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三楚雄風:漢王陳友諒 作者:鄭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14 第十四章 戰太平(下)
3
徐達、常遇春率軍在九華山大敗陳友諒之後,料想這一仗已使陳友諒得到了一次不小的教訓,雖然談不上大傷元氣,但陳友諒肯定是一時半會地回不過神來,一定是要回江州靜心養息上一陣子的了,於是便留下陳德、王誌暫守池州,兩人回應天向朱元璋復命去了。
這一次,是徐達、常遇春乃至朱元璋都低估了陳友諒,陳友諒決不是那種一遇挫折便躺倒不起的人,而是決心從那裏跌倒就從那裏爬起來的人、是一個永不言敗的人。
此刻,友諒正坐在安慶城祝宗援帥府之內的一處花廳之上,張必先、張定邊、黃昭、祝宗援、友仁、友貴等正默不作聲地伺候在兩廂。友諒看上去比前一陣子瘦了一些,下巴上蓄起的鬍鬚已經過了胸,但一對銅鈴似的眼睛仍是那麽怕人。祝宗援是再也不敢多言了,前幾天,曾貿然勸說漢王回江州休息一陣子,這當然是出於好意,可結果被漢王狗血噴頭地罵上了一通——祝宗援是根本不會理解漢王此刻的心情的。
在友諒的心目中,一股強烈的英雄主義始終占據著上風。他常常這樣想:古人說“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這句話並不對頭!在我看來,應該改成“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應強者居之”。歷朝歷代的更替,有哪一個是以有德者的身份並以他的所謂德行取得天下的?全他媽騙人的鬼話。遠的不談,就論唐、宋、元三朝,李淵不強,他能得天下?李世民不強,不發動玄武門之變,他能坐江山?趙匤胤不強,陳橋兵變數到他?元世祖忽必烈不強,大中國能姓元?他們是有德者嗎?根本不是,說他們是強者,則是一條不變的事實。故而,我陳友諒不想做一個徒有虛名的有德者,而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強者。倪文俊和我哪個強?趙普勝和我哪個強?我強!所以他們應該去死,而我應該縱橫在這人世間;徐壽輝和我哪個強?我強!名義上今天他還是天完國的皇帝,我隻不過是他手下的一個漢王,實際上他已成了我的階下囚,他的命運已經完全地掌握在我的手心裏。我叫他今天死,他拖不過明天。朱元璋和我哪個強?當然現在還沒有決出個雌雄,但是從現在的兵力和地盤來看,他兵力不比我多、地盤不及我廣,區區一次九華山之敗算得了什麽?自古道“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句話說對了。是我自己沒有估計到朱元璋對池州這麽在意,是我自己沒有估計到徐達用兵這麽奸滑而已,如果再多帶十萬將士、如果再小心一點,則絕不會吃這次啞巴虧的。
友諒的這些心事,恐怕要數定邊最為清楚了,此時,他朝眾人看了一眼,隨即打破了這難捱的沉寂:“啟稟主公,這次九華山之仇一定得報,而且馬上就報!朱元璋現在一定還沉浸在九華山之戰的喜悅之中,正在得意忘形之時。故定邊請主公現在就下令,讓王奉國的南路軍、胡廷瑞的西路軍各抽出五、六萬人馬,前來安慶集中,這次非得奪回池州不可,讓他們見識見識大漢王的厲害。”張定邊這話可算是說到了友諒的心坎上,隻見友諒猛地將手中的茶杯朝桌子上一頓,震得杯中的茶水四濺:“好!還有原天完大司徒歐普祥,我們殺了徐壽武、軟禁徐壽輝之後,歐普祥已主動示好於我,他的隊伍也有五六萬兵馬,可以命他一道前來,這次不僅是奪池州,而且還有太平路,甚至真的還有朱元璋的老窩應天!”
