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的圖章在新五軍就是尚方寶劍,有了它一路綠燈,王天祥接過圖章莊重地行個軍禮,說著:“軍長,咱們後會有期。”
孫殿英落下幾滴老淚,誠心真意地說:“天祥,你可不能忘了我呀!”
王天祥見孫殿英傷心,反而安慰著:“我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不會忘了軍長,有機會一定來看望你老人家。”
送走王天祥,孫殿英破啼為笑。三姨太忙問:“殿英,你怎麽啦?”
孫殿英說:“這是一件喜事,我能不高興,這樣以來,日本人那方麵有路傳遠,八路軍方麵有王天祥,蔣介石方麵嚴家浩也不敢給我戳窟窿。這應了你常說的那句話叫什麽來著?對,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三姨太糾正說:“不是釣魚台,是釣魚船。”
孫殿英不同意三姨太的說法:“我覺著釣魚台比釣魚船更穩當。”
1940年3月,晉察冀豫地區**摩擦進入高潮,山西的新軍舊軍打得如火如荼,國民黨部隊調動頻繁。蔣介石命令東邊石友三的第十軍團兩個軍向西進攻,南邊朱懷冰的九十七軍、龐炳勛的第二十四集團軍的兩個軍向北進攻,西邊有四十一軍和七十一軍向東進攻,中間還有範漢傑的二十七軍,劉戡的九十三軍,陳鐵的十四軍,另外還有鹿鍾麟的河北民軍2萬多人……共計11個正規軍,30萬人的兵力,要一口吃下太行山裏的八路軍。1940年2月16日蔣介石命令十八集團軍退出上黨,退至白晉路以東,邯長路以北,否則以違抗軍令、破壞抗戰論罪。
洛陽第一戰區長官部裏,參謀作戰人員分外忙碌,前方的電報雪片似的飛來,重慶的指示不斷下達,還有八路軍的電文。這幾天參謀處的人有些招架不住,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像是發生了重大戰役。
3月13日上午,衛立煌剛剛走進辦公室,桌上的電話響了。衛立煌拿起電話,裏麵傳出蔣介石的聲音:“請衛長官聽電話。”
衛立煌打個立正:“報告委座,職下便是衛立煌,請訓示。”
蔣介石生氣地說:“衛長官,八路軍已經進占太行山啦,你知道不知道?”
衛立煌誠惶誠恐地說:“職下知道。”
“知道為什麽不把他們趕走?”
“委座,職下認為國內的事情,還是慎重一點為好,這樣內戰擴大了,影響抗日。”
蔣介石發怒了,“浙江國語”像一把瘋狂掃射的機槍,簡直快得有些叫入聽不清:“抗日,抗日,你就知道抗日,我們的地盤越抗越小,他們的根據地越抗越大,我們的部隊都抗光了,八路軍越抗人越多。我命令你立即到晉南布置隊伍,一定用武力把他們趕出太行山!”
衛立煌見委座正在盛怒之時,不好爭辯,隻好答應著:“是,職下馬上就去。”
放下電話,衛立煌感到事態嚴重,找來郭寄嶠參謀長商量此事。郭寄嶠,三十六七歲,安徽合肥人,是衛立煌的同鄉。他高大魁梧,精力充沛,筆下文章錦繡,腹中良謀連珠。在1938年12月武功軍事會議上,他作了40分鍾的發言,頗得蔣介石的賞識,被譽為標準參謀長。他原是奉軍魏益三的舊部,在衛立煌任四十五師師長時,投到衛師長的身旁,成為衛立煌的諸葛亮和龐統式的人物,從此如魚得水。兩個人密謀一番便帶著警衛營渡過黃河,直達晉城。衛立煌利用電話立即召來二十七軍軍長範漢傑,九十三軍軍長劉戡,十四軍軍長陳鐵開作戰會議。會上衛立煌煞有介事地說:“我在洛陽接到委員長的電話,說八路軍越過了他們的防地,叫他們撤回去,不遵軍令以破壞抗戰論處,今天我到這裏來就是布置防務,準備打仗的。你們回去以後要立即做好戰鬥準備,聽候命令,貽誤戰機者,軍法從事!”
