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哪裏肯聽,“阻得了我一時,阻不了我一世。我心已絕,我已發下鴻誓大願,要重振澤心寺,若不務正業,再與你幹下苟且之事,做得一次便燒一指。”說完取了火摺子來點燃油燈,仍把手指在燈碗裏裹了,復到那火焰下燒著。
許仙見勸他不過,知是無法挽回,隻恨方才一時衝動,做出事來,引得法海這般。
法海點著了手指,舉在身左,右手仍如合什般放在身前,念起了《金剛經》。豆大的汗珠從法海額上頸上滾出,在燈火下似顆顆珍珠,如星光點點。
許仙隻在一旁傷心。
那印天、印可早聽得洞中哭鬧之聲,卻不知何事,沒有法海傳喚,又不敢來看,隻隱隱聽得法海說發鴻誓大願,重振寺院的話頭,又見法海焚指念經,忙跪在當地念佛不止。
翌日,許仙便早早離了島回家不提。
[第六章]第三節
[回目名:]廉德僧拾金不昧,開明君錦上添花
這裏印天、印可把那夜間的事情說與那些香客們聽了,道的是法海發願重修寶寺,燃去一指以表決心。眾人聽了隻念阿彌陀佛,都說是大德在世,澤心寺指日可成。
卻不想這修廟建寺是極費錢物的事,香客們一點點散錢散物怎麽能夠。修修停停,也沒個甚樣。
這裏法海焚了一指,不能做重活。見山上竹筍正好,便上山去挖筍。也是天緣巧合。才挖了半筐,往那一根筍下挖去,卻似觸了硬物,把那斷指震得生痛。細看時,卻是個瓦片。四邊刨去,卻是個罈子——一發地奇怪了。慢慢挖將出來,開了蓋一看,不由得念了聲佛號,法海認得,是滿滿一壇金塊。忙叫了印天、印可並做工的人來抬,足有百來斤重。
法海心想,不知是何世何年曾埋下的,想是那水土流失,竹子又長得快,竹根在地上混長,把那壇頂了出來。那做工的又四處去挖,卻再尋不著第二壇了。
印天說,這下好了,重修寺院有望了。
印可道,卻不是師父焚指感動了佛祖,專一叫伽藍揭諦埋下的,又引師父到這裏來挖筍,專教我們修寺的。
法海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專一修道發願,寺院自有建成之日。想這金塊不知是哪世哪代埋下的,主人想必也不在了,既未有主人的施贈,我們如何能受?”
印天道,總不過是無主之物,況且又不是我們私用。
法海念了個佛號,“若是私用還情有可原,因為不過是一已之貪;若為了公心佛意,起了貪心惡念,卻是罪過大了。”
印天自知錯了,忙跪下懺悔。那做工的也點頭稱是。
法海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王土上之物也當獻與當今皇上,由他定奪。”便叫人去稟告鎮江刺史李綺,叫著幾個公人搬了去,又與李綺說著這些個原委。
李綺早聽說了法海,不想這般氣宇軒昂,這樣的知理有節。那裏早就服了,也不敢私動,連夜寫了一個表章,上奏朝庭,把那發金之事並法海焚指發願得金不昧之事俱奏上聞。
一時間朝中大振,那工部侍郎表奏,黃金現世,與前朝的“獲麟”、“生芝”都是祥瑞之氣象,必主國運昌盛,社稷安泰。然此物出於法海發焚指發願之後,想是他一片赤心感動佛陀;又出在那澤心寺中,或是當年寺中所遺之產也未可知。總之,吾皇隻可據其祥瑞之氣,而不可獨享。
那皇上原是開明且極信佛的,聽得這樣說來,便將所得黃金作澤心寺修繕之用仍留與法海。又聽得戶部道,那澤心寺在東晉時原是舉國一等的水陸道場,有意要重造澤心寺當年的繁盛:便叫戶部從國庫中拿出數倍的黃金賞與法海建寺;命工部選調全國一等的工匠往鎮江修寺造像;令戶部在全國招募僧人到澤心寺守寺護院;喚禮部寫了嘉獎文書通令各州知道。又聽得法海便是裴相之子,想起裴休在朝時的功績來,著吏部考核裴休在湖南的政績,仍舊入朝為相。
那鎮江地麵的百姓聽得皇帝不但不要黃金,反賞了多的來,更是歡欣鼓舞,都道是貞觀重生,開元再現。法海聞知,隻望著北邊深深拜了三拜。
工部自調派工匠不說。各地僧人聞說,知法海修行頗深,都來投靠。相國寺中原有個法緣與法海相善,便結集了寺中三四十個僧人來投。鎮江刺史又選了那些孤獨無依的孩童五六十人優先地辦了度牒拜在法海門下。一時間竟得了四五百僧眾。
法海見門徒眾多,便需一個能幹的監院,修書叫法緣去請法明師兄來管事,那法緣不肯,“師兄原就與你不和,且為人甚是刻薄嚴厲,卻叫他來做甚?”法海勸道,“師兄原是心直口快,本無心計。我並不知他與我有何不和?且如今寺大僧多,正要個嚴厲的人來執法宣戒才好。”法緣是極聽法海話的,見他說得不差,便去請法明。法明聽說,有些驚奇,卻是想去的,又有些不敢,把意思與法清說了。法清心中想道,果然不出師父所言,法海自立宗門,廣傳大道了。本是同氣連枝,心中也是好生快慰。便又囑著法明,“那些個靈心慧性的原來都不依著常道,所以也有那嗬佛罵祖的,也有那吃肉喝酒的,反得了禪門的真傳。到了那裏,不可再擺師兄的架子,隻好好幫著法海治理寺院,修習禪門宗法。”法明諾諾去了。