張必先和黃昭一看友諒明朗了態度,馬上也接了上來。先是黃昭言道:“主公此舉實在英明,朱元璋料定主公此次兵敗之後必定迴轉江州,眼下正是疏於防範之時,此時調集大軍繼續前去征討,必然奏效。依臣之見,此番進軍,可真的採取中間突破之策。”友諒此時已有點迫不及待,忙問:“依先生之見,何謂中間突破?”黃昭答道:“料想那徐達、常遇春雖然返回集慶,但是池州一定仍然有所防備,而太平路因有池州在西邊擋著道卻一定是戒備鬆馳,我軍如取太平,實在是易如反掌。奪取太平之後,迴轉身來再取池州,則如甕中捉鱉也。”友諒不禁撫掌大笑:“英雄所見略同也,我也想到了這一點,先生之言,和我的想法如出一轍。”張必先接了上來:“啟稟主公,那徐壽輝仍看管在江州,依某之見,不如將他帶出來一同東征,一來也許對統一軍心有好處、二來直接在大王身邊看管,也好隨時處置。”陳友諒差點兒叫出聲來:“知我者,必先也!”在友諒看來,留著徐壽輝,並沒有看出什麽大的用場,不如趁早把他辦掉,還省下成天伺候著他的一個衛的兵勇。這次將他帶出來,如能順利拿下太平,則幹脆對他作個了斷算了,於是答道:“必先所言甚是,就依你吧!”
於是友諒下令,派出專差分赴各地,向歐普祥、王奉國和胡廷瑞下達了調動兵馬的指令,同時著張定邊回一趟江州,專門用水師舟船將徐壽輝接來安慶。
徐壽輝自去年臘月遷都不成反被陳友諒軟禁江州之後,轉眼已經四個多月了,對陳友諒將會如何處置自己,徐壽輝心中一點也摸不著個底。想找個人談談,身邊連個像樣的人都沒有。雖說身邊伺候的人並未見少,但原天完的臣子一個也不讓接見,活動的範圍也隻被限定在陳友諒的原元帥府之內。後來,從伺候的兵勇口中,才影影綽綽地聽說了一些自己原來手下的情況:徐壽武已經在事變當天被殺;鄒普勝一開始聽說是和自己分開軟禁的,後來卻是遇難呈祥,陳友諒不但沒有為難於他,反而將他直接請進了江州西門甘棠湖畔的漢王府,鄒普勝和陳友諒並無太多的接觸呀?對了,也許就是鄒普勝比較寬厚的為人、四平八穩的作風救了他自己;其他如天完原大司徒歐普祥、原樞密院院判於光、原蓮台省左丞餘椿等文武俱已表示降服了陳友諒。想到這裏,壽輝不禁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真是人心叵測啊!”
3
徐達、常遇春率軍在九華山大敗陳友諒之後,料想這一仗已使陳友諒得到了一次不小的教訓,雖然談不上大傷元氣,但陳友諒肯定是一時半會地回不過神來,一定是要回江州靜心養息上一陣子的了,於是便留下陳德、王誌暫守池州,兩人回應天向朱元璋復命去了。
這一次,是徐達、常遇春乃至朱元璋都低估了陳友諒,陳友諒決不是那種一遇挫折便躺倒不起的人,而是決心從那裏跌倒就從那裏爬起來的人、是一個永不言敗的人。
此刻,友諒正坐在安慶城祝宗援帥府之內的一處花廳之上,張必先、張定邊、黃昭、祝宗援、友仁、友貴等正默不作聲地伺候在兩廂。友諒看上去比前一陣子瘦了一些,下巴上蓄起的鬍鬚已經過了胸,但一對銅鈴似的眼睛仍是那麽怕人。祝宗援是再也不敢多言了,前幾天,曾貿然勸說漢王回江州休息一陣子,這當然是出於好意,可結果被漢王狗血噴頭地罵上了一通——祝宗援是根本不會理解漢王此刻的心情的。
在友諒的心目中,一股強烈的英雄主義始終占據著上風。他常常這樣想:古人說“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這句話並不對頭!在我看來,應該改成“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應強者居之”。歷朝歷代的更替,有哪一個是以有德者的身份並以他的所謂德行取得天下的?全他媽騙人的鬼話。遠的不談,就論唐、宋、元三朝,李淵不強,他能得天下?李世民不強,不發動玄武門之變,他能坐江山?趙匤胤不強,陳橋兵變數到他?元世祖忽必烈不強,大中國能姓元?他們是有德者嗎?根本不是,說他們是強者,則是一條不變的事實。