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三楚雄風:漢王陳友諒 作者:鄭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昭這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滿以為能說動友諒,使他能夠有所戒備、以免上當吃虧,誰知這些言語和友諒內心所想相去甚遠。此時的友諒眼前呈現的是這樣一係列場景——自己率部到了江東木橋——康茂才正在恭迎——隨即由康茂才在前引路——應天城門大開——朱元璋驚惶失措跪地投降。勉強聽完了黃昭的話之後,友諒明顯有點兒不耐煩了,於是言道:“先生所說聽起來似乎有道理,朕倒要問上一句,對於康茂才,究竟是你們對他了解,還是朕對他了解?”
友諒這一問,倒問得定邊、黃昭啞口無言。友諒一見,更加來勁,便自言自語地道:“兵不厭詐,朕豈不知?隻不過要看用在什麽地方,康茂才對於朕絕不會使假!”這時,一直沒有開口的鄒普勝和張必先兩人對視了一下,幾乎一起言道:“即論如此,萬歲也不必親自前往,可另派其他將軍前去與康茂才接頭即可,而後再視情況確定後一步,這樣也許更加妥當一點。”
友諒聽了,幾乎發火:“另派他人,必定要貽誤戰機!似這等優柔寡斷,今後還有誰敢來投靠?朱元璋的死期已經臨近,朕不親自出馬更待何時?爾等不必多言、朕自有主張!”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說絕,眾文武隻得閉口不響了。
三日之後的淩晨,友諒命張必先、鄒普勝等把守板橋營寨,張定邊、祝宗援率水師戰船千艘、水軍五萬向應天靠攏,自己帶歐普祥、胡廷瑞、陳友仁、陳友貴、康泰、張誌雄等率陸路大軍浩浩蕩蕩開向應天城西,寅時整,大隊人馬抵達龍灣。
友諒急命友仁向前尋找和康茂才約定的接頭地點江東木橋。友仁帶人在拂曉的夜空下左尋右找,找了好長時間,也並未看到有什麽木頭橋,隻見一處河岸之上依稀堆集著一些拆毀的橋樑和大批的石塊,原來這正是朱元璋遣人在日前剛剛拆毀。
友諒接報,連忙策馬來到河邊,見此情景,即命友仁手下將士高聲齊呼“老康”,誰知,任憑將士喊破了嗓子,也不見個康茂才的影子。
友諒心中不免生疑,隻見張定邊的水軍也已經駛入了這一段河裏,隻是河道狹窄,船隻行走很不利索。友諒舉目四顧,隻見,這一段地方地勢低平,左前方和右前方各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峰雙雙虎視著這裏。友諒看到這些,忽然警覺起來,大叫一聲“不好”,便喝令全軍後退。
說時遲、那時快,隻聽得四野響起了一陣激越的銅鑼聲,這炸雷似的銅鑼聲驚得友諒驚惶失措,此時,他的心中已經徹底明白了——自己中了康茂才的詐降之計,已被康茂才引進了朱元璋設下的伏擊圈。
友諒來不及多想,隨著滿山遍野的喊殺聲,朱軍的各種火砲一齊朝著友諒的大隊人馬中央開起火來。頓時,無數的將士和馬匹中彈倒地,陳軍大隊隨即亂成了一團。借著拂曉的微光和火砲炸響時的刺眼的亮光,友諒發現,自己的將士人仰馬翻、就像一群沒頭的蒼蠅四下裏亂鑽,歐普祥、陳友仁、陳友貴、張誌雄等正在撕破嗓子大聲彈壓,可慌了神的將士們哪個肯聽?氣得歐普祥下令接連砍了數名不聽招呼的將士,方才勉強壓住了陣腳。
友仁策馬向著友諒跑來,一邊喘著氣、一邊言道:“啟稟皇兄,我們已經中了朱元璋的埋伏,怎麽辦?還是趕緊往回撤吧!”友諒此時自己已經慌了神,幾乎說不上話來。友仁命張誌雄負責斷後,自己則和其他眾將保護著友諒一路朝西衝去。
前行不過數裏,一彪軍馬擋住了去路,隻見巨大的“宋”字旗、“常”字旗迎風飄揚,友諒知道又碰上了常遇春的伏兵,腦海裏立即浮現出在九華山遭遇常遇春伏擊之事,情知又遇上了勁敵。嘴裏剛又大叫一聲“不好”,已見朱軍排山倒海般地壓了過來,友諒無奈,隻得下令繼續朝東敗逃。
此時,天色已經大亮,滿以為回退不遠便可看到負責斷後的張誌雄的身影,誰知一直退到江東橋附近,仍未看到張誌雄的人影,倒是河東岸上,整齊排立著兩側看不到首尾的朱軍。正中間,眾將簇擁之處,一柄高大的黃羅傘下,一名身著盔甲的主帥正威風凜凜地騎在馬上。而這位主帥的身邊那正在指手畫腳的人,不是張誌雄又是誰?