三個軍長見司令長官如此嚴厲,不敢有一絲鬆懈,立即整訓部隊,準備打仗。
會上衛立煌隻是泛泛而談,沒有作具體的戰鬥部署,這是一種姿態,是作給蔣介石看的,因為這三個軍長都是黃埔一期的“天子門生”。這些“天子門生”很快會把會議的內容傳給蔣介石,減少蔣介石對衛立煌的懷疑。實際上他另搞一套,以郭寄嶠為代表和八路軍談判,使八路軍主動後撤,緩解了晉冀察豫中間地帶的衝突,這使西邊的四十一軍和七十一軍也無東進的必要了。
太行山西部的局勢緩和了,而東部的一二九師卻麵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在蔣介石的嚴令督促下,鹿仲麟的河北民軍2萬多人越過防地向劉家河一帶壓來;石友三第十軍團的兩個軍渡過漳河,進入一二九師廣平一帶的防地;朱懷冰的九十七軍攻占磁縣,逼得一二九師第三旅後撤。另外還有林縣的新五軍、陵川的四十軍,國民黨的這些部隊逐漸對一二九師形成包圍,準備聚而殲之。
事出無奈,忍無可忍。3月2日深夜,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要通了朱總司令的電話。他在電話上說:“總司令,現在我們麵臨的形勢是黑雲壓城城欲摧,一退再退也不是辦法,是到了反擊的時候啦。”
朱總司令心平氣和地說:“我們通過和衛長官的談判,現在是西線無戰事,我和彭總商定從一二○師抽調6個團,從一一五師抽調7個團支援東線,這些部隊由你統一指揮,把那些頑固派狠狠敲幾下。不過要掌握一個原則:要有理、有利,有節,利用矛盾,各個擊破。打擊頑固派,警告觀望派,團結中間派。以達到減少磨擦,共同抗日的目的。”
孫殿英落下幾滴老淚,誠心真意地說:“天祥,你可不能忘了我呀!”
王天祥見孫殿英傷心,反而安慰著:“我就是走到天涯海角,也不會忘了軍長,有機會一定來看望你老人家。”
送走王天祥,孫殿英破啼為笑。三姨太忙問:“殿英,你怎麽啦?”
孫殿英說:“這是一件喜事,我能不高興,這樣以來,日本人那方麵有路傳遠,八路軍方麵有王天祥,蔣介石方麵嚴家浩也不敢給我戳窟窿。這應了你常說的那句話叫什麽來著?對,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三姨太糾正說:“不是釣魚台,是釣魚船。”
孫殿英不同意三姨太的說法:“我覺著釣魚台比釣魚船更穩當。”
1940年3月,晉察冀豫地區**摩擦進入高潮,山西的新軍舊軍打得如火如荼,國民黨部隊調動頻繁。蔣介石命令東邊石友三的第十軍團兩個軍向西進攻,南邊朱懷冰的九十七軍、龐炳勛的第二十四集團軍的兩個軍向北進攻,西邊有四十一軍和七十一軍向東進攻,中間還有範漢傑的二十七軍,劉戡的九十三軍,陳鐵的十四軍,另外還有鹿鍾麟的河北民軍2萬多人……共計11個正規軍,30萬人的兵力,要一口吃下太行山裏的八路軍。1940年2月16日蔣介石命令十八集團軍退出上黨,退至白晉路以東,邯長路以北,否則以違抗軍令、破壞抗戰論罪。
洛陽第一戰區長官部裏,參謀作戰人員分外忙碌,前方的電報雪片似的飛來,重慶的指示不斷下達,還有八路軍的電文。這幾天參謀處的人有些招架不住,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像是發生了重大戰役。
3月13日上午,衛立煌剛剛走進辦公室,桌上的電話響了。衛立煌拿起電話,裏麵傳出蔣介石的聲音:“請衛長官聽電話。”
衛立煌打個立正:“報告委座,職下便是衛立煌,請訓示。”
蔣介石生氣地說:“衛長官,八路軍已經進占太行山啦,你知道不知道?”