故而,我陳友諒不想做一個徒有虛名的有德者,而要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強者。倪文俊和我哪個強?趙普勝和我哪個強?我強!所以他們應該去死,而我應該縱橫在這人世間;徐壽輝和我哪個強?我強!名義上今天他還是天完國的皇帝,我隻不過是他手下的一個漢王,實際上他已成了我的階下囚,他的命運已經完全地掌握在我的手心裏。我叫他今天死,他拖不過明天。朱元璋和我哪個強?當然現在還沒有決出個雌雄,但是從現在的兵力和地盤來看,他兵力不比我多、地盤不及我廣,區區一次九華山之敗算得了什麽?自古道“勝敗乃兵家常事”,這句話說對了。是我自己沒有估計到朱元璋對池州這麽在意,是我自己沒有估計到徐達用兵這麽奸滑而已,如果再多帶十萬將士、如果再小心一點,則絕不會吃這次啞巴虧的。
友諒的這些心事,恐怕要數定邊最為清楚了,此時,他朝眾人看了一眼,隨即打破了這難捱的沉寂:“啟稟主公,這次九華山之仇一定得報,而且馬上就報!朱元璋現在一定還沉浸在九華山之戰的喜悅之中,正在得意忘形之時。故定邊請主公現在就下令,讓王奉國的南路軍、胡廷瑞的西路軍各抽出五、六萬人馬,前來安慶集中,這次非得奪回池州不可,讓他們見識見識大漢王的厲害。”張定邊這話可算是說到了友諒的心坎上,隻見友諒猛地將手中的茶杯朝桌子上一頓,震得杯中的茶水四濺:“好!還有原天完大司徒歐普祥,我們殺了徐壽武、軟禁徐壽輝之後,歐普祥已主動示好於我,他的隊伍也有五六萬兵馬,可以命他一道前來,這次不僅是奪池州,而且還有太平路,甚至真的還有朱元璋的老窩應天!”
張必先和黃昭一看友諒明朗了態度,馬上也接了上來。先是黃昭言道:“主公此舉實在英明,朱元璋料定主公此次兵敗之後必定迴轉江州,眼下正是疏於防範之時,此時調集大軍繼續前去征討,必然奏效。依臣之見,此番進軍,可真的採取中間突破之策。”友諒此時已有點迫不及待,忙問:“依先生之見,何謂中間突破?”黃昭答道:“料想那徐達、常遇春雖然返回集慶,但是池州一定仍然有所防備,而太平路因有池州在西邊擋著道卻一定是戒備鬆馳,我軍如取太平,實在是易如反掌。奪取太平之後,迴轉身來再取池州,則如甕中捉鱉也。”友諒不禁撫掌大笑:“英雄所見略同也,我也想到了這一點,先生之言,和我的想法如出一轍。”張必先接了上來:“啟稟主公,那徐壽輝仍看管在江州,依某之見,不如將他帶出來一同東征,一來也許對統一軍心有好處、二來直接在大王身邊看管,也好隨時處置。”陳友諒差點兒叫出聲來:“知我者,必先也!”在友諒看來,留著徐壽輝,並沒有看出什麽大的用場,不如趁早把他辦掉,還省下成天伺候著他的一個衛的兵勇。這次將他帶出來,如能順利拿下太平,則幹脆對他作個了斷算了,於是答道:“必先所言甚是,就依你吧!”
於是友諒下令,派出專差分赴各地,向歐普祥、王奉國和胡廷瑞下達了調動兵馬的指令,同時著張定邊回一趟江州,專門用水師舟船將徐壽輝接來安慶。
徐壽輝自去年臘月遷都不成反被陳友諒軟禁江州之後,轉眼已經四個多月了,對陳友諒將會如何處置自己,徐壽輝心中一點也摸不著個底。想找個人談談,身邊連個像樣的人都沒有。雖說身邊伺候的人並未見少,但原天完的臣子一個也不讓接見,活動的範圍也隻被限定在陳友諒的原元帥府之內。後來,從伺候的兵勇口中,才影影綽綽地聽說了一些自己原來手下的情況:徐壽武已經在事變當天被殺;鄒普勝一開始聽說是和自己分開軟禁的,後來卻是遇難呈祥,陳友諒不但沒有為難於他,反而將他直接請進了江州西門甘棠湖畔的漢王府,鄒普勝和陳友諒並無太多的接觸呀?對了,也許就是鄒普勝比較寬厚的為人、四平八穩的作風救了他自己;其他如天完原大司徒歐普祥、原樞密院院判於光、原蓮台省左丞餘椿等文武俱已表示降服了陳友諒。想到這裏,壽輝不禁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真是人心叵測啊!”