原來張誌雄已經臨陣投敵,真正可惡!友諒正在心中怒罵,隻聽河東那黃羅傘蓋下的主帥用鞭梢指著自己大聲言道:“陳友諒,我朱元璋在此恭候多時!你已被重重包圍,此時不投降,更待何時?”
友諒聽了,不禁怒火中燒,真正冤家路窄,想不到和朱元璋相遇竟在此處、此時。友諒亦在馬上大聲答道上:“朱元璋,你這賊和尚,休看你今日猖狂,總有一天,你要跪在老子的麵前求饒!”
話未落音,東岸上的朱軍陣地上大批的襄陽砲、七梢砲又一齊怒吼了起來,又是成片的陳軍將士倒了下來。歐普祥、胡廷瑞、陳友仁、陳友貴等見此情景,隨即策馬過來,對著友諒大聲言道:“稟主公,既然東西兩個方向無法突圍,那隻有沿著江東河向北,好歹上得自己的戰船再作打算吧。”友諒無奈,隻得點頭應允。
217 第十七章 龍灣大敗(下)
3
張誌雄身材高大,號稱“長張”,為人忠直驍勇,作為趙普勝部將,和趙很合得來。趙普勝被陳友諒誤殺之後,張誌雄當然心懷怨恨,隻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此番隨友諒東征應天,本已打算尋找機會真的投奔朱元璋。誰知今晨中了朱軍的埋伏,正好友仁又命自己負責斷後,豈不是天賜良機?於是,張誌雄抓住機遇,這才臨陣投降了朱元璋。
友諒這一問,倒問得定邊、黃昭啞口無言。友諒一見,更加來勁,便自言自語地道:“兵不厭詐,朕豈不知?隻不過要看用在什麽地方,康茂才對於朕絕不會使假!”這時,一直沒有開口的鄒普勝和張必先兩人對視了一下,幾乎一起言道:“即論如此,萬歲也不必親自前往,可另派其他將軍前去與康茂才接頭即可,而後再視情況確定後一步,這樣也許更加妥當一點。”
友諒聽了,幾乎發火:“另派他人,必定要貽誤戰機!似這等優柔寡斷,今後還有誰敢來投靠?朱元璋的死期已經臨近,朕不親自出馬更待何時?爾等不必多言、朕自有主張!”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說絕,眾文武隻得閉口不響了。
三日之後的淩晨,友諒命張必先、鄒普勝等把守板橋營寨,張定邊、祝宗援率水師戰船千艘、水軍五萬向應天靠攏,自己帶歐普祥、胡廷瑞、陳友仁、陳友貴、康泰、張誌雄等率陸路大軍浩浩蕩蕩開向應天城西,寅時整,大隊人馬抵達龍灣。
友諒急命友仁向前尋找和康茂才約定的接頭地點江東木橋。友仁帶人在拂曉的夜空下左尋右找,找了好長時間,也並未看到有什麽木頭橋,隻見一處河岸之上依稀堆集著一些拆毀的橋樑和大批的石塊,原來這正是朱元璋遣人在日前剛剛拆毀。
友諒接報,連忙策馬來到河邊,見此情景,即命友仁手下將士高聲齊呼“老康”,誰知,任憑將士喊破了嗓子,也不見個康茂才的影子。
友諒心中不免生疑,隻見張定邊的水軍也已經駛入了這一段河裏,隻是河道狹窄,船隻行走很不利索。友諒舉目四顧,隻見,這一段地方地勢低平,左前方和右前方各有一座不太高的山峰雙雙虎視著這裏。友諒看到這些,忽然警覺起來,大叫一聲“不好”,便喝令全軍後退。