衛立煌誠惶誠恐地說:“職下知道。”
“知道為什麽不把他們趕走?”
“委座,職下認為國內的事情,還是慎重一點為好,這樣內戰擴大了,影響抗日。”
蔣介石發怒了,“浙江國語”像一把瘋狂掃射的機槍,簡直快得有些叫入聽不清:“抗日,抗日,你就知道抗日,我們的地盤越抗越小,他們的根據地越抗越大,我們的部隊都抗光了,八路軍越抗人越多。我命令你立即到晉南布置隊伍,一定用武力把他們趕出太行山!”
衛立煌見委座正在盛怒之時,不好爭辯,隻好答應著:“是,職下馬上就去。”
放下電話,衛立煌感到事態嚴重,找來郭寄嶠參謀長商量此事。郭寄嶠,三十六七歲,安徽合肥人,是衛立煌的同鄉。他高大魁梧,精力充沛,筆下文章錦繡,腹中良謀連珠。在1938年12月武功軍事會議上,他作了40分鍾的發言,頗得蔣介石的賞識,被譽為標準參謀長。他原是奉軍魏益三的舊部,在衛立煌任四十五師師長時,投到衛師長的身旁,成為衛立煌的諸葛亮和龐統式的人物,從此如魚得水。兩個人密謀一番便帶著警衛營渡過黃河,直達晉城。衛立煌利用電話立即召來二十七軍軍長範漢傑,九十三軍軍長劉戡,十四軍軍長陳鐵開作戰會議。會上衛立煌煞有介事地說:“我在洛陽接到委員長的電話,說八路軍越過了他們的防地,叫他們撤回去,不遵軍令以破壞抗戰論處,今天我到這裏來就是布置防務,準備打仗的。你們回去以後要立即做好戰鬥準備,聽候命令,貽誤戰機者,軍法從事!”
三個軍長見司令長官如此嚴厲,不敢有一絲鬆懈,立即整訓部隊,準備打仗。
會上衛立煌隻是泛泛而談,沒有作具體的戰鬥部署,這是一種姿態,是作給蔣介石看的,因為這三個軍長都是黃埔一期的“天子門生”。這些“天子門生”很快會把會議的內容傳給蔣介石,減少蔣介石對衛立煌的懷疑。實際上他另搞一套,以郭寄嶠為代表和八路軍談判,使八路軍主動後撤,緩解了晉冀察豫中間地帶的衝突,這使西邊的四十一軍和七十一軍也無東進的必要了。
太行山西部的局勢緩和了,而東部的一二九師卻麵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在蔣介石的嚴令督促下,鹿仲麟的河北民軍2萬多人越過防地向劉家河一帶壓來;石友三第十軍團的兩個軍渡過漳河,進入一二九師廣平一帶的防地;朱懷冰的九十七軍攻占磁縣,逼得一二九師第三旅後撤。另外還有林縣的新五軍、陵川的四十軍,國民黨的這些部隊逐漸對一二九師形成包圍,準備聚而殲之。
事出無奈,忍無可忍。3月2日深夜,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要通了朱總司令的電話。他在電話上說:“總司令,現在我們麵臨的形勢是黑雲壓城城欲摧,一退再退也不是辦法,是到了反擊的時候啦。”
朱總司令心平氣和地說:“我們通過和衛長官的談判,現在是西線無戰事,我和彭總商定從一二○師抽調6個團,從一一五師抽調7個團支援東線,這些部隊由你統一指揮,把那些頑固派狠狠敲幾下。不過要掌握一個原則:要有理、有利,有節,利用矛盾,各個擊破。打擊頑固派,警告觀望派,團結中間派。以達到減少磨擦,共同抗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