許仙見勸他不過,知是無法挽回,隻恨方才一時衝動,做出事來,引得法海這般。
法海點著了手指,舉在身左,右手仍如合什般放在身前,念起了《金剛經》。豆大的汗珠從法海額上頸上滾出,在燈火下似顆顆珍珠,如星光點點。
許仙隻在一旁傷心。
那印天、印可早聽得洞中哭鬧之聲,卻不知何事,沒有法海傳喚,又不敢來看,隻隱隱聽得法海說發鴻誓大願,重振寺院的話頭,又見法海焚指念經,忙跪在當地念佛不止。
翌日,許仙便早早離了島回家不提。
[第六章]第三節
[回目名:]廉德僧拾金不昧,開明君錦上添花
這裏印天、印可把那夜間的事情說與那些香客們聽了,道的是法海發願重修寶寺,燃去一指以表決心。眾人聽了隻念阿彌陀佛,都說是大德在世,澤心寺指日可成。
卻不想這修廟建寺是極費錢物的事,香客們一點點散錢散物怎麽能夠。修修停停,也沒個甚樣。
這裏法海焚了一指,不能做重活。見山上竹筍正好,便上山去挖筍。也是天緣巧合。才挖了半筐,往那一根筍下挖去,卻似觸了硬物,把那斷指震得生痛。細看時,卻是個瓦片。四邊刨去,卻是個罈子——一發地奇怪了。慢慢挖將出來,開了蓋一看,不由得念了聲佛號,法海認得,是滿滿一壇金塊。忙叫了印天、印可並做工的人來抬,足有百來斤重。
法海心想,不知是何世何年曾埋下的,想是那水土流失,竹子又長得快,竹根在地上混長,把那壇頂了出來。那做工的又四處去挖,卻再尋不著第二壇了。
印天說,這下好了,重修寺院有望了。
印可道,卻不是師父焚指感動了佛祖,專一叫伽藍揭諦埋下的,又引師父到這裏來挖筍,專教我們修寺的。
法海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專一修道發願,寺院自有建成之日。想這金塊不知是哪世哪代埋下的,主人想必也不在了,既未有主人的施贈,我們如何能受?”
印天道,總不過是無主之物,況且又不是我們私用。
法海念了個佛號,“若是私用還情有可原,因為不過是一已之貪;若為了公心佛意,起了貪心惡念,卻是罪過大了。”
印天自知錯了,忙跪下懺悔。那做工的也點頭稱是。
法海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王土上之物也當獻與當今皇上,由他定奪。”便叫人去稟告鎮江刺史李綺,叫著幾個公人搬了去,又與李綺說著這些個原委。
李綺早聽說了法海,不想這般氣宇軒昂,這樣的知理有節。那裏早就服了,也不敢私動,連夜寫了一個表章,上奏朝庭,把那發金之事並法海焚指發願得金不昧之事俱奏上聞。
一時間朝中大振,那工部侍郎表奏,黃金現世,與前朝的“獲麟”、“生芝”都是祥瑞之氣象,必主國運昌盛,社稷安泰。然此物出於法海發焚指發願之後,想是他一片赤心感動佛陀;又出在那澤心寺中,或是當年寺中所遺之產也未可知。總之,吾皇隻可據其祥瑞之氣,而不可獨享。
那皇上原是開明且極信佛的,聽得這樣說來,便將所得黃金作澤心寺修繕之用仍留與法海。又聽得戶部道,那澤心寺在東晉時原是舉國一等的水陸道場,有意要重造澤心寺當年的繁盛:便叫戶部從國庫中拿出數倍的黃金賞與法海建寺;命工部選調全國一等的工匠往鎮江修寺造像;令戶部在全國招募僧人到澤心寺守寺護院;喚禮部寫了嘉獎文書通令各州知道。又聽得法海便是裴相之子,想起裴休在朝時的功績來,著吏部考核裴休在湖南的政績,仍舊入朝為相。
那鎮江地麵的百姓聽得皇帝不但不要黃金,反賞了多的來,更是歡欣鼓舞,都道是貞觀重生,開元再現。法海聞知,隻望著北邊深深拜了三拜。
工部自調派工匠不說。各地僧人聞說,知法海修行頗深,都來投靠。相國寺中原有個法緣與法海相善,便結集了寺中三四十個僧人來投。鎮江刺史又選了那些孤獨無依的孩童五六十人優先地辦了度牒拜在法海門下。一時間竟得了四五百僧眾。
法海見門徒眾多,便需一個能幹的監院,修書叫法緣去請法明師兄來管事,那法緣不肯,“師兄原就與你不和,且為人甚是刻薄嚴厲,卻叫他來做甚?”法海勸道,“師兄原是心直口快,本無心計。我並不知他與我有何不和?且如今寺大僧多,正要個嚴厲的人來執法宣戒才好。”法緣是極聽法海話的,見他說得不差,便去請法明。法明聽說,有些驚奇,卻是想去的,又有些不敢,把意思與法清說了。法清心中想道,果然不出師父所言,法海自立宗門,廣傳大道了。本是同氣連枝,心中也是好生快慰。便又囑著法明,“那些個靈心慧性的原來都不依著常道,所以也有那嗬佛罵祖的,也有那吃肉喝酒的,反得了禪門的真傳。到了那裏,不可再擺師兄的架子,隻好好幫著法海治理寺院,修習禪門宗法。”法明諾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