。美國人在浴缸裏洗澡。日本人卻覺得泡在漂浮著從身上洗下的髒東西的水裏非常噁心。日本人在浴盆外搓澡,把身體搓幹淨後才會進入浴盆。美國人看書的時候會從書的“前麵”開始,每頁上的文字都是從左向右讀,翻頁時是從右向左翻。可在日本,人們讀書是從書的“後麵”開始看,讀每頁的文字時是垂直地從上往下讀,而翻頁則是從左往右翻。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