說時遲、那時快,隻聽得四野響起了一陣激越的銅鑼聲,這炸雷似的銅鑼聲驚得友諒驚惶失措,此時,他的心中已經徹底明白了——自己中了康茂才的詐降之計,已被康茂才引進了朱元璋設下的伏擊圈。
友諒來不及多想,隨著滿山遍野的喊殺聲,朱軍的各種火砲一齊朝著友諒的大隊人馬中央開起火來。頓時,無數的將士和馬匹中彈倒地,陳軍大隊隨即亂成了一團。借著拂曉的微光和火砲炸響時的刺眼的亮光,友諒發現,自己的將士人仰馬翻、就像一群沒頭的蒼蠅四下裏亂鑽,歐普祥、陳友仁、陳友貴、張誌雄等正在撕破嗓子大聲彈壓,可慌了神的將士們哪個肯聽?氣得歐普祥下令接連砍了數名不聽招呼的將士,方才勉強壓住了陣腳。
友仁策馬向著友諒跑來,一邊喘著氣、一邊言道:“啟稟皇兄,我們已經中了朱元璋的埋伏,怎麽辦?還是趕緊往回撤吧!”友諒此時自己已經慌了神,幾乎說不上話來。友仁命張誌雄負責斷後,自己則和其他眾將保護著友諒一路朝西衝去。
前行不過數裏,一彪軍馬擋住了去路,隻見巨大的“宋”字旗、“常”字旗迎風飄揚,友諒知道又碰上了常遇春的伏兵,腦海裏立即浮現出在九華山遭遇常遇春伏擊之事,情知又遇上了勁敵。嘴裏剛又大叫一聲“不好”,已見朱軍排山倒海般地壓了過來,友諒無奈,隻得下令繼續朝東敗逃。
此時,天色已經大亮,滿以為回退不遠便可看到負責斷後的張誌雄的身影,誰知一直退到江東橋附近,仍未看到張誌雄的人影,倒是河東岸上,整齊排立著兩側看不到首尾的朱軍。正中間,眾將簇擁之處,一柄高大的黃羅傘下,一名身著盔甲的主帥正威風凜凜地騎在馬上。而這位主帥的身邊那正在指手畫腳的人,不是張誌雄又是誰?
原來張誌雄已經臨陣投敵,真正可惡!友諒正在心中怒罵,隻聽河東那黃羅傘蓋下的主帥用鞭梢指著自己大聲言道:“陳友諒,我朱元璋在此恭候多時!你已被重重包圍,此時不投降,更待何時?”
友諒聽了,不禁怒火中燒,真正冤家路窄,想不到和朱元璋相遇竟在此處、此時。友諒亦在馬上大聲答道上:“朱元璋,你這賊和尚,休看你今日猖狂,總有一天,你要跪在老子的麵前求饒!”
話未落音,東岸上的朱軍陣地上大批的襄陽砲、七梢砲又一齊怒吼了起來,又是成片的陳軍將士倒了下來。歐普祥、胡廷瑞、陳友仁、陳友貴等見此情景,隨即策馬過來,對著友諒大聲言道:“稟主公,既然東西兩個方向無法突圍,那隻有沿著江東河向北,好歹上得自己的戰船再作打算吧。”友諒無奈,隻得點頭應允。
217 第十七章 龍灣大敗(下)
3
張誌雄身材高大,號稱“長張”,為人忠直驍勇,作為趙普勝部將,和趙很合得來。趙普勝被陳友諒誤殺之後,張誌雄當然心懷怨恨,隻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此番隨友諒東征應天,本已打算尋找機會真的投奔朱元璋。誰知今晨中了朱軍的埋伏,正好友仁又命自己負責斷後,豈不是天賜良機?於是,張誌雄抓住機遇,這才臨陣投降了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